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認為古代水星有供生命存活的條件

2021-01-09 科海拾貝2020

水星是最接近太陽的行星,通常被認為最不可能存在生命的一個地方。但最新研究表明,水星內部曾經包含可供生命生存基本條件,這一發現可能會改變我們對這個炙熱的行星的看法。

水星

根據《科學報告》發表的新研究,儘管水星白天表面達到430攝氏度,並且沒有大氣層,但水星可能曾經擁有一個可居住的地下層。

這一非同尋常的主張得到了水星「混亂地形」的支持,該地區具有深谷,漫長的裂縫和陡峭的山脈。 1974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水手10號太空飛行器首次觀測到,科學家們過去認為,混亂的地形是行星另一側受到巨大天體撞擊以及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地震的結果。由行星科學研究所的亞歷克西斯·羅德裡格斯(Alexis Rodriguez)領導的這項新研究揭示了這一流行理論的許多缺陷,同時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假設,該假設表明這些奇怪的地質特徵是由大量逃離水星地下深處的揮發性物質形成的。

揮發物是諸如水,氮氣和甲烷之類的化合物,它們很容易在物態之間切換,例如液體轉變成氣體或固體直接轉化為氣體,這種化學過程稱為升華。揮發物是生命的先決條件,因此暗示水星曾經擁有大量的揮發物,就會聯想到許多關於古代水星的有趣問題。

水星表明

這項新研究中,羅德裡格斯及其同事參考了NASA信使號太空飛行器收集的數據,該數據對2011年至2015年的水星表面進行了詳細掃描。

對這些數據的分析表明,混亂的地形形成於大約18億年前,即水星撞擊事件發生20億年之後。這是一項關鍵發現,因為它使整個事件時間線產生了矛盾。不僅如此,科學家們說,撞擊產生的地震活動不會產生如此大區域的一個混亂地形。此外,研究人員在水星上發現了許多其他地區的混沌景觀,包括水星的赤道和極地地區,這表明這不是區域性地質現象。

因此,羅德裡格斯和他的同事們說,碰撞理論無法充分解釋混亂的地形。因此,他們提供了一個新的理論。

作者在研究中寫道:「在這裡,我們使用MESSENGER數據集首次對這些混沌地形進行了詳細的形態學研究。」

水星北極,那裡可能存在水

「我們的結果支持了這樣一個起源,這樣的混亂地形是由於揮發性物質突然大量揮發造成的。」「大量的地底揮發物變成了氣體,並在比加利福尼亞略大的表面積上逸出了水星的上地殼,約500,000平方公裡,」來自加州的科學家Gregory Leonard解釋說。當這些材料上升到地表時,它們導致景觀上出現裂縫和其他變形。

研究表明,位於更深處的巖漿可能提供了該過程所需的熱量,或者可能是由於「太陽光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

哇突然之間,很多行星變成一個值得探索的目標,以尋找先前的可居住性和外星生命,那令人振奮。

第一個拜訪水星的人造物體

相關焦點

  • 美媒:新理論稱水星上有可能存在生命
    美媒稱,水星表面的溫度足以熔化鉛,它過去可能含有生命存活所需的成分。不過,這是一個相當大的問號。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3月24日報導,上周發表在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的這一新觀點,依據的是這個與太陽距離最近的行星的一個特別混亂的特徵,即所謂的「混沌地形」。
  • 新研究表明:水星「混亂地帶」曾經有生命的成分
    在重新檢查了美國宇航局NASA的數據後,外星生命專家現在相信水星曾經擁有生命的成分。水星以其粗糙的裂縫和坑坑窪窪的表面而聞名,長久以來被認為「完全不適合居住」。現在,一項新理論表明,水星「混亂地帶」可能是由揮發物形成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 晝夜溫差600度,這樣的水星上竟可能存在生命?
    水星表面的溫度足以熔化鉛,它過去可能含有生命存活所需的成分。發表在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的這一新觀點,依據的是這個與太陽距離最近的行星的一個特別混亂的特徵,即所謂的「混沌地形」。在水星上,破裂的巖石、錯落的山峰和凹陷的隕石坑構成了破碎、凹凸和混亂的景觀。
  • 瘋狂理論:水星上是否可能存在過生命?
    一項科學研究將目光放在了水星是否存在生命體上,而研究的理論依據是混沌地形。水星是一顆表面溫度足以熔化鉛的行星,這可能顯示的是曾經含有生命所需的成分。這個發表在《科學報告》雜誌上的新理論,是基於離太陽最近的行星上水星的一個特別混亂的特徵,即所謂的「混亂地形」。
  • 水星表面混沌地形,或表明曾含有支持生命的基本成分
    只要有水,一顆星球的溫度就有機會調節至適合生物存活。最近一篇新研究便指出,就連太陽系內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都可能曾擁有孕育生命先決條件的揮發物。水星幾乎沒有大氣層,因此表面晝夜溫差之大為太陽系之最,白天時赤地道區溫度可達432℃,夜間又降至零下172℃。
  • 水星曾經是否存在生命
    水星是一個沒有大氣層的行星溫度可以達到430攝氏度水星炙熱 地形混亂 對此有一種新的解釋它開啟了一種可能性:這顆多巖石的行星地表下可能曾有過組成生命的成分這一理論提出水星的內部可能曾有過揮發性元素和化合物這些物質很容易地從氣體變成液體或固體揮發物 是包含水在內的一類化學物質我們知道在地球 生命的出現和維持離不開水當處於固態時這些化學成分可能會因巖漿或暴露於陽光而被加熱成氣體然後 從行星內部逃逸出來水星表面可能因氣體的快速釋放而變得不穩定產生了至今仍然存在於水星上的坑
  • NASA:水星或含有水冰,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水星
    由於我們認為,水資源是生命之源,所以我們在宇宙中尋找宜居星球時,都會以此作為評判標準之一。這一點發現,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意義還是比較重大的,因為接下來,我們會在月球南極打造月球基地,有水冰就意味著有氧氣和氫能,既能供太空人使用,也能作為太空飛行器的推進劑。
  • 水星疑似發現生命,難道太陽系內圈的四顆行星,都存在過生命嗎?
    地球上有數百萬種生命,這是事實,那其他三顆行星又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可能會有部分沒有科學依據的猜測,僅供大家進行討論。水星是太陽系內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類地行星,其尺寸是八大行星中最小的,其直徑只比月球大1400千米,更別提和土星,木星相比了。水星的表面和月球一樣,布滿了大量的隕石撞擊坑,但是其內部卻和月球不一樣,相反是更像地球。
  • 水星曾經擁有生命的成分嗎?揮發物可能曾經使水星表面破裂
    揮發物是一種包含水在內的化學物質,對於激發和維持生命至關重要,正如我們在地球上所知的那樣。因此,它們在水星上的潛在存在是很有趣的。科研人員仔細研究了水星的混亂地形,以及揮發物曾經塑造出表面溫度足以熔化鉛的行星的可能性, 這顆行星一直被認為是「完全不適宜居住的」。是什麼使水星破裂?
  • 430℃的水星表面曾經有水?科學家:不止有水,還可能有過生命
    (不要走開,文末有彩蛋) 在尋找地外生命的時候,天文學家基本上達成了一個共識:必須是巖石行星。由於氣體行星沒有固體表面,而且大氣環境十分惡劣,我們基本不認為那裡可以形成生命。
  • 水星和金星如何引導我們在系外行星上尋找外星生命
    你可能會認為這些奇怪的世界是兩個地獄的圓圈:水星,一個被『曬』黑的平原,金星,一個被純酸雨包圍的悶熱的世界。儘管他們的外表令人恐懼,但他們的內核卻非常熟悉。除了地球和火星,它們構成了太陽系中唯一的巖石行星,與構成太陽系最外層世界的氣態巨行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那些尋找外星生命的人的眼中,這樣的行星被認為是潛在的宜居星球。
  • 水星可能也存在生命?難道太陽系所有的行星,都曾經存在生命?
    科學家根據推測,認為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後來發現金星上也可能有生命存在,最近科學家又發現,水星上曾也有生命存在,難道太陽系所有的行星都曾經存在生命?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水星會擁有生命嗎?科學家正在解開5大謎團
    水星是一個沙漠世界,直到最近,科學家們依然認為它毫無趣味。但是,美國宇航局(NASA)的水手號和信使號(MESSENGER)任務顯示,太陽系中最小和最內層的行星比目睹的要多得多。儘管表面溫度上升到450°C,但水星上似乎還是有水冰。對於它的大小和令人驚訝的化學組成,該行星似乎也具有很大的內核。以下是歐洲日本團隊BepiColombo任務可能解決的前五個水星之謎。
  • 你知道水逆跟水星有關嗎?水逆真的會讓運氣不好嗎?
    那麼除了地球之外,大家還知道太陽系裡有其他哪個星球適合我們居住嗎?我們都知道,其他星球之所以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沒有水源。學過人類發展史的人都知道,地球上的生命都是起源於海洋的,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的存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裡都認為水是人類生存的必備條件之一,沒有水,人類就沒辦法存活了。
  • 其實存活機率下降30%
    不過,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斷尾同樣對蜥蜴存在生命威脅。臺灣師範大學林思民教授所率領的研究團隊發現,蜥蜴斷尾後的存活機率會下降30%,它們的生命會在新的尾巴長出來之前一直遭受威脅。研究團隊發現,斷尾的蜥蜴,它們下個月的存活率會比尾巴完整的個體低了一大截。
  • 已故男精子奇蹟存活使妻子受孕 堪稱生命的奇蹟|精子奇蹟使妻子...
    已故男精子奇蹟存活使妻子受孕 堪稱生命的奇蹟時間:2015-04-17 06:00   來源:華東在線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題:已故男精子奇蹟存活使妻子受孕 生命延續不是夢來源:維度女性網 導讀:【已故男精子奇蹟存活使妻子受孕 堪稱生命的奇蹟】人類的繁殖靠精子和卵子。
  • 一個瘋狂的觀點: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可能存在過生命?
    太陽系一共有8大行星,當然,還有一些科學家認為,在太陽系的邊緣,至少還存在著2-3顆的未知行星,不過因為尚未發現任何確鑿的證據,所以我們暫且不提。在目前已知的這8顆行星之中,地球是唯一的一顆擁有生命的星球,此外,按照從內到外的順序排列,地球處於第三位,前面兩顆分別是水星和金星。
  • 深入大西洋深海處,科學家發現大量新物種,或刷新對外星生命認知
    當然,即使各種碎片將生命的種子帶到各大星球,也不一定能夠在那些星球上萌芽生長起來,因為生命生存的條件極為苛刻。問題是,在這些「超宜居」行星上,生命能夠存活嗎?答案是不知道,因為我們並沒有到達這些外星球,也還沒發現這些外星球的生命跡象。不過,科學家在探索地球時,發現在一些環境極為惡劣的地區存在大量的新物種,可能會刷新我們對外星生命的認知。
  • 生命研究大突破:能測算出死亡時間
    古代有算命先生聲稱可以推算你的壽命長短,但那畢竟是封建迷信,沒有科學道理。現在有人認為,人或許真的可以預測自己的死亡時間。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科學家聲稱,他們通過果蠅實驗發現了一個預示死亡即將到來的生命階段,並將這一新發現的生命階段稱為「死亡螺旋」階段。他們認為,人類或許也會經歷所謂的「死亡螺旋」階段。
  • 水星為什麼會被稱之為水星?難道上面真的有水嗎?
    在已知的太陽系中,有一顆非常神奇的恆星,被研究人員稱其為水星。那這顆恆星上沒有水,但為什麼它被稱為水星呢?這個神奇的星星上有什麼神奇的地方?隨著人們繼續研究整個太陽系,人們發現這個巨大的星系中有八個行星。這些行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非常近,有些距離太陽很近,有些遠離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