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4 00:36 |靈溪發布
丨長生老號丨
「長生老號」是一艘行駛在浙南閩北東海之濱的不沉之舟,歷盡風浪洗禮,經受艱難考驗,見證時代發展,以眾志成城、百折不撓的勇氣和一以貫之、創業創新的精神,譜寫著企業向「百年老店」進軍的發展史。作為創始人和總舵手,吳在貴也在乘風破浪、揚帆遠航中,無極限地講述著他的「長生老號」的歲月故事。
從1978年至今,縱觀長生老號40年的發展史,布滿了時代的烙印,見證並參與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滾滾浪潮。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這個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關鍵節點上,這場溫州「參」事,正是長生老號對溫州改革開放的一份心意,一份獻禮。
溫州「參」事
在業界,有這樣一種說法:人參的產地在東北,但全國最大的人參市場卻不在東北,而在2500公裡外的浙江蒼南靈溪鎮。這一顛覆常規認知的現象真真切切、實實存在。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靈溪參茸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幾經曲折,始終強勁發展。如今,蒼南參茸市場內專業商戶就有298家,2017年市場交易額更是高達30個億。
而從蒼南市場走出活躍在上海、杭州、廣州、普寧、磐安、亳州等全國各地的「參商」,據不完全統計人數達萬人,商戶超千家,成為蒼南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又一大支柱產業。毫不誇張的說,蒼南「參商」就像八九十年代溫州「打火機」一樣成為又一張代表溫州商業精神的地域名片和金字招牌,引領著又一波的溫州開放願景。
蒼南參茸行業今天的盛景,這一切的一切,追根溯源,離不開一個人,關乎著上世紀的1978年的一個普通的下午。
1978年2月的某一天,太陽逐漸隱沒在地平線下,暮靄挾著薄霧籠罩了街面,遙遙望去,路上的行人寥寥無幾,路旁的房屋若隱若現,唯有那燈火明明滅滅的搖曳著,在這死氣沉沉的晦暗中獨樹一幟。
吳在貴坐在自家的小旅館中,看著門外的街景,不禁再次陷入了深思。來靈溪前,他是浦亭大亭村人(現屬靈溪鎮浦亭社區),父親是個木匠。年少時,他曾跟著父親做學徒多年;成婚後,還隨著老丈人修了一些藥材學識。
後來將家搬到了靈溪後,他也做過許多營生:擺過小人書(連環畫)出租書攤,走村入戶推銷雪花膏,到泰順砍過木材、販過火柴,也做過服裝生意。小小生意經做了個遍後,才開了這家小旅館,經過一番拾掇,也算比較像樣的了。
可溫州人骨子裡的膽大敢為,讓他心裡隱隱尋思著要謀一番事業。但是,出路在哪兒?如何作為?他還未想好。
混沌的思緒被門外不斷竄入的寒意打散,吳在貴打了個冷顫,抬頭看去,一位拎著一個鼓鼓囊囊包袱、模樣帥氣的青年,正往店裡來:
「老闆,還有房間嗎?」
吳在貴定了定神,恢復常態,拿起桌上的開水瓶倒了一杯茶水,微笑點著頭回答:
「有的,有的,先坐下歇一會兒,喝碗熱茶吧」
「多謝老闆了」
青年致謝後依言落座。
幾句寒暄後,吳在貴便領著青年入住二樓的房間。
一連幾天,青年都住宿於小旅館中。幾次閒聊下來,兩人漸漸熟稔,吳在貴得知青年名為金峰,從東北而來,千裡迢迢到南方是來嘗試推銷東北人參的。提起人參,吳在貴興趣頗大。雖然舊時學過一些藥材知識,但到底未曾與東北人參打過交道,當下便虛心討教起來。如此一來一往,兩人之間愈發推心置腹。
可近幾日,金峰面上愁容日益濃重,似是遇見了什麼難題,吳在貴暗忖。這天下午,正當吳在貴尋摸著是否要找個機會詢問一番時,就見金峰正心急火燎的往旅館趕來。
上前一問,才知金峰家裡發了電報來,原是家中母親舊疾復發。因路途太遠,通訊不便,無法得知家裡近況,著實令他焦急不已。可這幾日,他在鎮上已查探多回,尚未找到合適的人參買家,如何能回?
坐立不安的金峰,決不定怎麼辦。不過這幾日相處下來,知曉吳在貴是個實在人,又略懂些藥材知識,便開口拜託吳在貴幫忙賣參,而他將先行返家。
吳在貴是個熱心腸,見人家大老遠來做生意也不容易,對他更是坦誠相待,忙將此事答應了下來。不過賣人參這事,可是吳在貴人生頭一遭遇到。
年輕人做事有衝勁,第二天一大早,吳在貴就帶著金峰委託的人參出門了。為了探底人參在市面上的行情,吳在貴徒步行至橋墩、南宋一帶的中藥店。一看是地道的東北人參,藥店的人都圍了過來:
「這可是好東西啊。」
「誰說不是呢,這麼十幾根沒有七八百下不來吧。」
聽著幾人口中談論的價錢,與金峰臨行前透露的價錢差不離,吳在貴心裡更有譜了。幾番價格商談下來,這家藥店買入5條人參,一次性結了二三百給吳在貴。第一單生意做成了。
隨後幾日,吳在貴將旅館託給妻子照看,帶著剩下的幾根人參,連打聽邊推銷。他的人參是好貨,價格又公道,幾天下來,金峰委託的11條人參也都接連賣掉,共賣出了500多元的好價錢。
500元是什麼概念?那時候吳在貴的小旅館一張床一晚的床費才八毛。一比較,吳在貴心裡多少有點羨慕了,但還是由衷為金峰高興,也為自己能賣出人參而充滿成就感。
回到家中,吳在貴將這些賣資如數郵寄給了金峰。
過了幾個月,金峰又來吳在貴這裡,誠意致謝吳在貴先前仗義助他賣參之舉。兩人也成了志同道合的至交。
金峰見吳在貴為人實在誠信,又敢想敢幹,卻屈居於一個小旅店老闆,便勸他:
「在貴兄弟,你跟我一起去東北吧。你自己也整點人參回來賣,多少比你開小旅店強。」
吳在貴沉吟一會兒,覺得這話在理,於是收拾一番,便隨著金峰起身北上遼寧。在他的指點下,吳在貴長了見識,多次來回東北帶回人參,算是正式做起了藥材生意。
改革開放後,政策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農民兄弟開始做起小買賣。有些人打趣吳在貴是當中的「先鋒代表」,便跟著學著吳在貴開始從事人參生意。親幫親、鄰帶鄰、朋友看朋友,越來越多的蒼南人投身人參生意熱潮中來。
1989年,蒼南參茸市場形成雛形。吳在貴的參茸生意也越做越好。
為了謀求更好的發展,吳在貴想從固有的圈子裡跳出來,於是想到了辦公司。成立公司後,原來的長生參茸滋補品經銷站升級為溫州長生保健品有限公司。從1999年到現在,公司未曾搬遷。
1978年萌發而噴湧的創業激情並沒有因為一時的成功而有絲毫的減弱和枯竭。
2004年----為提升產品質量,拓展參茸、中藥產業鏈,吳在貴創辦了「溫州大宇中藥飲片有限公司」,並於2013年升級為浙江宇晨藥業有限公司。
2011年----長生老號正式登陸福建,成立福鼎長生老號參茸中藥城。
2013年----創立蒼南縣首家國醫館,以弘揚國醫國藥為己任,致力於為廣大群眾提供純中醫診療、養生服務。
2015年----長生老號華東營銷中心落戶磐安,攜手「江南藥鎮」,共創參茸中藥事業輝煌。
2016年----磐安長生老號藥業公司成立,致力於浙八味飲片規範化,品牌化,以及優質種源的培植,提純復壯,探索開發中藥小分子飲片項目。
愈發展愈有為,愈敢為。從上街賣人參到佔街為市再到參茸市場的成立。四十年的風雨歷程,在吳在貴和他的夥計們同舟共濟、勵精圖治下,今天的長生老號已經發展成為以「參茸、中藥、中醫」為本業,成長壯大為跨參茸、中藥、中醫,集基地種植、炮製、生產、銷售、研發為一體的專業化產業「航空母艦」。
「創新中專注,專注中創新」。吳在貴與他的長生老號的故事,必將長長久久、生生不息。
15314997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