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大乘佛教中,有一位不管是在教內還是民間,地位都極其尊崇的菩薩,他的聖號以及他說的《大悲咒》廣為世間僧俗二眾持誦。也許你已經猜到了,本文要講的正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是大乘佛法的四大菩薩之一,又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脅侍,作為「一生補處」菩薩,隨侍在彌陀身邊。觀世音菩薩象徵大悲,悲者,拔苦,所以經文中說,「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觀世音菩薩救度眾生,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有善信稱念聖號時,以「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作為菩薩的名號。那麼,這個名號是何由來呢?
眾所周知,觀世音菩薩久遠劫前就已經成佛,佛號「正法明如來」。但是他慈悲心切,因而倒駕慈航,降低自己的身位,以菩薩的形象示現九法界。關於他「千手千眼」的由來,《大悲心陀羅尼經》中有這樣的講述。
「大悲陀羅尼」法會上,觀音菩薩普放光明,照徹十方無量剎土。他對釋迦牟尼佛說:「我有大悲心陀羅尼咒,想藉此機會宣說。過去無量億劫前,有佛名千光王靜住如來,他為我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並為我摩頂。佛叮囑我要以此心咒,於未來惡世利樂一切眾生。」
觀世音菩薩聽聞此陀羅尼之前,僅為初地菩薩,聽聞佛說此咒,當下即頓超八地。於是他在佛前宏發誓願,「倘若將來我能利樂一切眾生,就讓我具足千手千眼」。結果,發願之後身上應時具足千手千眼,十方諸佛為之放光讚嘆。
其實,《金剛經》早就已經告訴我們,佛菩薩本無相,一切莊嚴的法相不過為了攝受眾生,使其對佛法生起信心。這樣一來,也就能理解為何《觀經》中說觀世音菩薩身高八十萬億那由他由旬,而《普門品》中卻說菩薩有三十三身了。即便是眼與手,《楞嚴經》中也有四臂、六臂,及至八萬四千臂,眼則有二目、三目、乃至八萬四千目觀音之說。所以雖有「千手千眼」之名,實則應化無量。
總而言之,禮拜觀音菩薩,稱念觀音聖號,就要從孝養父母開始,到照顧一切六親眷屬,並且把這顆「慈悲心」推而廣之,以善心善行普度一切眾生。若能如此,自然能得菩薩慈悲加被,諸事順意。
更多佛經解讀、佛門典故,請關注蓮荷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