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拼音和字母,古人怎樣學習漢字的讀音?很簡單,一學就會

2020-11-22 騰訊網

文化是,或者說應該是,對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與智為主要品質。—阿諾德

數千年來,中華文化都是建構於漢字的基礎之上的,那方正的橫豎撇捺,空妙的字正腔圓,每一個字都有深遠的來歷,每一部分都有厚實的履歷,它承載了漢辭晉賦,承載了唐詩宋詞,承載了明清小說,承載著我們所有夢想與遠方。

從小到大,我們都學習過古文典籍,認識和掌握了大量漢字,而使之得以實現的工具就是漢語拼音。然而,中國古代沒有字母,也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學習漢字讀音的呢?對於生僻字,又是以何種方式標註讀音的呢?

漢語是非拼音語系,從來未曾有過外來工具輔助,但這並不妨礙它發揚光大,因為古人早就創造了高明之法來為其注音。

古人注音方法共分三種,下面我們依次辨之,悉遵古人的智慧。

第一種,直音。直音產生於漢代末年,即以讀音相同的較為簡單的字來為生僻字注音,比如以「和」為「龢」標音。這種方法操作很是便捷,只要能找到相同的字就行,不過這也正是它的局限所在,畢竟並非所有字都能找到同音字,即便找到同音字,可能此字同樣比較生僻,難以識讀。

這與我們小時候學英語的情形差不多,以讀音相同的漢字標註不會讀的英文單詞。然而,英漢之間讀音不盡相同,很多時候並不能找到完全相同的漢字讀音。這就催生出了古代注音的第二種方法:讀若。

讀若,同樣是以一個大家普遍認識的字為另一字注音,不過二者不要求讀音完全一致,顧名思義,只要相似就可以了。它也叫做「讀如」,這是古代訓詁學家所創,他們以解釋詞語和研究語義為己任,古籍載:「讀如、讀若者,擬其音也。古無反語,故為比方之詞。」

相比直音法,由於讀若的字音並不完全準確,所以它還有其他的附加作用,即:曉釋字音、通假借字、訓解字義。比如,「鴈」大家都不認識,利用讀若法可用「雁」字標註,如此一來,我們便可知「鴈」近似讀yàn,又可知其意為鳥雁,而且它還可以作為「雁」的通假字,在文章中互相竄用。

第三種是反切法,切上字取聲母,切下字取韻母和聲調。不過,反切法仍有缺陷。其一,既然是取兩個字的部分讀音,那麼就會有多餘的成分,讀起來難免會產生障礙;其二,反切上、下二字可以選用的字太多,這就造成了注音多而雜的現象,難以掌握;其三,有些窄韻,無法找到類似的字音,只能以他韻代之,這就造成了切音的不準確。

不過,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反切法逐漸得到改良,很多弊病得以革除。唐代時漢字為三十聲母,宋人又補充到三十六,反切日益精密,成為此後歷朝歷代最為通行的注音方法。

雖然中國古代沒有拼音和字母,但有了這些方法的聯合併進,讀音早已不成問題,這是古人的智慧所成,更是漢語的獨特魅力。不知大家都學會了嗎?

相關焦點

  •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和英文字母那麼像?
    漢語拼音是現代中國人學認漢字最重要的輔助工具,但當我們接觸到英語後會發現,漢語拼音和26個英文字母幾乎一樣,為什麼漢語拼音和英文字母這麼像,他們有什麼關係?事實上,拼音字母本就是借用拉丁字母(以英文字母為代表)的形式而制定的一種拼注符號。雖然,拼音好拉丁字母看起來一樣,但在讀音和用法上有很大區別。
  • 老師教拼音引爭議 教授:每個字母都有三種讀音
    記者發現,這段視頻的字幕中明確表示,當地教研員稱該名老師的讀法並沒有問題,只是部分讀音沒有那麼標準。視頻稱老師所教的是拼音26個字母的「名稱音」,系統學習這種發音的好處是便於按音序準確快速查字典。網友發言我小學學拼音也是這個調, 並沒有什麼不對呀,只不過有一點地方口音。
  • 在家教拼音都氣得直罵,那麼古代的小朋友,讀書識字該怎麼辦呢?
    現在的小朋友讀書識字都是從這些基本的拼音開始的,拼音學習雖然開頭讓家長痛苦,但基本一個學期就能打好基礎。然而,拼音是近代才有的,那麼在古代的小朋友們,想要讀書識字該怎麼辦呢?古代漢字如何標註讀音其實古代也有為漢字標註讀音,只不過是用漢字標註罷了。主要有直音法和反切法兩種方法。直音法就是用同音字注音。
  • 古代沒有拼音,他們如何認識分辨生字讀法?不愧為老祖宗
    但是如今,不僅我們自己國家的人,從國外遷回來,還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各大城市發展,全球還掀起了一陣漢學熱,湧現出了不少的孔子學院,學習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而中華文化之所以能這麼源遠流長,離不開漢字的功勞,是它將一件件故事文明記在紙上,傳承了下來。當然跟漢字一樣重要的,還有他的讀音,因為有人寫,也得有人會認。
  • 漢字是文字發展的主流,拼音文字只是支流
    文字性圖畫在發展中逐漸定型並與讀音的結合,便產生了文字,比如甲骨文、古埃及的聖書體和蘇美爾的楔形文字。這是甲骨文的「飲」字,是一個張著嘴的人和一個器皿的組合圖,以固定的圖畫和固定的讀音相結合,文字便產生了。古人通過假借、形聲等方式解決這個問題。比如:「其」的本意是簸箕,借為虛詞「其」,另造一個「箕」表示簸箕。
  • 先學英語還是先學拼音?一起學孩子不會把字母混淆?家長不用擔心
    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最近有一些教育專家倡導「學英語無用論」,認為過早的讓孩子學英語沒有必要,有多少人能夠在生活中使用到英語呢?而沒有語言天賦的學生,在學英語的道路上痛苦不堪,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仍然學不好英語,建議取消英語考試,讓喜歡英語的人去學。
  • 瞿秋白提議把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反對,全文就一個讀音
    歷史早已證明了漢字的重要性。然而,100多年前在五四運動出現的「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口號,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甚至各種知識分子都為此大打出手。  1928年9月,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出版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也就是說,把漢字用字母來表達。瞿秋白明確表示反對,並在第二年2月制定了《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1930年春,《中國拉丁化的字母》的出版,引起了巨大反響。
  • 漢語拼音到底是怎麼造出來的?為何與英文26個字母那麼像?漲知識
    說起漢語拼音產生的過程還真是一個複雜的歷史問題,最早給漢字注音的並不是中國人而是來中國傳教的外國傳教士,他們為了學習漢語、方便傳教就開始用羅馬字母給漢字注音。
  • 學習二十六個英文字母,一定要注意這幾點
    那麼大家知道孩子應該怎樣學習二十六個英文字母嗎?一,怎樣學習二十六個英文字母-讀音與漢語拼音相區分在學習英語之前,學生應該已經在之前的語文課堂上有了學習漢語拼音的基礎了,這時候再接觸英文字母就會很容易將兩者混淆。那麼要怎樣學習二十六個英文字母呢?
  • 您一直熟練使用的漢語拼音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嗎?
    這個問題,肯定有人知道;但也一定有人和我一樣,不知道。從一上小學,我們最先接觸的,就是拼音,甚至有的小孩子學前班就已經開始學了。那時候小,老師教什麼學什麼。沒思考過這樣的問題,等到足夠大了甚至老了,偶然間閃現一點靈感可能想過這個問題,可對於一個不太常見的問題,沒地去尋找答案。
  • 一年級小孩學拼音怎麼都學不會,如何解決?
    一年級上冊語文最主要的學習內容,就是學習漢語拼音和識字認字。如果學習的時候沒有遵循兒童的學習規律,教不得法,會有孩子覺得很費勁。首先讓我們來看看,一年級上冊的語文教科書,是怎樣安排漢語拼音教學的。一年級上冊的語文教科書,一共安排了兩個漢語拼音單元,分別是第二單元第三單元,一共13課。
  • 用拼音識字與漢字形成的理論體系相背
    漢字的形成有其獨特的理論體系,與西方的字母拼音文字有著本質的區別。漢字的造字遵循自己的理論體系,即「天人合一、多點透視、構形會意、借音補義、形聲相生、音義相轉」。利用西方的字母去拼音識字,丟失了漢字本身的造字理念,看起來是一種進步,實際是背棄道統,影響了中華文化的進步發展。如果這樣下去,「鴻鵠之志」讀錯的高級學者,也不僅是我國第一學府的執行長。
  • 專家要求廢除中國幾千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
    漢字難度過高,一些專家學者主張廢除漢字漢語是世界上公認的最難學的語言,而文言文更是最難學的語言中,最難學的「語言」,相信許多人在上學時期,都有過被文言文為難的痛苦。而眼看著中國文盲率居高不下,一些專家學者便認為只有廢除漢字,學習簡單的拉丁文字母,通過字母組合來表示含義,才能夠挽救落後的中國。「中國文字拉丁化」,實則卻是廢除漢字的進程在民國時期,由許多文人學者發起的「新文化運動」中,以及由胡適牽頭的白話文運動,開始變革引經據典、複雜冗長的古文,首次將白話文引進文學創作之中。
  • 新中國成立初期漢語拼音字母的確定
    毛澤東則指出:「漢字和漢語儘管不易掌握,但實際上是所有人都能學的」,「在這裡是不分社會地位和階級的」。[16]1953年1月13日,史達林在莫斯科會見了宋慶齡和郭沫若,會談中郭沫若向史達林介紹了中國政府「為西康彝族制定了用拉丁字母拼音的文字」的基本情況之後,史達林表示贊同。[17]可見,史達林是支持中國漢字拼音採用拉丁字母的。
  • 漢語拼音出現在什麼時候,它未出現前怎樣讀漢字
    漢語拼音是我們現在每個人都熟知的,漢字的博大精深和拼音的簡易方便,共同締造了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漢字歷史悠久,在我國遠古時期就有倉頡造字,現代我們所學的漢字是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的。那麼漢語拼音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 孩子學拼音太難了?那是因為沒有找對學拼音的APP
    拼音,是學習漢字的入門課程,是打開漢語學習之門的金鑰匙。許多孩子在小學入學前都沒有拼音的基礎,導致入學後常常出現學習能力慢,跟不上學習節奏,識字能力也受到影響,逐漸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加上現在幼兒園又禁止了教拼音,孩子上小學突然接觸這些陌生又抽象的符號,難免一臉懵。更糟的是,在最新改編的小學語文教材裡,拼音不再作為重點來教學,很多老師不到一個月就把拼音全教完了。這就導致沒接觸過拼音的孩子根本跟不上進度,消化不了,語文基礎也就越來越差,為了減輕孩子學習壓力,很多家長都會選擇在假期給孩子報幼小銜接拼音班。
  • 漢字拼音翻車現場:現在孩子的作業有多難?家長:我快成文盲了
    這痛苦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孩子學的我都懂,就是不會教;二是無論怎麼教,孩子就是聽不懂。其實啊,這也不怪家長們,主要現在孩子的語文與我們小時候的語文有差別,而且內容也在不停變化。今天魚sir要來分析的就是語文學習方面的變化。這個變化不是指教材的變更,內容的替換等等,而是在語文學習中,最樸素,最基本的三個內容。筆順、多音字和拼音字母的發音。
  • 父母在家就能帶著孩子輕鬆學英文及拼音字母
    對於幼升小的孩子,很關鍵的一個就是拼音的學習。拼音是整個語文學習的基礎,它會伴隨孩子整個小學階段。羅媽媽也在文中多次強調,其實孩子幼升小銜接班學習的重中之重就是拼音,其他的父母都可以教。之前羅媽媽給大家推薦的學拼音的方法,是通過網上的一些教程,包括一些專門的拼音APP裡去學習,今天羅媽媽就通過教具的方式讓孩子先學會字母。把字母先掌握好,為後面孩子學習拼音夯實基礎,順便提一句,這幾組教具對於孩子學習英語也是非常有幫助的。話不多說,我們先來看教具。
  • 教孩子拼音、漢字教到懷疑人生?家長經歷的這些痛苦,你中招了嗎
    這痛苦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孩子學的我都懂,就是不會教;二是無論怎麼教,孩子就是聽不懂。其實啊,這也不怪家長們,主要現在孩子的語文與我們小時候的語文有差別,而且內容也在不停變化。今天魚sir要來分析的就是語文學習方面的變化。這個變化不是指教材的變更,內容的替換等等,而是在語文學習中,最樸素,最基本的三個內容。筆順、多音字和拼音字母的發音。
  • 老師教拼音引爭議 教研員稱讀法的確存在但並沒有實用價值
    記者發現,這段視頻的字幕中明確表示,當地教研員稱該名老師的讀法並沒有問題,只是部分讀音沒有那麼標準。視頻稱老師所教的是拼音26個字母的「名稱音」,系統學習這種發音的好處是便於按音序準確快速查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