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的急功近利,能不能用《易經》的智慧來對治

2021-01-15 梅山易學

近現代作家中,最誤人的一句話大概就是張愛玲的那句「出名要趁早」,也許在當時的她看來,這句話有它獨特的意義,但是處在現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裡,這句話的含義卻又變得令人咀嚼無窮,有時候甚至帶給人們的是無窮的心理傷害。

為了出名要趁早,人們可以想盡一切辦法, 用盡一切手段,也不管他們的辦法和手段適不適合當下的情境,最後簡單的歸納成了一個字,就是要「贏」,因為贏就代表著可以得到更多的機會,獲得更多的利益,佔得更多的資源。

為了贏,人們可以拔苗助長,可以無視自然規律,可以無視社會規則,所做的一切都只不過為了——「出名要趁早」!不信的話你看一看現在這個社會是什麼現象就知道了,人還在襁褓之中 就開始進行各種各樣的訓練與教育,尚處在求學的階段就渴望去做明星,有人為了出名而裸奔,有人為了出名而沽名釣譽……等等不一而足。

有條件出名自然是好的,年少成名的人,古今大有人在,對於有真才實學之人的出名,人們自然也是認可的,但如果是強扭的瓜而出的名,那我看就變成了這個社會急功近利的一種表現,而這種表現是這個社會病態的一種演繹。

什麼叫做急功近利呢?急於求成,貪圖眼前的成效和利益,缺乏對於未來及自身條件的考量之意。凡是急功近利之人,其目光之短淺可用鼠目寸光來形容,只能貪戀於眼前的小利小惠,而不能看到以後的長遠利益,是沒有理想與道德修養的一種表現。

急功近利是這個社會人們的一種普遍心態,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世事變化無常,人們普遍的都沒有幸福感與缺乏安全感,認為只有握在手中的利益才是保障自己安全的籌碼,所以人們都想盡辦法的去儘可能多的獲得覺得對自己有利的東西,卻並不去想這東西是否合乎道義與自然規律。

為了卸去自己身上的壓力,減輕心理的負擔,讓自己有足夠的安全感與幸福感,獲得自己可能得到的利益,每個人都在想盡辦法用盡全力去奔跑,但是有些人跑著跑著,卻在半途跑丟了性命——因為超出了負荷。

急功近利,一方面是社會給自己的壓力造成的,另一方面卻是因為自己的內心修煉不足而造成的,社會的壓力我們無從選擇,但我們自己的內心修煉卻可以通過學習而改變。

中國人對於內心的修煉有著深入的探索,每個人的方法還不一樣,今天我們僅僅從《易經》的角度來理解一下,看能否對大家有所裨益。

《易經》有個智慧叫做「簡易」,「簡易」是古人所認識的自然規律的智慧之一,認為 天地之間的任何事物都有它自己的發展規律,我們在沒有認識它的原理之前,可能會認為某些事情很神秘、玄奧,但是隨著認識的深入,一旦從量變產生了質變,那麼它就會以一種很簡單的形式出現在我們面前,人們很輕易的就能去駕馭它。

簡易的智慧說到底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一個不懼失敗和成功的過程,同樣的也是一個堅持不懈的過程。

對治急功近利之心也是一樣,人們要想成功,就必須要找到成功的規律和方法,而不能將自己的成功建立在一種不擇手段的近視之上,只有當自己的基礎打的牢靠,人們不再只將目光聚焦在結果而去用心重視過程的時候,人們才能夠在深謀遠慮和高瞻遠矚之中,獲得自然而然瓜熟蒂落的成果。

只有深刻地認識到了成功的規律,才能夠明白自己所要努力的方向,才能讓自己安安靜靜的去積蓄力量,才能夠在合適的年紀做合適的事情,而不會產生一種浮躁的急功近利思想,才能夠好好的享受自己的人生。

天才是有不少,但不是每個人都是天才,所以老老實實的做一個平凡人,按照成功的規律 一步一步的往前走,總有一天,你自會獲得成功的果實,如果想走捷徑,到最後卻反而到不了目的地,那就太可惜了。

相關焦點

  • 世界讀書日,我們一起讀《易經》,說說什麼是「用九」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應該沒有什麼書比手捧一本《詩經》或《易經》來得浪漫。在我看來,《詩經》是情感,《易經》是天地之道。我們的祖先,以詩歌「歌以詠志」,以卦象講述天地萬物的生生不息之變化。
  • 《易經》:人越沒錢,越不能節省的四種錢,老祖宗的智慧值得學習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的文化底蘊可謂是非常深厚,《四書》《五經》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而《易經》作為群經之首,其蘊含的哲理非常值得讓後人細究,相傳孔夫子讀《易經》做到韋編三絕,大家都知道古時候的書是用竹子編成的竹簡,孔夫子讀《易經》把編竹簡的繩子都翻斷了三次。由此可見《易經》中必然存在大智慧,不然孔子為何如此用功去讀《易經》。
  • 《圖解易經》中隱藏的三條人生智慧,值得收藏!
    提起《易經》,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古代人用它對國事、軍事還有祭祀進行預測;現代人用它來引導人生。之前了解到《易經》當中的三個字是時、位、命。「時」是要我們能夠把握時機;「位」是要我們擺正自己的位置,在不同平臺展現不一樣的自己;而命便是時與位的結合,是生命、天命和使命。
  • 為什麼古人能寫出《易經》等奇書,而更智慧的現代人還很難參透?
    這些問題是一個網上問答題,現在大家來試著回答一下。我想原因就在以下幾點!現代人未必比古人智慧幾千年來是人類歷史的轉折點,對人類智商的變化影響很小。記錄下來的人類文明歷史為7000-8000年,人類出現的歷史為數百萬,而哺乳動物的出現則有數億年。這意味著什麼?
  • 先了解易經講的內容,再選擇好的記憶幫手,就能輕鬆掌握古人智慧
    現在學易經的人很多,大多數人只是讀過了,但是沒有讀懂,過幾天就放棄了;有的人讀懂了,就對易經有了濃厚的興趣,從此人樂天知命,用易經中的六十四卦智慧指導人行為,活好一生。越是對易經一知半解的人,越是神神叨叨的,初入門的人不要被蒙住了。
  • 人生其實很簡單,用易經智慧解讀數字2與3中隱藏的人生哲學
    今天,我們從易經的兩個數字:「2」和「3」來解析易經與人生的玄機。2和3有什麼不同?在易經裡,2是兩儀,3是三才。兩儀是陰陽,三才是天地人。那麼這2和3究竟有什麼區別?陰陽是我們的老祖宗關於天地萬物一分為二的對立區分,其實就是西方哲學系統裡的矛盾的對立與統一。
  • 易經提醒:一個人能不能掙到錢,其實早已註定,建議讀讀這6句話
    易經提醒你:一個人能不能掙到錢,其實早已註定,建議讀讀這6句話凡事必有因果,你命中有多少財富,都是有定數的。命裡面有的,丟都丟不掉,命裡沒有,求也求不來。《易經》告訴人們,決定了財富高低的,並不是一味的埋頭苦幹,而是擁有有跡可循的方法論。
  • 《易經》與《金剛經》,變化與不執著的智慧
    《易經》以三易之說來觀察萬物之間的關係,了陰陽辨證之法來確定萬物的本質,他的要義是「變化」,如繫辭下篇所說的「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主張以變化來適應環境的改變,此如,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隨時隨地都在改變的,我們為了生存,就必須要去適應環境的改變,像一個人去爬山一樣,你就必須要去適應山路的崎嶇不平,否則你說明明要去爬山,你卻帶上了遊泳衣,豈不是南轅北轍,匪夷所思
  • 《皇極經世》裡隱藏的易經術數智慧
    隨著對《易經》學習的不斷深入,對於易經裡暗含的人生智慧越來越痴迷了。對於《易經》透徹開悟的應該是易學大師邵雍。他對於河圖、洛書、先天八卦、六十四卦等易經基礎知識都有深刻的分析。對於時間他也有獨到的認識。
  • 易經提醒你:一個人能不能掙到錢,靠的不是人脈,建議讀讀這6句
    對此,老祖宗就總結過許多智慧,以下結合易經提醒你:一個人能不能掙到錢,靠的不是人脈,建議讀讀這6句第一句:做人不能好高騖遠,做事要重視原始積累無論是做事也好,還是積累財富也好,都要重視原始積累,也就是開源節流。人的日常開銷,就是一進一出,只有進大於出,一個人才能有結餘。
  • 中國曠古奇書《易經》,海納上下五千年的智慧,解讀諸葛亮的故事
    中國曠古奇書《易經》,海納上下五千年的智慧,解讀諸葛亮的故事說起來中國的曠古奇書,相信大家都知道《周易》《黃帝內經》《山海經》。《黃帝內經》講的是人體奧秘,《山海經》講的是地理奇觀,而被稱為「萬經之首」的《周易》講的是天道運轉。
  • 《易經》:人越沒錢,越不能節省這四種錢,老祖宗的智慧值得學習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每本古書都蘊含著非常深奧的哲學道理,這裡面集聚了老祖宗們的智慧結晶。《易經》作為我國古代最古老的書籍之一,裡面的哲學值得我們一讀再讀、反覆研究體會。在古代有價值的思想體系都會有《易經》的存在,經過千百年的流傳,《易經》變得更加神奇。
  • 《易經》的財富觀:大部分人的錢用錯了地方,所以不能大富大貴!
    各種奢侈品先裝備上身,狐朋狗友出入於高檔場所,一個個頭銜都是這個總那個總。這是典型的負乘致寇,《易經》解卦中講,負且乘,致寇至。意思是,德行與地位財富不配套,終將招來賊寇爭奪。財宜藏,財藏豐富。奉勸大家有沒有都不要顯擺。正確用財,用財富創造財富養家養生,孝敬父母,敬鬼神而遠之有句話說,無財不足以養道。成家立業,成家在線。
  • 《易經》智慧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啟示
    《易經》中蘊涵的豐富智慧已經滲透入中華文明的各個領域,其宇宙觀、生命觀和方法論對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哲學、藝術等方方面面影響深遠。內觀己心《易經》中的系統論「生生之謂易。」《易經》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它把整個宇宙看作一個開放性的動態系統,天、地、人三要素囊括其中,並且在宇宙整體觀的參照之下,天地人三者之間不斷進行著信息的共享與互動,全息相應。
  • 《易經》:睽卦求同存異的智慧解讀
    網圖對於這個問題,可能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知難而退,認為根本不可能做到,能不能做到這是一個問題,而想要妥善解決這個問題,恐怕就需要一定的智慧才能辦到。比如說:在《易經》的火澤暌卦中,古人就專門為人們開示了求同存異的智慧,認為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一般都是能夠可以調和的,所以說「小事吉」,就像人們所常說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一個同樣的道理。火澤睽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三十八卦,其卦象為下兌上離,下為兌為澤,上為離為火,兌為澤,離為火,火性炎上,澤向下潤,上下相違而無相成之道,所以才叫睽卦。
  • 為什麼經典《易經》《道德經》晦澀難懂,比聖人我們現代人缺什麼
    觀念也好,約定俗成的風俗也好,家風、國風、都是世俗文化智慧的結晶,一個人的思想是自己的,也是社會的,每一個人都不可以說自己和社會無關,無論我們如何認知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寫書的人是矛盾的是複雜的,老子肯定想不出,千萬年之後,人族裡面有一個人這樣問,《道德經》《易經》晦澀難懂的經典,是古人寫出來的嗎?棺材板都壓不住,你說氣人不氣人。
  • 曾仕強:《易經》解讀當代女權主義,做一個有智慧的東方女性。
    …… 我們只需低調地靜下心來,翻開祖先留給我們的千年智慧《易經》就好了。 我們就從《易經》卦象的角度,說說易經帶給我們東方女性的「女權」及智慧。 《易經》64卦分為上經講天道,有30卦;下經講人道,有34卦。
  • 易經:用5句話告訴你,人有多少福握在自己手中!你能悟幾句?
    馮友蘭先生在看《易經》老人想了一會兒,只留下了最後一句話:「中國會在未來大放異彩,注意周易。」這個老人是馮友蘭先生,被稱為現代新儒家。於世南說:「如果我不認識彝族,就不能當將軍。」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易經》是一本經典的祝福書。《易經》用5句話告訴您人們手中握有多少福氣:1、受人之辱,不動於色——《易經八律》每個人都有喜悅,悲傷,情緒和欲望。生活中許多人無法忍受彼此的言語和不尊重。當他們不快樂時,他們立即轉過臉,用火燒自己的未來。在《孫子兵法》中有一句話,他有如雷鳴般的面孔和像平湖的臉,他應該崇拜將軍。
  • 易經智慧:水主財?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有沒有道理?
    庚子鼠年,天幹庚金,地支子水,金生水,水主財,難道這個年份也影響了股市投資者的選股決策?「水主財」是個比較玄幻的話題,很多做生意的朋友會通過養魚缸的方式來祈求財富,這個傳統是從何而來?「魚水生財」的說法到底有沒有依據呢?今天我們就好好解密下這個話題。第一,「水主財」與中國傳統的「五行」學說有關。《尚書·洪範》提出了「五行」學說: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 欒加芹:易經治病價值的布道者
    欒加芹:最初並不知道易經,而是採取傳統的辨證論治的思路,後來見到有古代醫家說「不知易無以為大醫」,便對《易經》產生了好奇,於是買來《易經》的書籍看,結果卻發現那些書籍都是就《易經》解《易經》,完全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