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一窮二白,錢學森如何造出「東風一號」?

2021-01-16 湖北衛視大揭秘

1955年,錢學森放棄美國優越的科研條件,毅然回國,並著手開始飛彈的研製工作。可是在剛剛建立的新中國,對飛彈的研究幾乎為零。僅憑一己之力,錢學森如何能讓飛彈飛上天呢?

錢學森在工作中

錢學森定下的第一個目標,就是籌建隊伍。首先,他決定向「哈軍工」等技術院校徵集專家。然後,他計劃從當年的大學畢業生中甄選優秀的年輕人。1956年,錢學森組織起中國第一個專門的飛彈研究機構,培養起了新中國的第一批飛彈人才。

據時任國防部五院飛彈專業教員朱正回憶,那時候從各地來的一百多個大學生,沒有一個是學飛彈的,因為當時國內根本沒有飛彈這個專業。

於是錢學森決定幫大家從頭學起,他專門開了《飛彈概論》這門課,親自撰寫教材,還親自給大家講課。每個看到的人都感嘆,已經是航天領域領軍人物的錢學森,居然還會給剛畢業的大學生講課。

錢學森在給學生授課

不過,光是解決了機構和人才的問題,這僅僅只是萬裡長徵走完了第一步,一個更嚴峻的問題擺在了他的面前:當時中國根本沒有發射基地,更沒有生產飛彈所需的最基本的材料。怎麼辦?

一年後,事情有了轉機。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了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震驚了世界。而把這枚衛星送上天的,正是蘇聯此前研製的洲際彈道飛彈。當時中國和蘇聯正處於「蜜月期」,經過了一個多月的談判,蘇聯方面最終同意,給中國提供飛彈樣品和專家協助,還幫助中國建立試驗基地。就這樣,新中國第一枚飛彈的研製工作,終於提上了議事日程。

由於在這之前中國沒有製造飛彈的經驗,所以,錢學森決定,中國的第一枚飛彈就從仿製開始。在飛彈仿製的過程中,錢學森提出一種叫做「反設計」的思維。什麼叫做「反設計」呢?就是錢學森要求大家在仿製的時候,不僅要按模子做出來,更重要的是要學習蘇聯飛彈的設計思維,為自行研製打下基礎。

錢學森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飛彈仿製進入關鍵階段。可就在這時,由於種種原因,前來援助的專家全部撤離了中國。沒有專家指導,也沒有圖紙,製造飛彈的工作完全進行不下去了。

就在大家灰心喪氣的時候,錢學森站了出來。原來,蘇聯的這枚飛彈,是仿製德國的V2型飛彈製造的。錢學森早先在美國研究飛彈的時候,對這個型號的飛彈就有所了解。這一次,錢學森直接挑起了指導飛彈製作的大梁。經過三個多月的努力,錢學森終於帶領大家,突破了最關鍵的核心技術。

「東風一號」飛彈

這就是新中國研製的第一枚飛彈,「東風一號」,它的名字來源於毛主席那句著名的話: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1960年11月5日,這枚飛彈的原形,長17米多,直徑1米多的「東風一號」就靜靜地矗立在酒泉發射基地,做好了發射前的一切準備。

「東風一號」飛彈豎起準備

「東風一號」發射

1960年11月5日,是東風一號發射的日子。負責國防工作的聶榮臻元帥在錢學森的陪同下,親自到發射現場,給我國的第一枚飛彈剪彩。隨著指揮員的號令,東風一號噴出濃烈的火焰,飛向藍天。在飛行了7分37秒之後,準確打中了554公裡外的目標,這個記錄,比它所仿製的飛彈還要遠。

聶榮臻元帥在「東風一號」發射現場

當觀測員把發射成功的消息傳回發射場時,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聶榮臻元帥激動得和大夥抱成了一團。此時此刻,中國人終於能自豪的告訴全世界,我們中國終於有自己的飛彈了!

明天請繼續關注:「兩彈結合」美國用時13年,錢學森卻僅用時2年!

相關焦點

  • 民國大師眾多,為何錢學森1947年回國探親,不願意留下?
    眾所周知,新中國成立後,一窮二白,百廢待興,正是有了一大批心懷赤子之心的科學家回國,很多項目才得以推動,新中國才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發展壯大,甚至在西方無盡的封鎖下,無數的科研人員靠著醬油米飯,發展出了終極大殺器,核子武器。在這些科學家裡邊,就有我們熟知的兩彈一星之父——錢學森。
  • 就是靠這封密信,錢學森才能逃出美國的軟禁...
    本文摘編自《錢學森故事》,解放軍出版社出版1密信,咖啡館裡的玄機1949年當新中國誕生的消息傳到美國後,留學美國的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和夫人蔣英便商量著早日趕回祖國,為自己的國家效力。而當時的美國政府因為擔心先進軍事技術流入到新中國,則千方百計的阻撓錢學森回國。
  • 錢學森回國後,他的兒女的命運也被改寫了,現在他們過得如何?
    近年中國組委會對錢學森錢老做出了一番評價:「大千世界、浩瀚長空,全納入赤子心胸。驚世兩彈、衝霄一星,盡凝鑄中華豪情,霜鬢不墜青雲志。壽至期頤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錢學森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祖國的事業,他是中華民族不屈的驕傲的脊梁。
  •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98歲去世,留下了2個子女,現狀如何?
    上個世紀中期,新中國沐浴著戰火成立了,無數海內外華人在得到這一消息的時候,都感到非常激動,並且希望能夠為新中國的建設出一份力,紛紛回到國內,為祖國的發展和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
  • 星辰大海:新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
    但是由於近代中國的孱弱,航天項目遲遲沒有起步,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才正式將航天項目列入了國家發展的日程。航天的發展可謂是困難重重,當時的中國還處在一窮二白的境地,雖然有大量的人才歸國,但是在硬體上還有很多的不足。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航天人將項目分成了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運載火箭的研發工作,另外一方面是衛星的研發。
  • 錢學森為中國打造鎮國重器!1984年首次亮相,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
    為了保衛和平,提升我國的國防實力,包括錢學森在內的一大批科學家衝破西方國家的重重阻撓,冒著風險回到了國內。到了1956年,國家有關部門成立了研究飛彈武器的專門機構,由錢學森親自擔任院長,中國的飛彈和航天事業邁入正規。1957年,我國從蘇聯進口了飛彈武器的成品,錢學森率領研究團隊緊急投入到東風1號飛彈的研製當中。
  • 錢學森的科學預見|王文華
    本文為《錢學森的科學預見》一文完整版,2020年12月11日、18日、25日連載於《科普時報》(持續連載中) 錢學森是一位偉大的戰略科學家。錢學森一生都貢獻給我國科學事業,主要成就有兩彈一星、應用力學、物理力學、航天與噴氣、工程控制論、系統科學等。錢學森的科學預見只他是眾多功績之一。
  • 錢學森葬禮過程:三軍儀仗隊抬棺,黨旗蓋棺,送別這位航天之父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的第70周年,我國舉行了盛大的國慶閱兵儀式,東風41洲際飛彈在此首次亮相,通過實況轉播驚豔了全世界。遙想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的飛彈事業幾乎是從零開始,誰也沒有料想到短短幾十年內我國就能取得如此成績,而國人心中都明白,這離不開我國科學家的奉獻。
  • 錢學森的堂弟錢學榘,留學後定居在美國,兩兒子成美國社會的精英
    新中國成立初期所遭遇的境況可以用險象環生來形容,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新生的中國政權採取全面封鎖包圍的政策,經濟上封鎖,軍事上禁運。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帝國主義的夾縫中艱難成長。中國人民明白想要不被帝國主義操控,最好的辦法就是自身強大,提升國家工業和軍事力量成了當務之急。
  • 明天是錢學森誕辰紀念日 十句話回憶兩彈一星元勳的非凡人生
    在這種捨我其誰的氣勢下,錢學森用一份「A+++」的試卷讓所有的質疑都啞口無言。  「漢柏秦松骨氣,高彝夏鼎精神。」熟知錢學森的人,無一不被他的風骨所折服。他堅持「七不」的處事原則,拒絕向國外刊物投稿,堅決不再踏上美國國土,他一心只想如何為國家和人民多做點事情,當榮譽來臨時,他的態度始終十分冷靜和謙虛。
  • 巨浪潛水飛彈試射失敗,錢學森命人排查,發現竟是一個小零件壞了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上世紀六十年代,在錢學森等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國依次成功研製出了火箭,飛彈,原子彈和氫彈等一系尖端武器,也從根本上鞏固了國防實力,並極大地提高了國際地位。與此同時,錢學森又提出了一個全新的研究方向,即核潛艇。
  • 錢學森院士12月11日迎來97歲生日
    錢學森院士迎來了97歲生日昨天(12月11日),「中國飛彈之父」、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院士迎來了97歲生日。記者獲邀前往錢老家中,為錢老送去生日的祝福,希望他的晚年生活能夠幸福安康。 讓人感到驚訝的是,身為「國寶級」的人物,除了門口的警衛外,錢學森的家和普通老百姓的家幾乎沒什麼兩樣。室內陳設樸素大方,家具、地板因為年代久遠,甚至顯得有些陳舊。 在錢家客廳裡,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接待了記者並表達了謝意。錢永剛介紹,錢老現在在家中靜養,基本不見任何客人。
  • 超音速飛機在建造中,曾遇兩大難題,被錢學森用三年時間攻破
    錢學森是新中國最重要的科學家之一,正是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中國的航天、航空、以及飛彈事業才有了長足的發展與進步。在美國從事科學研究期間,錢學森曾在製造超音速飛機的問題上,遇到了兩個前所未有的難題。他僅用了三年的時間,便將該難題一一攻破。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 錢學森想見兩個老朋友,當地無法做決定,驚動陳賡從北京飛到東北
    美國檢察官問錢學森道:「你忠於誰?」錢學森答道:「我是中國人,忠於中國人民。」檢察官追問:「你說的『中國人民』是什麼意思?」錢學森答:「四億五千萬中國人。」(當時,中國的總人口為四億五千萬。)這是葉永烈的《錢學森傳》中記載的一段對話,發生於錢學森被軟禁在美國期間。當時檢察官千方百計想要找到錢學森的「罪證」,但每次錢學森都能機智應對,不卑不亢不失氣節。
  • 為何牛頓和錢學森晚年都去研究神學?超自然現象真的存在嗎?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於我國上海,是我國著名科學家,被美國海軍次長稱為「能頂五個師」的人。他家境優越,年少時期就在同齡人間表現的十分出色,因此獲得了前往美國留學的機會,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錢學森選擇報效祖國。
  • 中國第二個「錢學森」?美國費心阻止,印度發出邀請,他是誰?
    說起錢學森老先生,他在科學領域方面的成就是需要我們銘記在心的。1911年出生的錢學森在航天領域可以說是奠基人的身份,其對於國家的付出和貢獻是相當偉大的。除了在學術方面的研究之外,錢學森對於國家的愛也是淋漓盡致的,他的回國經歷可謂傳奇。2009年錢學森先生去世,享年98歲。
  • 錢學森的葬禮:三軍儀仗隊為其抬棺,黨旗蓋棺,淚別「航天之父」
    偉人曾經這樣評價錢學森先生: 「美國人把錢學森當成5個師,我看來,對我們說來錢學森比5個師的力量大多啦。」 可見偉人對錢學森的評價極高,而錢學森確實也為我們國家的國防建設貢獻了自己的一生,他是用最後一把鑰匙打開航天事業建設之門的人,當之無愧的航天之父。
  • 錢學森:深刻影響我一生的17人,12位是老師
    原子價)傅仲孫——幾何(數學理論)林礪儒——倫理學(社會發展)5)大學老師鍾兆琳——電機工程(理論與實際)陳石英——熱力學(理論與實際)6)預備留美 王助——經驗設計7)留美 Theodore von Karman(馮·卡門)8)歸國後 毛澤東 周恩來 聶榮臻除父母和新中國的領袖之外
  • 錢學森珍貴的家庭照:第三張與蔣英的結婚照,第六張歸國後的合影
    錢學森珍貴的家庭照:第三張與蔣英的結婚照,第六張歸國後的合影(自左)錢學森,錢均夫,章蘭娟等家人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市,父親錢均夫是一位愛國的革命人士、新中國文史專家(吳越國王太祖武肅王錢繆之32代孫),母親章蘭娟是一位清雅的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