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緣起、現狀和司法保障

2021-01-11 澎湃新聞

原創 王旭輝 人民法治

推進精準扶貧,加大幫扶力度,是緩解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的一場攻堅戰。精準扶貧戰略實施以來,我國農村扶貧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司法程序是處理社會矛盾和糾紛的最終手段,人民法院作為黨領導下的審判機關,其職責在於合理公正地做出判決。在推進精準扶貧中出現的可能涉及法律的矛盾和糾紛,司法機關特別是基層人民法院更應當從實際出發,認真思考審判執行工作與精準扶貧工作的內在聯繫,切實為精準脫貧提供司法服務和司法保障。

精準扶貧的緣起與現狀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對扶貧開發工作的探索,從開發式扶貧模式到救助式扶貧模式,進而實行能力扶貧模式,扶貧成效明顯。但目前全國貧困人口總數依然龐大,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農村貧困人口共計1660萬人,脫貧攻堅仍是我國政府的工作重點。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調研提出「精準扶貧」概念,這一創新思路對我國的扶貧開發工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各地區根據區域內實際情況採取各種各樣的精準扶貧策略並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所謂「精準扶貧」,它指的是面對地區、經濟發展等不同情況的困難農戶,通過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的方式幫扶貧困對象。

精準扶貧中加強司法保障的意義

在以往粗放式扶貧的背景下,貧困人口佔全國人口的比例很大,違法犯罪所造成的貧困人口僅是很少的一部分,司法對扶貧的保障作用就顯得非常有限。如今,我國貧困人口己經大大降低,精準扶貧追求貧困發生率最小化,司法的保障作用就會得到顯現。精準扶貧的目標是實現公民的社會救助權利,司法通過恢復正義、人權保障、定分止爭的方式減少、預防貧困的發生和對貧困的精準識別,為精準扶貧的推進減少難度和阻力,從而提供積極的保障。

司法機關尤其是法院應當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最大限度地將司法審判與精準扶貧聯繫起來。傳統的扶貧工作方式是按照地方黨委、政府安排的計劃,進行對口建檔幫扶、選派幹部駐村掛職,這樣的工作方式既缺乏與人民法院司法裁判職責相符的特色,又忽視了人民法院通過案件審理可以敏銳地感知經濟社會中存在的問題這一重要優勢。因此,作為審判機關的人民法院要結合自身工作職能,認真思考審判工作與精準扶貧的內在聯繫,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積極主動參與到扶貧攻堅戰中來,進一步增強推進扶貧攻堅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把扶貧工作作為法院踐行司法為民、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舉措,堅持嚴格公正高效司法,依法保障、引導、支持有利於扶貧開發工作的活動和行為,圍繞脫貧攻堅精準發力,切實抓好涉及扶貧開發案件的審判和執行工作,努力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務。

基於審判職能加強精準扶貧司法

保障的路徑選擇

人民法院作為黨領導下的審判機關,促進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審判機關必須承擔的重大政治責任。具體而言,人民法院尤其是基層法院必須發揮審判職能為精準脫貧提供精準的司法服務和司法保障。

(一)發揮刑事審判職能,依法懲處妨礙扶貧開發犯罪

依法嚴厲打擊扶貧領域發生的嚴重損害貧困群眾利益的失職瀆職、貪汙挪用等職務犯罪,特別對惠農扶貧資金和易地安置資金審核、管理、發放和扶貧項目與對象確定過程中發生的貪汙受賄、截留挪用、虛報冒領、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等犯罪,依法從快從嚴懲處。嚴格限制適用非監禁刑,加大追贓和財產刑處罰力度,斬斷伸向扶貧領域的黑手,營造清廉高效的扶貧脫貧法治環境,堅定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信心。

依法嚴厲打擊橫行鄉裡、欺行霸市、欺壓群眾,特別是侵犯留守婦女、兒童、老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人身財產權利的黑惡勢力犯罪和殺人、傷害、搶劫、強姦、搶奪等暴力犯罪,對毒化農村社會風氣,引發、加劇農村貧困現象的黃、賭、毒犯罪,從快從重打擊,從重懲處,以強有力的打擊震懾,徹底剷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推進縣域構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長效機制,為群眾穩定脫貧營造安全穩定社會秩序。

依法嚴厲打擊扶貧領域經濟犯罪,對製造、銷售偽劣種子、化肥、農機、農藥等生產資料,破壞農業生產的犯罪,以及以非法集資、合同詐騙和聚眾傳銷等形式坑害群眾的斂財型犯罪,在依法從嚴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責任的同時,進一步做好附帶民事訴訟審判和執行工作,加大追贓力度,盡最大努力幫助貧困群眾減輕、挽回損失,為貧困群眾全力投入脫貧攻堅營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二)發揮民商事審判職能,助力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依法公正高效審理涉扶貧產業項目建設、扶貧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建設工程、融資借貸、買賣加工、技術轉讓等糾紛,助力產業扶貧項目順利落地見效;依法妥善審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改革進程中發生的農地租賃經營、農產品訂單統購包銷、農戶資金入股企業等糾紛,支持產業扶貧走向多元化、精準化;充分運用調解手段,妥善解決農村致富帶頭人、返鄉農民工創業過程中發生的企業承包租賃、融資擔保、股權爭議、電子商務、特色旅遊等糾紛,鼓勵創業脫貧與產業扶貧相結合,促進人民群眾穩定脫貧。

依法公正審理拖欠薪酬、勞動保護、教育醫療、交通保險、社會保障、相鄰關係等涉貧困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類案件,並做到快審快判快執,依法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對特困群眾追索勞動報酬、撫恤金、工傷賠償、交通事故賠償、贍養撫養費的案件,符合法定條件的,依法採取訴前、訴中財產保全和先予執行措施,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依法認定扶貧捐贈合同效力,堅決制裁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捐贈承諾的背信行為,決不讓困難群眾蒙受情感傷害。

(三)發揮行政審判職能,保障扶貧政策措施有效落地

依法審查行政機關在脫貧攻堅領域的扶貧款、救濟物發放,生態移民搬遷安置,農村土地流轉以及政府扶貧政策信息公開等行政行為的合法性,確保貧困群眾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準確把握扶貧政策與法律適用的關係,依法支持行政機關嚴肅查處假借扶貧之名逃費避稅、營銷牟利、騙取資金支持和優惠待遇等不法活動,保障政府扶貧政策措施及時有效落地;準確把握易地搬遷安置中公共利益與個體利益的界限,遏制個別村民漫天要價索取高額法外補償傾向,支持政府依法制裁徵遷區域搶栽搶種、搶搭搶建行為,確保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工作順利推進。

(四)實施執行扶貧,避免貧困群眾「因案致貧」「因案返貧」

在審理拖欠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債務案件過程中,應根據債權人申請,依法對債務人採取財產保全措施,為案件後續執行創造有利條件,債權人急需救助的,可根據債權人申請,依法對債務人採取先予執行措施;對拖欠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債務和影響扶貧開發項目建設運行的案件,實行主動執行、優先執行,由審判部門直接移交執行部門執行;對債權人為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的案件,執行過程中加大依職權主動查找被執行人財產的頻次,減輕貧困債權人自行查找被執行人財產線索的負擔;對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給付義務的失信被執行人,列入黑名單,促請有關單位實施聯合懲戒,限制其高消費行為,對情節嚴重、觸犯相關法律規定的,依法予以拘留,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慎用強制措施與創新調解方式相結合,防止貧困群眾因債務負擔無力脫貧。對債務人(被執行人)屬於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的,在審判執行過程中要克服機械執法、機械司法,少用慎用強制執行措施的同時,也要嚴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規定,對符合失信被執行人條件的,全部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限制高消費;對陷入沉重債務負擔的貧困債務人,可協調扶貧單位以第三人身份與債權人、債務人達成債務減免延期與投資幫扶掛鈎的三邊協議,用調解書形式固定下來,防止扶貧投入主要被用來清償貧困群眾積欠債務,造成扶貧措施落空,導致貧困群眾無力脫貧乃至重新返貧;對於確無償還能力的貧困債權人,加大司法救助力度,減輕貧困群眾債務負擔。

(五)拓展司法服務,最大限度維護貧困群眾合法權益

開闢對涉脫貧攻堅案件立案、審判、執行的綠色通道,實行「有訴必理、有案必立」,一次性告知材料補正事項,讓群眾少跑腿;加大對屬於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的司法救助力度,依法減、緩、免交訴訟費用,積極協調法律援助機構為貧困群眾打官司提供法律援助;縮短涉脫貧攻堅案件移送及文書送達周期,無償提供案卷查詢複製服務,降低貧困群眾訴訟成本,減少訴累。

(六)依法履行普法教育職能,全面提高幹部群眾法治意識

以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營造良好社會環境為主題,主動開展法治宣傳活動,通過宣講法律和扶貧政策、曝光扶貧脫貧領域典型司法案例等形式,形成司法服務保障脫貧攻堅的強大輿論聲勢;深入挖掘法院自身資源優勢,開展定向法律培訓、法律諮詢活動,積極為行政執法機關、鄉村幹部、扶貧單位提供法律幫助,協助解決實際問題,助力形成以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良好社會氛圍。

來源:《人民法治》雜誌

原標題:《精準扶貧:緣起、現狀和司法保障》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下一番「繡花功」謀一局「精準棋」:精準扶貧靶心不偏
    ——2020年3月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增強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能力;——2019年4月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上強調,為解決好「扶持誰」問題,我們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2018年2月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上強調,必須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2016年7月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強調,需要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
  • 精準扶貧結碩果 汨汨清泉潤心田
    張家口市圍繞「到2020年,穩步實現脫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的「兩不愁、三保障」總體目標,把脫貧攻堅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在脫貧攻堅的偉大徵程上精準發力、砥礪前行,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扶貧開發新路子,交出了一份份令人鼓舞的成績單……
  • 提升扶貧信息精準傳播的契合度
    因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需要加強扶貧信息精準傳播,助力打贏脫貧攻堅、精準脫貧戰役。精準傳播具有重大意義精準傳播是扶貧信息流動增值的內在需要。扶貧信息具有極其重要的經濟價值,是至關重要的生產要素,而流動性是其重要屬性和價值所在,扶貧信息只有在通暢流動中才能充分裂變、有效傳播、共享增值。
  • 王亞華、舒全峰:中國精準扶貧的政策過程與實踐經驗
    扶貧體制:堅持黨的集中領導  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政治保證,也是精準扶貧取得成功的體制保障。「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 輝縣市公安局:精準扶貧送春聯 翰墨飄香暖人心
    映象網新鄉訊(記者 崔學慶)1月14日至15日,輝縣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政委靳紅利、政治處主任侯志軍帶領該局5名書法愛好者及政治處、警務保障科工作人員相繼到西平羅鄉梨園溝村、吳村鎮南土高村兩個所包貧困村開展扶貧慰問和義務送春聯活動,向當地貧困家庭及村民提前送去局黨委及全體民警的關心問候和新春祝福
  • 華泰保險啟動「泰大米」精準扶貧項目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姜鑫 2018年1月8日,華泰保險、黑龍江省泰來縣政府扶貧辦、泰來縣雲橋米業有限責任公司,三方正式籤訂《「泰大米」扶貧認購服務協議》,這標誌著華泰保險「泰大米」精準扶貧項目正式啟動。短短十天時間,「泰大米」第一期扶貧認購活動,就獲得了來自華泰保險全轄近3000名員工和專屬代理(EA)門店人員的踴躍參與。截至目前,華泰保險共向泰來縣當地貧困農戶認購大米46.4噸,提供扶貧認購款達61萬元。據悉,華泰保險還向泰來縣當地500多戶貧困種植戶贈送保額2600多萬元的房屋保險,為種植戶提供房屋財產風險保障。
  • 全面發力扶危濟困 精準扶貧攻堅克難 ---神池農商行的助力扶貧路
    」來抓,在「立足縣域服務三農」的發展定位上,全面貫徹中央、省、市、縣政府和上級聯社關於金融精準扶貧的決策部署,在引導貧困戶脫貧致富、助力產業扶貧、優化金融服務和推進普惠金融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實踐,為神池縣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持。
  • 嶽陽市精準扶貧三年(2015-2017年)攻堅行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關於精準扶貧工作部署,以「四個切實」(切實落實領導責任、切實做到精準扶貧、切實強化社會合力、切實加強基層組織)為基本要求,以「六個精準」(精準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為努力方向,以「四個一批」(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移民搬遷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 【扶貧日記】初心不改「法院人」 用心扶貧「法院事」
    楚雄市人民法院堅決貫徹上級黨委的決策部署,堅持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思路,以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為核心,以落實「掛包幫」「轉走訪」為要求,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任務和「黨建領村、基礎固村、產業強村、科教興村、生態立村、和諧穩村」的發展思路
  • 真心實意助扶貧 細緻入微感人心
    真心實意助扶貧 細緻入微感人心 2020-11-02 15: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聞發布會」江蘇:2018年來發放國家司法救助6915萬
    據介紹,2018年以來,江蘇檢察機關共辦理國家司法救助案件5571件,發放救助資金6915.835萬元,幫助7117人擺脫生活困境。 在辦案中注意傾聽、關心困難群眾,積極發現救助線索,主動與扶貧工作部門建立協作機制。江蘇省檢察院與省扶貧辦聯合下發通知,推動檢察機關與扶貧工作部門共同加大對因案致貧當事人脫貧攻堅力度,共同保障各項救助措施有效落實。
  • 產業扶貧精準施策 村民增收「細水長流」——渝北區產業扶貧工作...
    一處處水果產業基地,促進了貧困戶增收;一個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帶動了貧困戶致富……  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渝北區因地制宜推進「雙十萬工程」建設,通過一戶一策為貧困戶量身定製產業發展計劃,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走出了一條符合渝北實際的、有特色的產業脫貧致富路,讓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
  • 育「四化」亮點 塑「四新」價值 築牢產業功能區建設司法保障新體系
    」的指示精神和郭彥院長關於加強產業功能區建設司法保障工作的批示要求,統籌深化訴源治理與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與我區三大產業功能區傾力打造「產業功能區法庭」機制,培育空間融合化、事項清單化、服務配送化、運行一體化亮點,積極構建訴源治理新平臺、庭區互融新模式、司法供給新領域以及營商環境新品牌。
  • 王軍深入秦安縣調研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等工作
    11月22日,天水市委副書記王軍深入秦安縣就全縣「大走訪、回頭看」活動開展,精準扶貧、脫貧驗收、危房改造等工作進行實地調研。
  • 南方電網公司12個精準扶貧示範村經驗亮點
    南方電網公司通過開展精準扶貧示範村創建和典型人物選樹,推動工作整體進展。公司在幫扶的貧困村中選取12個村作為精準扶貧示範村創建點,將貫徹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貫穿於創建過程中,以點帶面推動扶貧工作質量整體提升。今年伊始,12個精準扶貧示範村已通過認定,為公司提供了可參照、可複製的經驗。
  • 沿河縣:「一敲二問三聽四保障」工作法 推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石琳婕)8月27日,記者從貴州省信訪局獲悉,今年6月,省委群工委、省信訪局組成調研組深入基層調研時發現,為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助力全面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沿河縣思州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A區嚴格落實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五個體系」建設要求,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探索「一敲二問三聽四保障」工作方法,充分發揮工青婦群團作用,激發群眾自治內生動力,通過溝通交流
  • 叮嚀扶貧有感
    二、把「實招」用在扶貧工作中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要擺脫「應付式」的思想,不能把扶貧工作當成應付上級檢查的差事,全面杜絕形式主義、數字脫貧、貪汙腐敗等亂象。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嚴實,成敗之舉在於求真務實、扶真貧、真扶貧。還要進一步提高脫貧質量,切忌虎頭蛇尾。
  • 金鼠迎春福滿堂 精準扶貧再出發
    伊通滿族自治縣開展第一書記組團代言扶貧產品年貨大集活動金鼠迎春,福氣臨門。1月16日,在這辭舊迎新、萬象更新的開年之際。「第一書記組團代言扶貧產品年貨大集活動」在伊通滿族自治縣正式啟動。本次活動旨在進一步滿足廣大城鄉居民的春節消費購物需求,促進伊通消費扶貧工作紮實推進,讓廣大市民及單位買到物美價廉的第一書記組團代言扶貧產品,同時為脫貧攻堅工作貢獻力量。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年貨大集融入了網際網路技術,線上線下同時銷售,各企事業單位、廣大群眾可以通過政採雲平臺採購「伊通扶貧館」的商品。
  • 「十三五」華僑城集團交出高質量精準扶貧答卷
    在此期間,華僑城集團(簡稱「華僑城」)積極踐行央企責任,立足自身產業特色,結合貧困地區實際,以人才扶貧、基金扶貧、旅遊扶貧、產業扶貧、短板扶貧、文化扶貧「六大路徑」為基礎,創新實踐「文旅融合 美麗鄉村」「產業扶貧 鄉村振興」等精準扶貧模式,提出「六個邁向」探索建立脫貧後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為夯實全面小康根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持續輸出具有文旅央企特色的智慧和方案。
  • 最高法發出2021年1號司法意見,為了保障這件大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要從大局出發,支持海南大膽改革創新,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意見》要求人民法院充分認識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重大意義,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主動融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工作,精準把握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司法需求,充分發揮審判職能,為把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成為對外開放新高地、探索實踐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新路徑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