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緬北邊民:80多人扛槍過街 有青年被打死曝屍街頭
有緬甸邊民涉水過河回緬甸
封面新聞記者 張元玲 刁明康 雲南畹町攝影報導
[核心提示]緬甸人黃春華和丈夫剛走到家門時,忽然聽到背後傳來急促而整齊的腳步聲。轉頭一看,一隊緬政府軍扛著武器輜重,大汗淋漓趕來。她趕緊打開房門,和丈夫貓了進去。透過門縫,他們看見,這一隊人馬穿過棒賽鎮街道往山上去了,足足80人……
11月20日,緬甸境內勐古、棒賽、105碼、木姐縣等多地爆發武裝衝突,包括克欽、果敢、德昂和若開在內的四支民族地方武裝組成的聯合部隊,對緬甸政府軍多處駐點展開攻擊。
6天時間過去,中緬邊境線上的硝煙逐漸散開,但籠罩在緬甸邊民心中的擔憂卻依舊沉如鑄鐵——
25日這天清早,趕回家餵雞的棒賽鎮村民黃春華,遇見了80餘名緬政府軍。這些扛著武器輜重向山上進發的士兵,擊碎了她快點結束戰爭的願望。
她5個月大的孫子,攥著拳頭,在躲避戰亂的路上嘶聲力竭地哭著。
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逃亡。
不知道還會不會有二次……
山的那一邊是家
畹町河對面,緬甸邊民的民房
陽光並沒有因為戰爭而忘記到來。
一大早,位於中緬邊境熱帶雨林的小鎮畹町已經在一片忙碌中甦醒。不停穿梭的車輛,琳琅滿目的免稅店,各種早餐鋪子都開了門。
但這是在中國。
對於通過畹町橋這個長不足50米的通道進入中國避難的緬甸邊民來說,這一切平靜和繁華,是他們想要又不可及的。
戰爭讓他們流離失所,幸好與他們山水相連的這個國家,闢出一塊土地,讓他們有了落腳之處。
他們有1000多人,在飄揚著五星紅旗的平壩裡,領取免費食物、水、棉被以及衣物,還在中國醫生的看護下,避免了瘧疾的發生。
整整6天,他們無時不刻不想著回到祖國那片熟悉的土地。
「我作業都還沒帶過來。」11歲的娜娜(化名)手裡提著一雙帆布鞋,跟隨奶奶走在畹町鎮的馬路上。大大的眼睛裡儘管看不出對戰爭的恐懼,但語氣卻顯得無奈,「走的時候太匆忙,沒有鞋穿,這是奶奶給我買的新鞋,花了她13元」。
娜娜想回家,36歲的苗頂也想回家。他們都是緬甸棒賽的人。
戰爭發生時,大家都慌忙逃命,苗頂和妻兒擠散了,第二天他才打聽到家人趕到了瑞麗親戚家裡。
現在,他的父親還在緬甸棒賽,每天上午10點半和下午4點半,他都得在中緬邊境的超市或飯館給父親買盒飯,再一路頂著炮火送到緬甸家中。
與娜娜和苗頂一樣,許多暫時躲避在畹町安置點內的緬甸邊民,只要沒了槍炮聲,他們都會走出來,走到中緬界河邊,朝對面的山上張望。
他們無法看到交戰的雙方,但能看到,山的那一邊,是家。
那一聲心碎的嬰兒啼哭
黃春華給5個月大的孫兒蓋被子,這是孩子生命中經歷的第一次逃亡
王發旺和黃春華夫婦,並沒有選擇住在安置點。登記過後,他們去了與緬甸一河之隔的弟弟王發聰家中。
王發聰在畹町鎮上開著3個門面的雜貨鋪,樓上樓下六、七間房,是他和妻子做了20年生意修建起來的。家裡3個孩子,兩個已經上大學,最小的一個也在瑞麗上高中了。
11月20日凌晨,一陣激烈的槍炮聲在河對岸的山上響起,把他和妻子吵醒。「感覺樓頂的雨棚都在震……嚇人了嘛」。
「我們不敢出門,怕遭流彈傷到,畹町小學的圍牆欄杆都被流彈打斷了,」王發聰伸出指頭比了比,「我家牆上也被子彈打出指頭那麼大一個印記」。
按照他多年生活在中緬邊境的經驗判斷,這一次,緬甸境內的親戚肯定要過來躲難。
他趕緊和妻子把家中的客廳整理出來,把兩間臥室的地面打掃乾淨,抱出了兒子和女兒用的被蓋、毛毯。
果然,中午十分,大哥王發旺和妻子黃春華領著一大家人趕到。
「我們是5點過聽到槍聲的,那時候,我剛好起來上廁所,就聽到對面山上打起來了,哧哧哧、噠噠噠、砰砰砰的,好嚇人!」
黃春華趕緊叫醒丈夫王發旺,帶著大大小小16口人,趁著雙方炮火停歇,搭乘三輪車從棒賽鎮往中國境內逃。
她5個月大的孫子,在兒媳婦背上,攥著拳頭,嘶聲力竭地哭著。
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為躲避戰亂而逃亡。
一家人都不知道還會不會有二次……
遇見80多名緬政府軍
中午時分,從緬甸逃難過來的黃春華一家在兄弟王發聰家吃午飯
黃春華和丈夫王發旺都是中國人,多年前搬到緬甸,靠種玉米、甘蔗和做小生意維持生活,並在緬甸棒賽鎮落戶。她的家在棒賽鎮老五街,剛好處在交戰雙方的炮火下面。
逃到中國來後,一家16口人和弟弟王發聰家兩口,18人擠在三間房內。早上,婦女們就早早起來為一家人做早餐,男人們打開鋪面做生意,迎接來來往往逃難的人。
整整6天5夜,他們並沒有休息好,心裡一直掛念著家裡餵養的牲畜和財物。「鎮上大部分的人都跑了,沒幾個了,我們不放心,聽說有小偷。」
王春華說,她聽鄰居講,前兩天,有兩名小偷進入棒賽,正在翻別人的圍牆,被路過的地方武裝看見,放了一槍,其中一個小偷腿部中彈摔下牆來。
11月24日、25日,密集的炮火逐漸停歇,只剩零星的槍響。黃春華和丈夫決定壯著膽子回家一趟。
他們沒敢走小路,怕被交戰雙方誤認為是對方敵人。他們選擇大路,徒步回家。「走大路,他們曉得我們是老百姓,走小路很容易遭到誤會。」
黃春華說,穿過國界畹町橋,一路戰戰兢兢走到棒賽,還算比較安全,路上也沒碰到更多的人。
她以為,戰爭應該結束了。
但是,當她和丈夫剛走到家門時,忽然聽到背後傳來急促而整齊的腳步聲。轉頭一看,一隊緬政府軍扛著武器輜重,大汗淋漓趕來。她趕緊打開房門,和丈夫貓了進去。透過門縫,相隔不足10米,他們看見,這群人穿著統一軍裝,頭戴鋼盔帽,扛著槍,浩浩蕩蕩從街道上走過,足足80人。
「無論交戰的哪一方,我們都避免遇到他們。」黃春華說,前幾天村子裡有2、3個不認識的年輕人被打死在街道上,曝屍街頭。「看上去像是平民,到現在都沒人敢去收屍。」
對於戰爭何時能夠結束,一家人心裡都沒底。他們聽說,前兩天政府軍和地方軍交戰,還打掉了一架飛機下來。「我們也不知道該不該回去,去的話怕又在打仗,不去又擔心家裡。」商量一番後,他們打算明後天再回家探探形勢,儘管不知道此行是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