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起女學生遭多名未成年人性侵案引起社會輿論關注,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呼聲強烈。
福建省福州市檢察機關在處理該起案件時發現,涉案7名未成年人均存在沉迷網絡、抽菸喝酒、看淫穢錄像、夜不歸宿甚至猥褻性侵未成年被害人等違法行為。
而這些孩子的父母或離異或長期在外打工,對孩子的教育普遍存在長期放任自流或無力管教等情況。
福州市檢察院檢察長張時貴向涉案未成年人父母宣告送達全國首創的「督促監護令」
2019年12月11日,福州市檢察院檢察長張時貴針對這起涉未成年人性侵案件中監護人監管缺位等問題,向涉案未成年人父母宣告送達了全國首創的「督促監護令」,要求其切實履行監護職責,收到良好成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犯錯涉罪,家長也有責任。」張時貴介紹,為督促監護人切實履行監護職責,發揮家庭教育、家庭監護在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中的重要作用,福州市檢察機關從2019年10月開始在全國率先探索實行「督促監護令」工作機制,對國家監護制度設計中存在的「真空地帶」進行完善和補充。
如今,一年時間過去了,福州市檢察機關實行「督促監護令」實踐探索之路走得愈發穩健與寬廣,為督促監護人更有效地履行監護職責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剛性保障和司法監督。
找準「病因」,私人定製開「藥方」
孩子寄託著一個家庭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然而,不論他們成為被害人還是犯罪嫌疑人,對一個家庭來說都是難以承受之痛。
2020年3月30日,閩侯縣上街鎮某國道旁,輟學在外的張某夥同7名學生,對被害人林某實施了4分多鐘的扇巴掌、腳踢打,圍觀的其餘6名學生嘲笑聲、玩笑聲不絕於耳……
校園欺凌猛於虎,這些涉案未成年人雖然還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但若任由他們的行為繼續「野蠻生長」,極有可能會演變成犯罪行為。
於是,閩侯縣檢察院檢察官們開始對13名涉案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家庭監護環境、參與違法犯罪原因、性格特點等進行深入調查了解。
閩侯縣檢察院專門對家長和孩子設置了不同的問卷調查
走訪中,檢察官們的關注點愈發集中到孩子與家庭的關係上:這些未成年人性格不同、成長環境不同,但他們背後的家庭卻都存在驚人的共性:家長管不住,孩子聽不進。
「可以說,這些孩子走上歧途,與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很大關係。」福州市檢察院第八檢察部主任江福林說道。如何讓每一份「督促監護令」都能最大程度發揮作用?
「顯然不能千篇一律,要找準病因才能開藥,專業定製的、精準施教的才能確保幫扶效果,提升監督的剛性。」江福林表示。
閩侯縣檢察院第五檢察部副主任陳勝男介紹,針對這起校園欺凌案件特點,他們專門對家長和孩子設置了不同的問卷調查,從家庭基本情況、父母基本情況、父母教養方式等方面收集數據,為確定涉案未成年違法行為人所處的家庭教育環境的等級評估提供素材。
閩侯縣檢察院在上街大學城檢察室為涉案的十名家長頒發了督促監護令
今年6月12日,閩侯縣檢察院在上街大學城檢察室為涉案的十名家長頒發了「督促監護令」,這是該院首次嘗試分級督促令形式:根據每個人在案件中作用大小以及社會調查中發現的脫管嚴重程度確定不同等級的督促監護令,不同等級監護令在要求履行的監管強度、反饋頻度、親情陪伴力度、要求參加的親職教育時間等方面均作了不同區分,精準施教。
無獨有偶,鼓樓區檢察院也根據不同的家庭情況、不同的家長態度、不同的孩子個性,對一起搶劫案中的3名涉案未成年人家長發出了「私人定製版」的「督促監護令」,每一份監護令都諮詢過心理諮詢師的意見,指出了親子關係的問題所在,並提出行為糾正意見。
「甚至具體到了一些生活細節。」鼓樓區檢察院檢察長江偉告訴記者。通過一次又一次專業指導下的親子溝通,父母與孩子也漸漸敞開了心扉,認同檢察官提出的教育問題。曾經無底線溺愛孩子的父母終於學會了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總是板著臉的孩子開始明白母親的苦衷,與母親有了互動和表情交流……
檢察官的一席話,讓他們呆住了
今年7月16日,連江縣檢察院會同公安機關偵查員、社工志願者,向涉搶奪案的15歲少年小餘的父母舉行了一場「督促監護令」宣告送達儀式。
「我們檢察機關雖然在未成年人工作中始終貫徹『教育、感化、挽救』方針,積極挽救涉罪未成年人,但絕對不是無原則寬容。」在送達儀式上,看著仍然還沒有完全認識到問題嚴重性的小餘,連江縣檢察院分管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副檢察長陳本欽強調道。
連江縣檢察院檢察官向小餘的家長發出了《督促監護令》,並開展宣告送達儀式
一旁,第五檢察部負責人邱善群則嚴厲地向小餘及其父母講明了小餘所涉案件中的法律關係,邱善群聲明:「你可能沒有意識到自身行為的嚴重性,你作案時已滿14周歲,若在搶奪的過程中有我所說的攜帶兇器等行為,則應當以搶劫罪定罪處罰,搶劫罪的刑期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若是你進入他人家庭生活的便利店內搶劫,則可能構成『入戶搶劫』,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聽罷,原本還有些無所謂的小餘及其父母呆住了。此前,小餘一直存在利用《未成年人保護法》來規避法律制裁的僥倖心理,對檢察機關的挽救措施不甚重視。聽完檢察官的話,小餘當場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悔過,小餘的父母也深刻反思自己對孩子長期監管不到位的問題,承諾將按照「督促監護令」的要求管教好孩子,並配合檢察機關和社工開展對小餘的幫教改造,擔負起監護人的職責。
宣告送達儀式後,連江縣檢察院、「大風車」社工與小餘及其父母共同籤訂了《幫教協議書》,為小餘開展為期半年的精準化幫教。
督促監護令,讓愛不缺位
自2019年11月發出全國首份「督促監護令」以來,福州市兩級檢察院已發出了120多份督促監護令,102名監護人重新找回「為人父母」的責任意識,積極修復親子關係,92名孩子遠離不良朋輩步入人生正軌,其中53人回歸校園、39人順利就業,開啟人生嶄新篇章。
隨著探索實踐的深入,幾乎每份「督促監護令」的送達都舉辦了類似這樣的送達儀式:採取公示宣告方式,邀請學校、社區、社工組織以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各方共同見證和參與。
送達儀式讓「督促監護令」更具有儀式感和莊嚴感,檢察官也能及時向送達對象開展法治教育。同時,參會的各方也能形成幫護的合力。
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為整合多方力量,福州市檢察院聯合市中級法院、公安局、教育局等部門,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共同制定《福州市人民檢察院「督促監護令」實施辦法(試行)》,進一步規範運作機制。
強化跟蹤,不讓「督促監護令」一發了之
在福州市檢察機關看來,「督促監護令」不是一發了之,而應該件件跟蹤到底,確保取得實效。
為此,福州市檢察院創新性地提出落實了「督促監護令」的「三訪」制度:即檢察機關定期或不定期對宣告送達「督促監護令」的家庭進行探訪、學校進行回訪、社區進行走訪,通過深入訪問和調查核實,充分了解「督促監護令」落實情況。
閩清縣檢察院檢察官到小閩、小飛等人家中進行回訪
今年8月13日,閩清縣檢察院副檢察長李昌友、未檢部門檢察官林玉與社工人員一同到涉案人小閩、小飛等人家中進行回訪,了解他們近期生活狀態和思想動態。
小閩、小海、小飛是一起盜竊案的嫌疑人。在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後,為了幫助3名少年回歸正途,今年7月30日,閩清縣檢察院針對三人的監護人存在親子溝通不暢、監管缺位等問題,向3個家庭家長發出「督促監護令」。
「現在我們夫妻倆工作再忙也會回家看看孩子。」在走訪中,小閩的媽媽對檢察官說。「他對自己犯下的錯誤感到悔恨自責,我們也深刻地反省了自己,改變了對他的教育方式。」小飛的媽媽拉著檢察官的手說,「我們現在明白遲了點,但還不算晚。」
檢察官前往小閩、小海所在學校進行回訪,聽取校方對二人在校期間表現情況的詳細評估
小閩、小飛詳細地闡述了對未來的規劃,希望能用實際行動彌補自己犯下的錯誤,並表示自己與父母的關係也逐漸緩和,目前的生活狀態良好。
為爭取小閩和小海重新接受教育的機會,今年8月18日,福州市檢察院第八檢察部主任江福林、閩清縣檢察院檢察長林施兆、團縣委書記曹軍清、縣婦聯主席錢秀美、縣關工委主任黃志前一行,前往小閩、小海所在學校進行回訪,聽取校方對二人在校期間表現情況的詳細評估,與校方共同探討兩名未成年人重回校園的可行性,得到學校的理解和支持。(記者林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