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創業做大的角度,我是失敗的。這麼反反覆覆幹做了20年,我發現自己一個規律,公司員工在10人左右時,利潤蹭蹭漲;一旦超過20人,利潤就急劇下跌。
比如今年,我在北京固定員工只有7個人,在外地還有4個合夥團隊,都是直接和合伙人對接,和他們採用利潤分紅的形式。
用這種模式,今年的利潤創了歷史新高,合伙人也賺的盆滿缽滿。因為我始終是小作坊模式,沒有大公司的組織構架經驗。
前面說了這麼多,是想告訴大家,剛創業的時候,你不一定比我牛多少(我是清華畢業的,不要質疑我的智力和行動力),所以我的意見還是值得一看的。
1.如果有5萬元的話。別考慮投資生意,而應該投資自己。我的建議是,想清楚未來發展行業方向,用這5萬元做學費,加入這個行業最牛的圈子,和高手一起玩,最好能成為高手的助手,這種提高是最快的。
我的訓練營只做了一年,即使整整一年都跟著我學也就5000左右,但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知道行業的玩法,連結到各種人,在這個過程中的機會太多了。
再次強調:參加社群,上課只是一小部分,最重要的是刷臉,讓社群的人認識你。結交朋友比課程珍貴的多。今天給好幾位學員打電話,專門叮囑:不要做社群的閱讀者,而要做社群的生產者。所謂人脈、影響力、個人品牌,就是這麼刷出來的。
你口袋裡有金子,要亮出來告訴別人啊,他就願意拿比特幣和你換了。
2.如果有50萬的話。可以考慮做一些小生意了,即使交學費賠了也可以,我的經驗是,第一次創業,大概率是賠錢的。但要注意下面幾個大坑:
(1)不要借錢創業,好多人手裡有50萬,非要做500萬的生意,結果從親戚借錢創業,貸款創業,最後一輩子也翻不了身。
(2)不要加盟。除非麥當勞、肯德基這種,其他的加盟很坑很坑,我身邊好多人幾十萬打水漂的,還不如自己摸索。
(3)不要幻想到老闆了,可以輕輕鬆鬆。我告訴你,老闆是最累的,半夜不睡覺的那種累。我就是,996算什麼?007都不夠,大年三十我還在看稿子,這是創業者的宿命。
(4)儘量少招員工。能不找最好,初期成本最低,先把整個流程跑通,做好你的商業閉環,確認有利潤了再招人。好多初創公司就是被工資壓垮的。
(5)遠離書店、花店、咖啡店、烘培店這些小資創業,裝修貴,租金高,單品價低,復購率低,非剛需品。
3.如果有500萬的話。這是目前我的狀態,500萬我會做什麼呢?第一反應,貸款在北京買套房!現在北京房價漲得太快了。可惜沒指標了。
到這個級別,最重要是找人,而且找能幹的合伙人,這是現在我急缺的。比如我的微博有68萬粉絲,以我一個人的能力,一年可以做到200萬營收,但遠遠不夠。
在自媒體領域,我是新手,很多玩法都不清楚。如果有牛人和我配合,絕對能翻倍,哪麼分給他100萬我也願意啊。
4.如果5000萬的話 沒有經歷過,不敢妄言,歡迎大家分享啊,讓我們偷窺土豪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