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時間旅行」的模擬表明:量子領域中沒有「蝴蝶效應」

2021-01-12 量子認知

研究人員使用量子計算機模擬「時間旅行」,表明在量子領域中沒有「蝴蝶效應」。在研究中,量子位信息「穿越時空」進入了模擬的過去。隱喻地講,其中一隻被嚴重破壞,就像踩在了一隻蝴蝶上一樣。令人驚訝的是,當所有量子位都返回「現在」時,它們看起來基本上沒有改變,就好像現實在自我修復。

該最新研究成果論文發表在最近的《物理評論快報》上。論文第一作者為博士後華人學者、顏斌(Bin Yan)。

論文另一作者、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理論物理學家、尼古拉·辛尼森(Nikolai Sinitsyn)表示:「在量子計算機上,模擬逆向演化或模擬追溯到過去的過程沒有問題。」 「因此,如果我們時光倒流,增加微小的破壞並返回,我們實際上可以看到複雜的量子世界會發生什麼。我們發現我們的世界得以生存,這意味著量子力學中沒有蝴蝶效應。」

在雷·布拉德伯裡(Ray Bradbury)1952年的科幻小說中,一個稱為「雷聲」的角色,使用時光機走到了更遠的過去,在那裡他踩著一隻蝴蝶。回到現在,他發現了另一個世界。這個故事經常被冠以「蝴蝶效應」一詞,這是指一個複雜的動態系統對其初始條件的極高敏感性。在這樣的系統中,早期的小因素繼續強烈會影響整個系統的發展。

相反,研究發現,模擬回到過去以在量子系統中造成小的局部損害,只會導致目前的微不足道的局部損害。

這種效應在信息隱藏硬體和測試量子信息設備中具有潛在的應用。通過將初始狀態轉換為緊密糾纏的狀態,計算機可以隱藏信息。

顏說,「我們發現,即使入侵者在強糾纏狀態下進行了破壞狀態的測量,我們仍然可以輕鬆地恢復有用的信息,因為這種破壞不會被解碼過程放大。」 「這證明了有關創建用於隱藏信息的量子硬體的討論是合理的。」

這個新發現還可以用來測試量子處理器是否實際上在按照量子原理工作。由於新發現的無蝴蝶效應是純粹的量子效應,如果處理器運行該研究系統並顯示出這種效應,那麼它必須是量子處理器。

為了測試量子系統中的蝴蝶效應,研究人員使用IBM-Q量子處理器的理論和仿真來說明電路如何通過應用量子門來發展複雜的系統,具有正反因果關係。

在該項研究的量子時間機器模擬器實驗中,比方說,一個叫張三的準備了當前的一個量子位,並通過量子計算機向後運行。在很久以前,另一個叫李四的入侵者擾亂了量子位,並破壞了其與世界的所有量子的相關性。接下來,系統將向前運行到當前時間。

在該研究中,張三準備了自己的量子比特,並將信息置亂酉U應用於該量子比特和其他許多量子比特。李四以任何方式測量她的量子位,將量子位翻轉到張三不知道的狀態。張三仍然可以通過單個解碼酉陣U重建她的信息。

根據雷·布拉德伯裡(Ray Bradbury)的說法,李四對狀態的微小損害以及過去的所有這些關聯,都應該在複雜的時空演變過程中迅速放大。因此,張三最終將無法恢復其信息。

但事實並非如此。 研究發現,目前的大多數本地信息都以本質上量子相關的形式隱藏在較深的過去,這些相關性不會受到輕微的篡改而損壞。研究表明,儘管李四幹擾了,但信息仍返回張三的量子位,而沒有造成太大破壞。與直覺相反,對於更深入的過去時間旅行和更廣闊的「世界」,張三的最終信息返回所給她的損失甚至更少。

研究最後總結道:「我們發現,經典物理學和量子物理中的混沌概念必須有不同的理解。」

參考:Bin Yan et al, Recovery of Damaged Information and the Out-of-Time-Ordered Correlator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20). DOI: 10.1103/PhysRevLett.125.040605量子認知 | 簡介科學新知識,敬請熱心來關注

相關焦點

  • 量子的世界,不允許「蝴蝶效應」丨時間旅行
    原創 Los Alamos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來自專輯星辰大海時間旅行是科幻小說的熱門主題。一旦回到過去,初始條件的改變是否會產生「蝴蝶效應」,以致改變整個歷史走向?
  • 蝴蝶效應真實存在嗎?更令人困惑的是量子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是由愛德華·洛倫茲在大氣可預測性的背景下提出的,實際上,他在研究報告中提出海鷗的翅膀,而不是蝴蝶的翅膀,可產生巨大、不可預見的後果,蝴蝶效應是由菲爾·梅裡萊斯博士提出的,該術語被洛倫茲在談話中引用,並在1969年發表的研究報告中以蝴蝶效應作為標題。
  • 量子糾纏是在量子體系中沒有任何確定的意義
    量子糾纏是量子態物理中的一種特殊物理現象,被廣泛應用於應用物理和工程物理兩個領域。利用量子糾纏,可以使兩個分布在高維空間的電子具有獨立性。例如量子計算機中,通過加入量子通信衛星,量子計算機能夠實現跨越一個經典量子態到另一個經典量子態的轉換。
  • 都說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量子力學到底是個啥?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柴知道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近些年,由於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喜報頻傳,市場上出現了很多炒作「量子科技」概念的各種「偽創新」產品,比如,如量子水杯、量子按摩、量子鞋墊、量子醫學等。為了避免大眾上當,知名主持人甚至在節目中直接建議,「凡是用錢能夠買到的量子產品全是假的」。
  • 關於量子世界的十大真理
    但即使在量子物理中,其它粒子的屬性也不見得總是會變得離散。例如,電子在金屬的導帶中的位置就不是離散的——電子可以連續地佔據導帶中的任何位置。再比如,(組成電磁波的)光子的能量值也不是離散的。同樣的,量子引力(如果我們最終成功理解了它的話)也不意味著時間和空間就必須要是離散的。(不過,另一方面來說,它們可能是的) 3.糾纏和疊加不一樣。
  • 生物體中的「量子效應」:我們的細胞可以感受到人眼看不見的磁場
    重要的是,這是量子物理直接影響細胞中生化反應的證據,是人類長期以來假設存在但以前從未見過的。該團隊使用一種對微弱閃光敏感的特製顯微鏡,觀察了一種含有特殊光敏材料的人類細胞培養物對磁場變化的動態響應。當磁場通過細胞時,細胞的螢光會變暗。研究人員在實驗室觀察到的變化與一種奇怪的量子效應導致這種照明反應的預期相符。實驗中未對細胞做任何修改或添加。
  • 為什麼 2020 年代屬於量子計算?
    在擺脫了二進位處理的限制後,量子計算機能夠以比普通計算機更快的速度進行運算,同時能耗也大為降低。這使得量子計算機比普通計算機具有巨大的實現優勢,例如,能夠用經典計算機所需時間的一小部分解決更為困難的 NP- 完全問題,而這甚至還沒有涉及到具體的用例。應該說,量子計算的出現本身,並沒有敲響經典計算的喪鐘,就像量子物理學的出現並沒有使經典力學的所有成果變得毫無意義一樣。
  • 《新民周刊》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
    在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創新中心內的量子模擬實驗室拍攝的超冷原子光晶格平臺的雷射伺服系統。而光電效應是人類在理解量子世界的道路上邁出的第二步,愛因斯坦也因此獲得了1921 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什麼是光電效應?就是當某一光子照射到對光靈敏的物質上時,它的能量可以被該物質中的某個電子全部吸收。電子吸收光子的能量之後,動能立刻增加,如果動能增大到足以克服原子核對它的引力,就能在十億分之一秒時間內飛逸出金屬表面,成為光電子,形成光電流。
  • 華中科大提出量子傳感新方法 為突破海森堡極限測量精度提供可能
    量子科學與技術是二十一世紀的重要研究領域,引領著物質科學和信息技術的巨大變革。量子傳感與精密測量作為量子信息領域的重點研究方向之一,在現實世界有著極富前景的應用。如何利用量子資源突破標準量子極限測量精度是這一研究方向的關鍵科學問題。
  • 揭秘「量子計算機」工作原理
    自上世紀90年代提出量子計算機概念以來,技術和研發費用是限制這類逆天設備發展的壁壘,期間加拿大D-Wave公司曾宣稱已經研發出量子計算機,但是業界對這臺設備仍持質疑態度。慶幸的是,近幾年我們能夠看到業界在量子計算機上取得的突破,或許,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量子計算機很快就會來了!
  • 「墨子號」是起點 中國科學家謀劃建「量子星座」
    8月10日電(記者喻菲)中國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完成了原定兩年完成的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量子糾纏分發和地星量子隱形傳態實驗三大科學目標。這表明「墨子號」不僅可跟中國的設備對接,也可與世界其他國家符合要求的設備對接。此外,科研團隊還將努力實現量子通信與經典光通信相融合的安全信息傳輸,與有需求的用戶對接,開展量子通信現實應用。
  • 我國量子通信技術落地指日可待
    ,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後,又一次在量子領域發表新成果。 ▍歷時十年技術沉澱,目標要造全球量子通信網 何為量子通信?   它是一種利用量子疊加態和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新型通信方式,主要分為量子隱形傳態和量子密鑰分發兩種。 而量子密鑰分發(QKD),就是我們這次要聊的主角。它的誕生可以追溯到1989年,IBM的科學家們成功實現了首個QKD實驗,當時的線路僅有32釐米。
  • 中科院院士來好消息,耗時10餘年,量子計算終於迎來突破
    可如果研究對象是微觀世界的「量子建築」呢?  顯然微觀粒子的複雜變化和相互作用,已經遠遠超出傳統電腦的計算範圍。因此需要量子計算機來模擬量子問題。    2020年11月19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宣布該團隊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 「墨子號」是起點,中國科學家謀劃建「量子星座」
    這表明「墨子號」不僅可跟中國的設備對接,也可與世界其他國家符合要求的設備對接。  此外,科研團隊還將努力實現量子通信與經典光通信相融合的安全信息傳輸,與有需求的用戶對接,開展量子通信現實應用。  量子衛星工程常務副總師兼衛星總指揮王建宇說,單顆低軌衛星無法直接覆蓋全球。目前「墨子號」一次過境開展實驗的時間約為10分鐘。如果衛星在1萬公裡的軌道上,那麼發送密鑰的時間就可持續幾個小時。如果衛星在3.6萬公裡的軌道上,地球的三分之一就能一直看到衛星,這些地方就在任何時候都可以保密通信。所以理論上有三顆高軌衛星就能覆蓋全球。
  • 【新華網】「墨子號」是起點,中國科學家謀劃建「量子星座...
    這表明「墨子號」不僅可跟中國的設備對接,也可與世界其他國家符合要求的設備對接。  此外,科研團隊還將努力實現量子通信與經典光通信相融合的安全信息傳輸,與有需求的用戶對接,開展量子通信現實應用。  潘建偉說,目前「墨子號」實現的天地量子密鑰分發有個前提,就是「墨子號」必須可靠,因為密鑰是「墨子號」發送的,如果「墨子號」把密鑰洩露出去,那麼整個過程就不安全了。
  • 我國成功構建世界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原標題:我國成功構建世界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最新發現與創新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構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並進行了長達兩年多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測試、標準化研究以及政務金融電力等不同領域的應用示範。
  • 中國科大在基於星座的量子通信實驗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神秘的「量子波動速讀」火了,5分鐘讀10萬字
    一、量子波動速讀 孩子高速翻動書本,就能理解書中內容,花上1分鐘就能讀上10萬字。最近,「波粒二象性」的「量子波動速讀」火了。 書中文字快速成像、光波飛入電影回放、一目十行過目不忘。
  • 圓周率的涵義你知多少(二):π與量子力學
    由於篇幅所限,未能具體討論圓周率π在現代科學技術中的具體應用。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具體列舉一些圓周率π在量子力學中的應用,算是前面文章的續篇。也許,通過π在量子力學中的應用,你還可以具體地了解一點量子力學。黑體輻射黑體輻射指處於熱力學平衡態的黑體發出的電磁輻射。黑體輻射的電磁波譜只取決於黑體的溫度。
  • 新的量子算法破解了非線性方程,計算機能否代替人類成為先知?
    在某些領域,計算機能夠輕易地預測未來,例如像樹汁是如何在樹幹中流動的這樣簡單、直觀的現象可以被線性微分方程的幾行代碼所捕獲。在 11 月發表的獨立研究中,Childs 領導的團隊和 MIT 的團隊都描述了一個強大的工具,可以使量子計算機更好地對非線性動力學進行建模。與傳統計算機相比,量子計算機能夠利用量子現象更有效地執行某些特定的計算。正是由於具有這些功能,量子計算機得以使複雜的線性微分方程式被快速地推翻。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希望他們可以通過巧妙的量子算法來解決非線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