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賡將軍是因為大面積心肌梗塞去世的,而在去世前不久,他仍然帶病參加為黃埔軍校師生舉辦的聚會,聚會中還有不少像杜聿明這樣的國民黨高級將領,這究竟是「玩心」未泯,還是另有所圖?
新中國成立以前,作為共產黨員的陳賡就為挽救民族危亡和成立共產主義事業奔走操勞。在抗日戰爭時期,陳賡率領著自己的部下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新中國成立以後,黨中央根據陳賡的貢獻授予他大將軍銜。
陳賡將軍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始終堅持本心,面對蔣介石的利誘,被抓的陳賡不為所動。後來他即使身居高位也不忘記黨和人民。在去世前一天,陳賡仍然俯首在案几上為自己的《作戰經驗總結》收集材料,羅列提綱,儘自己最大能力將作戰時的寶貴經驗留傳給後人,這樣的奉獻精神實在讓人敬佩。
為革命奮鬥的年代裡,戰爭已經過度消耗了陳賡的精力。建國初期,為了鞏固新中國,陳賡將軍對共和國的事業格外重視,繁重的工作使他的身體每況愈下。一開始陳賡對這些小毛病不以為意,以為自己可以忍過去。但久而久之,這些小毛病就成了大問題。1954年,「哈軍工」的工作剛剛步入正軌,陳賡將軍心絞痛頻繁發作,醫生反覆叮囑要多休息,可是「工作狂」陳賡將他的話當成了「耳旁風」,不久後陳賡心梗發作住進了醫院。
1957年,剛從蘇聯回國的陳賡又因為心肌梗塞住進了醫院。這一住就是三個月,出院後的陳庚開始療養,病情剛剛好轉,他又不「安分」了,每天都去找醫生,要求醫生準許他工作,醫生架不住陳賡的「軟磨硬泡」就請示上級批准「放行」陳賡,且只準許陳賡每天花一點點時間來工作。可是出院之後的陳賡又變成了一個「工作狂」,早就忘記了和醫生的約定。
1960年,陳賡受邀參加為黃埔軍校全體師生舉辦的特殊聚會,參會人員不僅包括中國共產黨,還包括一部分投降的國民黨將領。面對這樣的邀請,病痛纏身的陳賡將軍痛快答應了。當時很多人都認為他應該好生休養,但是陳賡認為這場聚會非參加不可。
陳賡決定參加聚會的原因有兩個。其一,新中國正在百廢俱興的關鍵時刻,人才是非常寶貴的,陳賡認為可以將一部分國民黨人拉攏到共產黨的陣營中,讓他們自願為新中國的事業奮鬥,對新中國的壯大無疑能起到積極作用。陳賡參加這場聚會,就是想讓杜聿明等人棄暗投明,而這些原屬於國民黨高級幹部的人才也通過這場聚會認識到了共產黨「海納百川」的氣度,自覺地投入到新中國的建設中去。
其二,就是為其他人樹立榜樣。陳賡將軍位高權重,他必須為新中國的建設負責。如果陳賡積極認可和接納國民黨幹部,就代表黨和國家也願意接受這些人才。那些對國民黨有意見的人也就不敢明目張胆地排斥這些「出身不好」的人了。陳賡正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才不顧眾人阻攔,堅決參加這場聚會。眾人都以為陳賡「玩心」未泯,誰知將軍的想法永遠比我們長遠。這場聚會於將軍而言,絕不是表面的聯歡,而是國家事業的一部分,自己必須辦好。知道將軍的「良苦用心」後,眾人無不感慨於將軍的偉大。
參加完這場聚會之後,陳賡的身體再也扛不住了,胸部的痛感一天強過一天。1961年3月,陳賡將軍與世長辭。在自己生命的最後一程中,陳賡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創辦的「哈軍工」,為了能夠在自己生命的最後時光裡發光發熱,他更加拼命地工作,忍住疼痛親手給「哈軍工」黨委寫建議信。
陳賡將軍去世前最大的夢想便是將自己在戰爭中的經驗總結起來編成一本書,留給後人參考。由於身體原因,他親自撰寫的這本書只完成了《序言》部分。
陳賡大將為了人民操勞一生,共和國正是有陳賡這樣的偉人才得以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