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每天開心的和不開心的事情列出來,大家也許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讓我開心、幸福的事情,往往是外界給你的鼓勵、肯定和感謝;而讓我們不開心,甚至煩惱、痛苦的往往是和別人不愉快的經歷。
比如:同事在會議上對你方案提出了疑義,你就會覺得,他是不是對自己有意見?在電梯上遇到領導,領導不苟言笑,你就會覺得,他是不是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更誇張的是,有時候同事心情不好,黑著個臉,你就會下意識地覺得,自己是不是哪裡做錯了,得罪了對方。
契訶夫的短篇小說《一個官員之死》就講了一個非常誇張的故事:一個官員在戲院看戲,看到一半突然打了個噴嚏,本來只是一個普通的舉動,可誰也沒想到,3天後,官員竟然因為這個噴嚏去世了。
這天晚上,官員正在戲院看戲,中途他低下頭打了個噴嚏,打完噴嚏後,官員用手絹擦了擦臉,並且向四周瞧了瞧,此時,坐在他正前方的一個老頭正在用手套擦拭自己的禿頭和脖子,一邊擦還一邊嘴裡念念有詞,官員覺得大事不妙,這個老頭不是別人,正是在另一個部門任職的文職將軍。
官員覺得將軍之所以在擦拭頭和脖子,因為自己打噴嚏濺到他身上了,於是連忙起身去和對方道歉:
「對不起,將軍,我打噴嚏濺到你身上了……我不是有意的……」將軍看都沒看他說:「沒關係,沒關係……」官員還是覺得不妥,繼續說道:「看在上帝面上,請你原諒。我是無意的!」將軍不耐煩地說:「哎呀,請您坐下吧!讓我聽戲!」
官員覺得不好意思了,只得坐下繼續看戲,等到休息時,又唯唯諾諾地跑去和將軍道歉,將軍更加不耐煩了:「夠了,你還有完沒完?」
官員垂頭喪氣地回到家,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妻子,妻子聽後先是大吃一驚,但在得知將軍是別的單位的就放心了,妻子問他有沒有去道過歉,官員說:「我道歉了,但是他態度很奇怪,一句中聽的話也沒說過。」
為了表達自己的歉意,第二天,官員理了發,穿上新的制服,特意跑去將軍家道歉,走進客廳時,看到很多人都來求將軍辦事,將軍本人就坐在中間,一個個詢問眾人的請求,問了幾個人後便抬眼看了看官員。
官員抓住機會立馬道歉:「大人,要是你還記得起來的話,昨天在『幸福之邦』戲院,我打了個噴嚏,無意中濺了您……對不起……」
將軍趕緊打斷:「多麼膚淺的思想……」並對下一個請求辦事的人說:「您有什麼事?」
這下官員更加認定將軍還在生氣,因為他連話都不願意和自己說,官員覺得不能任由事情這樣發展下去,等到最後一個求將軍辦事的離開後,他跟在將軍身後低聲地說:」我是真心悔過的,我不是有意的,你一定要了解。「
將軍大手一揮:」您簡直就是在開玩笑!「說完便叫官員趕緊離開。
眼見口頭的道歉無用,官員想著只能寫信給將軍道歉了,他一邊走一邊想如何寫信,可想來想去都不知道如何寫,第二天只得繼續上門道歉。
」將軍,昨天打擾了,但我並不是來開玩笑的,我是真心地來給您道歉的,因為我打噴嚏······「還沒等官員說完,將軍便憤怒地大喊一聲:」滾出去!「」什麼?「官員低聲問道,他嚇得發呆了。將軍跺起腳來,重複一遍:」滾出去!!!「
聽到這裡,官員的肚子裡好像什麼東西掉下來了,他什麼也看不見,什麼也聽不見,倒退道門口,走到街上,機械地回到家中,躺在沙發上,死了。
這是來自契訶夫的小說《一個官員之死》的故事,故事寫於1883年,作者用誇張的手法,變現了當時在沙皇的黑暗統治下,人們對權威的恐懼,因為一個噴嚏,官員害怕將軍報復自己,他一次次地道歉,將軍的態度卻一次比一次惡劣,這使得官員的內心壓力,越來越大,最終走入了絕境。
雖然故事寫於100多年前,但是現在讀來仍舊對我們有非常大的教育意義,很多時候我們都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讓自己背負了太多的壓力,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作繭自縛。
在這個故事中,官員打噴嚏濺到了將軍頭上,覺得是大不敬,事實上,很可能他根本沒有濺到,將軍只是碰巧出汗了在擦汗,並且就算真的濺到了,將軍也並不介意,一切都是官員一人的臆想。
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本來就特別容易對「社交」起反應。人類的祖先,因為不具備獨自獵捕的能力,所以只有通過群居的形式才能更好地繁衍下來,這就導致,具備更強的社交能力的人就被自然選擇下來。在心理學上,將之稱為「社會大腦」,這個理論認為,人類的大腦會會反映在現實社會中複雜的計算需求,並用來調整自身,使其向著「能夠更好適應社會」的方向進化。
在這樣一個前提下,人類大腦就很容易產生一種現象:對來自社交的場景和刺激,賦予更高的學習和反應權重。也就是對於外界的給予的反饋特別敏感,所以當你覺得自己過度關注外界的看法時,不要過於難受,因為人類的天性就是如此。
想要改善這種情況,建議大家用以下3個方法:
第一:提高自信心
過度關注他人的看法,最核心的原因就是自己不夠自信,我們可以通過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來提升自信,從而改善過度關注他人的習慣。
第二:寬容原則
寬容原則是哲學上的一個概念,在溝通的過程中,保持最大的善意去相信對方,相信對方是積極的、正面的,是想要解決問題的,而不是故意找茬,或者是對你有意見的。
第三:對等原則
對方給你一個什麼樣的評價,就必須拿出對等的證據。否則,這個評價就是無意義的,完全不需要去理會。比如說別人說你方案不太好,你可以問他具體哪裡不好,否則很可能人家只是隨口一說,自己根本都不懂,完全不必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