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9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近多少?20%還是30%

2021-01-09 閩南網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實力躍上新的大臺階。2016-2019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近多少,擔當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這是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八期課後作業第5題的題目,想必有些網友還不知道答案,下邊一起來看看吧。

  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八期課後作業第5題

  題目:「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實力躍上新的大臺階。2016-2019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近多少,擔當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

  選項:

  A:5%

  B:10%

  C:20%

  D:30%

  答案:D:30%

  解析:

  「十三五」時期,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同舟共濟、砥礪前行,「十三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總的來看,「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發生了深層次、根本性歷史變革,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經濟實力大幅躍升。經濟總量持續增長,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9.1萬億元、佔全球經濟比重達16%,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左右,預計「十三五」期末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10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標誌著我國向高收入國家水平又邁出堅實一步。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0733元、比2015年增長39.9%,1.4億家庭年收入達到10萬—50萬元,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持續擴大。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外匯儲備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

責任編輯:凌芹莉

相關焦點

  • 中國經濟的轉型之機:1979-2019年不變價GDP年均增長9.4%(可下載)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經歷了40餘年的高速增長,1979-2019年不變價GDP年均增長9.4%、遠超世界平均增速(2.9%),GDP佔、世界比重,也從1.8%提高至16%左右。截至2000年,電子和信息通信產品已經成為中國臺灣對外出口佔比最高的兩類產品。2011年前,地方政府不能舉債融資,經濟發展的需求很迫切時,除了土地財政之外,主要藉助國有企業、城投平臺融資。
  • 江西生產總值年均(2016-2019年)增長8.6%
    十三五」收官在即,好消息紛至沓來:國產C919大型客機翱翔南昌飛行大會,帶來全球首次動態展示;5G旅遊、5G礦山、AR學中藥、5G陶瓷區塊鏈、5G農業新鮮登場;17萬隻候鳥雲集鄱陽湖越冬;前10個月,全省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16.8%,進出口增速居全國第三……江西正以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態勢,迎接「十四五」的到來,改革發展的「新畫卷」,綠的底色更新,
  • 2018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比上年增長28.7%
    為動態監測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變動情況,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在《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統計監測制度》和經濟發展新動能統計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採用定基指數方法,測算了2015~2018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
  • 改革開放30年報告之十六: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發生了根本性的歷史轉變
    一、國民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四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1979-2007年,我國國民經濟年平均增長9.8%,比同期世界經濟平均發展水平快6.8個百分點。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曾經歷過經濟的高速增長,如日本戰後的經濟高速增長期是19年,年均增長9.2%;新加坡的經濟高速增長期是20年,年均增長9.9%;中國香港的經濟高速增長期是21年,年均增長8.7%;中國臺灣的經濟高速增長期是26年,年均增長9.5%;韓國的經濟高速增長期是30年,年均增長8.5%。
  • 刷新歷史紀錄 2020年我國進出口總額相當於GDP30%以上
    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2.1%,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91981億元。圖為2020年10月7日,消費者在南京夫子廟景區一家餐飲店用餐 視覺中國圖2020年進出口總額相當於GDP30%以上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在過去一年裡,我國貨物與服務貿易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然為正。
  • 統計局回應2019年出生人口減少:減幅在下降(全文)
    這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進步,也是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新型經濟體對世界作出的貢獻,所以說,把中國的事辦好了就是對世界的貢獻。2019年中國GDP佔世界的比重預計將超過16%,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預計將達到30%左右。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發展動力最足的火車頭,中國人均GDP穩居世界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人文發展指數地位也進一步上升。
  • 「中國夢」十大概念股:老虎證券深度解析中國新經濟動力
    一、新經濟創造美國「黃金十年」1996年12月30日出版的《商業周刊 Businessweek》中,一篇以「新經濟的勝利」(The Triumph Of The New Economy)為標題的文章第一次將「新經濟」這個詞展現給世界。
  • 統計局:1949-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6.1%
    一、人民生活實現從溫飽不足到邁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發生的巨大變化舉世矚目新中國成立70年來,城鄉居民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長,消費水平明顯提高,特別是扶貧開發取得的驕人成績為世界所讚譽。1949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49.7元,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228元,名義增長566.6倍,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59.2倍,年均實際增長6.1%。
  • 改革開放40年:我國工業增加值增長53倍
    改革開放40年:我國工業增加值增長53倍 原標題:   國家統計局4日發布的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顯示: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我國工業從此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以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快速發展。
  • 2019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附答記者問)
    第一,這標誌著我國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也就是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元,按照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4.4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根據我們比較計算,這與2018年世界排名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位的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四個主要發達國家的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之和大體相當,他們之和加起來是在14.7萬億美元左右。
  • 1998年印度尼西亞GDP佔世界0.30%,現在呢?
    二戰後印尼脫離荷蘭的殖民統治獲得獨立,建國初期印度尼西亞經濟發展比較緩慢,1965年起調整經濟結構後,帶動了本國經濟的快速發展,1970~1996年印度尼西亞GDP年均增長6%(本幣)。下面為印度尼西亞1970—2019年近五十年間的GDP變化,以及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變化,來感受一下印度尼西亞近半個世紀的發展。
  • 中國經濟讓世界看好 2018年又將給世界帶來什麼?
    原標題:中國經濟讓世界看好 2018年又將給世界帶來什麼?中國的增速只有放到它自己的歷史增長背景下才能說是「放緩」。   報導稱,在目前中國龐大的GDP基數已接近12萬億美元的情況下,7%的增速意味著它在一年之內所增加的GDP相當於印度GDP總量的1/3或印尼GDP總量的近90%。毫不奇怪,即便當前經濟增速放緩,中國經濟增長的龐大規模也繼續在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地區和全球影響。
  • 我國人口生育率破警戒線,將引發經濟萎縮!為何人們不願生孩子了?
    生育意願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 官方數據顯示,我國出生人口數量已經連續數年下降,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1465萬人,比2018年減少58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比2018年下降0.46個千分點。10.48‰的人口出生率已經是自2000年以來的最低值。
  • 社科院展望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巨大規模
    《報告》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數字經濟仍將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到2025年數字經濟規模能夠達到326724億元,數字經濟整體名義年均增長11.3%,其中「數字產業化」部分年均增長10.3%,「產業數位化」部分年均增長12.3%。
  • 2020年中國經濟預計增長2%左右,那GDP會是多少呢?
    最近兩周,大量經濟機構和經濟學家對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做了相關預測,整體來看基本都認為「2020年中國GDP將增長2%左右」。比如,世界銀行在其1月版《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就認為:咱們中國經濟將增長2%。
  • 韻達股份2019年上半年淨利12.96億 業務量較去年增加
    挖貝網8月30日,韻達股份(002120)近日發布2019年半年度報告,公告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收155.54億元,同比增長163.5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9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9.60%;基本每股收益為0.58元,上年同期為0.48元。
  • 沒看過這些數字,你就不知道中國經濟70年發生了什麼
    國是直通車 侯雨彤 製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1986年經濟總量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2000年突破10萬億元人民幣,2010年達到412119億元人民幣,超過日本並連年穩居世界第二。近三年,中國經濟總量連續跨越70萬、80萬和90萬億元人民幣大關,2018年達到900309億元人民幣,佔世界經濟比重接近16%。
  • 《2019年全球自然災害評估報告》發布:我國綜合防災減災能力排名上升
    光明日報北京5月8日電(記者姚亞奇)在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2019年全球自然災害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報告》由應急管理部-教育部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等單位完成,對2019年全球和中國自然災害、近30年全球自然災害及中國災害在全球和亞洲的排名情況等進行了分析評估。
  • 扛住疫情經濟雙壓力,2020中國讓世界驚嘆的背後,原來是這四個字……
    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額726.2億美元,比上屆增長2.1%。在疫情和經濟的雙重壓力下,中國依舊如期舉行第三屆進博會。 為的就是向全世界提供一個全面的平臺,分享中國市場和中國經驗,從而促進全球經濟加快復甦。中國的這一舉措也得到了世界各國的積極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