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轉型之機:1979-2019年不變價GDP年均增長9.4%(可下載)

2020-11-29 新浪VR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經歷了40餘年的高速增長,1979-2019年不變價GDP年均增長9.4%、遠超世界平均增速(2.9%),GDP佔、世界比重,也從1.8%提高至16%左右。

中國臺灣地區,主要向技術密集型的部分中高端製造業轉型,以電子、通信為代表;1980-2000年間,電子元件佔製造業比重從3%提高到19%,電子通信從4%提高到12%。截至2000年,電子和信息通信產品已經成為中國臺灣對外出口佔比最高的兩類產品。

2011年前,地方政府不能舉債融資,經濟發展的需求很迫切時,除了土地財政之外,主要藉助國有企業、城投平臺融資。截至2019年,我國地方政府顯性的債務餘額21.3萬億元,隱性債務餘額估算下來有30萬億元至40萬億元的規模;如果考慮城投平臺的銀行貸款、信託貸款等非標形式的債務,隱性債務問題更為突出。

新浪VR知識星球報告庫以近五千分,所有新浪VR報告都將由管理員上傳

(包含部分未在其他平臺發布的非網際網路相關報告)

VIP用戶福利不定時開啟,前1000名還能領領優惠券性價比更高!

新浪VR,早一天看見未來。

相關焦點

  • 2018年上半年中國不變價GDP約為現價GDP的92.9%,啥是不變價GDP?
    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8年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418961.1億元,與去年同期的381490億元GDP相比較增長了9.82%,但剔除價格因素後與去年同期相比實際增長了6.8%。為什麼會有9.82%和6.8%兩個增速呢?
  • 沒看過這些數字,你就不知道中國經濟70年發生了什麼
    國是直通車 侯雨彤 製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1986年經濟總量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2000年突破10萬億元人民幣,2010年達到412119億元人民幣,超過日本並連年穩居世界第二。近三年,中國經濟總量連續跨越70萬、80萬和90萬億元人民幣大關,2018年達到900309億元人民幣,佔世界經濟比重接近16%。
  • 2016-2019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近多少?20%還是30%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實力躍上新的大臺階。2016-2019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近多少,擔當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這是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八期課後作業第5題的題目,想必有些網友還不知道答案,下邊一起來看看吧。
  • 中國數字經濟競爭力全球第三 上海年均增速超過20%
    上海浦東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徐建表示,全球各國都在進行著數位化轉型,這或許是數字經濟撬動科技變革的前奏。數字經濟使技術、產業布局、智能製造等全球價值鏈縮短,相比2019年,全球城市數字經濟競爭力上榜的30個城市,80%排名發生巨大變動。這也意味著,競爭日趨激烈。 與此同時,數據的跨境流通和數字經濟反壟斷成為重要課題。
  • Prognos經濟研究所預計2021年德國GDP增長3.9%
    德國《商報》1月4日報導。Prognos經濟研究所發布報告稱,德國經濟自春季出現強勁復甦,預計全年經濟增長3.9%。新冠危機造成的約三分之二損失可以得到彌補。 Prognos首席經濟學家博默表示,各行業恢復程度差距較大。受危機嚴重影響的領域今年增速更快,而採礦、煉焦和礦物油加工等由於重大結構轉型將持續萎縮。
  • 江西生產總值年均(2016-2019年)增長8.6%
    十三五」收官在即,好消息紛至沓來:國產C919大型客機翱翔南昌飛行大會,帶來全球首次動態展示;5G旅遊、5G礦山、AR學中藥、5G陶瓷區塊鏈、5G農業新鮮登場;17萬隻候鳥雲集鄱陽湖越冬;前10個月,全省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16.8%,進出口增速居全國第三……江西正以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態勢,迎接「十四五」的到來,改革發展的「新畫卷」,綠的底色更新,
  • 中國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接近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
    人口老齡化的長期影響,一是導致全社會撫養負擔或大幅提升,2050年,全社會平均撫養負擔或為現在的1.9倍;二是生命周期理論認為老齡化社會應以高消費、低儲蓄、低增長為特徵,然而在中國這一特徵尚不明顯。從長期看,中國消費終歸向經典理論靠攏,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動力。三是人口結構變化也會影響資產配置選擇:中年家庭更青睞高風險資產,年輕家庭和老年家庭更青睞低風險資產。
  • 國家統計局關於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最終核實的公告
    近日,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年報、財政部財政決算和有關部門年度財務資料等,國家統計局對2019年GDP數據進行了最終核實,主要結果如下:經最終核實,2019年,GDP現價總量為986515億元,比初步核算數減少了435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0%,比初步核算數下降0.1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和各行業數據見附表。特此公告。
  • 從1979到2019,世界20強GDP排名,數字見證中國崛起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迎來了高速發展期,在世界經濟版圖中的分量越來越重,向世人展示了何為中國崛起。2019年,中國GDP佔世界比重為16.36%,相當於世界的六分之一。而在40年前,比重僅為1.79%,增長近十倍。
  • 外界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經濟增長可能高達9%
    分析人士表示,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可能高達9%,從疫情後的經濟衰退中迅速反彈,可能有助於中國經濟在10年左右的時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但是由於對中國創紀錄的債務水平感到擔憂,北京可能會取消一些經濟刺激措施。
  • 2020年中國經濟預計增長2%左右,那GDP會是多少呢?
    最近兩周,大量經濟機構和經濟學家對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做了相關預測,整體來看基本都認為「2020年中國GDP將增長2%左右」。比如,世界銀行在其1月版《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就認為:咱們中國經濟將增長2%。
  • 統計局:1949-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6.1%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49年的99.5元增加到1957年的254元,年均實際增長9.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44元增加到1957年的73元,年均實際增長3.5%。儘管受到特殊時期的幹擾,人民生活水平仍緩慢提升。
  • IMF: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1.9%,今年增長7.9%
    記者 聶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北京時間周五晚發布中國經濟評估及展望報告稱,在中國有效控制新冠疫情、經濟活動繼續回歸正常化的情況下,2020年中國經濟預計增長1.9%,2021年增速將達到7.9%。
  • 2020年城市GDP搶先看:已有至少十城公布年度GDP預計值
    來源:西部城事整理丨林隱來源丨山川網山川網:2020年是極不尋常的一年,它原是我國「十三五」計劃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小康和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是我國整體和區域經濟再上一個全新臺階的關鍵時間節點。但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一些我們的原定經濟發展目標,同時成為我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之年。
  • 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2019年9月)
    從1952年至2018年,中國工業增加值從120億元增加到30516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970倍,年均增長11%;國內生產總值從679億元增加到90萬億元,按不變價計算增長174倍,年均增長8.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119元增加到2018年的64644元,按不變價計算增長70倍。根據世界銀行數據,按市場匯率計算,2018年中國經濟規模為13.6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的20.5萬億美元。
  • 2019年江門市GDP達3146.64億元!比上年增長4.3%
    3146.6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3%。周華東 攝 近年來,我市堅持工業立市不動搖,工業結構持續優化。數據顯示,2018年全市工業總產值突破5000億元,2019年規上工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其中先進位造業增加值佔比達40%。近4年高技術產業、先進位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速比規上工業(6.9%)分別快10.2和1.7個百分點。
  • 中國經濟增長潛力還有多大?日本1970VS中國2009
    對於轉型期經濟體而言,工業穩則經濟穩日本經濟增長中樞的下移並不是斷崖式的,而是階梯式的,1970年日本經濟拐點過後,直到1991年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之前的20年,日本GDP仍然保持了年均4.5%的增長。日本經濟長期保持增長的秘訣在於紮實的工業基礎。
  • 一天大事:中國2019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4%
    財政部發布鐵路債券利息收入所得稅政策財政部公告,為支持國家鐵路建設,對企業投資者持有2019-2023年發行的鐵路債券取得的利息收入,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對個人投資者持有2019-2023年發行的鐵路債券取得的利息收入,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稅款由兌付機構在向個人投資者兌付利息時代扣代繳。
  • 2019年我國共辦展覽11033場 疫情加速會展業轉型
    北京商報訊(記者 肖瑋 楊卉)作為服貿會的一場重要活動,中國會展業權威信息發布會暨會展業推介會於9月5日召開。會上,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學術指導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陳澤炎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展覽數據統計報告》(紫皮書)(以下簡稱《紫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