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琳 見習記者 孫浩
「十三五」期間,濰坊經濟總量始終保持全省前列,從相關統計數據看,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貢獻比較突出,特別是重大項目建設支撐作用明顯。1月7日記者獲悉,為保持投資強度和後勁,強化對「十強」產業、新基建、重大平臺、公共服務等支撐性、引領性項目的篩選和論證。目前,全市謀劃「十四五」期間實施的重大工程項目913個,投資體量超過1.5萬億,可支撐年均5%以上的增長;謀劃2021年重點項目255個,年度計劃投資742億元,單體項目平均年度投資2.9億元。濰柴新百萬臺數位化動力產業基地、比德文2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國家農綜區數字植物工廠、伊利10萬頭奶牛牧場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加快實施,將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撐。
據悉,「十三五」期間,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實現了平穩增長,其中2020年預計完成5%左右的增幅,充分發揮了投資的關鍵作用,對全市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形成有效支撐,不論是產業發展方面的投資、重大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還是民生方面的投資,均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去年以來,為扭轉年初疫情導致項目投資乏力的被動局面,市發改委組織成立了16個項目包靠服務組,開展「黨旗插在項目一線」活動,推動重點項目開復工。為提高服務效率,還開展了「不見面」遠程審批服務,共在線辦理審批(備案)項目146個,先後3次組織全市重大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活動。最重要的,是強化要素保障服務,制定汙染物排放總量、水資源、金融、能耗煤耗等「要素跟著項目走」實施方案,將稀缺的要素資源用在「刀刃」上,僅2020年,就為36個重點項目向省裡爭取土地指標4245畝,爭取省煤炭指標153萬噸,能耗指標110萬噸,極大促進了項目開工落地。
產業發展方面,濰柴國際配套產業園、歌爾VR/AR智能製造基地、磁懸浮動力裝備產業園等20餘個代表先進位造業的特色產業園區加快建設。在基礎設施方面,濰日高速、濟青高鐵、濰萊高鐵等一批重大交通項目建成通車,全市高鐵、高速通車裡程分別達228公裡、580公裡;港口建設加快,綜合通過能力達4000萬噸;壽光神華電廠、峽山水庫戰略水源地工程等能源水利項目全面建成;5G基站、「城市大腦」等新型基礎設施加快推進,目前全市建5G基站4000餘個。民生方面,教育、醫療、養老、文化、鄉村建設、市政工程等一大批項目建成投用,這些,可能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更直觀一些。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