改漢字讀音的法律視角

2021-01-09 檢察日報

  

  前陣子網傳很多漢字讀音要改,比如「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xiá」改成「xié」,粳(jīng)米改成粳(gēng)米等等,對此,輿論一邊倒反對的聲音。可能是迫於壓力,有關部門進行了「闢謠」,說這是個假新聞、舊新聞,改部分漢字讀音只是一個兩年前的徵求意見稿,沒有正式發文。

  漢字已經有好幾千歲了,雖然歷經風霜,但絕大部分漢字依然能夠基本保持了它固有的風貌,在不同的朝代,同樣的字被組成不同話語、詩詞、文章,被不同的人使用。其中有的字屬於純粹的書面用語,很生僻,大多數人不知道它的正確讀音,以訛傳訛,導致錯誤的讀音似乎更流行。念白字者眾,為了調和矛盾,讓大家使用起來更方便,更加順暢地交流,乾脆將錯就錯,宣布對的是錯的,錯的是對的,似乎也是個解決問題的路子。所以必須要給有關的專家和部門辯解一下:他們也許真的是出於好心。

  但從法律角度看,在改讀音以前還需解決幾個問題:

  一、誰有權力更改漢字的讀音?漢字屬於全體老百姓,不是誰的專利,憑什麼幾個人或幾個部門站出來就可以宣布這個字的讀音是這樣子而不是那樣子?哪些法律法規授予了他們這樣的權力?這種宣布對大多數人沒有任何實質性的約束力,大家可以不理睬。但不能小瞧它,因為對於學生來說威力還是有的:你不改,你的考試答案就是錯的。孩子們代表未來,未來屈從了,全社會也就屈從了。

  第二,修改漢字讀音需要怎樣的程序?這次修訂的《徵求意見稿》似乎是個規範的程序,兩年過去了還在徵求意見,這表明了修訂者嚴謹的態度。意見收集上來,如果反對聲居多,相信組織者會公正地對待,放棄修訂。相比之下,幾年前對一些漢字讀音的修改似乎就簡單粗暴了很多,根本就不徵求意見,也不通知,有一天人們突然發現《現代漢語詞典》中一些字詞的讀音改了,比如確鑿(zuò)改成了確鑿(záo),呆(ái)板改成了呆(dāi)板等等,類似還有很多。前後兩種做法比較一下,說明組織者在這個問題上法治意識民主意識增強了,開始放低身段徵求老百姓的意見。

  第三,如果一定要認為「錯誤讀音使用者較多而修改」算個理由,至少需要提交一個詳細的統計,說明一下事先做了哪些調查,有哪些數據證明了「錯誤讀音使用者較多」?把錯誤讀音糾正過來會有多大的經濟耗費?這些正確的讀音傳承了幾千年,現在繼續這麼讀它會給朗讀者個人甚至整個中華民族帶來哪些嚴重的後果?改過來會取得哪些立竿見影的成效?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有的簡單一些,有的複雜一些,都會有一些生僻的難讀難懂的字詞,其中漢字尤甚,被公認為是世界最難學的語言之一,國際交流當然會有一些困難,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我們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體現。正因為在難度上存在階梯,所以我們從小學就開始學,一直到本科、碩士、博士,還有專門的專業去研究。通過學習,我們發現漢字之深邃、之優雅、之精緻,從而愛上漢字,愛上傳統文化,愛上中國。某個字念了白字?沒關係,改對就是了。漢字這麼多,誰也不敢拍胸脯說都認識。怕就怕讀錯了不以為恥,反倒將錯就錯,指鹿為馬,這樣做臉皮就有點厚了。習總書記說: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一些人打著修訂的旗號,亂改漢字發音,這叫什麼傳承?這也算有文化自信?

  陝西有對相聲演員叫苗阜王聲,最喜歡用念白字抖包袱,其中有個包袱是把哪吒鬧海說成是哪(nǎ)吒(tuō)鬧海,把忐忑不安念成忐(shàng)忑(xià)不安。包袱一出,大家哄堂大笑。這說明:第一,老百姓不像專家想像的那麼沒文化。第二,念白字會被人嘲諷。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亂改漢字似乎不是什麼好事。

  (作者系公務員)

相關焦點

  • 「字詞拼音被改」刷屏!怎麼改幾個讀音,就能牽動千萬國人的心了...
    &nbsp&nbsp&nbsp&nbsp對此,省教育廳語言文字工作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教授林倫倫認為,對漢字讀音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體現了語言學中兩個派別的觀點衝突。
  • 這些字詞的讀音被改了,表意的漢字語音能否按約定俗成改動?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作者:「我老人家費盡心思完成的押韻,好不容易成了千古名句,就這麼被改了?」
  • 漢語詞典編纂方回應漢字讀音更改質疑 你讀對了嗎
    漢語詞典編纂方回應漢字讀音更改質疑 你讀對了嗎 原標題:   本報訊(記者 李濤 張月朦 實習生 王京平)近日,一篇名為《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社交媒體刷屏。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最新字詞讀音修改匯總哪些字詞讀音被改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  文章提到,「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  如: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 「一些字改讀音」竟是假的?教育部回應來了!
    近日,有消息稱,一些字原本的錯誤讀音轉正了,比如「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這是真的嗎?原本的錯誤讀音轉正了?據界面報導,小學語文課上的字詞拼音登上了微博熱搜,不少網友發現,小時候被語文老師改正的錯誤讀音,現在卻被「官方」認證,變成了現行的規範讀法。近日,網上熱傳一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 漢字讀音改來改去,是為了遷就文盲嗎?
    一般來說,白讀讀音是從方言裡固有的語詞衍生出來的,而文讀讀音可能受古代文言文、術語和官話的影響較深。可以看出,異讀詞的讀音規律性不強,要掌握所謂的標準讀法只能靠死記硬背。曾有研究在河北對審音表中文白異讀詞的認知度做了調查,發現讀音的準確程度並不規範,人們有時傾向文讀,有時傾向白讀,有時會將兩者混用。[2]
  • 古詩漢字改讀音引網友熱議 專家:不應"一刀切"
    原標題:古詩改讀音引熱議專家:不應「一刀切」 >   近日,一篇題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網文列舉了教材和工具書中一些常見字的讀音變化並引發爭議。就此多位專家表示,隨著社會的發展,語言會有字音的變化。公眾應有一種開放的語言發展觀。   18年前人教版課本   「衰」音已標註為「shuāi」   除了古詩詞的讀音問題,《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 多音字:漢語中讀音最多的兩個漢字,最多的1個字有6個讀音
    最多的一個字竟然有多達6個讀音,在我們以往的漢語知識的儲備當中,或許並沒有怎麼注意。NO.1 :6個讀音。和(huo、hé、huó、huò、hè、hú)「和」這個漢字在今天我們時常能夠運用到,而且這不光是一個漢字,還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中國古代向來追求以和為貴,包括今天推崇的和諧社會,都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化、這個漢字當中所蘊含的哲學意蘊。
  • 此人改變了一個漢字的讀音和寫法,引女性唾罵,現在卻依然在使用
    中國漢語言文化博大精深,漢字則是文化的載體和語言的表現形式。最初的漢字都是由甲骨文演變而來的,而甲骨文則是根據人們的行為動作演變成的一種文字。所以現代漢字從一定程度可以看作是經歷了無數代演化的象形文字。因為多年文化的沉澱,漢字裡同一個讀音裡常常會衍生出來不同的文字。
  • 部分漢字要改拼音:說(shuì)服改為說(shuō)服
    據IT之家報導,近日,部分漢字要改拼音的消息在網上引起了熱議,比如說(shuì)服變成了說(shuō)服,一騎(jì)紅塵變成了一騎(qí)紅塵,粳(jīng)米變成了粳(gěng)米,蕁(qián)麻疹變成了蕁(xún)麻疹等等。
  • 日語裡五個常見漢字的生僻讀音
    各位同學好,今天老師想談一談日語裡常見漢字的讀音問題。大家都知道,日語裡的漢字讀音分為音讀和訓讀兩種,但不管是哪種,讀音都不是唯一的,有些訓讀的單詞,漢字後的送假名不同,意思和讀音也不同。比如最常見的「生」,就有:生(なま)、生(い)きる、生(う)む、生(は)える等許多種讀音,前面這四個詞分別表示「生的」,「活著」,「生(孩子、蛋等)」,「生(蟲子、鏽等)」。下面老師想介紹五個特別常見的漢字的生僻讀音,據說這些詞99%的人都會讀錯,看看你認不認得吧!
  • 鬧得沸沸揚揚的「古詩改讀音」,你怎麼看?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刷屏社交網絡,讓許多人感慨當年的學白上了,一夜之間變回「文盲」。   不久官方回復稱,網傳的改拼音內容只是2016年至今尚未正式發布的《徵求意見稿》。雖證明該事為烏龍,不過卻也藉此看到了大多群眾的意見。近年來拼音改來改去,對學生也造成很大影響,究竟從何種角度出發的更改才是符合語音的變化規律,也能維護詩詞文化的傳承呢?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那些年我們一起讀過的規範讀音成謬誤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那些年我們一起讀過的規範讀音成謬誤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 遠上寒山石徑斜(xi),白雲生處有人家。 一騎(q)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註:衰在詩中本讀cuī,斜在詩中本讀xi,騎在詩中本讀j。
  • 「部分字詞改拼音」是舊聞仍引熱議,專家:讀音不要一刀切
    「部分字詞改拼音」近日登上微博熱搜,引起網友討論。有微信公號2月18日發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稱,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
  • 教育部回應改讀音 遠上寒山石徑斜「斜」讀「xié」還是「xiá」
    專家提醒,目前普通話規範讀音的依據為《新華字典》第11版和《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網絡:舊文再被翻紅引網友熱議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在《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一帖中看到,文中不僅列舉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等詩詞,也有說客、粳米等詞組。
  • 教育部回應改讀音:還未通過審議 應以原讀音為準
    教育部回應改讀音:還未通過審議 應以原讀音為準原標題:教育部回應「古詩改讀音」:還未通過審議 應以原讀音為準近日,網上熱議「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改讀「xié」,「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改讀「qí」,網友質疑改讀音破壞傳統文化。
  • 普通話漢字讀音是怎麼確定的?哪種方言一票之差落選?
    現在扒一扒,現在漢語普通話的讀音到底是怎麼確定下來的。什麼時候中國要「統一漢字讀音」?那是1912年12月,教育部總長蔡元培主持成立讀音統一會籌備處,吳敬恆任主任,主要目的是審定每一個字的標準讀音,稱為「國音」。籌備處建立的時候各地代表之間的撕逼程度絲毫不亞於現在對普通話的爭論。
  • 古代沒有拼音和字母,古人怎樣學習漢字的讀音?很簡單,一學就會
    —阿諾德 數千年來,中華文化都是建構於漢字的基礎之上的,那方正的橫豎撇捺,空妙的字正腔圓,每一個字都有深遠的來歷 從小到大,我們都學習過古文典籍,認識和掌握了大量漢字,而使之得以實現的工具就是漢語拼音。然而,中國古代沒有字母,也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學習漢字讀音的呢?對於生僻字,又是以何種方式標註讀音的呢? 漢語是非拼音語系,從來未曾有過外來工具輔助,但這並不妨礙它發揚光大,因為古人早就創造了高明之法來為其注音。
  • 1000個常用漢字詳解解釋、拼音、讀音、五筆、部首、筆畫、筆順
    1000個常用漢字上圖強教育網查找1000個常用漢字的詳細詳解解釋、拼音、讀音、五筆、部首、筆畫、筆順、註解。1000個常用漢字大全是根據1988年出版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字表中收集的3500個常用字的1000個常用字,《現代漢語常用字表》可以視為是現行規範漢字的依據之一,中國漢字數量多達十幾萬個,但是常用的漢字不多只有幾千字,據統計: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2000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則已到99%,圖強教育網漢語字典中的每個漢字都有拼音註解、讀音、五筆、漢字部首
  • 「丨」字筆順不同讀音不一樣 網友嘆漢字博大
    「丨」字筆順不同讀音不一樣 網友嘆漢字博大 2012年05月16日08:46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