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楊思祿將軍親友處獲悉,開國少將、原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空軍原顧問楊思祿同志於2020年11月18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104歲。
資料圖:開國少將楊思祿(本文圖片均來源於中國空軍)
根據中國軍網發布的人物簡歷顯示,楊思祿,江西於都人,1916年出生,1933年入黨,同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參加了長徵。抗日戰爭期間,任排長、代連長、副營長、營政治教導員、營長、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旅長、副司令員、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航校參謀長、副校長,航空兵師師長,航校校長,副軍長,軍長,蘭空副司令員,福空司令員,空軍顧問。1987年3月離休。1955年被授予空軍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資料圖:1955年,楊思祿被授予空軍大校軍銜。
在楊老女兒楊爭著的《輕聲細訴》一書中,記載了楊老回憶的諸多過往,其中「敵機」一直是個標誌物。楊老的眾多戰友,也是被「敵機」炸死炸傷,以至於他對敵機深懷仇恨。這也為他後來發憤圖強、建設人民空軍奠定了感情基礎。
1949年,遠在重慶剛忙完收編國民黨俘虜,已是師長正在二野司令部等待分配工作的楊思祿,奉命調入空軍。33歲的楊思祿從此與人民空軍結下不解之緣,也打開了夢寐以求的「天窗」。
資料圖:楊思祿從雅格-11中級教練機上走下來。
進入航校擔任參謀長後,楊思祿心想,要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空軍,管好部隊,作為一名參謀長,必須儘快熟悉與掌握飛行技術,逐步由外行變為內行。於是,放牛出身、文化程度不高的他主動要求學習飛行。經過嚴格體驗,上級批准了他的請求。
資料圖:1951年夏天,楊思祿駕駛雅格-18型飛機,第一次放單飛的情景。
學習結束後,楊思祿調任空軍航空兵某師師長。時值抗美援朝,由於前方飛行人員戰鬥減員,楊思祿所在師抽調大批飛行員補充到前線兄弟部隊。敢於問天、順利登天的他,和部隊一起站上了戰場制高點。
資料圖:楊思祿在空軍11航校時與飛行2團幹部的合影。
1954年,楊思祿調任十一航校校長,多年來,他一直以十一航校為榮。作為第一任校長,他是從第一塊磚幹起來的……更為重要的是,不但他個人先後完成多型新式飛機的改裝,成為為數不多的老紅軍中能開超音速戰鬥機的飛行員,而且航校為空軍培養一大批合格的飛行員,任內沒有發生一起嚴重飛行事故,成為當時空軍航校工作的典範。
1961年,楊思祿晉升少將軍銜。也是這一年,任軍長的他帶領高炮部隊擊落一架敵機。
中國軍網在報導中評價這位老人:從「紅小鬼」到「飛將軍」,總有一種力量如影隨形,那就是長徵精神,映照今日。
將星隕落,深切悼念。楊思祿逝世後,目前仍健在的開國將帥僅剩8名,均為開國少將。他們分別是:1955年授銜的原瀋陽軍區副政委鄒衍(1915)、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詹大南(1915)、原北京軍區工程兵政委楊永松(1918)、原南京軍區工程兵主任黎光(1914),1961年授銜的江西省軍區原政委張力雄(1913),以及1964年授銜的原烏魯木齊軍區副司令員王扶之(1923)、原總參謀部炮兵部部長文擊(1918)、軍事醫學科學院原院長塗通今(1914)。
上述八名開國將軍中,年齡最大的是出生於1913年的江西省軍區原政委張力雄,年齡最小的是出生於1923年的原烏魯木齊軍區副司令員王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