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媽看了一部關於孩子成長的經典電影《奇蹟男孩》。
這部電影改編自美國勵志成長書籍《Wonder》,這本書曾120周蟬聯《紐約時報》童書排行榜榜首,被翻譯成45種語言,號稱影響了6000萬個家庭的教育方式。
依託強大的原著背景,《奇蹟男孩》一上映就廣受好評,豆瓣評分高達8.6,據傳這是茱莉亞·羅伯茨不要片酬也要演的一部電影。
它講述的是一個患有先天面部畸形、身陷社交困境的小男孩奧吉,在脫離父母的保護後,如何憑藉小夥伴們的鼓勵與幫助,收穫愛與自信的故事。
男孩奧吉由於天生臉部嚴重畸形,從小在家中和媽媽自學。10歲時,父母決定讓奧吉走出家門,將他送入一所普通學校上五年級。
在這裡,奧吉將與校長、老師以及性格迥異的同學相處。
他不尋常的外表讓他成為同學們討論的焦點,也給他的校園生活帶來了不少難題。
好在,在校園裡收穫的真摯友誼讓原本總是帶著頭盔上學,不願意以自己的面目示人的奧吉,自信地摘下頭盔,和朋友一起迎接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成為了不可思議的「奇蹟男孩」。
雖然絕大多數的孩子不會遇到「奇蹟男孩」奧吉那樣的狀況,但是對於我們每一個孩子來說,無論是否「特殊」,只有擁有友情的成長才是完整的。
在孩子們的成長生涯中,友情是孩子們必上的一門必修課,因為對於孩子們來說,與年齡相仿、興趣相投的好朋友們一起相處是最令他們快樂。
那麼如何教會他們去更好地和好朋友們相處呢?我相信這本由國際知名圖畫書創作者——赫姆·海恩創作的《好朋友》會給孩子們一些啟發。
這位曾榮獲安徒生獎等多項國際大獎地作者用深具感染力地童心幽默和溫暖靚麗地水彩,在歡樂中闡釋了友誼的真諦,與孩子們分享了友誼的快樂。
水彩大師赫姆海恩用他神奇的畫筆為我們營造了三個好朋友快樂地在一起的畫面,每一頁都很經典。
封面是「三人騎腳踏車」特技展示,小公雞扶著把手,小老鼠和小豬各踩一隻踏板。
小公雞像三個人的領袖一樣面容堅定,指引方向,小老鼠指著前方的路,而小豬則轉過頭來面向讀者露出快樂的笑容。
這樣大膽想像、誇張可愛的造型,一下子就把我們帶進繪本的世界。
每天早上,公雞咕咕要負責叫醒農莊裡的動物。
小老鼠強強和小豬波波都會在一旁幫忙。
因為,好朋友總是互相幫忙的。
然後,他們會騎上腳踏車,從農莊出發,一起在晨光裡兜風。
無論路多麼顛、山多麼陡、彎道多麼曲折、水窪多麼深,都阻擋不了他們。
好朋友總是在一起玩,看圖中的三個騎腳踏車騎得多歡樂!
有一天,他們在村裡的池塘邊捉迷藏。
你看出來是誰負責找了嗎?小朋友一定能發現是小老鼠,因為小老鼠捂著眼睛。
那麼小豬藏在哪裡了?仔細看這張圖,原來藏在那個大圓石的後面了,因為太不小心了,把自己的尾巴露出來了!
那麼,小公雞藏在哪裡了呢?
圖中的場景實在很有喜劇效果,小雞竟然藏在鴨群裡,像鴨子一樣漂在水上。
可是你能堅持多久呢?那一本正經的表情笑死人了!
小老鼠強強躲在蘆葦叢裡時,發現了一艘舊船。
他們三個便立下共同的志願—要成為海盜。
因為,好朋友總是一起做決定的。
小老鼠強強掌舵,公雞咕咕張開翅膀,揚起了帆,小豬波波充當軟木塞,堵住了船底的破洞。
(這一頁讓小朋友仔細觀察畫面,看看孩子能不能發現小豬用屁股擋住小船的細節,因為小豬的尾巴露出來了。)
他們就這樣在寬闊的水面上航行冒險,一天下來,他們覺得自己變得更大膽、更勇敢了。
他們徵服了整個池塘!
可是,飢餓還是把他們趕回到岸上。本來他們想釣魚來吃。
(仔細看圖,小老鼠的尾巴充當了魚餌的角色,這個細節你發現了嗎?)
可是,儘管三人通力合作,但肚子咕嚕咕嚕叫得好大聲,把魚兒都嚇跑了。
他們只好去採櫻桃。
(疊羅漢摘櫻桃,正常成人的思維難道不應該是噸位大的在下面,噸位小的在上面嗎?可是這三個朋友竟然反過來,所以童書有趣就有趣在不以邏輯思維來布局故事情節,這才是孩子該有的視角,這才是孩子喜歡的幽默。)
他們把採到的櫻桃分著吃:
一顆分給小老鼠強強,一顆分給公雞咕咕,兩顆分給小豬波波,就這樣一直分下去。
小老鼠強強沒什麼意見,不過,公雞咕咕覺得不公平。所以,他又分到了所有的櫻桃核。
因為,好朋友總是要公平對待的。
他們吃了太多櫻桃,所以全都鬧肚子了,得在回家前先到草地上解決一下。
(三個好朋友一起拉便便,小朋友看了一定笑瘋了吧!)
當夕陽西下,影子拖得好長好長的時候,他們騎上腳踏車回家。
看這張圖中,夕陽西下,三個好朋友騎車在土路上,太陽把他們和道路兩邊樹木的影子拉得好長,這分明就是我們曾經騎行過無數遍的鄉間小路!
傍晚,太陽光線就是這樣照在他們身上,這樣的畫面讓人感動良久。好的藝術作品就是能讓人產生共情,不分時間、不分地域。
在雞舍後面,水桶旁邊,他們三個發誓要一輩子做朋友。
「因為,好朋友是永不分離的。」他們說。
那天晚上,他們打算在小老鼠強強家睡覺。
可是,公雞咕咕被卡在洞口了。
於是,他們又決定到小豬波波家過夜。
不過,小老鼠強強鼻子太靈敏了,他不想睡在豬舍裡。
最後,公雞咕咕提議到雞舍的木桿上睡覺。
可是……
木桿斷了!
好的喜劇效果就應該是不誇張,不惡搞,卻把觀眾逗得捧腹大笑,這本書就達到了這樣的喜劇效果,尤其是這一頁,「笑」果十足!
三個好朋友帶著主角臉,傲嬌地擁抱在一起,沒想到下一幅圖木桿斷了,他們全都不見了,儘管繪本沒有畫出三小隻摔得狼狽不堪的樣子,但是所有的讀者都想像得到。
在這樣的戲劇衝突下,他們只好互道晚安,各自回到自己的床上去。
「有時候,好朋友也不能一直在一起。」他們說。
可是,他們在夢裡又見面了。
因為,好朋友總是會出現在彼此的夢中。
「你的好朋友是誰?為什麼她(他)是你的好朋友?」與成人的沉默許久或小心翼翼不同,孩子給出的答案通常是第一時間的、不假思索的,充滿真誠與堅定。
的確,在孩子心中,只要可以一起玩耍、遊戲、一段時期內有著共同興趣愛好的人,都可以稱得上好朋友。
只要他們認定了彼此,便會不遺餘力地打造這個屬於他們的、獨一無二的、充滿友情的無憂世界。
繪本中的小豬、公雞和小老鼠就是孩子們的化身。
他們認為「好朋友是永不分離的」,所以他們一起騎腳踏車兜風,肆無忌憚地在飆過水窪,水花四濺,嚇得羊兒躲進麥田;
一起扮海盜「乘風破浪」,開啟冒險之旅,一時間,鴨子水鳥齊飛;
一起分享食物,卻也能細緻到為了保證公平,將櫻桃核納入分配體系中;
甚至要相擁著彼此入眠,而在實地考察後,也能欣然接受短暫的分離……
這一切的一切完美複製了好朋友的日常。
很明顯,作者通過生動而又詼諧的畫面語言向我們傳遞著這樣的信息:
只要跟好朋友在一起,無論做什麼都興致勃勃、趣味盎然。
作者的高明之處在於,敘述故事的同時也不忘為我們提供「解題」思路。
比如,當朋友之間意見相左時,完全可以通過討論來化解矛盾(分櫻桃事件)。
再比如,永不分離的美好願景雖然不一定會實現,但在夢中相會也不失為一種有效補償。
即使是最親密的朋友,也的確需要一些獨立空間。理解並能踐行這些交友原則,才能真正構建一個充滿歡笑自律自足的和諧友情天地。
這樣的世界如何不讓小朋友們著迷呢!
海恩的赤子童心還表現在許多的小細節裡。
三個好朋友騎著單車飆過水窪,濺起水花,把羊兒嚇得躲進麥田,他讓一隻羊鑽進麥田,一隻羊露出頭來,看似兩隻羊,卻又有一隻羊的趣味錯覺!
假扮海盜的那一幕,為了誇張其情境,海恩把公雞的羽毛拉得特別長,把小豬的耳朵也往右拉長,小老鼠則緊握撐杆張著大嘴,身旁水鴨、飛鳥四處逃散,強調了動態十足的感受。
還有大家煩惱在哪兒一起過夜時,到了公雞的家,三個好朋友依偎在木桿上,木桿都坐彎了;
再翻到下一頁,只見斷裂的木桿和驚嚇的雞群——咦,他們三個呢?
海恩的幽默感也表現在他製造矛盾感的趣味上。如翻開書頁那輕盈飄然、神色自若正在跳繩的小豬;三個好朋友「上重下輕」地疊羅漢摘果子……都趣味十足。
海恩用自己的畫筆創造了一個充滿歡笑、自足、自律又自在的、和諧的友誼世界。
三個好朋友盡情地嬉戲,但並不放縱;
意見相悖時(如分配櫻桃),也能通過討論,和平解決問題。
兒童心理專家一再強調,友誼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可是,並不是每個家長都意識到這一點。
好在,有繪本《好朋友》用輕鬆獨特的方式,讓孩子和家長真正認識到友誼的重要性。特別是故事的結局,更是給友誼下了一個很好的註解:
好朋友並不一定要無時無刻在一起,各自也可以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和時間;即使分開了,也會彼此惦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