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俗文字發展脈絡

2021-01-13 原創現代交誼舞

中國民俗文字發展脈絡

中國文字說(四)

中國文字的發展,從歷史上就有三條發展脈絡。前面我們已經論述了二條:中國方塊漢字的發展脈絡和中國少數民族文字的發展脈絡,此篇文章,我們就來論述中國文字的第三條發展脈絡,這就是:中國民俗文字的發展脈絡。

什麼是「中國民俗文字」?

中國民俗文字就是在中國老百姓生活中,客觀存在的,在一些特殊場合,由一些特殊人物使用的,處理特殊事件的特殊的語言文字。這些文字不是我們常用的文字,也不是少數民族文字,但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多多少少碰見過。比如:宗教文字,行業文字,小集群文字等等。

宗教文字

宗教文字,產生於原始人群的圖騰。在原始部落時期,每個原始部落的圖騰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圖騰是鳥,有的圖騰是魚,人們出於對大自然的感恩和敬畏,於是把這些圖騰刻畫在漂亮的石頭上,玉石上。也有的是從山上,河流裡撿到的自然有線條、畫面的石頭。這些早期的出現在石頭上的「畫符」,就成了人類文字的起源。其中,有一部分,就成了宗教文字的起源。

中國的地域遼闊,部落眾多,圖騰也是很多的,像鳥、魚、豬、鹿、狗、牛等等,都是某一些部落的圖騰。後來,中國各地的部落合併成了中華民族大部落聯盟,於是,就「創造」出一種能上天,能下海,能入地,威風凜凜的「龍」圖騰。

在龍圖騰的啟示下,人們學會了跳舞。跳舞在當時是一種集體狩獵的勞動技能。學會跳舞,使人類可以對抗和捕獵比人體大很多倍的「大野獸」,改變了人類在自然界食物鏈上的位置。故此,人類對跳舞有一種特別的敬仰和崇拜。跳舞,也就成為當時人類一種非常重要的活動。

當人們遇到難以解決的大事時,比如:洪水,乾旱,瘟疫等,人們無力解決問題,他們就要求「老天爺」來幫助他們解決。

求老天爺的方法叫「祭祀」,祭祀也就是向老天爺訴求。人們認為,老天爺能理解的人類的訴求語言,就是跳舞。於是部落裡跳舞最好的人,就被推選出來當「巫師」。巫師用跳舞來和老天爺,和眾神靈溝通,以解救人類的危難。巫師跳舞表達了人們的訴求,老天爺聽到這些訴求後,要給人們一份提示。這種提示,只有巫師「看得見」,看得懂,於是,便產生了一些「天書文字」。天書文字,進一步發展,就向宗教文字發展。

在原始時期,奴隸制時期,認識文字的人是極少的。但社會的上層階級總還是有一些識文斷字的人。為了叫其他人都看不懂,只有巫師能看懂,巫師們於是搞出一些只有他們巫師來解說的「畫符」。這些畫符,漸漸地發展成為後來的宗教文字。

中國人是最早進入農耕社會的民族,對土地有著極為深厚的感情。看似極為普通的泥巴,卻能生長出五穀萬物,他們認為這是一種超自然的人物在其作用。故此,始終崇拜「土地公」。

中國人最早進入定居的農耕生活,對死去的親人,很早就形成了喪葬制度。喪葬制度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個相對高度時期的標誌。中國人認為,人死了,靈魂不死,還會在另一個「世界」活著。一應生活,如同活著的人。於是,便要陪葬很多的東西。於是,鬼也有了,神也有了。宗教,也就由此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

中國古代的宗教發展到今天的,主要是道教、儒教、佛教。

道教的創建,神話傳說中,道教創建於「二儀未分」之時的「元始天王」,即盤古,也稱「盤古大帝」「元始天尊」。是公認的道教鼻祖。全稱「一氣化三清玉清居清微天聖登玉清境始氣所成日天寶君元始天尊妙無上帝」,為道教最高神靈——三清尊神之首。

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生卒年不詳,籍貫也多有爭議。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與莊子並稱「老莊」。後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認為李姓始祖。曾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

老子的主要著作是《道德經》,《道德經》中,道,是講道法自然,也就是要敬仰和尊重自然規律。德,是講做人要修德,說白了,德,就是人的良心,沒有良心就枉為人。《道德經》是對中國文化影響最深遠的思想巨著之一。

道教對中國哲學,醫學,化學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貢獻。對中國民間風俗和傳統文化有很大的影響。民間風俗中的門神、灶馬、桃符等都出自道教,並留下很多特殊的道教文字。

儒教

儒教發源自堯舜禹的五教。堯舜即注重「敬敷五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五教」,就是處理人際道德關係的五種基本規範,即孟子所解釋的"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甲骨文的儒,象人沐浴濡身之形。上古原始宗教舉行祭禮之前,司禮者必齋戒沐浴,以示誠敬。這證明了在殷商時期,「儒」就是一種祭祀神職人員。

《說文》:儒,術士之稱。《法言·君子》:通天地之人曰儒。

儒教在後世經過孔子、孟子、董仲舒等一系列人的論述和實踐,最終,儒教的學說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經典之一。

儒教在哲學上,科學技術上的貢獻也是巨大的。據《世界自然科學大事年表》記載,16世紀以前,影響人類生活的重大科技發明約有300項,其中175項是中國人發明的。正是這些重大的發明(包括發現),使中國的農耕、紡織、冶金、手工製造技術長期處於世界先進水平。其中,正是儒家留下了一大批世界知名的科學著作如《考工記》、《天工開物》等等。

儒教的文字就是正宗的方塊漢字,已經在《中國方塊漢字的發展脈絡中》專門論述。

佛教

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生於今尼泊爾境內的藍毗尼,是釋迦族的一個王子。關於他的生卒年,佛教各派中至今有種種不同的說法,不能確定。他29歲出家修行。得道成佛(佛陀,意譯覺者)。後來在印度向大眾宣傳自己證悟的真理,擁有越來越多的信徒,從而組織教團,形成佛教。80歲時在拘屍那迦涅槃。

約在2000多年前,佛教傳入中國。在漢代被視為神仙方術的一種。至南北朝時傳播於全國,出現了很多佛教中國學派。隋唐時期進入鼎盛階段,形成了很多具有中國民族特點的宗派。宋代以後,佛教各派趨向融合,同時儒、佛、道的矛盾也漸趨消失。7—8世紀佛教分別由印度和中國漢族地區傳入中國西藏,至10世紀中葉後形成藏語系佛教,後又輾轉傳到中國周邊的國家。

佛教典籍共分為經、律、論三藏。「藏」的原意是可以盛放東西的竹篋,有容納、收藏的含義,佛教用以概括全部佛教典籍。經是釋迦本人所說的教義;律是佛陀為教徒制定的必須遵守的規則及其解釋;論是為闡明經、律而作的各種理論的解釋和研究。

佛教的經典理論是:普度天下,四大皆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普度天下,是指天下的人都平等,不能持強凌弱。四大皆空,是指人的欲望不能過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勸人多積善,不要作惡。人在做,天在看,時間一到,都要還的。

佛教是外國傳入中國最古老的一種宗教,因為和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相容,故此成為中國古代道儒佛三大教之一。宋朝以後,三大教互相包容,促使中華民族文化在戰亂的烈火中,鳳凰涅槃,頑強發展,延綿5000多年,至今朝氣蓬勃,欣欣向榮。

佛教在數學上和天文學上貢獻巨大,佛教早就闡明,宇宙是無邊無際的大,而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粒灰塵。

佛教有很多佛教文字,有一些佛教文字,形狀跟方塊漢字一樣,但讀音和意思是和漢字不一樣的。

其他宗教,因不使用中國文字,在此就不談了。

行業文字 五行八卦奇門文字

此類文字自古以來都是一種具有強烈的神秘色彩的文字,其內涵至今有很多東西,還不能用科學來一目了然的解釋。人類對世界,對宇宙,對大自然的認知,還是很有限的。五行八卦奇門文化和奇門文字有著不可思議功效和奇蹟,同樣是中華民族文字中一個源遠流長的類別。只是,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些文字的奧秘而已。

八卦圖最早出自伏羲根據燧人氏造設的《河圖洛書》所創。先天八卦(大概起始於七千多年前)其用陰爻和陽爻的組合來闡述天地中八種最原始的物質。後世道教將伏羲供奉為神。伏羲的先天八卦位置不同。其含義不變。後來,孔子創立儒家,將周文王的易經收錄為儒家經典(也就是又成為儒家教科書)。

《周易·繫辭下》曰:「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據《史記·周本紀》記載:文王"其囚羑裡,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 也就是說,當時文王(西伯昌)被崇侯虎陷害而被殷帝紂囚禁在羑裡整七年,在獄中,西伯昌潛心研究易學八卦,通過八卦相疊從而推演出現在《易經》中所記載的乾為天、坤為地、水雷屯、山水蒙等六十四卦。

古代漢族的陰陽學說,所謂「太極生兩儀(即陰陽),兩儀生四象(即少陽,太陽,少陰,太陰),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此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了一幅由全世界科學家通過幾十年合作,運用最先進的衛星、紅外、聲波儀器勘測和長期積累的資料庫繪製而成的。

這幅地球表面立體平面圖通過三維的方式把海底和陸地的地形地貌構造在一張平面圖上表現出來,恰恰是這一代表人類對地球地理構造最深刻科學認識的地圖上,八卦圖象屬性所指的馬、牛、羊、龍、雞、豕、雉、狗形象在地球表面立體平面圖中都能夠體現出來,圖象與地球地理構造形態呈現出對應狀態,因此,八卦圖也和地球地理聯繫在一起,為揭示中國古文明文化中,五行八卦的奧秘找到新的角度。

古代的陰陽學說。「五行」具體是指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一直是中國古代漢族先賢從事各種研究的工具與方法,無論道家、醫家、兵家、儒家、史家、雜家、歷算家都必須精通「五行」。

五行相生的規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剋的規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八卦為乾、坤、震、巽、離、坎、艮、兌。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的排列、象徵方位及所象徵的數,都有所不同。

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圖中的符號按照順時針下來依次是:坤(代表地),震(代表雷),離(代表火),兌(代表雨澤),乾(代表天),巽(代表風),坎(代表水),艮(代表山)。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六十四卦,用來象徵各種自然現象和人事現象。列為上面是坤卦,下面是坎卦就叫「地下有水,是師卦」,而如果是上面是坎卦,下面是坤卦,「地上有水」叫比卦。

太極和八卦組合成了太極八卦圖,它又為以後的道教所利用。道家認為,太極八卦意為神通廣大,鎮懾邪惡。

八卦是中國古代的一套有象徵意義的符號。用「—」代表陽,「— —」代表陰,用三個這樣的符號組成八種形式,叫做八卦。八卦為乾、坤、震、巽、離、坎、艮、兌。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的排列、象徵方位及所象徵的數,都有所不同。

所謂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研究它第一個要注意的,假使算命先生算命,把行認為是走路,那就絕對錯了。我們翻《易經》,乾卦的「天行健」這句話,這個「行」是代表運動的意思,就是「動能」,宇宙間物質最大的互相關係,就在這個動能。這個「動能」有五種,以金、木、水、火、土作代表。也和卦一樣,是種傳統符號,不要看得太嚴重了。所謂「金」並不是黃金,「水」亦並不是和杯中喝的水一樣,千萬不要看成了五行就是五種物質。

五行八卦中的文字看起來是方塊字,但這種方塊字和方塊字漢語不同。五行八卦中的方塊字是奇門中的方塊字,哪怕是讀音相同,字的意思都是另外的意思。比如八卦中的「乾」,漢字的意思是「植物彎曲生長的意思」;在八卦中就是「天」的意思,天卦。

自古以來,五行八卦奇門文字都是極少數人使用的「通天語言文字」,只在帝王將相及其謀士中傳承。故此,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有著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後來,老百姓中,偶而有接觸到一知半解的,拿來給人算命,那就遠不是那麼回事了。

小集群文字

小集群文字指的是某一地區,某一群人之間使用的特殊文字。這些文字,既不是方塊漢字,也不是少數民族文字,更不是五行八卦奇門行業文字。他們只是因為特殊的原因,在某一群人群中使用的文字。比如:農民起義軍的某些特殊文字,女書等等。

農民起義軍的文字,比如:太平天國的「國」字。正常的國字簡寫,方框中間是個「玉」字;而太平天國的「國」字,方框中間是個「王」字,少了一點。

「揭竿而起」造反,那是犯的殺頭的重罪。歷代官府對農民起義軍都是殘酷地鎮壓,除非實在打不過了,官府被推翻了,換了朝代。農民起義軍基本上都是「官逼民反」的,起事前的秘密串連,起事後的互相呼應,他們經常會用一些特殊文字的物件作為「信物」。過去,農民中認識字的人很少,使用具有特殊「文字」的信物,也就是一兩個字,而且是特殊的「文字」,就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也便於認識和使用。

女書文字

在中國湖南省江永縣及其毗鄰的道縣、江華瑤族自治縣的大瑤山和廣西部分地區的婦女之間流行、傳承著一種神秘的文字---女書。這是一種女人「專用文字」,一種流行在江永一帶的漢語土話,其文字是音節表音文字,一個字基本上對應一個音節。

江永女書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種專為女人存在的文字,它誕生在漢朝,脫胎於方塊漢字,是方塊漢字的變異。女書字的外觀形體呈長菱形的「多」字式體勢,右上高左下低。斜體修長,秀麗清癯。乍看上去似甲骨文,又有許多眼熟的漢字痕跡,是漢字的另一種表達形式。

「女書」是一種獨特的文化「化石」,對研究人類文字文明的起源,女性文化和民族的起源以及文明的發展歷程等方面,在人類學、民族學、社會學、語言學、文字學、民俗學、考古學等各個領域,都有重要價值。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綜上所述,中國民俗文字的起源、發展以及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貢獻,無疑,是中國文字研究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關於中國文字說,論述到此,暫告一個段落。本人在中國古錢收藏中,早就發現中國文字,不止是方塊漢字一條發展脈絡。經過研究和思索,初步列出三條中國文字的發展脈絡,這就是:中國方塊漢字的發展脈絡;中國少數民族文字發展脈絡;中國民俗文字發展脈絡。提綱是列出來了,但是要論述,就要有證據。我不是文字專家,想論述中國文字這麼大的一個題目,唯有一邊學習,一邊多多收集證據。可是,因為條件有限,拖到今天,似乎再不寫,就寫不成了。於是草草寫了這四篇文字(包括一篇《中國文字的起源》),拋磚引玉。

我不是「學院派」的人,只是一個中國文化的敬仰者。我的文章不是「學院派」的論文格式,我只想明確地表明一點:中國文字有三大類,中國方塊漢字,中國少數民族文字,中國民俗文字,這三大類文字相輔相成,維護了我們中華民族文化數千年的健康發展,至今朝氣蓬勃!

2021,1,22

相關焦點

  • 中國少數民族文字發展脈絡
    中國少數民族文字發展脈絡中國文字說(三)中國有55個少數民族中,也就是說,除了漢族以外,其他都屬於少數民族。目前,有29個民族有與自己的語言相一致的文字,是中國文字史的重要部分由於,有的民族使用一種以上的文字,如傣語使用4種文字,景頗族使用2種文字,所以29個民族共使用54種文字。
  • 民俗大戲即將上演!第二屆寶安民俗文化節19-21日舉辦
    )12月17日,記者從深圳市寶安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獲悉,2020年第二屆寶安民俗文化節將於12月19日-21日在新橋街道清平古墟「盛裝」亮相,活動以「傳承共享•記住鄉愁」為主題,旨在挖掘和繁榮寶安區的優質民俗文化資源,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落實「民俗文化+旅遊休閒+藝術匯演」大融合發展的民俗文化資源開發理念,使之與現代文化相融相通,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讓民俗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
  • 談陶瓷民俗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陶瓷文化是一種獨特的文化形狀,陶瓷是一種工藝美術品,都是一種民俗造型藝術,民俗文化,因而,它與民俗文化的關聯極其緊密,主要表現出非常深厚的民俗文化特點,普遍地體現了在我國老百姓的社會發展、世態人情和在我國老百姓的審美觀、審美觀使用價值、審美觀樂趣與審美觀追求完美。在我國老百姓有一個好傳統式,無論處在哪種時期、哪種境遇,都享受生活,實現人生價值、和睦、吉祥如意。
  • 漢字是文字發展的主流,拼音文字只是支流
    文字發展的歷史,並非單線發展,那種認為從象形到拼音,從表意到音素是文字發展規律的看法是西方中心論的表現。一、文字的類型成熟的文字,就形式而言,可以分為一維線性文字和二維面性文字,一維線性文字代表為拉丁文字,二維面性文字代表為漢字。二、文字的產生與發展1、刻符和圖畫的出現是文字發展的起點,標誌著文字的萌芽。
  • 仇高馳:篆書是中國文字發展的源頭
    2017解放門、2018神策門都掛上他莊重的篆書春聯仇高馳:篆書是中國文字發展的源頭X《南京晨報》2018.3.1 A05連續兩年撰寫篆書城門長聯「策風雷以震春聲,瑞凝萬樹梅花,百樣詩情融畫裡;傳神韻而歌盛世,紅浸千門福字,一年願景在其中。」
  • 奇異石碑 神秘文字 揭秘古文字釋讀技巧
    經過近12年的研究,英國考古學家羅林森(Rawlinson)才終於在1845年成功地譯解了這片摩崖石刻上的古波斯語楔形文字。    考古研究人員紛紛表示,如果姆吉扎德新發現的真的是一種從未被確認過的楔形文字,那肯定會助於對楔形文字的發展史進行脈絡的梳理———畢竟這種類型的文字正是發源於伊朗。
  • 語言文字_中國概況_中國政府網
    中國語言文字概況    我國有56個民族,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多文種的國家。根據《中國的語言》[1]《中國語言地圖集》[2],我國有130餘種語言,有約30種文字。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範漢字。
  • 天粟雨,鬼夜哭,中國文字與外國文字的發明者是誰知道嗎?
    人類的文明是從發明文字開始的,文字的出現使人們有了記錄能力,有了記錄能力人類在一輩子中所悟到的知識才得以保存,保存之後方能延續有了延續才會創新,從發明了火到記錄用火的方式再到人類今天可以製造5.1億攝氏度大約是太陽中心溫度的30倍,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文字的產生。
  • 北京復活民俗絕技(圖)
    區文化委主任許立仁介紹,他們把這當成保護、弘揚宣南文化的重要內容,開展民俗項目普查,尋訪身懷絕技的老藝人及其傳人,錄音、錄像、整理文字資料,還和地區單位、街道一起物色喜歡民俗文化的年輕人,扶持起一支支民俗文化隊伍。  今年,街道幹部找到五鬥齋傳人後,立即和區文化部門商量,要幫助老會尋找新傳人。以弘揚民俗文化為主的學明藝術團聽說後,立即響應,團裡練武術、雜技的小演員紛紛報名。
  • 民俗專家趙書詳解蛇年 2013年為何是無春年
    第二,民俗文字。書法分三大類,第一類叫做應用書法,主要是用於為了銘記記錄而用的應用而用的。第二種叫做藝術書法,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書法藝術家們行書、楷書、草書這個類型。第三類叫做民俗書法,我們春節期間看到黃金萬兩套和文字,還有百福圖、百壽圖都叫民俗書法,北京的民俗書法家李培月就寫出來一百個蛇字,百蛇圖也很漂亮。  第三,民間音樂。
  • 民俗錢幣古時稱"花泉" 表示祝福驅邪之意(圖)
    展覽生動展示了中國歷代民俗錢幣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尤其是重點介紹了民俗錢的豐富種類,堪稱是一場民俗錢幣的盛宴,令錢幣愛好者大開眼界。展覽將於10月15日結束。  民俗錢的緣起與流傳  在我國古代,將貨幣流通領域正式流通的錢幣稱為行用錢,為皇室、民間鑄造的、非正式流通的錢幣統稱為「壓勝錢」,主要用於饋贈、玩賞、配飾、卜卦等,種類繁多,形制各異。
  • 光明日報刊文:年度漢字評選是漢字文化的一種新民俗
    可以說,年度漢字評選是漢字民俗傳統與新技術、新媒體共同催生的新花朵。擴布性強,覆蓋面廣。一方面,年度漢字評選覆蓋了漢字文化圈的多個國家和地區,甚至擴大到漢字文化圈以外,如歐洲華語廣播電臺發起的「法蘭西年度漢字」。另一方面,國內的年度漢字評選還擴展到許多省市、行業和媒體,也開始關注不同群體乃至個體,如中國企業年度漢字、山東省年度漢字評選、全媒體年度漢字評選等。
  •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有趣的中國民俗信仰文化,居家保護神
    這就是我們的民俗,是一種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不管咱們的老祖宗信不信鬼神,這個傳統一直被傳承了下來。無處不在的神中國自古以來就多神,各路神仙多到我們數也數不清。過去很長的一段歷史中,因為科學發展落後,老祖宗們面對大自然的力量是束手無策的。他們很無奈,面對天災人禍,只能把美好的願望寄托在神靈保佑身上。所以,中國的民俗信仰中就出現了大量的"居家保護神"。
  • 薦書 |李祥林《民俗事象與族群生活:人類學視野中羌族民間文化研究》
    本課題研究緊扣中國社會歷史和現實,結合多民族文化語境,就中國羌族文化研究奉上新的思考和心得,既為民族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和地方文化發展提供學術參考,也旨在深化我們對國情的認識。文化人類學關於社會文化,有「大傳統」和「小傳統"區分之說。
  • 一分鐘,看透我國古代錢幣發展脈絡
    我國鑄造錢幣的歷史非常悠久,可以追述到商周時期,數千年的時間裡留下了數以萬計的錢幣種類,讓一些剛入局的泉友望而生畏,有沒有一種方式能快速理清歷朝歷代的錢幣發展脈絡呢?以下內容是文瀚樂拍依據個人理解歸納的結果,只針對銅錢,僅供參考。
  • 名家筆下的元宵節 編織出中國式「狂歡節」的民俗圖譜
    早在漢代,中國就有了慶賀元宵的風俗,唐代規模更甚,並逐漸發展成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在歷代名家作品中都能看到蹤跡。  歐陽修: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中國古代自古有在城市實行宵禁的做法,但從隋唐時期起,元宵節期間就可以 " 放節假、馳夜禁 "。
  • 日本文字文學的誕生與發展
    8世紀奈良文化時代,引進的儒佛經典對日本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且催生了日本古代文字文學的誕生。日本從口頭文學到文字文學的過度期,由於日本沒有固有文字,仍需藉助漢字及其表現,這就給文字化帶來很大的制約。在假名文字未創造出來以前,口頭文學與文字文學之間仍存在斷層。但是,大體上一這個時代為界,日本文學從口頭傳誦進入了文字文學的過渡時代。
  • 漢字發展與中國統一
    【語言論壇】  作者:徐義華,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漢字產生很早,對中國早期歷史和文化記憶產生了深遠影響。目前,漢字是世界上唯一還在作為官方文字使用的表意文字。漢字在使用和傳播上的特點,導致了歷史、文化記錄的向心性,這是中國統一的基礎。
  •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 匯聚暢通世界經濟運行脈絡的強大合力
    【特別關注】      作者:徐秀軍(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室主任)  11月21日至22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以視頻方式舉行。
  • 扭住三匯民俗的周建華
    但他沒有理會這些,他在意的是周氏家族制秤工藝的第七代傳人,看重的是自己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民俗協會會員。他扭住三匯民俗文化做文章,前年出版的《三匯古鎮》引起強烈反響,他的第二部民俗專著《三匯民俗文化》即將面世。   一個最基層的手工業者,是如何華麗轉身的?帶著這樣的疑問,筆者對其進行了長時間的追蹤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