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文字發展的主流,拼音文字只是支流

2021-01-10 重述華夏文明

文字發展的歷史,並非單線發展,那種認為從象形到拼音,從表意到音素是文字發展規律的看法是西方中心論的表現。

一、文字的類型

成熟的文字,就形式而言,可以分為一維線性文字和二維面性文字,一維線性文字代表為拉丁文字,二維面性文字代表為漢字。

二、文字的產生與發展

1、刻符和圖畫的出現是文字發展的起點,標誌著文字的萌芽。

中國人一直有書畫同源的說法,這一說法和現在對古文字的發展研究是高度契合的。文字的產生和發展是和圖畫緊密相連的。

巖畫是荒古人類遺留在巖石上的畫面,最早的據說已有四萬年的歷史,綿延至現代的原始部族仍有製作,今天被人們發現的巖畫遍及世界五大洲,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集中分布於歐洲、非洲、亞洲的印度和中國。

我國現存最早的刻符是八千年前的賈湖刻符,就目前發現來看,這種刻符的數量較少,處於文字的萌芽狀態。刻符除了表達具體的事物,也用來表達抽象的含義,像數字、方向等,八卦的陰爻陽爻便具有刻符的性質,用來表達抽象的陰陽。

2、圖畫與符號的結合是文字發展中的第一次飛躍,是文字萌芽階段的重大進步。

當圖畫和刻符單獨不能表達複雜的內容時,先民便把兩者結合起來,產生了文字性的圖畫。

上圖是北美印第安人赤培瓦的七個部落,用七種動物為圖騰,結成聯盟,以「鶴」部落為首,他們這幅請願書是要求美國國會同意他們離開原來的沿河區,遷移到湖泊區居住和捕魚。

3、圖符文字和語音的結合是文字發展史的第二次飛躍,標誌著成熟文字的誕生。

文字性圖畫在發展中逐漸定型並與讀音的結合,便產生了文字,比如甲骨文、古埃及的聖書體和蘇美爾的楔形文字。

這是甲骨文的「飲」字,是一個張著嘴的人和一個器皿的組合圖,以固定的圖畫和固定的讀音相結合,文字便產生了。

古人通過假借、形聲等方式解決這個問題。比如:「其」的本意是簸箕,借為虛詞「其」,另造一個「箕」表示簸箕。

4、抽象化、線條化和筆畫化是文字發展的第三次飛躍。

抽象化、筆畫化和線條化之後,是一維文字和二維文字的分化。

作為成熟的文字,無論甲骨文還是聖書體,圖畫因素的比重還是很大的,當然,聖書體的文字要比甲骨文中的圖畫成分多得多,這對於使用者並不方便。文字在成熟之後,逐步開始了抽象化、線條化和筆畫化。所謂的抽象化,就是古文字在的圖畫因素逐漸降低,符號因素逐漸增加的過程,比如甲骨文的馬到大篆的馬,象形的因素明顯降低了。所謂的線條化,是文字的組成從形象變成線條,比如大篆的馬到金文的馬。所謂的筆畫化石子文字在的組成逐漸總結出一套通用於各個文字的基本筆畫,比如馬從小篆到隸書的變化。

經過這一番演變,原來成千上萬的不同的圖形便抽象為一組固定的筆畫,這樣更利於學習和運用。比如從小篆到隸書,就很明顯地體現了這個過程。

下圖是馬字從甲骨文到楷書的演變過程,直觀地展現了文字發展中的抽象化、線條化和筆畫化。

三、文字的分化發展

文字產生之後,經歷了兩千多年的發展,到公元前1500左右的時候,出現了重大的分化,文字開始向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向一維的拼音方向發展,產生了最早的拼音文字烏加裡特字母,後來消亡了,而後產生的腓尼基文字,成為現在所有拼音文字的鼻祖;一個是保持原有的二維特點並不斷抽象化規範化,代表文字是甲骨文。

四、二維表意文字的發展

從甲骨文開始,中國的文字不斷發展,形態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二維性和表意性卻始終沒變。

漢字發展簡表

1、公元前1300年前 甲骨文;

2、公元前1000年前 金文;

3、公元前700年前 大篆;

4、公元前221年 小篆;

5、公元前202年 隸書;

6、公元200年 楷書 ;

7、公元1553年 宋體字;

8、公元1956年簡體字。

漢字從萌芽到成熟一直保持了二維的特點,二維文字的特點有兩個,一個是讀音和含義沒有固定的聯繫,同一個字,可以有不同的讀音,但是含義是一樣的,這也就是二維文字超語音性,這種特性讓不同方言區的人可以用書面文字無障礙交流,也能讓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字可以溝通。第二個是字符的數量多,學習的難度相較於一維的拼音文字為大。也正是二維文字的二維特點,使得它具有遠超一維文字的信息量,這種巨大的信息量和超語音的特點,使得二維文獻可以橫跨四海,縱連千古,這是一維文字所不能比擬的。

五、一維拼音文字的發展

拼音文字的產生和發展

文字在成熟以後,開始了分化,一是繼續沿著二維的方向發展,二是分化出了一維的拼音文字。從二維文字分化出一維文字先後經歷了兩個階段,一個是三千五百年前古埃及文字在成熟後向周邊擴散中的拼音化,一個是一千年前漢字向周邊擴散中的拼音化。從類型上看,拼音文字可以分為半音節文字、輔音字母文字、音素字母文字。

拼音文字發展簡表

1、公元前1500年

烏加裡特字母(消亡)

2、公元前1000年

腓尼基文字

3、公元前800前

從腓尼基文字發展出了希臘文字

從腓尼基文字發展出了亞蘭字母,幾乎是亞洲所有字母系統的始祖

4、公元前600年前

從希臘文字發展出了拉丁字母,是所有歐洲文字的鼻祖。

5、公元3世紀

敘利亞字母經Pahlavi scripts和粟特文字母演化成亞洲北部的古突厥文、回鶻文、蒙文、老滿文。

6、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 (中世紀),

日耳曼人受羅馬文化影響,用拉丁字母拼寫了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等拉丁語系的語言。

文字的產生是應社會需要產生的,文字的發展也受到社會發展水平的制約和影響,比如,在中國古代,受社會發展水平較低的影響,掌握漢字的人數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文化的普及,拼音文字由於書寫相對簡便,在這一點上具有一定的優勢,拼音文字的這個特點適應了培養大量勞動力的需求,在機械工業時代有較好的表現。

當社會進入信息化社會,字符的複雜不再影響書寫的速度,那麼文字的信息量的因素就凸顯出來,二維文字以其巨大的信息量必然更加適合於未來的信息化社會。

相關焦點

  • 世界上的文字只有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嗎
    不過拼音文字也並不是大家通常所認為的都是根據聲音拼出輔音元音組合在一起就行了。拼音文字實際上又可以細分為全音素文字、輔音音素文字、 元音附標文字、音節文字等類型。所謂全音素文字就是文字記錄了語言的所有發音音素,口語怎麼說也就意味著書面文字怎麼拼寫。英文、俄文、德文、西班牙文等歐洲主要文字基本上都屬於全音素文字。
  • 新中國語言文字發展歷程: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推行漢語拼音|70年...
    封面新聞記者 施詩晨 李雨心 語言生活的這些發展變化,與70年來中國語言規劃有著密切的關係。縱覽70年來中國語言規劃,可以看出明顯地邁出了三大步: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制定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通用」1949年至1980年,語言規劃主要完成三大任務: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制定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這是周恩來總理1958年在政協全國委員會的報告會上所做的報告《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中提出來的。推廣普通話,是最為重要的語言地位規劃。國家層面使用的語言具有兩大功能,一是象徵意義,一是工作通用。
  • 漢字是記錄漢語最適用的文字
    漢字是什麼性質的文字?世界上的文字分為兩大類,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漢字是表意文字,也叫語素文字。組成語言的最小單位是語素,語素是最小的語音語義結合體。語素獨立運用時是詞,不獨立運用時是構詞成分。漢語的語素和漢字,多數是一對一的關係,但是也有別種情況。
  • 資訊時代,拼音文字將取代漢字,這是謠言還是趨勢?別傻了
    漢字距今已經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它是我國古代智慧的結晶,是書寫生活記錄歷史的重要法寶。在英語、法語等這些語言中,漢字是唯一一個使用時間最長且自古以來就被認可的文字,漢字的出現造就了豐富多彩的中華文明,我們身為中國人自豪都來不及,怎麼可能拋棄漢字使用拼音文字呢?
  • 中國少數民族文字發展脈絡
    中國少數民族文字發展脈絡中國文字說(三)中國有55個少數民族中,也就是說,除了漢族以外,其他都屬於少數民族。目前,有29個民族有與自己的語言相一致的文字,是中國文字史的重要部分由於,有的民族使用一種以上的文字,如傣語使用4種文字,景頗族使用2種文字,所以29個民族共使用54種文字。
  • 中文國際化(表意文字國際化,漢字漢語華語國際化)
    文字是來表達意思的,看懂就行,現在不能說英語是表音文字,而漢語是表意文字,只是英語的表音強一些,而漢語的表音弱一些,就是說,英語也有表形,漢語也有表音。現在英文的新詞是按一種「字」的方式組詞,也就是說,英文中也有「字」的屬性。寫文章的本質是語義單元,最小的單元是詞素,漢英和英漢在詞素上學習很重要,反映語言的本質,雙向學習難度低。
  • 中國古代:語言文字的演變歷程——漢字的規範化包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古代:語言文字的演變歷程——漢字的規範化包,漢字的規範化包括兩個內容,一個是字體結構的規範,另一個是字的形體規範。我們知道,漢字結構主要有三種,即象形、會意與形聲。在這裡我們特別要強調形聲字,因為它的出現為漢字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途徑。
  • 最牛路牌南轅北轍 文字「長江」拼音是「黃河」
    綏化市黃河北路路牌上文字拼音上下不同。圖片由網友陳女士提供  綏化最牛路牌南轅北轍 文字「長江」拼音「黃河」(圖)  東北網12月7日訊 (記者 路雲強)近日東北網民生熱線收到綏化市民陳女士報料,綏化市北二東路現在更名為黃河北路,但是她無意間發現路牌上的文字竟是「長江北路」,而漢語拼音是「Huang he bei lu」。
  • 漢字究竟落後於時代,還是最具先進性的文字呢?文字演化歷史
    它的內容主要是佔卜記事之類,但從甲骨文開始已經奠定了漢字的演變和發展方向,對最終形成我們今天使用的漢字起到了重要作用。從甲骨文開始,漢字經過漫長的時間洗禮。經歷了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等變化,才有了我們現在使用的現代簡體漢字。漢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還被廣泛使用的意音文字,所謂意音文字又叫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是一種圖形符號既可以代表語素,又可以代表音節的文字系統。
  • 漢字是科學的文字:為什麼要學好500個基本漢字
    漢字是科學的文字。為什麼說它是科學的文字呢?經過我們對漢字使用頻度的大規模的調查,使我們了解了它的使用和認讀規律;經過我們對漢字構字規律的研究和整理,使我們了解了它的構字規律,得出了500個基本漢字的構字規律。
  • 漢字加拼音神器:實用漢字轉拼音
    04 21:31:30 來源: 微課進行時 舉報   前兩講內容我們搗鼓了一下Word中給漢字加拼音的技巧
  • 觀古埃及文明展,發現我們都錯了,象形文字其實是拼音文字
    看到這裡,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一直以來,書本上告訴俺的古埃及文字是象形文字,而這個翻譯居然是字母拼音組合的。看完了展覽,回來俺就開始網絡搜索研究古埃及文字,終於找到這段話:但值得注意的是,漢字的「象形」與古西方文字的「象形」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事實上古埃及文字中絕大部分圖畫符號並非以形表意,而是表音符號。實質上類似於字母文字。
  • 了不起的漢字:漢字發展史上的三次重大危機
    在當今世界上它是唯一的從古使用到今的古典文字,漢字是我們中國人的日常交流工具,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字之一。同時我們還把漢字作為審美對象,由漢字審美產生了舉世無雙的書法藝術,這在全世界文字中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 漢字從遠古走到今天,三千多年來的發展中曾遇到過什麼樣的危機?它又是怎麼突破的?怎麼能夠發展到今天,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典文字,成為中華文明的智慧象徵?
  • 中國民俗文字發展脈絡
    中國民俗文字發展脈絡中國文字說(四)中國文字的發展,從歷史上就有三條發展脈絡。前面我們已經論述了二條:中國方塊漢字的發展脈絡和中國少數民族文字的發展脈絡,此篇文章,我們就來論述中國文字的第三條發展脈絡,這就是:中國民俗文字的發展脈絡。什麼是「中國民俗文字」?
  • 用word文檔查詢漢字拼音
    我們都知道一年級是一個識字認字的階段,這就少不了拼音。這麼多年即使您沒有把拼音還給老師,您還能準確寫對一個漢字的拼音聲調嗎?如果您再遇到個不講道理的老師,老是布置課本意外的生字詞,您是不是更沒有把握了。下面我們教您用word文檔,在不能上網的情況下給漢字、詞語、成語標註漢語拼音。首先需要您的電腦安裝Microsoft office 辦公軟體。
  • 走出兩個誤區,講好漢字故事
    【語言論壇】      在文字類型學上,漢字迥異於在世界上佔據主流地位的拼音文字,因此,非母語者在學習漢語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個「過漢字關」的問題,漢字也被認為是漢語學習中最大的「攔路虎」。
  • 語言文字_中國概況_中國政府網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9]是漢民族共同使用的文字,一些民族也已經完全使用漢字,同時漢字是我國各民族通用的文字。漢字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新石器時代就已經產生,[10]現在使用的漢字是由古漢字逐漸演變而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定規範漢字為國家通用文字。
  • 語言文字規範知識27問答 附推廣普通話宣傳片
    6   什麼是不規範漢字?   所謂不規範的漢字是指書寫已經淘汰的異體字,已經簡化的繁體字,已經廢止的「二簡字」和錯字、別字。   7   推廣通用語言文字有什麼重要意義?   語言文字是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語言文字社會應用的規範化程度是衡量國家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
  • 與日本文字太過相似,喪失了漢字靈魂
    在我國曆次變革中,不僅包括在經濟、社會方面的改革,也有過多次針對漢字的改革。 01 在世界語言文字之林中,漢字是獨一無二的意音文字,與英語、俄語等拼音文字有著根本不同。漢字也是全球使用時間最長且沒有出現過斷層的文字,其衍生文字包括已經消亡的西夏文、女真文等,目前世界上文字中受漢字影響較大的只有日本平假名。
  • 漢字的歷史發展和現實觀照
    經過10年發展,已在五大洲的12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475所孔子學院,它的成立和發展為漢語和我國文化的對外傳播起到積極作用。此時,本版邀請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李如龍對漢字漢語的歷史、發展及其優劣勢進行了系統而深刻的分析,對今天的漢語學習和傳播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