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檢察官問錢學森道:「你忠於誰?」錢學森答道:「我是中國人,忠於中國人民。」檢察官追問:「你說的『中國人民』是什麼意思?」錢學森答:「四億五千萬中國人。」(當時,中國的總人口為四億五千萬。)
這是葉永烈的《錢學森傳》中記載的一段對話,發生於錢學森被軟禁在美國期間。當時檢察官千方百計想要找到錢學森的「罪證」,但每次錢學森都能機智應對,不卑不亢不失氣節。
新中國的成立後,客居美國的錢學森心潮澎湃,他對夫人蔣英說:祖國已經解放,我們該回去報效祖國了。但是,錢學森一家卻被限制出境。因為當時朝鮮半島戰火頓起,杜魯門決定武裝幹涉朝鮮,並且決意要阻礙新中國的發展。
在得知錢學森想回中國後,美國海軍部副部長(海軍次長)金貝爾說了一句名言:一個錢學森抵得上五個海軍陸戰師,我寧可把這個傢伙槍斃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國去。於是,錢學森一家便被軟禁在了美國。金貝爾是想通過這樣無限期的軟禁,讓錢學森腦袋裡裝的知識變得陳舊過時,即使回到中國也派不上用場。
五年之後,金貝爾又說了一句名言:放錢學森回中國是美國曾做過的最愚蠢的事。但這個時候,金貝爾已阻撓不了錢學森的歸國行程了。此前,在日內瓦聯合國大廈舉行的中美大使級會談中,王炳南大使當著美國代表詹森的面,念了錢學森的一封信,戳穿了美國「謂中國學生願回國者皆已放回」的謊言。
最後,美國在多方壓力之下不得不放錢學森回國,我方也滿足了對方的一些條件。而錢學森一家,在經過五年的漫長等待及艱難抗爭之後,終於回到了久別的祖國。面對飄揚的五星紅旗,錢學森萬分感慨,他激動地說道: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國,現在,我終於回來了!
經周總理親自安排,錢學森於1955年11月21日正式到中國科學院報到。為了讓錢學森儘快熟悉國情,科學院副院長吳有訓建議錢學森去東北參觀,因為中國的重工業都集中在東三省。錢學森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刻動身前往東北。
到了哈爾濱之後,錢學森向隨行人員提出了一個要求:聽說有兩個老朋友在哈爾濱一所軍隊的大學裡工作,希望能見到他們。錢學森說的這兩個老朋友,是羅時鈞和莊逢甘。他們都是留學歸來的科學家,在美國時曾得到過錢學森的指導。錢學森所說的「一所軍隊的大學」,指的是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我們一般簡稱「哈軍工」。
「哈軍工」當時的保密級別是很高的,從錢學森都不知道這所學校的確切名字這一點就可看出。錢學森當時剛從美國歸來,「哈軍工」也沒有列入行程。錢學森提出要求之後,隨行人員趕緊向省委請示。但是,省委也做不了決定,又趕緊向陳賡大將請示。陳賡大將,是「哈軍工」的負責人。
陳賡當場就在電話中表示同意,歡迎錢學森參觀「哈軍工」。不僅如此,第二天一大早,陳賡就乘坐專機從北京飛到了哈爾濱。當錢學森一行出現在校門口時,馬上就有一行軍人迎上前去,為首的中等個子的軍人,緊握著錢學森的手說:歡迎你錢先生,我是陳賡。
陳賡大將性格直爽,快人快語,他對錢學森說:對於錢先生來說,我們沒有什麼密要保的。那些嚴格的保密規定,無非是在美國人面前裝蒜,不讓他們知道我們的發展水平。之後,陳賡花了一天時間,陪同錢學森在學校參觀。
在火箭教授會的實驗室裡,陳賡問錢學森道:「錢先生,你看我們中國人能不能搞飛彈?」
錢學森不假思索地答道:「有什麼不能的?外國人能造出來的,我們中國人同樣能造出來。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
當晚,陳賡大將與錢學森促膝長談。葉永烈在《錢學森的故事》中這樣寫道:
就在這一個夜晚,回國只有一個多月的錢學森,從美國的飛彈專家演變為中國的飛彈專家。就在這一個夜晚,中國「兩彈一星」中的飛彈工程,提到日程上來了。錢學森在晚年回憶往事時說:「我回國搞飛彈,第一個跟我說這事的是陳賡大將。」
在錢學森的帶領之下,我國於1960年成功研製了第一枚飛彈,於1966 年成功發射了第一枚核飛彈,於 1970 年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如今,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核心器部件100%國產,精度可提至實時釐米級。首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正是在錢老辛勤培養和真誠關懷下成長起來的下一代科技工作者。
敬愛的錢老啊,祖國科技事業後繼有人!敬愛的錢老啊,祖國的繁榮昌盛如您所願!敬愛的錢老啊,我們永遠懷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