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握拳而來,撒手而去,誰也不知道,明天和無常哪個來得更快。你想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如果讓你跟臨終的自己講一句話,你會對自己說什麼?
視頻錄製於2020年12月19日
2020年12月19日,廣州大佛寺,在靜波法師、耀智法師的帶領下,三百餘人喊出:「好好愛,用力活」。
這是廣州大佛寺生命與醫療對話「生命快閃」環節中的一幕。
這個環節,由鳳凰網佛教總編輯、鳳凰網國學主編崔明晨策劃。
1、因緣,不可思議
時間倒轉,這一切的緣起,要回到2016年。
當時,廣州大佛寺住持耀智法師發現,中國每天有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患者,癌症患者所承受的身心痛苦,是健康人所無法想像和體會到的。
作為慈悲為懷的出家人,面對癌症的高發和病人的痛苦,耀智法師說,眾生的苦就是我們的苦,所以,我們樂意幫助癌症患者這個人群,來做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在這一年,耀智法師聯合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的康景軒教授團隊,創立癌症康復營。
從2016至今,廣州大佛寺癌症康復營已經連續舉辦12期,400多位學員受益。
2016年,廣州大佛寺首期癌症康復營開營。
自2018年起,耀智法師每年都會舉辦「生命教育」主題論壇。算上這次的生命與醫療對話,「生命教育」主題論壇已經連續舉辦三屆。
而鳳凰網佛教總編輯、鳳凰網國學主編崔明晨,也連續三屆擔綱主持人。
這份經歷,讓崔明晨對「生命」話題格外敏感。
當耀智法師第三次邀請她擔綱對話主持人時,她向耀智法師鄭重提出了「生命快閃」策劃。
2、紙片上的「千斤重擔」
為了做好這次「生命快閃」,鳳凰網佛教工作團隊做了細緻的準備。
包括對話嘉賓在內,每一位進入會場的人,都收到一張題卡。
題卡上有兩個沉甸甸的問題:
你想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你想對未來(臨終)的自己說些什麼?(請用一句話回答)
來到現場的,並不只有佛教徒。
題卡不大,只有A4紙大小,卻承載著大家對生命的思考。
有的人在題卡上寫到:
「放下才能拿得更多,拿的再多終須放下」
「人生乃時間之逆旅,死亡乃現實與理想之驛站」
……
有的人寫到:
「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不負每一個當下」
「沒有遺憾,不枉此生」
……
有的人希望:
「珍惜當下生命,走好生命終結」
「珍惜當下,善始善終」
……
虔誠的佛弟子則寫下:
「人生自在,來也自在,去也自在」
「念佛成佛,求生極樂」
「身無病苦,心無掛礙」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
在活動現場的有恩法師,也隨緣參加了這次生命快閃。
他在題卡上寫到:「活在當下」。
3、每個人,需要有生死觀
古人云:「生死事大」。
生命只要誕生,就必然面對死亡。
如何應對這些逃不開的「大事」,是人們從古至今都在探討的問題。
在廣州大佛寺癌症康復營,這個問題十分具體。
「我們比任何人都要更接近死亡,我們中的有些人已經與死亡同行。如何在有限的生命裡活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如何在死亡來臨之時擁有尊嚴?」
耀智法師希望通過佛法,幫患者自信抗癌,超越生命。
而幫助他們建立生死觀,是耀智法師的重要舉措之一。
正如耀智法師所說:
「明白了生死觀,才能觀照我們生命的本質,才能究竟地明白生死問題。」
其實,每個人都需要建立生死觀。
鳳凰網佛教對話耀智法師
在跟耀智法師談生死觀時,耀智法師告訴鳳凰網佛教:
「無論你的生命好與不好,是貧窮還是富有,是智慧還是愚蠢,今生色身活著的時候,就要好好地照顧,真誠地接受我們的生命」
「我們要尊重自然的死亡,同時要為我們的死亡做好準備」
「臨終時有善念,死得會非常安樂,沒有善念,則有極重苦受逼迫於身。死亡是快樂還是痛苦,跟我們這一生有關」
靜波法師連續多次參加「生命教育」主題論壇,他在跟鳳凰網佛教對話時說:
「緣聚了,我存在,緣散了,我走了,生命可以沉淪,也可以升華,如果問心無愧,我就不會怕去換一個頻道或者解脫。」
「如果我自己造了惡業,那我也得自作自受,所以(對自己來講)最關鍵的問題是:我要對我的信仰負責任。」
鳳凰網佛教對話靜波法師
4、人生苦短 別敷衍活著的每一天
「崔老師,這次快閃結束,你還想做些什麼?」
「我想把大家的回答,做成一面生命之牆,在大佛寺展示。」
也許某一天,你會在廣州大佛寺偶遇這面「生命之牆」。
人生最痛苦的,就是生命不再回頭。
在生離死別的關口上,再多的不舍也要撒手而去。
人生苦短,別敷衍活著的每一天。所以才更要「好好愛,用力活」。
歡迎關注鳳凰網佛教官方微信公眾號「覺悟號」,做智慧的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