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吉,古稱&34;,又稱&34;。民間就叫&34;或&34;。
在古代,大凡祭祀祈福、赴任應試、婚姻喪葬、修房動土,甚至捕魚狩獵,都要挑個好日子。
最晚是從唐朝開始,社會上就出現了一種與曆書相結合,專供世人擇日辦事的術數(擇吉術),其集中內容集中反映在&34;或&34;中。
打開舊時流行的老黃曆,&34;何意?六十甲子生宮表什麼意思?歲德、金神、八將軍等年神及其方位從何來?
年神方位圖中央和每月日曆表第一行的九星七色方陣表示什麼?每日的建除滿平、鬥牛女虛、衝煞、胎神都是些什麼玩意?
這個在古代常常放在枕邊案頭的東西,現代人沒有系統的學習,基本上是象在看天書一樣搞不懂了。
但是,在民間,世人辦事擇吉的習俗從來就沒有斷絕過,連美國總統裡根,也對選日子非常熱衷。
人們為什麼會信這些東西?一是人類的生存、安全的本能需要;二是對自然、社會力量的恐懼和祈求;三是對未來發生難以掌控的恐懼;四是歷史文化的集體潛意識的作用。
按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最低層次的需要就是生理和安全需要,這也是最強烈的。所以最原始的擇吉跟原始的巫術分不開。
在原始年代,先民就利用原始巫術進行一些原始的求吉祈成活動,自覺利用和製造各種象徵成功與吉祥的吉兆,用物象、數、龜甲等進行佔卜,來幫助決疑,指導行事。
當天幹地支、陰陽五行、天文星象等學說產生並成熟後,人們利用這些工具創造了各種各樣的術數。
在先秦的曆書和求吉活動中,已大致有了後世擇吉的胚胎。到了兩漢,擇吉術在粗糙的竹簡曆書中正式破土萌芽。到了唐代,擇吉術羽毛漸豐,發育成形。
自打擇吉術產生,從皇帝到官僚士大夫、普通百姓,無不信向遵從,不論大小公私俗事,都要翻翻老黃曆,推推甲子擇吉而行。
趨吉避兇、冀福忌禍、好生惡死,這是人類的天性。擇吉術有糟粕也有合理的成分,甚至有些實用的人生價值觀,比如明哲保身。
卦建社會,受壓迫者蒙受深重的苦難,人總是希望有宗教的信仰來獲得心靈的慰籍,可惜我們國產的宗教,就是道教,多以練丹服食為事,追求長生不老,羽化飛升。
就是現代,還是很多人特別喜歡仙俠、玄幻之類的小說。
外來的宗教,就是佛教,雖然可以幫人擺脫六道輪迴,超生淨土,可惜又要剃髮修行,背親棄家而出家。
這些都不合重實際、輕來世的中國老百姓的脾胃,從大家都願意花大錢燒高香,與菩薩做交易就可以看出來。
於是人們找到了擇吉術,擇吉術使每件事情都與美好人生理想聯繫起來,簡單易行又實惠,人們從中得到心理安慰,看見生活的美好願景和曙光。
所以擇吉和擇吉術其實是兩回事,一個心理層面的東西,擇吉心理慢慢形成了擇吉民俗。
而擇吉術就披著一件用天幹地支、陰陽五行、九星術、二十八宿、天文曆法等材料織成的理論袈裟,有著洋洋灑灑、數百盈千的神煞。
這些個神煞,或吉或兇,或行或止。散於判斷吉兇的各個系統,如幹支、五行、星宿、十二直、六曜,以及眾多的年、月、日、時各類神煞。
此雲吉、彼雲兇,互相矛盾,無所歸依,即便是同一系統,也是自相矛盾,有時難自圓其說。但是正因為有了這些神煞,從而滿足了人們宗教信仰的需要。
按領屬分,神煞有三大系統,在所有神煞中,位分最尊,力量最大的就是太歲,我們都知道一句話,叫&34;。所以到了衝太歲、犯太歲、刑太歲的生肖,都要去拜太歲、送太歲。
《神樞經》上說,太歲是&34;。具有莫大的神威。
除了太歲系統,還有月令和幹支五行兩大系統。月令神煞系統,就是依據月建和四時或四序而構成的。幹支五行神煞系統,就是因天幹地支和陰陽五行而起的神煞。除此之外,象《協紀辨方書》中還描述了大量的編外神煞系統。
嚴格來說,擇吉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來說,一切追求及選擇吉祥信息的行為都是擇吉。包括八卦佔卜、太乙、六壬、奇門遁甲、禽星、叢辰、建除、堪輿、風角、佔星、孤虛等在內的所有術數。
狹義上的擇吉,是指以幹支曆法為基礎,附註以八卦、九星、二十八宿、十二直、六曜、幹支五行,並根據年、月、日、時各種神煞進行推算,來尋找吉日吉時的方法。
簡單來說,就是根據一定方法選擇吉利的時辰和方位,所以民間直接稱之為&34;、&34;、&34;。古代又叫&34;、&34;。
你在生活中,曾經請人看過日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