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男孩》改編自全球暢銷小說《奇蹟》,該書曾獲得2015年馬克吐溫圖書獎,至今被翻譯成45種語言,全球累計銷量超過800萬冊。這是關於一個天生臉部畸形的小男孩奧吉在第一次走進校園,從被欺凌到獲得友誼和尊重的故事。
「如果把家庭比作一個地球的話,那么弟弟永遠是太陽,全家人都要圍著他轉。」姐姐維婭顯然很嫉妒弟弟奧吉的家庭地位。上帝把一張不符合人類美學的臉給了奧吉,讓他生活在自卑與封閉的陰影中。父母則把全部的愛給了他,讓他接納自己,接納他人,露出陽光般溫暖的笑臉。
《奇蹟男孩》裡,奧吉的出生缺陷客觀上決定了他需要被不斷地補強,生理上,年僅10歲的他進行過27次手術,才擁有相對正常的視聽能力,遺憾的是27場手術也無法將他「修復」成一個面貌相對正常的孩子;心理上,因為病痛、手術和面部的醜陋決定了他必須強大內心,才有足夠的力氣和這個看臉的世界兼容——幸運如他,所有最小概率的事情都集中在他一個人身上:最小的存活率、殷實的家庭經濟基礎、良好的醫療條件和一個充滿愛和無限支持的家庭。
所以,當奧吉的母親決定讓他參與到學校生活,獨立面對這個世界時,他的確已擁有了可以和世界SAY HI的資本——他頭腦聰明,熱愛科學,頗具有幽默感和想像力,且與人為善——儘管,父親焦慮地認為「這是把他推向野蠻的叢林」。
普通小孩在融入新集體時,或多或少都要承受很多壓力,奧吉更甚。教養良好的大人,通常不會直接表現出對生理缺陷的人的歧視,在崇尚基督博愛的美國主流社會,這不僅是一種社會常識,更是政治正確。但是孩子們不一樣,所謂「童言無忌」,兒童的反應和表達更直接,對異化的存在表現出直接的厭惡、躲避、孤立甚至霸凌,也是可以想見的。因此,從純家庭教育轉入學校教育的奧吉,自然而然地會因為特殊的外貌而被視作怪物,被獵奇,被羞辱,而這,才是真實的社會。
「外貌這張地圖,記錄過去。心靈這張地圖,指引方向。」奧吉的媽媽說。這位家庭的船長的確是大智慧與大勇之人。
什麼是朋友?
我很喜歡WILL這個角色,而導演還找了一個特別帥氣的小朋友來襯託男主。怎麼樣的人在學校是POPULAR的,學習不一定是很好的,運動可能拔尖,外貌好看,風趣並且合群。奧吉在考試中幫助了WILL,WILL跟奧吉成為了朋友,兩個小夥子的感情簡單純粹。我們都以為這就是HE,但是沒想到狗血的情節出現了。
「我只是被告訴這麼做,卻被纏住了。」OH,我們忘了,有談資也是可以變得POPULAR的,但是你卻忘了當這句話說出口後,你會失去什麼。
—— 一個真正的朋友。
朋友不需要憐憫,需要的是真誠和平等。正如後來依然坐過來的麗娜說的:我坐過來,只是想交一個好朋友而已。 幸虧編劇沒有那麼殘酷,WILL舉起拳頭維護奧吉,朋友的意義不就是不允許他人詆毀半句,互相卻能揶揄吐槽。真誠,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