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安縣大馬頭鄉是在大馬頭墾殖場基礎上設立的,大馬頭墾殖場於1957年12月為幹部「上山下社」而創建的,是樂安縣唯一農墾事業單位。近年來,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要求,加快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做亮特色產業,增加農民收入,四業興旺有亮點。
1、重拾食用菌產業。大馬頭鄉前身是國營樂安縣大馬頭墾殖場,大馬頭墾殖場於上世紀70年代組織職工前往浙江學習先進食用菌種植技術,回來後在全場範圍內大力推廣,一度成為全縣的標杆產業,隨著企業改革等多方面因素,全鄉食用菌的種植越來越少。重新發展食用菌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發展一個途徑,需要鄉、村兩級幹部齊力推進,我鄉依託現有的石塘村的國發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及召尾村的大春食用菌種植合作社來帶動周邊村小組村民進行食用菌的種植,通過推廣「農戶+合作社」模式,破解農村「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這樣才能夠緊抓當前政策機遇,逐步將食用菌產業發展成為標杆產業。
2、逐步壯大養殖業。目前大馬頭鄉規模化養殖產業有下陂村的鑫牛養殖基地肉牛300餘頭,羊300多頭,種植皇竹草500餘畝;召尾村的竹鼠養殖基地現有竹鼠1000餘對,豪豬40餘頭。全鄉的大型養殖戶數量較少,小型養殖戶大都各自為戰,還需要加大對規模企業的扶持,同時也要進行政策的宣傳推廣,積極引導鼓勵村民成立專業合作社發展養殖業。加強鄉畜牧獸醫站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上門進行培訓,培養出具有大馬頭標誌的養殖產業。
3、培育特色種植業。大馬頭鄉耕地面積5000餘畝,除了傳統的水稻、菸葉種植以外,近年來通過帶領村民外出學習、招商引資等方式,在全鄉各地推廣試種中藥材,其中甜葉菊60餘畝、艾草200餘畝、何首烏1000餘畝,根據試種情況再逐步發展壯大。另外鼓勵引導村民成立多種特色種植業合作社,以合作社形式擴大種植規模,能夠更好形成產業特色,壯大種植砂糖橘的青青專業種植合作社、種植甘蔗的佳旺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特色種植業合作社。通過培育一批特色產業,調整產業結構,優化一二三產業佔比,打造一批可持續發展的支柱產業。
4、做強做優旅遊業。全鄉範圍內已開發旅遊的旅遊景點有石橋寺與大馬頭生態度假區等豐富的旅遊資源,前景在旅遊業,潛力在旅遊業。
石橋寺建於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級3A級旅遊景點。據史料記載南宋時期文天祥獨自出資重新修繕,並於此讀書二年,宋代理學家朱熹也曾慕名而來,講學於此,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蘊。石橋寺主體結構為一座天然石橋,橋身由一座空心圓頂石山構成,橋高15米,寬20米,橋洞跨度長達50米,氣勢非凡,似臥龍騰空而起。
大馬頭生態度假區於2010年由樂安縣政府招商引資而來的江西益榮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建設,利用度假區內的丹霞地貌特點,開發出了孔雀塅、老石橋、白龍潭、老虎嘴、燕子崖、鎢金灘、月亮灣等自然景點,並開發了生態休閒漂流、素質拓展基地、農業觀光園等一系列的遊玩項目,現已批准為國家級3A景點、江西省4A級鄉村旅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