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豬不如養豬!賣豬1000萬頭,業績大增10倍!A股2000億「豬老大」暴...

2021-01-18 新浪財經

來源:e公司

非洲豬瘟疫情疊加周期上行,2019年全國生豬價格一飛沖天。

同豬價一同「飛天」的,自然還有行業龍頭的業績。1月14日晚間,牧原股份(002714)公告預計公司2019年全年將實現淨利潤60億元至64億元,同比增長達1053.38%–1130.28%。

業績與股價齊飛

作為我國最大的自育自繁自養大規模一體化生豬養殖企業之一,也是我國最大的生豬育種企業之一,牧原股份是生豬養殖行業的絕對龍頭,企業盈利狀況也與豬肉價格息息相關。

2018年8月起在我國發現的非洲豬瘟疫情,使得行業產能加速退出,生豬市場在2019年春節後呈現明顯供不應求趨勢。2019年10月,國內生豬出欄均價一度達到40元/公斤,無論價格還是衡量養殖企業盈利狀況的豬糧比,均大幅超越歷史極值。

在此背景下,牧原股份2019年的業績飛天表現也在市場預料之中。

2019年,牧原股份共銷售生豬1025.33萬頭,其中商品豬867.91萬頭,仔豬154.71萬頭,種豬2.71萬頭。進入冬季後,北方地區施工進度受影響,部分豬舍交付延期。截至2019年12月底,公司能繁母豬存欄為128.32萬頭,後備母豬存欄約72萬頭。

對於2019年公司業績變動原因,牧原股份表示,報告期內,受到非洲豬瘟疫情的持續影響,生豬市場供應形勢緊張,整體價格相比上年同期明顯上漲,是導致業績明顯上升的主要原因。同時,由於國內非洲豬瘟疫情仍然嚴峻,公司在報告期內繼續提升生物安全硬體基礎設施的改造,強化物品、人員的管理,加大生物安全防控成本的投入,保障生豬供應。

超過60億元的淨利潤,無疑也是牧原股份上市以來的最好業績,對比公司2014年上市之初全年約8000萬元的淨利潤,增長已達到75倍。

同時在2019年,牧原股份股價也創出歷史新高。從年初28.1元/股到2019年10月末最高103.6元/股,年內累計最大漲幅近269%。

截至1月14日收盤,牧原股份總市值達到2002億元,穩坐河南地區上市公司市值榜榜首,成為當地唯一一家市值破2000億的企業。

養豬企業業績頻預喜

牧原股份當前市值不僅是河南之冠,也是A股生豬養殖行業的市值王。截至1月14日收盤,養殖規模最大的溫氏股份股價報收36.33元/股,市值為1930億元。

1月7日溫氏股份曾發布2019年業績預告顯示,預計期內公司盈利138.5億元至143億元,同比增249.97%-261.35%。

溫氏股份表示,報告期內,肉禽市場行情較好,公司積極發展養禽業務,實施增加投苗等措施,實現了擴產增量增效。公司銷售肉雞9.25億隻(含毛雞、鮮品和熟食),同比增長23.58%,銷售均價同比上漲9.93%,公司養雞業務收入及盈利同比上升。

同時,報告期內國內非洲豬瘟疫情仍然嚴峻,公司持續加強疫情防控,嚴抓生物安全,全力推進生豬穩產保供。報告期內,公司銷售肉豬1851.66萬頭(含毛豬和鮮品),同比下降16.95%,但是受國內生豬供給偏緊的影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46.57%,公司養豬業務收入及盈利同比大幅上升。

此外,報告期內,公司金融投資業務穩健增長,財務投資業績同比上升。綜上所述,公司2019年預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較上年有較大幅度提升。

除溫氏股份、牧原股份兩大龍頭外,A股生豬養殖行業企業近日也頻頻對2019年業績預喜。

天邦股份1月11日公告稱,預計2019年公司實現淨利潤1.1億元至1.6億元,同比增長119.23%-127.97%。公司表示,2019年全年實現生豬銷售243.94萬頭,同比上升12.43%;由於國內整體生豬產能下降,生豬供應偏緊,銷售價格同比上漲約53%,公司生豬養殖業務收入及盈利同比大幅上升實現扭虧(去年虧損2.93億元)。但由於非洲豬瘟疫情形勢嚴峻,公司在疫情防控和生物安全方面的支出也大幅上升,隨著防範措施逐步到位,預計後期該類支出費用會大幅減少,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提高。

此外,正邦科技發布的2019年12月生豬銷售情況簡報也顯示,2019年全年公司累計銷售生豬578.40萬頭,同比增4.41%;累計銷售收入113.82億元,同比增長49.25%。

上行周期行業擴張提速

2019年市場缺豬呼聲四起之際,包括牧原股份在內的國內生豬養殖產業鏈企業均開啟了擴張之勢。

12月11日,牧原股份公告與國投創益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就合作投資生豬養殖項目事宜達成合作意向。國投創益擬以其受託管理的央企扶貧基金與公司合資設立經營生豬養殖項目的標的公司。未來1年內,央企扶貧基金投資總規模預計不超過10億元,公司投資總規模預計不超過25億元。

作為國內生豬養殖規模最大的企業,溫氏股份11月份也多次公告產能布局。該公司與華統股份籤訂了《生豬養殖業務合作協議》,雙方爭取自協議籤署之日起三年內通過溫氏華統實現浙江省內肉豬年出欄達到100萬頭以上以及江蘇省內肉豬年出欄達到100萬頭以上。此外,公司還分別與四川省樂山市、涼山州冕寧縣、宜賓市珙縣等地籤署了350萬頭一體化生豬養殖項目以及200萬頭生豬屠宰加工項目投資協議。

不僅生豬養殖企業投資擴產,此前主營業務重點不在養殖板塊的產業鏈企業,也欲乘風布局。

2017年上市的傲農生物,主營業務包括飼料、動保、養豬、原料貿易、農業網際網路等產業。隨著今年以來公司在養殖板塊的布局,公司「飼料+養豬」雙主業發展戰略模式凸顯。

12月20日,傲農生物公告與建德市鑫欣生豬養殖有限公司(下稱「建德鑫欣」)原股東許水根共同向建德鑫欣增資5500萬元,其中公司以5200萬元對目標公司進行增資,認購建德鑫欣5200萬元新增註冊資本。本次增資完成後,建德鑫欣註冊資本由原1000萬元增加至6500萬元,上市公司持有80%股權。

公開資料顯示,建德鑫欣經營範圍為生豬養殖、銷售及屠宰,而此番投資建德鑫欣,僅是傲農生物近期積極投建生豬產能的眾多舉措之一。

節前豬價依然維持高位

雖然養殖企業擴建舉措明顯,但目前國內生豬市場供應偏緊格局短期內依然難有較大改善。隨著春節需求旺季到來,豬價依然處於高位震蕩態勢。

據搜豬網數據,1月14日全國瘦肉型生豬出欄均價為36.1元/公斤,較前一日的35.9元/公斤上漲了0.02元/公斤,環比上漲了0.06%。監測數據顯示,當前生豬市場繼續呈現漲跌互現的態勢,14日全國各省豬價有16省上漲,12省下跌,上漲區域主要集中東北以及華南地區,整體的上漲幅度在0.13-1.85元/公斤;而下跌區域主要集中在華北、西南以及華中部分地區,整體的下跌幅度在0.02-1.31元/公斤。

從全國區域上來看,南北方區域整體的豬價價差在逐漸縮小,北方地區的生豬價格基本在32-35元/公斤,南方地區的生豬價格基本在36-39元/公斤,全國豬價的低價區域依然在新疆、黑龍江、雲南地區,生豬價格保持31.5-32.8元/公斤的窄幅空間震蕩,而高價區域以海南、廣東、廣西、湖南、江西、浙江為代表,生豬價格基本在39.8-42.5元/公斤的震蕩,豬價高價區域與低價區域的價差在8-10元/公斤附近。

搜豬網分析師馮永輝指出,國家有關部門當前在積極調控終端市場的豬肉儲備投放,但隨著春節期間豬肉消費需求的上升,豬肉價格漲跌兩難。從南北方的市場需求情況來看,目前距離春節越來越近,很多農民工返鄉回流,有利於拉動農村消費市場的回升,整個外阜城鎮的豬肉消費旺季也基本上達到了一個高峰階段,所以生豬價格近階段還會保持高位震蕩的態勢。

《證券時報》旗下專註上市公司新媒體平臺

相關焦點

  • 2019豬價飆升 但五大上市養豬企業卻「豬」事不順
    2019年初,豬肉的價格大概是11元每公斤,而到了2019年10月,豬肉的價格已經漲到了每公斤60多元了。你說雛鷹農牧再省省多給豬口吃的,幾個月之後,就能營收160多億。  雛鷹農牧在8月份銷售生豬僅2000頭,而最高的時候2017年曾達到年出欄量超過250萬頭的規模。
  • ...價11周連降,養豬「一哥」生變,新晉「豬隊友」只抓到豬周期尾巴?
    在整個2019年,溫氏股份仍然領先,全年銷售肉豬1851.66萬頭,依然保持其王者地位。而且溫氏股份不止養豬,2019年還銷售了肉雞9.25億隻。但只看養豬業務,溫氏股份2019年的出欄量比2018年度的2229.70萬頭,下降了16.95%。其下降幅度超過了牧原股份。
  • 豬周期助養豬股業績爆發:12家豬企2020年養豬收入同比增197.71%
    來源:財聯社豬周期助養豬股業績爆發:12家豬企2020年養豬收入同比增長197.71%財聯社(鄭州,記者 王平安)訊,至今,12家上市豬企均已發布2020年銷售數據,在豬周期高景氣度支撐下,養豬股業績集體爆發。
  • 豬企龍頭牧原股份2019年淨利61億元 同比增逾10倍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豬企龍頭牧原股份2019年淨利61億元,同比增逾10倍2月26日,國內豬企龍頭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牧原股份」,002714)發布2019 年年度報告。根據公告,牧原股份2019年銷售生豬1025.33萬頭,其中商品豬867.91萬頭,仔豬154.71萬頭,種豬2.71萬頭。生豬養殖業務營業收入為196.27億元,同比增長48%,佔總營業收入的97.06%;毛利率達37.05%,同比增長27.22個百分點。
  • 雞豬漲飛天!這9隻概念股業績大增 機構預測漲幅空間超10%
    原標題:雞豬漲飛天!這9隻概念股業績大增,機構預測漲幅空間超10% 摘要 【雞豬漲飛天!
  • 「豬中茅臺股」太火爆 市值破2100億!有券商高喊:金豬十年來了
    10月25日當天,農業板塊中,豬產業指數、雞肉產業指數兩大指數紛紛出現大漲行情。其中,豬產業指數大漲4.22%,指數報收1378.96。今年以來,豬產業指數已經累計上漲93%以上。雞產業指數當日則大漲3.85%,指數報收1497.79。
  • 當豬年遇上「超級豬周期」,站在風口上的「豬」還能飛多久?
    養豬「催肥」業績顯而易見,這也使得該業務深受各大企業青睞。在上述四大養豬規模最大的企業中,牧原股份算的上是「根正苗紅」養豬股,1992年其創始人秦英林從22頭生豬起家,截至2019年末,該公司生豬養殖業務營收佔比仍超過9成。反觀以養雞起家的溫氏股份,目前其肉豬類營收已超過肉雞,佔比57.18%,高出肉雞類營收佔比20.55%。
  • 8月豬企業績亮眼!9月豬價連跌!豬企躺著賺錢的日子到頭了?
    近日多家生豬養殖上市公司公開了8月份的銷售和生產數據,數據顯示,各家上市豬企8月業績亮眼,生豬銷售量、銷售收入均實現了同比大幅增長。其中正邦銷售收入同比大增535%。本周又有行業大佬稱中國各大養豬企業已發布的在建或將建的養豬項目規模將達20億頭,暫且不管其數據的邏輯性。
  • 科普| 你知道中國人一年要吃掉多少頭豬嗎?
    而在2020年4月17日,根據國家統計局公開發布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第一季度末,我國生豬存欄32120萬頭,比上年四季度末增長3.5%,其中能繁殖母豬存欄3381萬頭,增長9.8%。  1、生豬養殖多久出欄比較合適?  過去農村裡養豬,基本上是每年開春以後,從養豬苗的農戶家裡逮小豬回來養殖,一直養到過年的時候,時間長達10個月以上。
  • 2019豬企跑馬圈地,單頭豬利潤今年還能再漲50%
    2020年將成為養豬企業抵禦風險、實現產能變現和提升行業地位的關鍵一年。投資行業曾經的一句戲言「站上風口,豬都能飛上天」,成為了2019年中國生豬養殖行業的真實寫照。受2018年爆發的非洲豬瘟疫情延續及相關市場供需變化影響,過去一年中國豬企們經歷了從大範圍虧損、扭虧為盈到與上年同期實現數倍增長的局面,豐厚的利潤,帶動了上市豬企為代表的一眾生豬養殖企業進行了大規模的跑馬圈地養豬擴產動作。
  • 動輒年銷千萬頭生豬 頭部豬企為何總是「挑戰極限」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馬嘉)2021年剛剛開始,頭部豬企傲農生物就給自己立了頗有挑戰性的業績目標——要在2021年實現生豬銷售量400萬頭、淨利潤2.28億元,此外還要在2023年銷售超過1000萬頭生豬。除了傲農生物,其他頭部豬企也先後表示要「年銷千萬頭生豬」。
  • 龍頭豬企紛紛「挑戰極限」,動輒年銷千萬頭生豬!為了什麼?
    2021年剛剛開始,頭部豬企傲農生物就給自己立了頗有挑戰性的業績目標——要在2021年實現生豬銷售量400萬頭、淨利潤2.28億元,此外還要在2023年銷售超過1000萬頭生豬。除了傲農生物,其他頭部豬企也先後表示要「年銷千萬頭生豬」。當前,生豬供給增加、生豬價格下行趨勢明顯,頭部豬企的業績目標靠譜嗎?
  • 2019己亥豬年 養豬業真正成為風口上的那隻豬
    今年以來生豬價格不斷上漲,尤其自第二季度以來一路猛漲,而大部分養豬上市公司也從第二季度起開始步入盈利期。  超級豬周期下,與業績虧損相對應的則是股價猛漲。今年以來,整個豬肉概念股板塊的市值由3800多億元上漲至6800多億元,漲幅近8成。
  • 新希望、羅牛山半年度業績預喜 階段大漲後部分地區豬價現回調
    新希望、羅牛山業績預喜7月10日晚間新希望(000876)發布2020年上半年業績預告稱,期內公司預計實現淨利潤31.5億元至32億元,同比增長101.68%-104.88%,上年同期公司淨利潤為15.62億元。
  • 黃山出臺《方案》拯救土豬 2022年皖南花豬要出欄5萬頭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皖南花豬,是主產自休寧縣藍田的黃山市本地優良土豬品種,肉質鮮美,肥瘦適中,耐粗飼,易養,但生長緩慢,個體不大,飼養近一年才一百多斤,最重不超兩百斤。長期以來,受國外品種豬的衝擊,皖南花豬數量越來越少。
  • 從溫氏2020年出欄量腰斬、倒退7年看當前豬價
    2020年度,公司銷售肉豬954.55萬頭(含毛豬和鮮品),同比下降48.45%,銷售收入398.30億元,同比增長0.72%,毛豬銷售均價33.56元/公斤,同比增長79.95%。2018年,溫氏生豬出欄量突破2000萬頭至2230萬頭,成為國內首個出欄量突破2000萬頭的豬企,同時也首度超過萬洲國際,出欄量位居全球第一。
  • 豬肉價格連跌、千億豬王身家蒸發220億 為何3大房企巨頭還要養豬?
    隨著豬價連續11周下降,A股豬肉槓把子牧原股份,過去7天的股價一片綠洲,而它的老闆,也是靠著豬肉登上胡潤中國十大富豪的千億豬王秦英林,身家縮水超過220億。過去,「不好好讀書,以後只能回家養豬。」但現在,養豬人用1年多漲價證明了自己。乘著豬肉行業的順風車,很多富豪身價大增。2019年底,王石問生豬養殖大戶——新希望的董事長劉永好生意如何,劉永好回答自信滿滿:「今年還可以,效益不錯,請你吃飯肯定沒有問題。」新希望何止不錯,2019年淨利潤61.81億元,增速127.08%。
  • 養豬產業再布局 「南豬北養」格局開始形成
    在去年下半年疫情最嚴峻的時期,為了減少非洲豬瘟的傳播,國家採取大範圍的「跨省禁運」政策。但也開了一道口子,允許「點對點」調運。比如,山東與浙江「點對點」;河南與上海達成協議,每天供肉1000噸。但該政策只針對大豬場,要求豬場的存欄至少在3000頭以上。中小散戶的豬依然賣不出,損失慘重。
  • 2019年生豬出欄355萬頭,這家畜牧養殖龍頭企業拿5個億做環保
    報告披露,2019年,新希望環保投資總支出4.9億,約佔當年淨利潤的10%左右。新希望養豬研究院環保研究室副主任李同博士稱,「從政策角度來看,環保在任何時候也都不會放鬆。對新希望而言,環保不僅是我們競爭力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們作為龍頭企業的一種社會責任。」
  • 引種創10年新高!9000年土豬被「逼上絕路」!中華豬該如何翻身?
    作為世界上最早養豬的國家,中國人養豬的歷史,距今已有9000多年,明清時期的春節期間,單是京城殺的豬便接近10萬頭。可以說,中國在明清時期便成為了世界上養豬最多的國家。迄今為止,豬肉依舊是我國居民肉食的主要來源,在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豬的「品種戰」中,中國土豬原本佔據著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