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 | 別再說沒有宗教信仰,你的屬相和道教關係密切

2021-01-08 萬物玄機

南朝人沈炯的一首《十二屬詩》,是今天能見到的最早的一首生肖體詩:

鼠跡生塵案,牛羊暮下來。

虎嘯坐空谷,兔月向窗開。

龍隰遠青翠,蛇柳近徘徊。

馬蘭方遠摘,羊負始春栽。

猴慄羞芳果,雞蹠引清杯。

狗其懷物外,豬蠡窅悠哉。

詩的每句句首為一生肖,全詩共十二句,正好十二生肖,也可作藏頭詩講。詩中不僅表現了生肖動物的生活習性,同時融入了神話與傳說,栩栩如生地描繪出各個生肖的習貌特徵,更暗含著人們對其細緻入微的觀察及喜愛之情。

十二生肖來源於遠古多神宗教的圖騰崇拜,雜糅了各族各氏的動物形象。我國本土宗教——道教,也受到多神崇拜的原始氏族宗教和神話傳說的影響。

有「川西第一道觀」美稱的青羊宮就把十二生肖的形象完美融合於整個道觀的造型設計之中。青羊宮內保存最完整、造型最華貴的建築八卦亭中,供奉著老子騎著青牛的塑像,生肖牛能成為道教先師的坐騎,其重要性可見一斑。青羊宮內最著名的單角青羊造型獨特,包含了十二生肖的特徵,有鼠耳、牛身、虎爪、兔背、龍角、蛇尾、馬嘴、羊胡、猴頭、雞眼、狗肚、豬臀,為清朝雍正元年大學士張鵬翮捐贈。底座銘文云:「京師市上得銅羊,移往成都古道場。出關尹喜似相識,尋到華陽樂未央。」落款為「信陽子題」,信陽子乃張鵬翮之號。據民間傳聞,身體不適者摸此銅羊可以「緩解疼痛」,這可間接表明宗教神物的特殊作用。

作為道教思想內核的哲學典籍之一,《莊子》中存有一則關於生肖雞的故事:紀渻子替齊宣王馴養鬥雞。十天後,王問雞是否已經馴養好。紀渻子回答還沒有,它表面上氣勢洶洶,實際上卻浮躁自負,憑著一股血氣驕傲。十天後,王又問紀渻子,他答道:「還沒有,雞仍會受到其他雞叫聲和影子的幹擾,影響其發揮。」再十天後,王忍不住再次詢問,紀渻子認為還不行,雞還會氣勢洶洶地看著對方。這之後又等了十天,紀渻子終於馴化得差不多了。此時的雞面對別的又跳又叫的雞,已經沒有任何反應,看起來好像木頭做的一樣,這才具備了鬥雞的精神。其他的雞沒有敢應戰的,看見這隻雞都轉身逃跑了。後來,文中「木雞」的褒義轉化為成語「呆若木雞」的貶義詞。可見,生肖所意蘊的內涵與使用方式,在歷史演進過程中並非一成不變。

生肖除了在道教造型藝術與道教經典方面不可忽視,也與道教信奉的天幹地支配成的六十甲子神難以分割。《十二生肖與中華文化》中講道:據道教教義,修真煉性需致力於本命之辰,除去雜念私心,方能長壽永生。故而才有建於唐開元年間的北京白雲觀,觀內的元辰殿現存六十甲子神像,用於禮拜本命元辰星宿神。

「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作為傳統文化代表的十二生肖,宗教在其形式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時,生肖融合併尊重了各民族的圖騰與神獸,更應作為民族團結的共同紐帶和中華文化之精髓得到保護和發展。

來源道教之音

相關焦點

  • 道教為什麼不像其他宗教一樣隨處可見?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世界上有很多個不同的民族,也產生了許多各具特色的宗教信仰,在這些宗教信仰中,發展壯大、走向世界的也有好幾個,比如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等。這幾個宗教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逐漸走出發源地,其信徒早已不局限在單一的民族和國家,其宗教文化風靡世界,而我們中國傳統的道教,從文化內涵來說,都絲毫不遜於這幾個宗教,那麼為什麼沒有一樣發展走向世界呢?
  • 讀文|季羨林:佛教與儒家和道教的關係
    獨有道教,雖然自稱是老子、莊子的信徒,漢初黃、老之道也曾盛極一時,但是漢以後的道教實際上卻是張道陵創建的。在這三家中,儒道兩家是土生土長的,佛教是從印度傳來的。佛道二者都算是正宗的宗教。儒家一般不被認為是一個宗教。
  • 道教的文化傳承及道法術知識和修行隨筆
    經常有人諮詢貧道收徒事宜,大多都是一些想法,對道教傳承及文化沒有一點了解。今寫一篇文章做些介紹。中國的道教文化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文化,對中國社會有著很大影響。然而,道教很多哲理僅僅是對士大夫階層有影響,對於世俗社會,它太深奧玄妙,文化素養差的人是無法理解的,而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它太遙遠,因而道教的這些哲學理論往往只是在士大夫階層產生影響。
  • 正確認識八卦和佛教道教的關係
    經常有人會問:八卦是佛教的還是道教的?先說下佛教,佛教起源於古印度(天竺),相傳於公元前六世紀由北天竺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長子悉達多·喬答摩所創立,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在漢傳佛教地區,八卦一般被認為是道教的產物,視作外道。佛教戒律中有為了避免譏諷和誤會而放棄做某事的例子,比如因為雞蛋可以孕育小雞,古時候素食僧侶不吃雞蛋,但是現代的雞蛋是不受精的,不會孵化出小雞,照道理說吃了不犯素食戒,但是為了避免跟別人解釋起來麻煩而造成誤會,一般持素食戒律的都不吃雞蛋。同理,佛教徒一般不會使用八卦圖案,是為避免引起誤會。
  • .| 韓日道教研究的新進展——評孫亦平教授新著《道教在韓國...
    2014年, 孫亦平教授出版了大部頭著作《東亞道教研究》, 第一次向世人提出「東亞道教」的概念, 闡述了它形成演化的歷史, 並揭示了它豐富的內涵, 「開創出東亞道教研究嶄新的局面」, 它圍繞道教, 「以中國為中心, 向朝鮮、日本、越南等國的傳播歷史為經, 以道教文獻、信仰特點、教義哲學、養生道術、醫學成就和文化形式為緯, 將其置於東亞文化圈特定的歷史條件下, 結合多元化的宗教信仰和人文風貌, 通過經緯交織的形式全面且系統的對東亞道教進行深入細緻的剖析
  • 道教中的神仙不一樣,「神」和「仙」誰的地位更高?
    很多人提到「神仙」這個詞的時候,會不經意間將神和仙視為一個概念,但是,在道教中,神和仙之間的概念是不一樣的。並且,基於神和仙概念的不同,還嚴重影響到了外來文化在中文語境中的翻譯情況。那麼,「神」和「仙」之間的概念有什麼不同,並且,這二者誰的地位更高?這一切,還要各位看官聽小編慢慢道來。
  • 道教信仰中的正能量——炁
    「正能量」蘊含著一種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情感,是社會生活中勤於進取,不甘人後的拼搏行為。當下,我們口中的正能量是指所有積極、健康、催人奮進、給人力量、充滿希望的人和事,所謂正能量,已經上升成為一個充滿象徵意義的符號,與我們的情感深深相系,表達著我們的渴望和期待。自覺傳播正能量,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 道教法術很嚇人,教你非常實用的道教法術
    儒教與佛教、道教一起稱為三教,其中道教以老子為創立者,之後繁衍出了許多道教法術,其中大家都熟知的就有茅山道士,有人說道教法術很嚇人。那麼接下來就由小編為大家盤點教你非常實用的道教法術,感興趣的不妨一起往下看看!
  • 大理道教歷史變遷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號:鶴青白裔,ID:HQBY69121LL】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講究道法自然、無為而治,已有4713年歷史。道教以華夏始祖黃帝及老子等中國本土文化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特別是東漢張天師以後,逐漸發展壯大。傳入雲南的時間難以確定。
  • 中國民間的觀音信仰是中印文化交融的結果
    ,它歸屬於中國的民間宗教信仰體系,不為正統佛教所認可,是印度大乘佛教文化(以顯教為主體)與中國儒家文化和道教文化對話的結果。儒教文化是以倫理教化為其主要特色的一種文化體系;而道教文化則長於融攝和創造豐富多彩的神靈信仰體系。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自漢代以來在中國民間廣泛流傳,對中國人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道教善於改造吸收各種神靈信仰並通過或隱或顯的方式將其納入自己的神靈體系之內,從而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神靈崇拜現象,這也成為道教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
  • 中國道教正統神仙體系及其等級劃分——道教神仙九級排序
    中國道教正統神仙體系及其等級劃分,道教神仙大全及九級排序。中國正統道教神仙大盤點,道教神仙大全概述及其等級劃分。道教是我國傳統宗教,幾千年來,對中國文化的法則起到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道教是一個多信仰的宗教,也是一個多神多信仰的宗教。
  • 以周易八卦為亮點,建成養生旅遊度假區,體驗不一樣的道教文化
    東方鹽湖城位於中國道教名山金壇茅山,圍繞茅山獨特的 "山、水、茶、鹽、藥、泉 "六大資源優勢和道教文化、金壇地緣文化,打造山水養生旅遊勝地。小鎮以古人對宇宙造化、自然構成的理解為基礎,以中華文化之根--周易八卦為主題立意,通過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的規劃激活,以通寶、靈寶、建景、主客、通扶、化寶五大系統,精神、造景、主客、運營,結合 "乾、坤、坎、離、震、巽、艮、兌 "八卦文化,規劃建設集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傳承、自然生態、科技體驗於一體的 "一景八院"、"道風街 "等特色旅遊項目,打造集 "宗教文化展示
  • 戊午之爭,道教輸得一敗塗地,靠什麼和佛教相爭2000年?
    在很多西方國家以及他們的媒體,普遍認為中國人是沒有信仰的,所以他們認為中國人的民族很可怕,因為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就沒有敬畏之心,沒有敬畏之心的人就不容易被社會所約束,很容易做一些違背道德的事。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從天而降的敦煌飛天——佛教神話和道教神話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一.印度神話,佛教神話與天龍八部印度這個幅員遼闊的國度在世人眼中是神聖妙域之地,這與其多樣的自然山水有極大的關係。印度境內既有終年封雪的高山峻岭、茂密的叢林草原,也有落日孤煙的蒼涼沙漠以及土地膏腴、水土豐沛的平原。由於地域環境的多樣化,印度的神話和宗教也顯得非常的豐富多彩。在這裡,印度的人和神要感激的是養育他們生命和精神的高山與大河。
  • 魯迅先生名言:「中國根柢全在道教」,是褒義還是貶義?
    #魯迅#魯迅先生有一個著名論斷:「中國根柢全在道教」,今天被人們廣為引用;不過,人們對這句話的理解卻存在很大分歧,甚至產生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崇尚道教的人士常常引用這句話,認為魯迅先生肯定了道教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糾正了長期以來僅以儒家文化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學術偏見。
  • 本命佛的起源其實是道教,本命佛的說法是迷信嗎?
    由屬相衍生出來的本命佛源頭是道教?本命佛分別由佛和菩薩組成,主要是保佑十二生肖,其實本命佛是源自於道教的本命星君,我們今天就來理一下到底是個什麼情況,最早的開始只有十二生肖的說法,對應的是六十甲子太歲,而每一年對應的神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星君,熟悉玄學的都知道,古代的時候特別講究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的說法,所以為了對應天和人之間的感應,也就給每個人都搭配了一個星君;顧名思義,星君也就是指天上的星星代表的神仙,數量特別龐大,
  • 尋仙手遊地圖任務與古代道教文化聯繫
    《尋仙手遊》是一款匯聚了中國古代神話以及大量道教文化的遊戲,所以在遊戲中,我們會發現非常多的與現實文化相關的內容,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地圖中的哪個小細節與現實中的文化有關聯吧。
  • 百鬼夜行,道教中的鬼都很可怕嗎?
    道教認為,天地間有陰陽之氣,至陽者上升為神仙,至陰者下降入地府,於是便有了神與鬼的分別。在很多民間傳說和文藝作品中,都會把人死之後的魂魄描述成厲鬼,並且認為七月半時會有諸多厲鬼危害人間。其實,這都是對神鬼信仰的誤解。中元節(資料圖)道教中認為的鬼神,不過是陰陽二氣所化。人生天地之間,本身便稟賦著陰陽二氣。
  • 有關道教文化的六個知識點,一般人最多答上兩個
    一、道教四大名山,北方一座也沒有道教的四大名山分別是安徽的齊雲山、湖北的武當山、四川的青城山和江西的龍虎山。作為道教的聖地,這四座山都是位於中國的南方。齊雲山作為道教全真派的聖地,歷史上素有「黃山白嶽甲江南」之美譽,齊雲山的風光秀麗,是道教的洞天福地。
  • 佛教觀音菩薩和道教慈航真人是一回事嗎?
    本文摘自隨方設教公眾號,作者尚德Shand,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農曆二月十九日,是觀音菩薩(慈航真人)的聖誕。觀音菩薩和慈航真人的信仰相似度極高,不論是佛教還是道教圈子都在宣傳觀音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