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長壽還是短命? 了解這十大特徵
如何看一個人是長壽還是短命?恐怕很多人都認為是「大額頭、大耳垂、手掌生命線」等等,這些出自面相和命理的徵象,目前很難找到科學依據。
不過,科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下面這10大特徵確實與健康長壽相關,只要你有3個以上多半是長命的人。
特徵一:心率較慢
在正常的心率範圍內,心率越慢,人越長壽。一隻倉鼠的平均壽命在2歲左右,其心率每分鐘可達500次,而能活到近200歲的烏龜,其心率每分鐘卻只有6次。這因為心臟就像一個泵,在正常範圍內,如果心率慢一點,則說明心臟功能好,身體的基礎代謝率也相對較低。
特徵二:握力大
人的握力會隨身體的各項機能衰老而減弱,因此握力反映了一個人長壽還是短命。研究發現,那些握力最強的人通常比握力弱的人活得更長,握力最弱者在跟蹤調查期間的死亡風險比握力最強者高67%。
特徵三:肺活量大
肺活量可以預測壽命,這是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科學家經過長達30年的研究得出的結論。研究顯示,一個人肺活量大小和身體各系統的機能能力、新陳代謝的能力等密切相關。
人體內部的氧供給全部靠肺的氣體交換來獲得,肺活量大就說明每次呼吸在肺部進行氣體交換的量就大。
特徵四:身體微胖
現在人們都「以瘦為美」,但其實微胖的人才長壽!
研究發現到了老年,微胖的人骨密度較高、死亡率較低,呼吸系統疾病、骨質疏鬆、糖尿病的發生率也較低,並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如當流感、肺炎等疾病發生時,消瘦的老年人更易感染,而微胖的老年人相對較好。
特徵五:用腦多
科研人員對我國秦漢以來的3088位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和思想家的壽命進行統計時發現,他們的平均壽命為65歲。要知道我國解放前人口平均壽命只有36歲!國外資料也表明,16世紀後歐美400個傑出科學家平均壽命為64歲,而用腦最勤的科學家平均壽命為74歲,這比當時人口平均壽命高出20-30歲。
特徵六:性格外向
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性格開朗,則更易廣交好友,也就更會照顧自己,因此也更容易渡過難關。這些性格開朗的長壽人士不僅在社交上更勝一籌,他們的精神也更為放鬆,這使得他們更善於應對壓力。
特徵七:不打呼嚕
很多人都不知道打呼嚕其實是一種病。一項歷時18年的研究發現,睡覺不打呼嚕的人壽命更長。嚴重打呼嚕造成的呼吸反覆停止,成為高血壓、糖尿病的幫兇,甚至心梗、腦梗、肺梗死的「引爆器」。
特徵八:沒啤酒肚
人到中年啤酒肚自然就出來了,不過沒有啤酒肚的人會更長壽。
腹部肥胖會引發高血壓、心絞痛、心梗、糖尿病等。一項研究顯示,腹部肥胖的人面臨的死亡風險較一般人高出20%。平時多關注腰圍,男性不超過90cm,女姓不超過85cm。
特徵九:口味清淡
長壽之鄉的老人,飲食整體上以清淡為主。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90%的疾病都是由於飲食引起的。比如愛吃麻辣火鍋,油重、鹽重又麻辣,還有愛吃動物內臟等,這些不良飲食習慣都易致病。
特徵十:絕經晚
最新研究證實,絕經期來得晚的女性,長壽機率更大。月絕經年齡在50歲以上,有40多年生育年齡的婦女,活到90歲的機率會增加。
據《健康時報》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