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欽邦古代是中國的一部分,清朝時它與清朝和緬甸的關係都處於若及若離的狀態。在英緬殖民者的暗箱操作下,這一地區在1941年前被劃入緬甸。
克欽邦的主體民族克欽人,與中國景頗族同源,它們實質是同一民族,歷史上互相通婚,往來極為密切。
克欽邦是緬北華人各邦或特區(包括果敢邦、勐拉特區、佤邦、克欽邦)中面積最大的,達到近9萬平方公裡,是佤邦面積的近3倍。人口170萬,也是佤邦人口的近三倍。因此,克欽邦同其他三邦不一樣,其他三邦承認自已是緬甸的一部分,但克欽邦暗藏的終及目標是獨立。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期,克欽獨立軍就建立了"景頗大地人民共和國″。
克欽邦同美國確有特殊的歷史關係。正是美國傳教士使克欽人走出了蒙昧的原始狀態,並有了民族意識。可以說,沒有美國人,就沒有今天的克欽邦。
克欽邦的文字是美國傳教士用英文字母創造的。美國傳教士把用克欽文書寫的聖經送到克欽人手裡。這些被大小部落分割、部落意識高於民族意識的山民開始走出叢林,以教堂和克欽文字為紐帶,聯合在一起。
傳教士教克欽族的孩子識字,克欽人開始有了他們歷史上的第一批知識分子。今天,克欽邦有90%的人信仰基督教,在中南半島中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當上世紀60年代緬甸的吳努政府宣布佛教為國教後,克欽人立即走進叢林,拉起了自己的武裝。
二戰時克欽人和美國有血盟關係。美國軍隊組建的101突擊隊,就是以克欽人為班底,十分驕勇。他們僅以148人的代價,殺死或俘虜日軍1萬5千人,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並受到美軍陸軍部嘉獎。今天,美國軍隊仍保留101突擊隊的建制。
正因為美國人對塑造克欽民族和克欽邦所起的巨大作用,才使克欽邦是緬北華人四邦中中國化程度最淺的。克欽人使用克欽文辦報和教學,英文也是他們的重要語言。儘管近年來中國投資不斷進入克欽邦,但始終無法撼動克欽文字在該地區的主導地位。
克欽人確實把美國人當朋友,但又無法離開中國。所以在外交上,克欽人也在中美間搖擺。
一:克欽邦同美國的特殊關係
歷史上的克欽人沒有自已的文字,他們的歷史靠口口相傳,信仰鬼神和佛教,但對佛教的信仰也並不堅決。原因在於這些山民被山地和森林切割,各個部落間分散居住,沒有文字做載體,佛教無法在這個散居的民族形成統治地位。
19世紀末,美國傳教士漢森夫婦深入這一地區,受到克欽山民的熱情接待。漢森夫婦結合克欽人的發音特點,使用英文字母,花了多年的時間,為克欽族創製了文字。他們建立學堂,把克欽的孩子都聚在一起,教他們讀書寫字。克欽人開始有了第一批知識分子,他們開始用文明的方式審視這個世界。克欽人也有了自己的英雄人物,在文明和宗教力量的感召下走出叢林,建立城市。民族意識得到空前強化。
克欽的知識分子們開始用克欽文編著本民族的歷史,認識到在中國也有許多自已的族群。於是克欽族傳教士開始深入中國景頗族中傳教。
克欽族就是景頗族,但為什麼在兩國中會有不同的名稱呢?原來,景頗族的取名,是建國後中國民族工作組在給景頗族取名時,頗為為難,於是在"景致頗好"中提出二字,作為族名。克欽族的取名,則是英殖民者問路時,克欽山民告訴他這個地方叫"克欽",意即"紅土地"。所以克欽在景頗語中就是紅土地的意思。於是英國人就把他們叫克欽人,屬於誤譯。
克欽傳教士和學者在中國雲南的德州、保山、怒江等地發現更多的同胞,包括中國僳傈族、獨龍族、怒族,他們都有相同或相近的語言。克欽學者把這些民族統稱為"文蚌″族。這就相當於俄羅斯、白羅斯和烏克蘭,他們既有自己的族名,但又統稱為"斯拉夫″族。
於是克欽人的民族意識裡,又有了大"文蚌族″的概念。這就給美國人後來切入緬北衝突提供了機會。美國中情局支持的一個克欽組織叫"文蚌同盟″,總部設在泰國。"文蚌同盟″的終及目標就是建立一個包括中國景頗族、怒族、傈僳族、獨龍族在內的"文蚌″族國家。
美國不僅助推了克欽人的民族意識,對克欽邦的建立,美國人也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二戰中,美國人為了對付日本人,與同樣信仰基督教的克欽人合作。他們空投給克欽人數千支步槍,組建了以克欽人為班底的101實擊隊。這支突擊隊被納入美軍建制,受美軍情治機構管轄。101突擊隊最初由三千娃姓兵組成,平均年齡不超過十五歲,後來擴展至二萬人,始有青壯年加入。
101突擊隊人數只有日軍的1/3,但給日軍造成巨大的心理陰影。他們個子短小,容貌粗陋,但極為靈活。歷史上就有獵頭的傳統,殺戮是他們的本能。在同日本人的戰鬥中,101突擊隊表現出驚人的戰鬥力,讓美國人驚嘆不已,大開眼界。
他們一般不和敵人正面衝突,當然面臨正面衝實時也不迴避。他們多用計謀殺敵,這些計謀多源自於他們祖祖輩輩獵取野獸的經驗。
比如他們非常善於用竹籤。他們把竹籤削得極鋒利,並用火烤增加其硬度,然後在尖處塗上糞便,把竹籤埋在灌木叢和小路邊等隱蔽處。日軍一進入"竹籤陣″,克欽人就胡亂放槍。日本兵必到灌木叢躲避,被彈起的竹籤刺中,或死或傷。傷者因被糞便感染,多九死一生。
克欽人後來還把竹籤、絆線、手榴彈結合起來設伏,讓日本人聞風喪膽。
整個二戰中,101突擊隊僅死亡148人,日軍傷亡和被捕高達一點五萬多人。美國人都不敢相信。但克欽人有割下日軍耳朵作戰利品的習慣。美國人又通過暗中觀察,終心服口服。
101突擊隊還曾把500名美國人從死亡邊緣救出來。為了感激克欽人的幫助,英國人同意在緬甸獨立後把克欽人分離,建立獨立或高度自治的邦國。
正因為美國人和克欽人有過血盟關係。歐巴馬在任時,101突擊隊的老兵聯合寫信給歐巴馬,要美國幫助調停克欽邦和緬甸的衝突。美國有沒有出手,我目前手上沒有相關資料。但在2014年4月,美國邀請克欽獨立軍副司令桑魯甘茂到美國訪問。桑魯甘茂同美國國會、行政、軍界負責人多有唔面,背後動機並不單純。
克欽邦的多支武裝,正是以101突擊隊原班人馬為班底建立的。也就是說,美國人間接支持了克欽人的"獨立″事業。
目前,美國中情局通過駐泰機構以各種名義向克欽獨立軍提供援助。特別是與"文蚌同盟″組織的合作。克欽個別政治組織在中國的地圖上劃了一個圈,把中國的景頗族、獨龍族、僳傈族、怒族所居住地區納入他們獨立建國後遠景中,這正中美國下懷。美國人也想在中國南部挑起烽火,用克欽人做馬前卒。
綜上所述,美國人不僅幫克欽人創製了文字,帶來了基督教,促使了克欽人的民族覺醒,也是克欽邦建立的幕後推手。克欽人是否親美,我們還在持續觀察中,但友美是一定的。近些年來,克欽獨立軍同美國的聯繫有增無減。
克欽獨立軍和梵蒂岡的關係也十分緊密。近年來,聯合國救濟署援助給克欽邦的物資都被緬甸軍方截下,理由是擔心它們會落到克欽獨立軍手中。目前在克欽邦救助難民的,主要是歐美基督教和天主教組織。
可見,克欽人認為自己和美國人一樣,都是基督教世界的一員。相同的文字和信仰以及歷史上的血盟關係,使得克欽人對美國人很是親切。
二:克欽邦對中國的矛盾心理
因為克欽人和佤邦、果敢邦、勐拉等華人地區不同,這些地區要的是自治,並承認自己是緬甸的一部分。克欽有更遠大的抱負,比如在1961年2月5日,他們就對世界宣布建立"景頗大地人民共和國"。
"景頗″不是緬甸叫法,而是中國叫法。但景頗和克欽又是同一民族,這無疑引起了中國的警覺。
可以說,克欽邦要想獨立,不但緬甸不同意,中國也不可能同意。中國擔心克欽人的獨立,會在中國景頗族中引起紊亂。
這就是克欽人對中國的矛盾心理所在。
但克欽人離不開中國,離不開中國的輕工業品、食品和商業投資。所以,克欽邦內的主要武裝團體,奉行的是親華的原則。
克欽邦有許多政治武裝組織,有的受美國影響,有的在緬甸控制之下。但在克欽邦佔統治地位的克欽人民解放組織(kIo),它領導的獨立軍,控制著克欽邦80%的土地。克欽獨立軍表面是親華的,他的建立和中國有重大關係。
kIo前任主席布朗森的墓碑上刻的字,就揭示了克欽獨立軍同中國的特殊關係,碑文是這樣的:
"1967年,緬甸奈溫政府忘恩負義,大肆排華和殘害華人…同年,中國總理在北京會見布朗森一行,援助480支衝鋒鎗,以幫助克欽人民對抗大緬族主義。克欽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中國的幫助…″
克欽獨立軍把布朗森的墓地安在距中國邊境線僅五十米的地方,顯然是為了安撫中國,增加中國官方和民間對它的信任。
比如著名的、由中國在克欽境內投資的"密松大壩事件″,克欽獨立軍就說反對大壩施工和運行的組織不是它,而是緬甸政府支持的克欽族"偽軍″。對於密松大壩的建設,獨立軍既不支持,也不反對。
在密松大壩這件事上,克欽邦也確有難處。建設和約是中緬籤的,克欽未參予本來就窩火。但密松大壩又在克欽的土地上。緬甸依合約要派兵駐守進入,說要武裝"保護″大壩。克欽邦豈容緬軍在自己心臟地帶駐軍?於是發生軍事衝突,雙方都出現重大傷亡。
所以,克欽邦儘管對中方有些不滿,但還是說"不支持也不反對″,這應該是實活。
不過,2007年,我國在克欽邦建設太平江水電站,被克欽獨立軍索要巨額"開工稅″,遭拒後又阻繞開工,這段"黑歷史″中方是記得的。只能說克欽邦太窮了。
雙方最不諧的一段歷史,是克欽獨立軍當年強烈反對吳努政府把片馬,古浪等地區劃給中國。克欽獨立軍認為,這是克欽人的土地,一寸也不能丟。同時,克欽獨立軍還向美國求援,要求美國阻止緬甸把"克欽人的土地″劃給中國。
但總體上,雙方都在努力拋棄不快。畢竟中國有大量克欽人的同宗景頗族,兩地血脈相連。所以,中國和克欽邦也有許多經濟合作。1990年代,克欽人同雲南地區的一些黨政機關合辦了七家公司,從事礦業、玉石和木材生意。直到98年中國軍隊被禁止經商才關停。這段時間,克欽獨立軍通過非法手段在中國得到許多武器。
克欽邦還不斷地對中國進行情報滲透,在中國景頗族中秘密徵兵和招聘人才,這讓中國有些惱火。
總之,中國和克欽邦之間總感覺不大親近。儘管中國民間同情且認可他們的華人身份,但克欽人總忘不了他們的老朋友美國人,所以克欽邦一直在中美間搖擺。在克欽獨立軍中,既有不少中國產的自動步槍,也不乏美制武器。
三:克欽邦的宏大抱負,使得它對周邊國家都不大信任
克欽邦既然是緬北華人邦中漢化最淺的,又同中國若即若離,想讓中國盡心幫它,肯定也難,這同漢化較深的佤邦不同。所以,克欽有點象地區"孤兒″,既信基督教又孤傲不馴。於是,緬軍每次進攻克欽都往死裡打。
既然北方大國態度暖昧,克欽邦只好向美國求援。美國鞭長莫及。最終球又踢給北方大國。於是有那麼幾次,北方大國繳請緬甸和克欽邦到瑞麗和談。如果不是北方大國介入,克欽邦很難堅持到今天。
克欽邦有一點做得非常決絕,和只求苟且悶頭做生意的其他華人邦不同。比如,凡是緬甸境內,只要是反政府武裝,它統統出錢出槍,並助其壯大,使之成為自己的同盟軍。
如果敢王彭家聲被緬軍驅趕後,四處漂泊多年,是克欽邦援助他數百支槍。然後克欽獨立軍又穿上果敢同盟軍的衣服,助彭家聲殺回去,佔領了果敢北方的一塊地方。
還有若開邦叛軍,逃到克欽時不過26人。克欽邦收留了他們,出錢出槍並幫助訓練。才短短幾年,若開叛軍人數己上升到兩萬多。以克欽為基地,在克欽邦和若開邦間遊走,成為緬甸政府的一大麻煩。
克欽邦還和印度東北人的克欽人武裝合作。印度東北部也有克欽人,他們的武裝組織叫"那加K″,有一萬多人。他們可以從印度的敵人巴基斯坦那裡拿到較先進的武器。
印度和緬北克欽人的終及目標一樣,暗藏的目標都是追求獨立。不言而喻,他們想建立一個橫跨印緬的克欽人國家。所以,印度人也對克欽邦不滿。
結語
由此可見,克欽邦有點姥姥不親舅舅不愛。它尋求域外國家尤其是美國的支持自是必然的。但美國又有點鞭長莫及,境況有點尷尬。克欽邦即使親美,也親不上。這並非熱臉貼冷屁股,而且客觀條件跟不上。
但克欽邦的經濟一天也離不開中國。克欽邦的抱負離開中國的合作也必一事無成。所以,近些年來克欽邦一直向北方示好。但有時也語帶威脅。比如克欽邦發言人就曾說,如果克欽邦倒下,中國和緬甸之間將會少一道安全屏障。
由於中國和克欽邦的經濟聯繫越來越緊密,漢字教育越來越多地走進克欽邦的課堂。中國人的投資也越來越多。但中國人和克欽人的相處,總缺少那麼一點味。
看他們英文字母編寫的報紙,看他們和美國人談笑風生,我們就知道缺少的是什麼味,那就是中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