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世紀初的維也納,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一些富人的遺囑會特別添上這樣一項內容:
必須絕對防止我的頭骨落入高爾醫生之手,否則,繼承人的全部繼承權將被剝奪。
高爾醫生是何許人也,他擁有什麼樣的神奇力量,能夠讓當地的富豪們如臨大敵一般,到死也擔心自己的頭骨落入他人之手?要知道,高爾可是當年維也納數一數二的名醫。
這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和內幕呢?
1、顱相學的學術研究
高爾本人更多還是對純科學的東西感興趣,希望證實頭骨與心理特徵之間存在確定的關係。
但他對錢並不排斥,曾到處講座,還要收取門票,這令當時的科學家們嗤之以鼻,甚至他的父親也覺得羞於使用這樣的錢財。
高爾迷戀顱相學的科學研究,他與自己的學生約翰·施普茨海姆(Johann Spurzheim)徵集了大量的屍體來進行驗證。
據說當時的維也納人心惶惶,生怕死後自己的頭顱會成為高爾相中的目標。當時的皇帝圖書館館長老丹尼斯,在自己的遺囑中特別插入一條:
拒絕自己的頭顱成為高爾的獵物。
師徒兩人覺得找到了心理與顱骨形狀之間的對應關係,並製作了一張顱相圖:
將顱骨分為37個區,每一塊代表一種心理機能或人格特點,如慈愛、尊敬、友情、良心、好鬥、希望、貪婪、理想,等等。
(來源:舒爾茨,2014,p.69)
2、顱相學的大眾科普
施普茨海姆與高爾相比,更是一位顱相學的實踐者與推銷者。他改造了顱相學,使之庸俗化與市場化。
他認為儘管頭骨已定,但可以通過鍛鍊來改變命運。比如,暴力區發達的人可以儘早進行針對性的教育,以壓制其天生的暴力傾向。
他還找了一個名為康比(George Combe)的學生兼搭檔,開始了大量宣傳。
(圖片來自網絡)
比如,他們拿著磁鐵對人腦進行掃描,當磁鐵掃過人的崇拜區,被試者馬上露出崇拜神色;當磁鐵掃過人的貪婪區時,被試者忍不住將手伸進了實驗者的口袋。
這些當然類似當今某些電視臺播放的魔術,但願意交智商稅的人的確不少。這對「二人轉」選手遍遊整個歐洲和美國,進行演講,宣傳顱相學,賺得盆滿缽滿。
3、顱相學的市場運作
康比寫了一本題為《人的構造》(The Constitution of Man)的書,到1860年就銷售了10萬冊,比同期達爾文出版的《物種起源》銷售量還高4倍。
後來紐約北部一個農場主一對兒子福勒兄弟讀了顱相學的相關著作,將產學研結合起來,進行了成果的商業轉化。
1830年代後期,他們在紐約、波士頓及費城創辦了臨床診所。
1838年,他們創建了《美國顱相學雜誌》並發行了70多年。
(圖片來自網絡)
福勒兄弟還通過顱相學家的培訓、提供顱相學資料,授權其他城市的診所也開始自己的事業,售賣卡尺、掛圖、銷售手冊,或者為顱相學家提供便於攜帶工具與資料的箱子(舒爾茨,2014,p.68)。
同時,福勒兄弟宣稱可以評估兒童的智力水平,為訂婚的情侶提前測算性格是否相合。
他們一個城鎮一個城鎮地走過去,總是選擇在集市的日子地在人群最密集的地方提供收費服務(皮克倫,2016)。
數百萬人的頭顱接受了他們的檢查,為福勒兄弟帶來了巨額的財富。
與此同時,各種顱相學學會、學院、雜誌,遍布英國和美洲大陸。很多著名的政界人物、哲學家和藝術家對顱相學的推崇。
比如:
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邀請顱相學家為他們的孩子測量顱骨;
《簡·愛》中的簡更喜歡代表智慧的頭頂隆起;
詩人惠特曼將顱相學名詞引入了他著名的《草葉集》中;
哲學家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中,專設了一節來討論顱相學(孫曉雅,2015)。
當年的達爾文在很小的時候也進行了顱相學檢測,結果認為他適合成為神甫。
後來他在愛丁堡大學學醫期間「不務正業」,他父親一怒之下將他送至劍橋大學,改修神學。
▲顱相師在測量一個男孩的頭骨來預知其未來,Frank Dadd繪製於1886年
(圖片來自網絡)
這股勢頭一直到20世紀還未消退。
1929年,查爾斯·萊瓦瑞(Charles Lavery)與弗蘭克·懷特(Frank White)創建了明尼阿波裡斯心理圖形公司,發明了一種直接解讀人腦的機器。
這一設備擁有近2000個組件,能緊緊包住顧客的頭骨,對32個測量點進行測量,並打出32個心理特徵(從自尊到攻擊性)的分數,為顱相學的市場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Joyce & Baker, 2008)。
相信在今天做過ERP心理學實驗的人,看到下圖的這個帽子,一定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恍惚感。
4、精彩繼續……
本講分顱相學的科學研究、大眾科普及市場運作三個階段展現了顱相學長達百多年的風雲歲月(這其實也是其他很多心理學流派或運動發生、發展的規律)。
下一講即將說說顱相學的滅亡及其對「後浪」腦科學的啟示。
如您對顱相學有任何問題和困惑,敬請下方留言。精彩即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