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圍繞「到2020年,穩步實現脫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的「兩不愁、三保障」總體目標,把脫貧攻堅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在脫貧攻堅的偉大徵程上精準發力、砥礪前行,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扶貧開發新路子,交出了一份份令人鼓舞的成績單……
沽源縣腦包山村馬鈴薯種植基地
核心提示
小康之路,重在脫貧。今年是「十三五」扶貧開發的開局之年,也是扶貧開發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期。張家口市圍繞「到2020年,穩步實現脫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的「兩不愁、三保障」總體目標,把脫貧攻堅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在脫貧攻堅的偉大徵程上精準發力、砥礪前行,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扶貧開發新路子,交出了一份份令人鼓舞的成績單……
內容綜述:實施精準扶貧做到「五清」 摸準情況底數清
精準識別13個貧困縣區、1723個貧困村、94.76萬貧困人口, 高標準完成建檔立卡 「回頭看」工作。
圍繞全市40條扶貧產業帶, 建立扶貧項目庫,精準安排脫貧項目。根據需求精準投放扶貧資金,實現扶貧資金使用效益到戶精準。 堅持 「一戶一法」 因村施策, 根據不同致貧類型開 「藥方」, 讓精準扶貧準在措施上。按照 「黨群部門包軟村、 經濟部門包窮村、 政法部門包亂村、涉農部門包弱村」的原則,精準安排對口幫扶,做到 「一村一工作隊,一戶一責任人」。
找準癥結思路清
針對思想認識上不想摘帽的問題,加強中央 「摘帽不摘政策」的政策宣傳,鼓勵主動脫貧,樹立 「主動脫貧得獎勵,被動脫貧挨批評」的觀念;針對工作推進中不夠精準的問題,加強對建檔立卡 「回頭看」工作的督導檢查和對 「六個精準」落實情況的核查;針對資金管理中報帳進度慢的問題,提高審批權限下放後項目實施和資金報帳進度,堅持好報帳進度周報制度和約談制度;針對如何兜底的問題、金融支撐的問題、形成社會合力等問題都要理清工作思路,把問題搞清,根據不同的「病症」開出不同的 「藥方」。
分類指導對策清
鎖定貧困村、瞄準貧困戶,將全市建檔立卡43.4萬貧困人口分類指導、 精準施策。通過引導和支持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立足當地資源,實現產業發展和就地就業帶動13.56萬人脫貧。
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在尊重群眾意願的基礎上, 按照 「搬得出」、 「住得下」和 「能致富」 的總體要求, 多方整合資源, 對生存環境惡劣、 貧困程度深的3.3萬人實施易地搬遷。加大貧困地區生態建設和保護修復, 增加重點功能區轉移支付,擴大政策實施範圍,使1.4萬人通過實施生態保護脫貧。
通過加大教育補助,提高農村教育教學質量, 提升 「兩後生」 職業技能水平,阻止貧困代際傳遞,實現1.33萬人發展教育脫貧。加快推進 「兩線合一」政策,穩步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做到應保盡保,使30.13萬人通過社會保障兜底實現脫貧。對5.03萬名患大病、慢性病、殘疾的貧困人口, 通過以醫保支付、 民政醫療救助、醫療愛心基金再減免等措施實現脫貧。
對照崗位責任清
針對脫貧攻堅實際, 「破除無所作為狀態、 樹立勇於擔當意識」, 進一步細化崗位職責, 落實崗位責任制和首問負責制,把每一項工作明確到具體人頭上,層層傳導脫貧攻堅工作壓力,做到 「千斤重擔眾人挑,人人頭上有指標」。
明確分工任務清
進一步解放思想, 「破除畏難等靠情緒、 樹立銳意進取意識」, 搶抓 「三大機遇」, 圍繞 「鄉有主導產業、 戶有脫貧項目、人有增收技能」的目標,細化具體任務,大力推進 「八大工程」。
完善工作措施實現「六有」 工作謀劃有目標
圍繞 「三年穩定脫貧、 五年同步小康」 的總目標,2016年張家口市807個貧困村、25萬貧困人口脫貧, 涿鹿縣脫貧摘帽; 到2017年, 萬全區、 崇禮區脫貧摘帽;到2018年要實現 「三個確保」: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 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 到2020年實現貧困鄉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市平均水平,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保障接近全市平均水平,與全省、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
工作開展有規劃
加強扶貧開發工作科學化、規範化建設, 制定出臺 「四規劃、 一意見」, 即:《張家口市 「十三五」 扶貧開發規劃》、《張家口市扶貧開發整村推進規劃》、 《張家口市燕山——太行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 「十三五」 實施規劃》、 《張家口易地扶貧搬遷 「十三五」規劃》和 《張家口市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意見》。
工作質量有標準
對照嚴實標準, 認真學習 「貴州經驗」,對標畢節市扶貧辦開展 「對標定位」活動,瞄準冬奧會,樹立 「奧運標準」意識, 要有衡量工作完成情況的標準尺度,克服工作中標準不高、尺度不嚴的問題。
工作完成有時限
圍繞全市脫貧攻堅總目標和2016年任務安排,每個階段都要有明確的工作安排、進度要求,每項工作都要有完成時間節點,杜絕拖沓、推諉、扯皮。
工作進展有臺帳
綜合科對宣傳報導工作每季有通報;項目科對建檔立卡情況每月有監測;督查科堅持財政扶貧資金報帳周報制度,定期不定期對各縣區資金使用和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督導檢查;社會科對幫扶單位日常有統計,半年有調度、年度有考核;互助資金科對小額信貸工作月有統計、 季有報表、年度有考評。
工作推進有措施
進一步 「破除封閉保守思想、樹立開放創新意識」, 重點推進 「八項機制」 的建立與完善,探索完善資本到戶、權益到戶的新型扶貧方式。
市扶貧辦「一招鮮」名稱:
精準扶貧「五清六有」
主要內容:
「五清」 即底數清、 思路清、 對策清、 責任清、 任務清;
「六有」 即有目標、 有規劃、有措施、 有標準、 有臺帳、 有時限。
提出理由:
嚴格對照「三嚴三實」 標準,全力聚焦「八破八立」 要求, 依照「目標到年度、 規劃到鄉村、 扶持到項目、 責任到人頭、 受益到窮人」的要求。 把「大討論」 形成的創新理念和成果落實到精準扶貧具體工作中。(實習記者孫琳 通訊員賈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