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加快建設創新開放包容、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的目標,我市明確了城市化建設工作的八個總體原則、七大支撐體系和七項重點工程任務。
我市連續3年實施的城市提升工程,確定以更大力度更快速度突破「兩鐵」、「兩港」、「兩路」、水利設施建設等重大基礎設施,著力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改造、背街小巷改造、打通斷頭路、水生態保護、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強生態修復、推進「廁所革命」、幼兒園建設九大民生工程。
城市空間布局,重點抓好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設計、城市發展戰略研究、蓬萊閣至崑嵛山濱海地帶規劃設計、中心城區北部濱海地帶空間發展布局整合規劃設計、峰山綜合服務功能區概念性設計、芝罘灣周邊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設計、高新區(核心區)總體規劃編修,年內將按照工作節點陸續完成規劃成果。
優美靚麗的濱海一線。YMG記者 唐克 攝
「矚目」城市提升
今年敲定75大項、200小項具體城建項目
水母網1月23日訊 (YMG記者 侯召溪)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在城建重點項目建設一線幹了10年的袁承興,用三個「沒想到」來總結:「沒想到,城市化工作上升到如此高度;沒想到,市委、市政府推進城市化工作的力度如此之大;沒想到,城建大項目的建設速度如此之快。」袁承興的三個「沒想到」,道出了2017年我市城市化工作的新氣象、新作為和新成果。
這一年,我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全市城市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謀劃推進空間布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三改一通」工程等城市化重點工作。這一年,一場舉全市之力、匯全民之智實施的城市提升工程吹響了衝鋒號,一批事關長遠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布局推進,一批事關民生的重點工程啟動實施,城鄉面貌進一步改善,百姓獲得感進一步提升。
當前,向著加速邁向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的目標,全市新一年城市化工作全面展開,城市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將工作計劃的75大項、200小項具體項目逐個項目排定時間表、劃出路線圖,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全力決戰決勝2018。
加速邁向國際化濱海城市
推進城市發展,首先要解決好「建設一個什麼樣城市」「圍繞什麼來建設城市」的問題。問題就是導向,做好解答先要從充分認識這座城市入手。
去年6月24日,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全市城市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24個市直部門和單位以及中心城市六區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全市空間布局高層謀劃、市級投融資平臺建設聯席會議、主城區重點項目推進、棚戶區改造推進、「港產城」一體化發展推進等5個工作組,逐一明確了召集人、成員單位以及主要職責。自7月份開始,研究制定了考核辦法和實施細則,建立了一月一調度、一打分、一排名、一通報的「四個一」工作機制;市委、市政府每月召開專題會議,聽取領導小組工作情況匯報,督促各項工作推進。
煙臺的城市目標定位是什麼,發展方向在哪兒,空間如何布局,建設重點在哪兒?圍繞上述重要內容,在領導小組的牽頭下,我市開展了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先後邀請原建設部副部長宋春華、中國工程院院士胡思遠等3個批次專家來煙現場調研指導,邀請原市人大常委會、城建口部分單位老領導座談交流,並走訪聽取了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市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啟動編制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城市設計。
隨著戰略研究的深入,這座城市被「重新發現」,要建設一個什麼樣城市、圍繞什麼來建設城市的問題得到明確。市委、市政府要求,要堅持以世界眼光、國際視野、戰略思維、煙臺優勢謀劃城市發展,著力打造創新集成、高端高質的製造強市,對接東北亞、輻射中西部的物流中心,仙境海岸、特色文化深度融合的文旅名城,生態優良、服務優質的康養勝地。
圍繞加快建設創新開放包容、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的目標,我市明確了城市化建設工作的八個總體原則、七大支撐體系和七項重點工程任務。
「八個總體原則」,就是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規劃引領、陸海統籌、品質至上、科學管理、港產城融合、城鄉一體化,這是做好城市化工作的基本要求。「七大支撐體系」,就是完善規劃體系、生態體系、交通體系、公共服務體系、管理體系、文化體系、產業體系,突出城市化工作的系統性。「七項重點工程」,就是實施空間優化、兩鐵兩港兩路一水、三改一通、五個生態、一島一帶兩街區保護改造、公共服務提升、智慧城市工程,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重點。
聚力城市提升工程
今冬,港城格外冷,卻又格外溫暖。寒冷的天氣,沒有阻擋城市建設的熱潮,一場舉全市之力、匯全民之智實施的城市提升工程正在全市上下如火如荼地展開———
在市區塔山南路,14.14千米長的道路全線處處可見繁忙的施工景象;在芝罘區北部濱海開發建設指揮部,工作人員正做好基礎配套設施工程建設前期準備;在萊山區棚改一線,三灘1號和3號區片、濱海大社區鄒房楊區片等15個村居改造全面啟動,其中7個村居已完成整村拆遷,8個項目已開工建設。
我市連續3年實施的城市提升工程,確定以更大力度更快速度突破「兩鐵」、「兩港」、「兩路」、水利設施建設等重大基礎設施,著力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改造、背街小巷改造、打通斷頭路、水生態保護、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強生態修復、推進「廁所革命」、幼兒園建設九大民生工程,致力於建設百年工程、精品工程,切實做到精細管理、智慧管理,提升城市經營管理理念。
城市提升工程帶來了什麼?蓬萊市民王曉楠為蓬棲高速的通車豎起了大拇指,芝罘區居民王永升為朝陽所城歷史街區保護改造的啟動點個大大的贊,萊山區村民宇禮泉為村居即將變身現代化大社區寫下詩歌《心聲》。這是一位位煙臺普通百姓的心聲,更是這座城市形象和品質全面提升的最好彰顯。
去年,濰萊高鐵開工建設,環渤海濰煙高鐵獲準提前實施;煙臺港西港區一期工程竣工投產;煙臺蓬萊國際機場二期工程啟動前期工作;蓬棲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龍青高速公路加快建設;濱海路開發區至蓬萊段、塔山南路開工建設,一批事關長遠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布局推進,制約煙臺長遠發展的瓶頸問題不斷得到突破。改造棚戶區3萬套、老舊小區6萬戶,打通市區斷頭路23條;啟動朝陽街、所城裡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改造,基本完成房屋徵收;崆峒島居民整體外遷,一批城建大項目高效推進,贏得百姓點讚。市區完成供水、供暖老舊管網改造457公裡;全市新增天然氣用戶10萬戶、集中供熱295萬平方米;建設海綿城市28平方公裡;升級改造汙水處理廠9座,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56%;為有效緩解旱情調引客水1.1億立方米,一批事關民生的重點工程啟動實施,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提升。
掛圖作戰75大項工作
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需要以城市為載體;實施創新驅動,需要靠城市吸引人才、聚集要素;擴大對外開放,有賴於城市創造環境。煙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前列,離不開城市載體支撐。
向著加速邁向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的目標,我市持續發力城市提升工程,新一年的城市化工作正徐徐展開。記者獲悉,城市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已匯總形成2018年度工作計劃,並將75大項、200小項具體項目逐個項目排定時間表、劃出路線圖,將進度細化到月、責任明確到人、措施具體到事,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做到開好局、起好步。
城市空間布局,重點抓好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設計、城市發展戰略研究、蓬萊閣至崑嵛山濱海地帶規劃設計、中心城區北部濱海地帶空間發展布局整合規劃設計、峰山綜合服務功能區概念性設計、芝罘灣周邊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設計、高新區(核心區)總體規劃編修,年內將按照工作節點陸續完成規劃成果。
「三改一通」工程,重點抓好10萬戶棚戶區、243個老舊小區、307條背街小巷及40條斷頭路丁字路改造。棚戶區改造方面,共279個項目,計劃3月份計劃開工率33%,10月底全部開工。背街小巷整治改造共307條,計劃3月份開工率66%,6月底全部開工。打通城市微循環涉及40條斷頭路丁字路的改造,計劃3月份開復工30條,開復工率75%,9月底全部開工、年底全部完工。
城市重點項目建設,圍繞空間優化、兩鐵兩港兩路一水、三改一通、五個生態、一島一帶兩街區保護改造、公共服務提升、智慧城市等七大類,安排了130項工程,總投資320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約968億元。
定了幹,馬上辦。一批城市化建設項目,即將在2月份取得階段性新成果。規劃編制,完成市民中心概念建築方案設計初步方案、峰山公園規劃方案設計審批招標。推行「大指揮部」體制,在紅旗路快速化改造、峰山公園等項目,分別組建市級工程建設指揮部。塔山南路全面展開施工,道路標段完成工程量的30%;塔山北路開展物有所值評價及財政承受能力論證,爭取將項目信息錄入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北馬路南側啟動拓寬改造,南山公園東側安置房和峰山水庫起步區安置房開展開工前準備工作。
[責任編輯:楊凡、卜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