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在春秋戰國階段是一位不簡單的高人,他不出山卻能把握天下之事,單單是收的徒弟,就可以影響那個年代。例如蘇秦、張儀、孫臏、龐涓,等人,都可謂是有所成就。
鬼谷子的一生,精通了許多學問,無論是縱橫捭闔的策略,還是為人處世的技巧,或 是形象八卦,皆有所建樹。實際上,鬼谷子的真正才學,我們從《鬼谷子》一書中就可以看得出一些門道。
《鬼谷子》一書所含的內容極為深刻,有的時候單單是一段話或 一句話,就能讓當代人受益匪淺,大有益處。我們從鬼谷子的言辭當中,發現一個人越是有出息,就越能看透這3點,而這幾句智慧箴言,也是我們大器晚成務必要把握的。
許多人到40多歲,依舊感嘆自己一無所成,實際上這3點若能及早明白,便會快速走出人生的低谷,得到新的發展機遇。
一、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
一個人在處置人際關係的問題上,往往是覺得力不從心。實際上和人交往,最關鍵的還是在一個頻道上,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代溝。當彼此有共同的話題,兩個人的關係便會走得極為長遠,無論是愛情或是朋友,甚至於是有利益往來的朋友,皆是這般。
可是和人交心在所難免意見不同,我們又該如何處理呢?這個時候就需要進行攻心,鬼谷子曾說「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意思也就是說要通過感同身受的說服,讓另一方可以與我們的思想無限的拉近距離,這樣關係便會變得極為親近。
要學會共情,形成情感共鳴,對於別人的感受要適度地感知,就好像是自己當初發生過的一樣,這就是攻心的精髓。假如一個人對你放下了防備,我們就可以與另一方達成親密的夥伴,多一個朋友,進而多一條路。
二、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
自然之道便是對立和統一,正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徵求別人的話是靜,而自己說話便是動,動的人在所難免言多語失,而靜的人則會隨機應變,這就是以靜制動。
我們要多學會聆聽,通過認真聽,來揣測另一方的真正想法,進而快速判斷一個人的性格和特點。
三、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
在我們去求一個人的時候,便會由於多種原因被拒絕。實際上世間萬物都是互相對立的,許多時候我們求而不得,是由於沒有很好的運用策略。,面對「言有不合者」,我們要反其道而行,這樣才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求人辦事,不妨先說2件更難做到的,然後另一方拒絕你一兩次後,我們再把真正的所求之事和盤託出,另一方便會由於有了前兩次的拒絕,而爽快答應你的請求。
鬼谷子的這三點智慧箴言,其實就是察人識人的方法,不僅僅適用於40多歲還一事無成的中年人,還十分適合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人性才是社會的根本,而一個人能了解人性,就會在各種人際關係中脫穎而出,從而幹出一番很大的事業。
當然,作為縱橫家的創始人,鬼谷子的智慧並不是這一兩篇文章就能說得完的。
鬼谷子集畢生心血,為後人留下《鬼谷子》一書。其領域涵蓋管理、商場、職場、處世等各個領域,以精彩紛呈的故事呈現鬼谷子的智慧謀略。
《鬼谷子》作為道家的經驗總結,它融會了鬼谷子畢生學術研究的精華,其價值是不言自明的。這本書被後世稱為「智慧禁果,曠世奇書」。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套關於心理學的書籍,主要教我們如何為人處事,從人性的角度,任何挖掘出人性的弱點,察言觀色,走向成功。
讀《鬼谷子》知道,如果遇到的是豬,你不用跟他談思想,因為他關心的是飼料。讀《狼道》知道,不要把秘密告訴好朋友,因為好朋友也有好朋友。讀《羊皮卷》知道,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差,因為運氣差的人根本笑不出來。讀《人性的弱點》知道,心情要留給懂你的人,感情要留給愛你的人。讀《墨菲定律》知道,教會你不要相信任何人的人,永遠都是你最信任的人。
這五套書集演說技巧、人性弱點、心理學之精華,為老闆、經商、職場人所必讀。書中涵蓋了很多經典案例,每篇都有解析與導讀,教會大家為人處世的生存法則和智慧謀略,借古人之經驗,少走很多彎路。
學謀略,學心理學,這五本足矣,五本限時特惠88.8包郵到家,一場電影的錢,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