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神禮儀——道教的主要儀式

2021-01-09 三橫一豎風水師

神仙信仰是道教的主要信仰,因此敬神儀式也是道教的主要儀式之向神行禮是為了表達對「道」的信仰和對神的尊敬。

叩拜

道教拜禮有三禮三叩和三禮九叩兩種形式,三禮三叩的具體拜法是站在墊前、雙腳站成「八」字形,兩腳跟相距二至三寸;一面躬身、一面雙手於腹前合抱、自下而上;右手離開,左手捂心、同時從容俯身、右手按跪墊,兩膝下跪,緊接著左手離開心口、按右手背上、形成「十」字狀;俯伏叩道,頭磕在雙手背上:抬頭,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用勁,慢慢起身,右手隨之收回、雙手抱拳高拱。如上重複兩次,即為三禮三叩,三個頭磕完後,起身,雙手合抱放於上腹處,接著後退半步,再一次向神行一揖禮,待雙手自上而下至上腹處並立身站定後,方可離開跪整。此禮多用於平日朝神。

三禮九即,其拜法是重複三禮三叩兩次,重複前,要先敲三下大罄,表示再一次向神行禮,禮畢,同樣作揖而退。此禮是道教最高的禮拜儀式,只有逢初一、十五、祖師聖誕及各種齋醮道場時方行此禮。

供養

道教所供奉的神像是神的分靈身,當時時予以供養,供品平日為香、花、燈、水、果;做道場時則在前面五供的基礎上,增設茶、食、寶、珠、衣五供,合為十供。神的供品,從內到外依次是:一茶、二果、三飯、四菜、五饅頭,就供時,先雙手高舉供品,躬身致禮,然後輕放供桌上,供獻完畢,還要敬香、叩拜。敬香旨在以香達信,以人的誠心通過香菸達於神明。

誦經

通經包括念通和歌贊兩部分,念語是指詠念經文與通念道教諸神和真仙聖號,既是對諸神真仙的敬禮,也是自我修持的必要;歌贊是以唱的方式贊禮諸神、真仙的功德,讚詞多採用四言、五言、六言或七言偈語;道教早期通經為直通,後改為樂語。

通經的作用在於唱通諸神、真仙寶誥,以表崇道數神的虔誠之心:禮拜諸神、真仙,以祈延生保安,超陰度亡;通過誦經,以求開悟經義,保養元和,合助道力。

相關焦點

  • 跟隨小道一起了解道教禁忌
    在行儀式之前,道士通常要齋戒沐浴,潔淨身心。道士沐浴時忌俗人見浴。所以沐浴須在密室中進行,而且忌用不潔之水。道教祀神時常用香、花、燈、水、果五種祭品奉獻於神壇之上,稱為齋供。對於齋供中的五種供品,各有規定和禁忌。香是道士及信徒通感神靈之物。
  • 道教知識-學習與道士溝通的方式,進道觀敬香禮拜的禮儀
    2 道教神,不叫菩薩,菩薩是佛教稱呼,道教神仙,可以稱呼天尊,大仙都行。觀音菩薩,道教稱為慈航真人,詳細可以自己百度。3 對道教神仙或者對道長問候,不必雙手合十(此乃佛教禮儀)。道教問候禮,是抱拳禮,類似於電影裡俠客見面禮,雙手抱拳,打個躬,不必太低。對道士認知一些誤解1 不要看見道士吃葷,就說人家是假道士,以訛傳訛。
  • 來衡山旅遊必知的佛寺道觀基本禮儀和禁忌.
    節假日或是外出旅遊來南嶽衡山,多數人在寺院道觀見到神仙和佛的塑像都會拜,然而我們並非是專業的修道或參禪人士,佛道兩教的求拜禮儀難免會混淆,有時甚至會弄得很尷尬。小編簡單整理如下,雖然並非佛道教禁忌的全部內容,但也包涵了其中的主要方面。
  • 道教的禁忌和習俗 忌用"合十"禮儀要用"拱手"禮儀
    北京白雲觀《道教禮儀》視頻截圖,樓嘉詠道長示範「抱拳禮」(資料圖 圖源網絡)參訪宮觀時也有一些禮儀應該注意。一是和道士「招呼」的禮儀。同道士打招呼,不能用佛教的「合十」禮儀,而要用「拱手」禮儀。拱手就是兩手抱拳。二是見了道士不得問壽。即不得問道士的年齡。三是燒香的禮儀。
  • 道教傳統與絲路:中國傳統「奠基」儀式中的神、人、事
    【編者按】近日發生在甘肅民勤的當地「農民」於「核項目」奠基典禮上「做法驅邪」事件,讓人們的目光得以再一次投向已沉寂許久的道教文化,乃至道教文化背後的中國傳統人生禮儀者、鄉土文化或地方風俗。由張道陵天師所創立的正一盟威之道(即道教)是中國本土所孕育的唯一制度化的高級宗教,作為天師教制重要環節之一的祭酒扮演者一方百姓的教育者、人生禮儀的舉行者,地方社會生活的協調者,甚至鄉土文化、地方風俗專家,乃至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多重且重要的社會身份,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
  • 北方結婚敬神拜天地主持詞
    才子配佳人,天地更長久,現在我宣布:新郎 x xx 和新娘 xxx 拜天地儀式正式開始!新郎新娘就位!一、一拜天地敬四方合曆通易卜吉祥,陰陽不降利三堂。今日良辰吉時到,男婚女嫁配成雙。*時拜堂喜中喜,香案設在正*方。紅氈紅案花燭亮,請出新人站堂上(掛紅戴花)。列祖列宗喜相逢,八方神靈佑門坊。
  • 秦漢祭祀祖先不焚香 敬神、祭鬼有不同(圖)
    秦漢祭祀祖先不焚香 敬神、祭鬼有不同(圖) 2015-03-06 10:02:39來源:山西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宋宇晟 恰恰,燒香禮拜,是佛教的禮儀,且意義重大,效用神奇。那位張津刺史,可能是較早的佛教徒,只是不為流俗所理解。  東漢末年,也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形成時期,道士們也借鑑了佛教的做法,同在《江表傳》裡,還說到琅琊道士于吉在建安五年(東漢末漢獻帝時)「立精舍,燒香讀道書」。
  • 道教齋醮禮儀:祈禱、符籙、青詞、雲篆、禹步踏鬥
    【齋醮】道教祭禱儀式。指設壇擺供,焚香、化符、念咒、上章、誦經、讚頌,並配以燭燈,禹步和音樂等儀範和程式,祭告神靈,祈求消災賜福。東漢「五鬥米道」僅有「指教齋」、「塗炭齋」等齋儀,東晉南北朝時,經上清、靈寶道士的推演,逐漸形成整套的儀範和程式,出現了金篆齋、黃籙裔、明真齋、三元裔、八節齋、自然齋、玉籙齋、上清裔、指教齋、塗炭齋、二皇子午齋、端齋等十二齋。
  • 「 道教科普 」燒紙錢的由來和方法
    不論是祖先祭祀,還是敬神儀式和各種法事,「燒紙錢」這個步驟都很常見。化財是很多道教儀式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今天貧道將講述化財的那些事。如有不解之處,歡迎留言詢問。    【二 · 道教對化財的觀點】 道教自創教之初,並沒有焚化金紙的教規,為後世與民俗相結合後所添設。
  • 認識道教:去道觀燒香拜神時,這五點道教常識需要記住
    道教是我國古老而又傳統的本土宗教,發展至今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了,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國依然保留了許多古老的道教建築。作為道教修行者的活動場所,道觀同時也吸引了很多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人們參觀遊覽。道教崇尚道法自然,但是也有相應的清規戒律,我們在去道觀燒香拜神時,這五點道教常識需要記住,這不但是對道教的尊重,也是對拜神祈福之心的一種洗滌。一、道觀每天都可以去燒香拜神嗎?很多人懷著虔誠之心,在去燒香之前沐浴更衣,結果到了道觀門口,發現有一張告示牌寫著「今日戊日,本觀不上香祈福,不做法事科儀。」為何戊日不能燒香呢?
  • 如何奉上心香,談談道教的燒香與磕頭!
    蓋道教以香為信使,藉此把願望傳達上天,故上香是道教最基本的敬神禮儀之一,而以一支及三支為限,再多也沒意思,其中尤以心香為上。即使手上沒有香枝,心香便是最上等的香。道教有八種上等香,即道香、德香、無為香、自然香、清淨香、妙洞真香、靈寶慧香、超三界香。南宋的寧全真祖師在《上清靈寶大法》解釋:「道香者,心香清香也。」
  • 道教小知識:道教的八大神咒,龍虎山金光咒位列其中!
    在施法過程中咒語配合法器以及儀式使用往往能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我們來聊一聊道教的八大神咒。二為化解口業,彌補犯下的誹謗他人、不敬神佛、詛咒阿諛等罪孽。故應常誦淨口神咒消除口業,祈請正神,滌除口中穢氣。清靜口舌後方能誦經念咒,通真達道。三、淨身神咒靈寶天尊 安慰身形 弟子魂魄 五臟玄冥青龍白虎 隊仗紛紜 朱雀玄武 侍衛身形淨身神咒可以使體內的正神歸位,消除姦殺淫盜等身業,使得修行之人能夠以清淨之身感應神靈的召喚。
  • 弘遠學校祭拜孔子儀式——同緬萬世之師,傳承國學禮儀
    儀式開始前全校師生觀看視頻,了解孔子生平事跡。全體師生整理衣冠,等待儀式開始。因此,特意安排了七年級新生拜師環節,就是為了傳承中華禮儀,以及更好的傳道受業解惑。最後李校長,為本次祭孔活動做總結。
  • 敬天祈福禮儀講堂開講啦!一張圖帶你了解古代禮儀!(下篇)
    上節課我們為大家展示了關於佾舞和鞠躬禮的儀式細節,本節課我們將為大家介紹關於獻帛和奠酒的小知識,快來點擊圖片學習吧!第三章:獻帛在造紙術還未普及的年代,達官顯貴、文人畫家都是在帛上記錄自己的書畫作品,同時,帛也是維繫情感的神奇絲帶,古代諸侯會盟執玉帛,以示和好;藏族同胞敬獻「哈達」,以表信任。
  • 大理道教歷史變遷
    即道教思想陰陽相推,九宮八卦,羽化消遙的反映。道教主要有兩大派,一是符篆派(正一派),傳入大理比較早,相信科儀齋醮、符篆、禁咒,可以禳災求福,可以使役鬼神,此派道土不出家,不忌飲食,有妻室兒女,世代相承。二是丹鼎派(全真派),相信通過清修、煉養,可以飛升成仙,該派忌腥葷,不結婚,出家修煉的全真道各派都屬於丹鼎派。大理地區兩派都有分布,其中符篆派的歷史最為悠久。
  • 無錫舉行「祭孔」儀式 行禮手勢都有「講究」
    當天上午,一場參照「傳統」禮儀進行的「祭孔」儀式在學前街上的碑刻陳列館(原「無錫縣學」舊址)舉行,吸引了包括學校學生、漢服愛好者及傳統儒學愛好者等近百人的參與。相關人士稱,在孔子生日這天舉行正式的「祭孔」儀式,是無錫近年來首次,活動在演示傳統禮儀的同時,也宣揚了傳統的教育精神和禮儀文化。雙手行禮,兩手緊貼,與胸同高,掌面向前,掌心向自己。
  • 閒話生活|謝土、敬神?神婆子
    最近不是太順,老媽和媳婦說,搬房子也沒有「謝土、敬神」,要不就到神婆那裡算卡了,敬個神?媳婦說,你們看著辦吧。媳婦又來問我,我說,怎麼都行,要不就給老人了個心願,請人花錢都不要緊,關鍵太折騰人,跪倒、起來、起來、跪倒。
  • 行業知識‖國際接待禮儀常識
    (二)迎送根據來賓的身份、規格,迎送主要分官方迎送、民間團體迎送及一般客人迎送。官方迎送比較正式,特別是迎送國賓應注意符合國際慣例,由身份相當的領導人出席,一般安排獻花並奏兩國國歌等。迎送民間團體,一般不舉行官方正式儀式,但需根據客人的身份、地位安排對等接待。迎送一般來賓,主要是做好各項安排,主動熱情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