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明山(右一)與鄭琪雲(左一)結婚,蔣經國夫婦主持婚禮。王豐/供圖
抗戰勝利後,邱明山(後排左一)與蔣孝文(前排右二)、蔣孝章(前排右四)、蔣孝武(最前排小孩)等在杭州。王豐/供圖
邱明山的眉宇神情酷似蔣經國。圖為青年時期的邱明山。王豐/供圖
編者按臺灣臺北縣永和市豫溪街小巷弄裡一個狹窄簡陋的二樓公寓裡,住著一位70餘歲貧病老人。這位名叫邱明山的老者,看似平凡,他的際遇卻極不平凡。因為,他的親友認為他可能是蔣經國"另一個兒子"……」
10月25日,香港《亞洲周刊》刊發臺灣傳記作家王豐的文章《蔣經國「另一個兒子」邱明山傳奇》,在兩岸三地掀起了巨大波瀾。邱明山究竟是蔣經國的「私生子」還是其「義子」?爭論聲一直不斷。本報特邀王豐先生撰文,解讀關於邱明山身世的六個版本,以期釐清更多關於邱明山身世之謎的爭議。
最有採訪價值的「蔣家人物」除了旅居美國的蔣經國女兒蔣孝章女士之外,再也找不到第二位曾與蔣經國、蔣方良夫婦同住在一個屋簷下,共同生活了二三十年時光的人
1993年,筆者深度採訪蔣氏父子貼身副官翁元,撰寫了以蔣介石家族為主題背景的著作:《我在蔣介石父子身邊的日子》。這本書是蔣介石父子過世後,島內第一本非官方版本的蔣家傳記,更是臺灣第一本全面揭露蔣氏父子真實生活內幕的著作。
我在該書中,介紹蔣經國家庭成員時,頭一回提及邱明山的名字,並給邱明山作了如下之白描:
除了三男一女以外,蔣經國和蔣方良夫婦還認養了一名義子,名叫邱明山。他和孝文是同年的,最早兩人一起上淡江中學,也由我們侍衛人員和司機老李負責接送,如有兩人一起在外鬧事,邱明山總是代孝文受過。中學畢業以後,考上基隆海專,第一次結婚的時候,還是蔣經國夫婦證婚的。邱明山因為蔣經國的關係,曾在輔導會做過事情,後來聽說因為交了壞朋友,並且犯罪坐牢,蔣經國對他非常不諒解,宣布和他脫離關係,連戶籍也被從蔣家註銷。因為邱明山這個人經常覺得自己身份低微,跟蔣家保持距離不願過分接近,雖然名義上是蔣經國的義子,可是他卻很少踏進蔣經國家的客廳,多半時間反而是窩在我們衛士值班室,和我們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之後,我們也不知道邱某究竟流落何方去了。
以上引述筆者書裡的三百餘字,是最早有關邱明山身世的簡短故事,也是邱明山神秘身世背景僅有的描述。易言之,早在16年前,筆者即已根據蔣氏父子貼身副官翁元的回憶,為邱明山身份作了粗略描繪,雖然這白描失之於浮光掠影,但已經為邱明山的形象,約略勾勒出輪廓。筆者曾詢問翁元,邱明山行方何處?翁元說,邱明山早已失聯,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不知去向。
對一個從事傳記寫作的作者而言,有兩樣素材是彌足珍貴的:其一,是從未被披露的第一手手稿、文獻;其二,活生生的歷史事件關係人。而在某些情況下,尚健在的歷史事件關係人,他們的重要價值恐怕更甚於第一手手稿與文獻。
就邱明山而言,至少有兩點是不容否認的事實:截至如今,除了旅居美國的蔣經國女兒蔣孝章女士之外,再也找不到第二位曾與蔣經國、蔣方良夫婦同住在一個屋簷下,共同生活了二三十年時光的人。姑不論邱明山是不是蔣家骨肉,他親歷其境長達二三十年的「蔣家經驗」,無疑是島內現存的遺老當中,最有採訪價值的「蔣家人物」。
與邱明山的幾次往來邱明山曾當著筆者之面,示意捲起睡衣袖子,願意做血液檢驗,以驗證他的身世究竟與蔣家是否有關。
筆者得識邱老先生,甚為偶然,亦可謂踏破鐵鞋無覓處。2007年,一個春寒料峭的禮拜六中午,住在臺北近郊淡水的朋友某君,約幾位好友到他寓所聚餐。在友人素雅寬敞的大客廳裡,我初見邱明山。中風初愈的邱明山,走路時不但拄著拐杖,還得有人攙扶,才可緩步前行。受中風影響,邱老講話口齒不是那麼清晰,有時需由友人權充「翻譯」,再經邱明山本人點頭示意確認,大體上溝通還算勉強順暢。惟因當天聚會場合,朋友有七八人之多,你一言我一語,受限時間、空間,加之彼此系初次見面,無機會作單獨深入採訪。
淡水別後,朋友們為稻粱謀,各自奔忙。與邱明山再次會面,是今年春天,他第三度中風,住進臺北「三軍總醫院」病房,邱明山透過友人電召我前往探視,邱老當天不能言語,未作交談。病癒出院之後,邱明山主動要求筆者為他撰寫傳記。由於邱明山做過氣切手術,尚未復元,語言能力更受影響,要分辨他的話語,難度甚高。為彌補邱明山語言表達困難的缺憾,除了儘量反覆詢問某些問題,還先後採訪十餘位邱老的親戚、朋友、昔年同學,以便了解他來臺期間諸般往事細節。光是走訪邱老的親友、同窗,就耗費了兩三個月時光。
今年夏天,筆者登門訪晤邱明山,在邱家狹窄悶熱的客廳裡,邱明山曾經當著眾親友及筆者之面,示意捲起睡衣袖子,願意做血液檢驗,以驗證他的身世究竟與蔣家是否有關。孔子說:「爾愛其羊,我愛其禮」,我對邱明山的興趣焦點,想聽他親口講述更多不為人知的「蔣家生活秘聞」,藉以從中觀察蔣氏父子的家庭互動。至於邱明山個人的身世之謎,倒是其次的問題。
年輕時代的邱明山是個任俠好義,好交朋友的人,所以,他的親朋同窗,早年經常聽他講述「蔣家生活經驗」,或者是「蔣家故事」。這部分內容,我花了不少時間挖掘搜羅,收穫頗豐。我在整理十幾位先生女士的採訪錄音之後,將素材寫成一萬三千餘字的文稿。
之所以稱邱明山為蔣經國「另一個兒子」,是因為邱明山在蔣家戶口資料載明是蔣經國夫婦的「義子」。照我們中國人的說法,「義子」其實就是「乾兒子」的意思,或者是稱呼「認領而非親生的兒子」為「義子」。蔣經國把「義子」關係正式登記在戶口資料裡,這說明蔣經國待他不薄。
邱明山身世的六個版本戶籍檔案的生年記載,似乎排除了蔣經國、邱明山之間存有任何血緣關係,然而,邱明山家人始終懷疑,這份戶口資料是否經人「刻意變造」
關於邱明山身世的說法,親友同學之間流傳著六種主要之版本說法。由於邱明山幼年時代即至蔣家,或因年代久遠,童年事跡早已不復記憶,對這些版本的說法,他自己也莫辨真偽,一肚子問號。
說邱明山和蔣經國有血緣關係的,是一位名叫周秀蘭的女士,她是邱明山的乾媽,與蔣家三代都有交情。據周秀蘭生前的說法:
經國先生1937年初從蘇聯回國,之後,奉派江西工作,即認識了邱明山的母親。邱母在生下邱明山後一個月去世。邱明山尚在襁褓之中就被接進蔣家,和蔣孝文、蔣孝章等手足兄妹生活在一塊,並由蔣經國夫婦請來的奶媽「汪媽」一手帶大。
第二種版本的說法,是邱明山高中同學,同時也是蔣孝文就讀陸軍官校同學王廣才的說法:
據蔣孝文告訴我,他三歲跟著父親蔣經國到江西,他外向活潑,特別淘氣,遺憾是缺少玩伴。抗戰初期,蔣夫人(宋美齡)在全國各地辦了好多個「戰地孤兒團」,蔣夫人讓蔣方良到「戰地孤兒團」,幫忙照顧陣亡將士遺孤。蔣方良不放心把孝文一個人丟在家裡,就帶著孝文到孤兒團工作。
孝文面貌五官像外國孩子,許多中國孩童嫌他長相與眾不同,都不願意同他玩。孝文好動,四處亂跑,找不到中國孩子跟他玩,「戰地孤兒團」裡惟有一個叫邱明山的孤兒,和孝文玩得特別投緣開心。邱明山那年五歲,蔣孝文四歲,兩個孩子玩得一身泥巴,難分難捨。蔣方良下班時,看這兩個孩子玩得興高採烈,一身髒兮兮,就把蔣孝文、邱明山一塊帶回家,洗澡換衣服,兩個孩子都乾乾淨淨了,蔣方良準備送邱明山回「戰地孤兒團」,孝文忽然大哭大鬧,捨不得讓邱明山走。既然兩個孩子玩得很投契,蔣方良也想為孝文找個伴,就常帶邱明山去蔣家,過一陣子,孝文更不捨得讓邱明山走了,連睡覺都睡一個房間裡,兩個孩子感情好得不得了。見邱明山老實忠厚,沒爹沒娘,蔣方良不禁聯想自幼她也是孤兒,惻隱之心油然而生,徵得蔣經國同意,便收邱明山當乾兒子,從此在蔣家住下。
第三種版本說法,是來自蔣孝勇生前友人的說法:
邱明山的父親原本是贛南某縣縣長,因勾結境內販賣鴉片煙土的毒梟,被上級查獲,執行槍決前兩天,蔣經國登門拜訪,這位縣長臨刑之前,請託蔣經國撫養遺孤,邱明山就在襁褓中,被蔣經國收為「義子」。
第四種版本說法,系蔣介石侍衛蔣堯祥的說法:
江西時期,蔣經國外出巡視,路過一破廟,見廟中有一年幼小沙彌,衣著襤褸,面黃肌瘦,興起惻隱之心,收容為義子,這個小和尚就是邱明山。
第五種版本說法,來自親手把蔣孝文、邱明山等帶大的奶媽汪媽,她表示:
邱明山是蔣經國從孤兒院裡領養的孩子。此說與蔣孝文說法相雷同。
第六種版本說法來自兩蔣貼身副官翁元,他表示:
不相信邱明山是蔣經國「龍種」的說法,理由是:邱明山體型粗壯,像農家子弟,長相不像。而且平常時候總是窩在侍從人員房間,不喜歡和蔣經國一家共處;其次,所謂虎毒不食子,如果他果然是私生子,蔣經國日後豈會將他趕出家門,把他從戶籍中除名,甚至以流氓管訓監禁他?
這六種說法莫衷一是,而認定邱明山和蔣經國有血緣關係的說法,只有第一種版本。按臺灣的官方戶籍數據的記載,邱明山的出生年月日,是「民國二十三年六月十四日」(按:即為1934年),說明邱明山早在蔣經國從蘇聯回國之前的二年九個月就出生了(按:蔣經國繫於1937年春自俄返國),這已經排除了蔣經國、邱明山之間存有任何血緣關係,無形否定了周秀蘭的說法。
戶籍檔案的生年記載,似乎排除了蔣經國、邱明山之間存有任何血緣關係,也無形否定了周秀蘭的說法。然而,邱明山家人始終懷疑,這份戶口資料是否經人「刻意變造」,以保護蔣經國形象。
邱明山晚年境遇值得同情邱明山在垂暮之年,貧病交迫,乏人問津。我對邱明山的境遇寄予同情,希望社會大眾對這位老者投注關切
拙文自《亞洲周刊》刊登後,臺灣媒體蜂擁採訪邱明山,等到邱本人受不了媒體蜂擁包圍的精神壓力,他改口說自己僅只是蔣經國「義子」身份。這時,電視記者又調過頭來詢問我的看法,我依舊是答覆原來的答案:我從來未曾一口咬定邱明山的身世。
雖然邱明山被臺灣媒體「否定」了,但是,兩個不爭的事實卻是鐵證如山的,第一,他與蔣經國、蔣方良夫婦生活在一塊,長達二十年以上,是絕對錯不了的。第二,在國民黨當局的官方戶口文件裡,他的身份是蔣經國夫婦的「義子」,這也是白紙黑字有案可稽的。
即使媒體一窩蜂式的粗糙割裂,誤解扭曲,斷章取義,也無損於邱明山的價值或本質──邱明山的價值在於他曾見證蔣家興衰,在於他擁有豐富的蔣家故事素材。他的身世固然迄今成謎,仍須留待邱明山本人去設法追索,這種事沒有人能插手,也沒有人有權論斷或者下定論,這始終是我的基本態度。
這個老者,蔣經國曾視為的「另一個兒子」──他在垂暮之年,貧病交迫,乏人問津。我對邱明山的境遇寄予同情,希望社會大眾對這位老者投注關切,同時更想講述一段不為人知的蔣家故事,緬懷一個已經遠揚的年代。(王豐)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