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比上年增長28.7%

2021-01-18 國家統計局

  為動態監測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變動情況,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在《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統計監測制度》和經濟發展新動能統計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採用定基指數方法,測算了2015~2018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據測算,以2014年為100,2015~2018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分別為123.5、156.7、210.1和270.3,分別比上年增長23.5%、26.9%、34.1%和28.7%,持續較快增長勢頭。2018年,五個分類指數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網絡經濟指數。2018年,網絡經濟指數為605.4,比上年增長67.2%,對總指數增長的貢獻率為80.8%。

 

  二、創新驅動指數。2018年,創新驅動指數為174.4,比上年增長21.8%,對總指數增長的貢獻率為10.3%。

 

  三、轉型升級指數。2018年,轉型升級指數為143.9,比上年增長8.8%,對總指數增長的貢獻率為3.9%。

 

  四、經濟活力指數。2018年,經濟活力指數為292.0,比上年增長2.7%,對總指數增長的貢獻率為2.6%。

 

  五、知識能力指數。2018年,知識能力指數為135.9,比上年增長5.8%,對總指數增長的貢獻率為2.4%。

 

2015~2018年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及分類指數

 

 

2015~2018年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分類指數及其增速

 

指標名稱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指數值

增速(%)

指數值

增速(%)

指數值

增速(%)

指數值

增速(%)

經濟發展新

動能指數

270.3

28.7

210.1

34.1

156.7

26.9

123.5

23.5

經濟活力

292.0

2.7

284.3

38.4

205.5

42.3

144.4

44.4

創新驅動

174.4

21.8

143.3

13.4

126.3

11.3

113.5

13.5

網絡經濟

605.4

67.2

362.1

79.1

202.2

47.3

137.3

37.3

轉型升級

143.9

8.8

132.3

6.4

124.3

13.3

109.7

9.7

知識能力

135.9

5.8

128.5

2.7

125.1

11.1

112.6

12.6

 

附件:  

 

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統計指標體系及測算方法

 

  一、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統計指標體系

 

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是指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簡稱「三新」)為主要內容的統計指標體系,具體如下:

 

分類指數

權重

序號

指標名稱

計量單位

知識能力指數

0.2

1

經濟活動人口中碩士及以上學歷人數比例

%

2

「四上」企業從業人員中專業技術人員佔比

%

3

非信息部門信息人員比重

%

4

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

萬人年

經濟活力指數

0.2

1

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數量

萬戶

2

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

3

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企業單位數

4

創業板、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

5

實際使用外資金額

億美元

6

對外直接投資額

億美元

7

快遞業務量

億件

創新驅動指數

0.2

1

R&D經費支出與GDP之比

%

2

企業R&D經費

億元

3

科技企業孵化器內累計畢業企業數

4

每萬名R&D人員專利授權數

5

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

億元

網絡經濟指數

0.2

1

固定網際網路寬帶接入用戶數

萬戶

2

移動網際網路用戶數

萬戶

3

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

萬GB

4

電子商務平臺交易額

萬億元

5

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

萬億元

6

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

%

7

網購替代率

%

轉型升級指數

0.2

1

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

%

2

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

%

3

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數量

4

通過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銷售商品或服務的「四上」企業佔比

%

5

高技術產品出口額佔出口總額的比重

%

6

單位GDP能耗降低率

%

 

二、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測算方法

 

  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是利用「三新」調查基礎數據,採用線性加權的綜合評價方法構建而成的複合指數,用來反映經濟新動能發展的趨勢和進程。為更好反映新動能的長期變化趨勢,動態監測新動能的聚集過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測算方法為定基法,即以2014年為基期,指數值表示報告期與2014年相比經濟發展新動能的變化趨勢。具體步驟如下:

 

  1.基礎指標的標準化

 

  基礎指標的標準化處理為:

 

 

  其中,的指數,為報告期值,為基期值。

 

  另外,當基礎評價指標為逆指標時,通過倒數方式轉化為正指標再採用上述公式計算指數。

 

  2.分類指數的計算

 

  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的分類指數計算公式為:

 

 

其中,的權數,為第j個分類指數值,為第j個類別中第1個基礎指標在整個指標體系中的序數,為第j個類別中最後1個基礎指標在整個指標體系中的序數。

 

3.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的計算

 

  計算公式為:

 

 

其中,NEI為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為分類指數的權數。

 

  註:

 

  [1]2018年指數根據當年初步統計數據測算。

 

  [2]從2017年報告期開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測算改為定基發展指數方法,以2014年為基期,據此對之前發布的2015年和2016年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環比測算結果進行了修訂。

 

  [3]分類指數對總指數增長貢獻率的計算公式為:

 

相關焦點

  • 報告指2018年全球經濟保持穩定增長
    報告認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就進入了低增長通道,一直到2017年才有了一個明顯的反彈,2018年整體來看,全球經濟增速雖然沒有達到年初各大機構的預測值,但也保持了同比增長的穩定態勢。分國家看,發達國家經濟增速雖然整體上升較高,但是內部分化大;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速遲鈍,金磚成色不足。
  • 改革開放40年:我國工業增加值增長53倍
    改革開放40年:我國工業增加值增長53倍 原標題:   國家統計局4日發布的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顯示: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我國工業從此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以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快速發展。
  • 寧吉喆:2018年中國GDP達13.6萬億美元 一年增長一個澳大利亞
    2018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305050億元,首次突破3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出口增長7.1%,進口增長12.9%;貨物貿易順差23303億元,比上年收窄18.3%。利用外資規模大於對外投資,全年實際使用外資135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0%;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205億美元,與上年基本持平。
  • 激活海洋經濟新動能,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立四周年發展紀實
    發展海洋經濟是國家賦予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歷史使命,海洋更是這座城市獨特的優勢資源。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在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過程中,青島西海岸被寄予厚望。肩負使命,青島西海岸新區藍色經濟動能不斷增強、潛力加快釋放。2017年,海洋生產總值佔全區GDP比重32.11%,不斷向全面經略海洋的目標邁進。
  • 2018/19年度中國服裝行業經濟運行分析與發展趨勢展望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對於中國服裝行業而言,2018年是充滿挑戰與考驗、快速變革的一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結構調整的改革壓力,我國服裝行業在發展環境面臨諸多風險和不確定性的背景下,總體保持了較為平穩的發展態勢,內外銷市場表現穩定,運行質效穩步提升,轉型升級成效逐步顯現,高質量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 搶抓新舊動能轉換歷史機遇 吹響高質量發展進軍號
    春節假期後第一天,濃濃年味還未散去,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在濟南召開。把事關全省發展的重大會議安排在這一天,山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迅速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吹響山東向高質量發展的進軍號,邁出經濟文化強省建設的新步伐的信心和決心,搶抓歷史機遇,實現創新發展、持續發展、領先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可見一斑。
  • 財信研究評1-2月宏觀數據:一季度經濟負增長 疫情後將快速反彈
    從三大需求的貢獻率看,2019年淨出口貢獻率為11.0%,較2018年大幅提升19.6個百分點;最終消費支出和資本形成貢獻率分別為57.8%和31.2%,較2018年分別降低18.4和1.2個百分點(見圖9)。從三大需求的拉動作用看,最終消費、資本形成和淨出口分別拉動GDP增長3.5、1.9和0.7個百分點,分別較2018年降低1.5、降低0.3和提升1.2個百分點(見圖10)。
  • 2019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解讀
    全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476.5億元,繼續穩居全國首位 2019年,全省堅持新發展理念,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狠抓各項政策落實落地,經濟保持穩健增長,產業發展優勢互補。農業經濟總量持續增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提升,農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 祝寶良: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經濟大概率企穩回升
    在祝寶良看來,自2028年6月開始,我國經濟供給端就出現了減緩的趨勢。經濟增漲速度穩中趨降,內需趨降,外需改善,結構、質量、效益改善取得一定進展,金融風險得到一定釋放。  而之所以會出現企穩的情況,主要是因為2016年下半年開始,世界經濟同步復甦,而國內則隨著供給側改革取得成效,全要素生產率提高,進而將潛在經濟增長速度提升至6.5%-7%。  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也出現了幾個突出的問題。這其中包括:企業經營仍然困難,房地產價格過高擠出居民消費和投資,地方政府性債務處置導致基建投資下降及宏觀調控政策協調困難等。
  • 一圖看清中國2018年宏觀經濟數據 這些產業變化明確
    同時也要看到,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前進中的問題必須有針對性地解決。GDP方面國家統計局1月21日發布數據顯示,初步核算,2018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003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6%,實現了6.5%左右的預期發展目標。這也是內地GDP首次突破90萬億元人民幣關口,超出市場預期。
  • 2020-2024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預測分析
    2013-2019年我國數字產業化規模  數字產業化即信息通信產業,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先導產業,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技術、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等,具體包括電子信息製造業、電信業  2019年,數字產業夯實基礎,內部結構持續優化。從規模上看,2019年,數字產業化增加值規模達7.1萬億元,佔GDP比重7.2%,同比增長11.1%。從結構上看,數字產業結構持續軟化,軟體產業和網際網路行業佔比持續小幅提升,分別較上年增長2.15和0.79個百分點,電信業、電子信息製造業佔比小幅回落。
  • 2020年8月28日央視新聞聯播精選內容一覽
    中商情報網訊:8月28日《新聞聯播》的主要內容有:1、【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育新機 開新局】珠海:集聚創新資源 催生新發展動能。2、北京:打造服務業開放型經濟新機制。3、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重要講話。4、全國人大常委會啟動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執法檢查。
  • 這是2018年中國大趨勢!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從六個方面系統總結了五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巨變:一是經濟實力再上新臺階,經濟年均增長7.1%,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穩定器;二是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供求平衡;三是經濟體制改革持續推進,經濟更具活力和韌性;四是對外開放深入發展
  • 指數趨勢上漲,2021首周指數牛,2018年1月行情要重演?
    這種景象,讓人不禁想到了2018年1月份上證指數的日線十一連陽,上證50指數更是一口氣連漲17天。但2018年隨後的表現讓老股民們無疑都是刻骨銘心,2月份直接扭轉出現了崩盤行情,2月9日那天上證指數重挫4.05%,個股更是出現千股跌停,市場單邊震蕩探底至2019年1月4日更是創出2440.91點的新低。那麼今年第一周指數上演的開門紅,還會複製2018年1月的戲碼嗎?
  • 2017年人民幣匯率指數保持基本穩定
    經濟日報北京1月6日訊 (記者陳果靜)中國貨幣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人民幣匯率指數的年化波動率為2.61%,低於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3.12%的年化波動率。總體來看,2017年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保持了基本穩定。
  • 助力企業渡難關 穩住經濟基本盤(經濟新方位·2020怎麼看)
    2020年,面對疫情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國陸續推出一系列支持疫情防控和助力復工復產的稅費優惠政策,7批28項稅費優惠政策連續有力、精準施策,幫助企業渡難關、穩住經濟基本盤。「減稅降費政策有效減輕了企業財務資金壓力,穩定了職工隊伍,有利於社會穩定及經濟恢復。在特殊時期,減稅降費政策發揮了更為明顯的作用。」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李旭紅說。
  • 聊城高質量發展氛圍濃 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
    聊城新聞網訊(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桐)近年來,我市以健全「四個體系」為抓手,持續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氛圍日益濃厚,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  產業結構逐步優化。推動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綠色化工、紡織服裝、現代高效農業、文化旅遊五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醫養健康五大新興產業擴量提質。新能源汽車、先進有色金屬材料、精細化工及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入選省「十強」產業雁陣型產業集群,東阿阿膠、聊城信源、魯西化工入選省「十強」產業集群領軍企業。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十強」產業增加值增長2%,「四新」經濟增加值增長6%。
  • 31省區市一周經濟最亮點(2018年7月2日-7月8日)
    到2020年,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產業發展質量穩步提高,產品、工程、服務和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提升,質量技術基礎支撐能力不斷加強,區域質量水平實現整體躍升,質量對經濟發展的貢獻顯著增強,人民群眾的高品質消費需求得到更好滿足。
  • 2018年中國鋼材市場回顧及2019年市場展望
    (見下圖、表)CSPI中國鋼材價格指數走勢圖2018年CSPI中國鋼材價格平均指數變化情況表項目2018年平均2017年平均同比增長同比增長%綜合指數114.75107.747.016.51長材120.42112.737.696.82板材111.50105.246.276.951、長材價格降幅收窄,板材價格由降轉升12月末,CSPI長材指數為113.26
  • 2016-2019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近多少?20%還是30%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實力躍上新的大臺階。2016-2019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近多少,擔當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這是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八期課後作業第5題的題目,想必有些網友還不知道答案,下邊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