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的時候,張天慈的小提琴就已經過了10級,在業餘選手裡面已經是級別最高的了。也正是因為在小提琴上的優異表現,她被清華大學降60分特招錄取。7月26日,張天慈參加了清華大學藝術團交響樂隊在國家大劇院的演出,司職小提琴手的她當晚表現堪稱完美。作為一名尚未入校的2009級新生,演出之前,她其實只跟樂隊合練了一個星期。
6歲緣定小提琴
用張天慈自己的話來說,她和小提琴之間有著天生的緣分。在她6歲之前,說不清楚小提琴長什麼樣,但6歲時第一次接觸小提琴之後,她對小提琴的喜愛便一發不可收拾。此後的12年,小提琴伴著她走過了每一天,見證了她走向每一個成功。
張天慈6歲的時候,當警察的媽媽覺得該讓她學一點什麼。「沒有藝術細胞,生活就少了很多情趣。」一次,一個朋友帶著孩子來家裡玩,無意中說到孩子正在準備小提琴考級的事。「小提琴音色很優雅,大小適中,擱在肩上也不費勁,應該適合張天慈。」
第一次親密接觸小提琴,張天慈就表現出了與眾不同。她學著老師的樣子,把小提琴的一段擱在肩上,久久不願放下,一直到培訓課結束,她都不願意離開。從此,張天慈開始了她的小提琴生涯。然而,時間一長,新鮮感消失之後,練習小提琴仿佛成了張天慈的累贅。因為處在基礎階段,她需要不停地重複練習一些曲目的片段,對一個喜歡嘗試新鮮事物的孩子而言,難免會感到枯燥和乏味。以至於張天慈8歲生日的時候,許下的生日願望是,讓小提琴從生活裡消失。
但是,看到張天慈兩年來的明顯進步,媽媽逼著她堅持了下來。12歲時,她拿下了小提琴業餘選手的最高級別——10級。
社調獲政府認可
在常人的印象中,拉小提琴的女孩子都比較文弱,喜歡安靜和獨處,但張天慈卻是一個例外。
高二那年寒假,張天慈組織了一個社會實踐小組,調查錦州市民對錦州城南擴的看法。張天慈帶著小組的成員深入到多個社區做採訪和發放問卷,同時也去了多個政府部門,了解市政府對錦州城南擴的規劃。張天慈說,在社區做採訪時,他們特別注重一些上了年紀的市民的看法,「畢竟他們在這裡生活了更長的時間,對這個城市有著更深的感情。如果他們對錦州南擴也是積極的看法,這才說明這些政策深入人心。」
跟小組的成員一起忙碌了大半個月後,張天慈整理出了一份兩萬多字的社會調查報告並提交給了市政府。「後來這個報告得了錦州市的社會調查報告一等獎。領獎的時候,主持人說,這個報告立意新穎,獲得了市政府的認可。」
在學校,張天慈是班長和校團委組織部長,經常在公眾場合演講。張天慈說,這增強了她的心理素質和與人交流的能力,「大概也是清華願意降分錄取我的原因。」
西班牙名曲助成功
去年11月份,清華大學發布了將舉行文化藝術冬令營的消息,有意報考清華大學的藝術特長生經過嚴格選拔和認定後,根據等級不同,這些學生將在高考中享受下調20至60分優惠錄取的政策。張天慈第一時間獲知消息並進行了準備。
今年1月份,張天慈來到清華並進入最後的藝術測試環節。她演奏的曲目是《流浪者之歌》。這是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薩拉薩蒂的名篇,講述吉卜賽人流浪世界的悲慘和他們昂揚的精神姿態,需要採取多種表現手法,對小提琴手的要求極高。張天慈按照自己熟悉的旋律演奏完畢後回到錦州,開始了緊張的複習,準備迎接高考。3月份,她收到清華大學寄來的特快專遞:她通過了清華大學的自主招生測試,獲得了降低60分錄取的資格。7月份,她收到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錄取專業是材料科學與工程。沒有被最喜歡的商科專業錄取,她仍然感到有小小的遺憾。
英才檔案
張天慈簡介
張天慈,錦州中學,6歲開始學小提琴,初一時通過小提琴業餘組最高考級10級,2009年1月通過清華大學藝術特長生特招考試,獲降低60分錄取資格。高考成績622分,被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材料科與工程專業錄取。
對話英才
演出狀態很完美
記者:高考之後都做了些什麼?
張:高考之後先是估分填志願,然後去北京新東方學了10多天的英語。
記者:拿到錄取通知書後有什麼想法?
張:先是在網上知道的錄取結果,拿到錄取通知書之後做了一些轉專業的準備工作。
記者:為什麼要申請轉專業?
張:對商科更感興趣一些,而且那也是第一志願。但是,因為自己的史地政成績不好,最後沒有參加面試,專業沒轉成。
記者:什麼時候知道的要去國家大劇院演出?
張:清華打來電話,讓我到清華參加交響樂隊的排練。我當時並不知道要去國家大劇院演出,是去之前一天才得到的消息。當時很緊張,但真正上臺之後,卻有一陣莫名的興奮,然後狀態很好,演出很完美。
記者:對即將到來的清華生活有什麼設想?
張:有一些大致的規劃,希望在學好專業課的同時,仍然能有小提琴相伴,然後多參加一些實踐活動,讓自己更快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