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扶貧信息精準傳播的契合度

2021-01-11 中國社會科學網

#脫貧攻堅戰#精準傳播有利於扶貧信息在貧困地區的有效流動,有利於降低信息貧困,促進生產決策的科學性,進而有利於解經濟之困。

精準脫貧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好的三大攻堅戰之一。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階段,脫貧攻堅、精準脫貧事關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是必須堅決打贏的硬仗。

脫貧致富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精準脫貧戰略涉及多個層面、多種要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指出,「信息貧困」阻礙著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信息流動不暢是造成貧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需要加強扶貧信息精準傳播,助力打贏脫貧攻堅、精準脫貧戰役。

精準傳播具有重大意義

精準傳播是扶貧信息流動增值的內在需要。扶貧信息具有極其重要的經濟價值,是至關重要的生產要素,而流動性是其重要屬性和價值所在,扶貧信息只有在通暢流動中才能充分裂變、有效傳播、共享增值。精準傳播有利於扶貧信息在貧困地區的有效流動,有利於降低信息貧困,促進生產決策的科學性,進而有利於解經濟之困。

扶貧信息精準傳播關乎貧困百姓生計。由於本身具有的稀有性等獨特屬性,扶貧信息的質量、數量,傳輸的時效、充分度,擴散的渠道、範圍,傳播的效度、精準度直接關乎百姓增產增收、生產生活。扶貧信息的精準傳播有利於闡釋開發式扶貧的豐富內涵,因而是關乎百姓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議題。

扶貧信息精準傳播關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成效。扶貧信息具有鮮明的政策屬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等重大戰略傳播擴散、實施落地的重要載體和實現路徑之一,是關乎人民美好生活嚮往、國家戰略實施成效、共同富裕目標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事業,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重要時代意義。

貧困地區扶貧信息傳播現狀

由於自然環境、基礎設施、歷史文化、風俗傳統、教育觀念等層面的影響,多種因素嵌入扶貧信息傳播,制約其在貧困地區精準傳播、發揮實際成效。

貧困地區致富信息供給端質量有待提升。當前貧困地區致富信息較為匱乏,質量較低,呈現供給不足、類型單一、弱適用性、謠言冗餘度較高等特點,數量和質量上均不能滿足貧困受眾期待。諸如「市場買賣信息」等受眾需求度較高的信息較為匱乏;「職業技能培訓信息」一類素質能力培育信息適用性弱,吸引力不足,價值表現不明顯,常有為了傳播而傳播的現象,不考慮是否符合貧困受眾文化教育水平、信息接收習慣等實際情況。如在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老人兒童留守為主的貧困村裡傳播需要高強度勞作、高知識儲備的農技項目,顯然不切實際。供給端存在的問題一方面與貧困地區固有的自然地理、歷史遺留的人文環境有關,另一方面也與信息「趨利性」易於流向成熟市場等因素有關。內容匱乏、低質量的致富信息供給嚴重製約著脫貧致富成效,迫切需要改善。

媒介購買力不足,現代化傳播渠道使用率低,傳播效果反饋不及時。當前貧困地區信息貧困現象嚴重。貧困受眾對現代化信息渠道的使用率偏低,「媒介購買力」、媒介信息投入意願相對較低,甚至幾乎為零。信息分散冗餘、傳輸紊亂,傳遞渠道少、速度慢,信息處理手段落後等。此外,及時反饋是檢驗扶貧信息傳播暢通度、精準度和適用性等傳播成效的重要指標。而當前貧困地區的扶貧信息傳播缺乏必要的反饋機制,依賴人力收集、層層上報是較為普遍的方式,傳播效果反饋不及時、不到位。在信息化時代,這意味著扶貧信息接收量、接觸面、精準度受限,不利於經濟決策和生產活動的開展。

貧困人群成就動力、信息素養較低,行動者主體意識較弱。由於歷史和現實條件制約,貧困地區人群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觀念較為保守封閉,生存技能較弱,謀生手段單一;迫於嘗試風險考慮,往往安於現狀,習慣於「世代經驗」,成就動力值不高,內生動力不足;對致富信息的理解、辨識以及運用能力較弱,對扶貧信息重要性認識不足,信息致富意識較弱,「等靠要」思想嚴重,習慣被動接收外界「扶貧」信息,不清楚也不善於主動尋求「脫貧」信息為自身發展服務;更傾向於接受送上門的現成物質及「易受性」強的信息傳播,行動主體意識較弱。

基於熟人社會的傳播擴散,應將多種要素嵌入信息扶貧行動者網絡。鄉村社會內核始終是一個以血緣、親緣等關係為紐帶的「圈子社群」,即便是向現代化轉型的當前,此烙印依舊深刻。實地調查中,具體表現如致富信息傳播路徑與熟人關係網絡高度重合,值得研究。

多維度提升精準傳播效果

把握精準要義,靶向供給。脫貧致富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金融、教育、信息等多個層面。就信息扶貧而言,要增加精準有效供給。在實地調查中發現,扶貧信息需求呈現「真實準確」「貼近生產生活」「好理解」和「方便接觸」等顯著特徵。「市場買賣信息」「務工信息」等是需求度較高的信息類型,說明貧困受眾的信息需求很實在,基本契合併服務於生產生計需求。因而要動員和凝聚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扶貧信息的系統性調查研究、針對性生產、多樣性供給、指導性解讀、精準性傳播。

扶貧信息傳播、流動不暢所造成的信息貧困,是影響脫貧致富成效的重要因素。當前扶貧信息傳播設備較為落後、傳播渠道單一、暢通度低、傳播隨意性強、傳播鏈易斷裂,這些制約著貧困人群扶貧信息的接觸、判斷、採納和二次傳輸,影響著信息的到達率、利用率和信息扶貧實際成效。因此一方面要增加基礎設施建設,藉助網絡傳播設備、平臺如移動網際網路,提升扶貧信息傳播通路、反饋時效,暢通反饋渠道;另一方面還要增強貧困人群對信息的重視程度,增強信息成效認識,提升信息利用意識,在生產活動中注重引入扶貧信息,提升決策能力。

增強貧困人群成就動力、信息素養和行動者主體意識。在扶貧實踐中,應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視貧困群眾為行動主體,激發脫貧內生動力,提升持續發展能力。在信息扶貧行動者網絡中,行動主體始終應是貧困地區能動性的個體,落腳點也應是建立在充分考慮鄉村熟人社會關係基礎上,由「輸血」向「造血」的轉變。在開發式扶貧、發展傳播中,找準「窮根」,扶貧又扶志。引導貧困群體在生產活動中主動尋求致富信息,提高信息判斷辨識、運用決策素養,提升脫貧致富能力,實現精準脫貧。

注重親緣熟人等人際傳播渠道的特殊引領效應。目前我國鄉村正向現代社會過渡,因親緣、地緣等關係結成的關係並未完全改變。貧困地區致富信息獲取接收、判斷辨識、採納決策、轉譯與再傳播行為,經由貧困村落長期以來固有的、延伸至今的傳統社會網絡(尤其是以家庭為核心的熟人關係網絡),深度融於貧困鄉村具體的圈層結構、傳統文化和社會制度等之中,並最終影響貧困鄉村聚落信息傳遞、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因而,信息扶貧需要將焦點瞄準更小區域,在鄉村社會傳統「熟人關係網絡」結構中,對扶貧信息所依附的個體或群體背後的社會圈層結構、人際關係網絡進行審視和考察,尤其應關注血緣、親緣、業緣等熟人的特殊引領效應。努力打通扶貧信息精準傳播「最後一公裡」,使扶貧信息傳播與貧困地區人際關係網絡、社會圈層結構相匹配,從而提高扶貧信息到達率和精準度,推動造血式扶貧中的信息精準傳播。

(作者單位:華南師範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年7月2日第1958期 作者:張學波

精彩推薦:

精準扶貧研究不斷深化

扶智、扶業、扶志,是教育扶貧之根本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王亞華、舒全峰:中國精準扶貧的政策過程與實踐經驗
    中國精準扶貧成就的取得建立在新型舉國體制的制度優勢上,這一體制以先進理念指引精準扶貧道路,以科學方法推進精準扶貧施策,以多種工具提升精準扶貧成效,通過理念指引、方法施策、工具推進「三位一體」共同創造了脫貧攻堅的卓越成效。精準扶貧實踐探索出來的減貧道路,為中國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矛盾、實現共同富裕積累了寶貴經驗,也為全球發展中國家消除絕對貧困提供了有益參考。
  • 精準扶貧:緣起、現狀和司法保障
    在推進精準扶貧中出現的可能涉及法律的矛盾和糾紛,司法機關特別是基層人民法院更應當從實際出發,認真思考審判執行工作與精準扶貧工作的內在聯繫,切實為精準脫貧提供司法服務和司法保障。精準扶貧的緣起與現狀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對扶貧開發工作的探索,從開發式扶貧模式到救助式扶貧模式,進而實行能力扶貧模式,扶貧成效明顯。
  • 下一番「繡花功」謀一局「精準棋」:精準扶貧靶心不偏
    就此,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鄭敬斌表示,精準施策是提升扶貧工作針對性與扶貧工作質量的政策回應,是新時代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導向,是服務於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關鍵途徑。只有聚焦「精準」這個核心和關鍵,並持續用力,才能確保將寶貴的資源、財力投放到正確的地方,助力收穫最大的脫貧效果。靶心不偏精準扶貧盡顯「繡花功夫」脫貧攻堅扶持誰?
  • 華泰保險啟動「泰大米」精準扶貧項目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姜鑫 2018年1月8日,華泰保險、黑龍江省泰來縣政府扶貧辦、泰來縣雲橋米業有限責任公司,三方正式籤訂《「泰大米」扶貧認購服務協議》,這標誌著華泰保險「泰大米」精準扶貧項目正式啟動。短短十天時間,「泰大米」第一期扶貧認購活動,就獲得了來自華泰保險全轄近3000名員工和專屬代理(EA)門店人員的踴躍參與。截至目前,華泰保險共向泰來縣當地貧困農戶認購大米46.4噸,提供扶貧認購款達61萬元。據悉,華泰保險還向泰來縣當地500多戶貧困種植戶贈送保額2600多萬元的房屋保險,為種植戶提供房屋財產風險保障。
  • 嶽陽市精準扶貧三年(2015-2017年)攻堅行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關於精準扶貧工作部署,以「四個切實」(切實落實領導責任、切實做到精準扶貧、切實強化社會合力、切實加強基層組織)為基本要求,以「六個精準」(精準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為努力方向,以「四個一批」(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移民搬遷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 精準扶貧結碩果 汨汨清泉潤心田
    在脫貧攻堅的偉大徵程上精準發力、砥礪前行,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扶貧開發新路子,交出了一份份令人鼓舞的成績單…… 在脫貧攻堅的偉大徵程上精準發力、砥礪前行,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扶貧開發新路子,交出了一份份令人鼓舞的成績單……    內容綜述:實施精準扶貧做到「五清」 摸準情況底數清    精準識別13個貧困縣區、1723個貧困村、94.76萬貧困人口, 高標準完成建檔立卡 「回頭看」工作
  • 「十三五」華僑城集團交出高質量精準扶貧答卷
    在此期間,華僑城集團(簡稱「華僑城」)積極踐行央企責任,立足自身產業特色,結合貧困地區實際,以人才扶貧、基金扶貧、旅遊扶貧、產業扶貧、短板扶貧、文化扶貧「六大路徑」為基礎,創新實踐「文旅融合 美麗鄉村」「產業扶貧 鄉村振興」等精準扶貧模式,提出「六個邁向」探索建立脫貧後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為夯實全面小康根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持續輸出具有文旅央企特色的智慧和方案。
  • 中通國脈中標2.50億元克旗「三優一均」教育信息化精準扶貧項目
    10月20日晚間,中通國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發布公告稱,採購與招標網和教備網資訊中心於近期發布了《克什克騰旗教育局克旗「三優一均」教育信息化精準扶貧項目中標結果公告》,公司被確定為該項目中標供應商,預計成交金額為2.50億元(以實際籤署的項目合作協議為準)。
  • 念好扶貧「精準訣」 貧困生就得一副「窮酸樣」?
    將精準扶貧落到實處  避免虛假現象  這兩年國家和政府投入大量精力建檔立卡,在一定程度上摸清了貧困人口底數,但離真正意義上的精準識別還有差距。學校要想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扶貧,首先得看清誰是真貧。貧困對象是要通過精準工作認定的,量大且繁雜,要做到細之又細、實之又實。  在「網際網路+」的時代,學校相關負責人可以在網上了解相關學生的人口基本信息、家庭收入、家庭支出等相關信息,學校可以通過資源共享,與相關政府部門、村委會、教育部門等交換信息,讓學校更加了解扶貧對象的具體情況,讓扶貧真正精細化,避免一些虛假現象。
  • 全面發力扶危濟困 精準扶貧攻堅克難 ---神池農商行的助力扶貧路
    」來抓,在「立足縣域服務三農」的發展定位上,全面貫徹中央、省、市、縣政府和上級聯社關於金融精準扶貧的決策部署,在引導貧困戶脫貧致富、助力產業扶貧、優化金融服務和推進普惠金融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實踐,為神池縣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持。
  • 南方電網公司12個精準扶貧示範村經驗亮點
    公司在幫扶的貧困村中選取12個村作為精準扶貧示範村創建點,將貫徹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貫穿於創建過程中,以點帶面推動扶貧工作質量整體提升。今年伊始,12個精準扶貧示範村已通過認定,為公司提供了可參照、可複製的經驗。
  • 王軍深入秦安縣調研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等工作
    11月22日,天水市委副書記王軍深入秦安縣就全縣「大走訪、回頭看」活動開展,精準扶貧、脫貧驗收、危房改造等工作進行實地調研。
  • 樂陵化樓鎮:全體幹部齊發力 扶貧工作再提升
    當前,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已到了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化樓鎮全體黨員幹部主動擔當作為、切實躬身入局,力爭扶貧工作再提升。化樓鎮召開扶貧工作專項會議,扶貧辦、民政、城建、殘聯等部門參加思想上「繃緊弦」,進一步夯實幫扶責任「謝洪照,你來說說特惠保險是什麼?」「孫善龍,你講講家裡有小學生,補助標準是多少」。
  • 紫薇雲助力孔雀養殖社開展精準扶貧工作
    資陽區政府搭建的「紫薇雲」平臺為助力養殖社更有效地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依託「紫薇雲」農產品上行服務平臺,在「旭藍孔雀養殖社」的生產場景接入遠程監控,將該監控畫面與產品詳細介紹、購買流程整合在一個可快速傳播的H5頁面。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實現傳播、營銷,從而帶來在線訂購,孔雀的銷路也正在移動端悄然打開。
  • 人民銀行武夷山支行打造政策組合拳引入金融活水助力精準扶貧
    2020年,人民銀行武夷山市支行又再次印發《持續推進金融精準扶貧、協力鞏固脫貧攻堅工作成果的措施意見》,進一步強化內外部扶貧資源的整合,形成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合力。   二、信用助農,築牢信用精準扶貧奠基石。聯合武夷山市委組織部印發《武夷山市黨建引領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引導銀行機構通過銀村共建活動,發揮信貸隊伍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推進農村信用建設。
  • 黑龍江大慶市肇州縣:精準扶貧拔「窮根」
    2017年,扶貧幹部了解到劉紅星家的情況,第一時間安排他愛人到附近工廠打工,還幫他申請扶貧貸款,帶資入社,年底分紅。「僅合作社分紅,一年就將近5000元,再加上其他收入,生活寬裕多了,還能供孩子上大學。」劉紅星喜滋滋地說。要脫貧找「窮根」。自打扶貧工作一開始,為摸清貧困戶家底,駐村工作隊、扶貧幹部們就扎進村裡,入農戶、摸實情,梳理扶貧臺帳。
  • 金鼠迎春福滿堂 精準扶貧再出發
    伊通滿族自治縣開展第一書記組團代言扶貧產品年貨大集活動金鼠迎春,福氣臨門。1月16日,在這辭舊迎新、萬象更新的開年之際。「第一書記組團代言扶貧產品年貨大集活動」在伊通滿族自治縣正式啟動。本次活動旨在進一步滿足廣大城鄉居民的春節消費購物需求,促進伊通消費扶貧工作紮實推進,讓廣大市民及單位買到物美價廉的第一書記組團代言扶貧產品,同時為脫貧攻堅工作貢獻力量。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年貨大集融入了網際網路技術,線上線下同時銷售,各企事業單位、廣大群眾可以通過政採雲平臺採購「伊通扶貧館」的商品。
  • 提升與集團綠色發展戰略契合度 訪中節能財務公司董事長杜樂
    杜樂認為,財務公司開展綠色金融業務,應主要定位於充分發揮系統內金融服務平臺作用,服務集團各綠色主業發展,提升財務公司業務發展與集團公司綠色發展戰略部署的契合度。《金融時報》記者:眾所周知,綠色發展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理念之一。從行業的角度來看,您認為作為服務於集團內部的金融機構,財務公司在推動綠色金融創新發展上有哪些優勢?
  • 產業扶貧精準施策 村民增收「細水長流」——渝北區產業扶貧工作...
    一處處水果產業基地,促進了貧困戶增收;一個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帶動了貧困戶致富……  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渝北區因地制宜推進「雙十萬工程」建設,通過一戶一策為貧困戶量身定製產業發展計劃,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走出了一條符合渝北實際的、有特色的產業脫貧致富路,讓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
  • ...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冷水江新聞網...
    受疫情影響,脫貧攻堅存在的問題增多了:就業脫貧、產業扶貧難度加大,因疫致貧、因疫返貧情況在所難免,教育扶貧、文化扶貧、旅遊扶貧推進遲緩。這就要求我們深入基層精準找問題:針對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具體問題、具體數據要精準到位,列出操作性強的數位化、條款化、責任化精準任務臺帳;針對臺帳「盯、跟、幫」,實現數據動態管理,以此倒逼問題解決、短板補齊,推進脫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