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劉禹錫

2021-01-10 閱讀與表達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注釋]

1.朱雀橋:在金陵城外,烏衣巷在橋邊。在今南京市東南,在文德橋南岸,是三國東吳時的禁軍駐地。由於當時禁軍身著黑色軍服,所以此地俗語稱烏衣巷。在東晉時以王導、謝安兩大家族,都居住在烏衣巷,人稱其子弟為「烏衣郎」。入唐後,烏衣巷淪為廢墟。

2.烏衣:燕子,舊時王謝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橫跨秦淮河。

3.尋常:平常。

4.王謝:王導、謝安,王、謝兩個世家大族,賢才眾多,皆居巷中,冠蓋簪纓,為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先後建都於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時,則皆衰落不知其處。

5.舊時:過去,當年,這裡亦可指晉代。

[今譯]

朱雀橋邊一些野草開花,烏衣巷口唯有夕陽斜照。

當年王、謝世家簷下的燕子,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中。

[賞析]

《烏衣巷》這是唐朝詩人劉禹錫寄物詠懷的懷古名篇,是組詩《金陵五題》中的一篇。詩人當時還沒到過金陵,始終對這個六朝古都懷著憧憬,正好有友人將自己寫的五首詠金陵古蹟詩給他看,他便乘興和[hè]了五首。烏衣巷原是六朝豪門貴族所居之地,最為繁華,如今有名的朱雀橋邊竟長滿野草,烏衣巷口也不見車馬出入,只有夕陽斜照在昔日的高牆上。

作者遙遙憑弔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像,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塗抹背景,美而不俗,語淺而蘊豐。

這首詩寫詩人對盛衰興敗的深沉感慨。朱雀橋和烏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叢生,夕陽已斜。荒涼的景象,已經暗含了詩人對榮枯興衰的敏感體驗。後二句藉燕子的棲巢,表達作者對世事滄桑、盛衰變化的慨嘆,用筆尤為曲折。

燕子確有覓舊巢的習性。晉傅鹹《燕賦序》說:「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復來者。其將逝,剪爪識之。其後果至焉。」當然生活中,唐時烏衣巷中飛過的燕子絕不可能是幾百年前「王謝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為候鳥有棲息舊巢的特點,特地指出,而今這些飛入普通老百姓家築巢的燕子,以往卻是棲息在王導、謝安兩家權門高大廳堂的簷檁之上的舊燕。這就足以喚起讀者的想像,暗示出烏衣巷昔日的繁榮,起到了突出今昔對比的作用。作者《烏衣巷》在藝術表現上集中描繪烏衣巷的現況;對它的過去,僅僅巧妙地略加暗示。

詩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因此它雖然景物尋常,語言淺顯,卻有一種蘊藉含蓄之美,使人讀起來餘味無窮。「舊時」兩個字,賦予燕子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尋常」兩個字,又特別強調了今日的老百姓是多麼不同於往昔。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作者對這一變化發出的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飛燕形象的設計,好像信手拈來,實際上凝聚著作者的藝術匠心和豐富的想像力。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貞元(唐德宗年號,公元785~805年)間擢進士第,登博學宏辭科。授監察御史。曾參加王叔文集團,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被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後以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其詩通俗清新,善用比興手法寄託政治內容。《竹枝詞》、《柳枝詞》和《插田歌》等組詩,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有《劉夢得文集》。

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

請在下方拇指點

並分享

朋友們的鼓勵是我們不斷前進的最大動力

相關焦點

  • 中國詩詞大會,朱雀橋邊野草花,解讀劉禹錫《烏衣巷》,精彩
    中國詩詞大會第九場的比賽中,陳更作為選手進行答題, 陳更從容不迫的回答出來《烏衣巷》的詩句「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烏衣巷》是唐朝著名大詩人劉禹錫寫的有名的詩篇,「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烏衣巷》是寄物詠懷的名篇。
  • 朱雀橋邊野草花,中國詩詞大會,陳更答題《烏衣巷》
    劉禹錫是唐代的大詩人,在詩壇具有崇高的地位。劉禹錫去過很多地方,但是唯獨沒有去過金陵,他的朋友寫了幾首關於金陵的詩,讓劉禹錫和詩,於是劉禹錫就寫下了《金陵五首》,其中有一首就是著名的《烏衣巷》,讓烏衣巷成為了熠熠生輝的風景名勝。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 「朱雀橋邊野草花」中的朱雀橋在哪?
    很多人會隨口吟詠:"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這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詩。 劉禹錫詩中寫的朱雀橋在哪? 有兩個說法,一是今天南京秦淮河畔,中華路以東的軍師巷口的朱雀橋,橋畔楊柳依依,橋下畫舫往來。
  •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烏衣巷
    位於南京市秦淮區秦淮河上文德橋旁的南岸,地處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核心地帶的烏衣巷,是中國歷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當時中國世家大族居住之地。聽到烏衣巷這個詞,腦海中自然而然的浮現那首著名的古詩: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 朱雀橋,從劉禹錫的詩《烏衣巷》中走來,至今「殘基猶說晉鹹康」
    這世間的橋,何止千千萬。這世間以「朱雀」命名的城、街、門、橋……又何止萬萬千。但這世間的朱雀橋,卻只此一座——南京秦淮河上,舊時烏衣巷邊,這一座從中唐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中走來的朱雀橋: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 烏衣巷口、朱雀橋邊,劉禹錫筆下的故事還在被續寫
    金陵城內,朱雀橋邊,秦淮河日日夜夜流淌不絕,河兩岸世世代代遊人如織。在那被歷史煙塵覆蓋而無人問津的朱雀橋邊,一株不知名的野花,悄悄地綻放了千年。但是此時它的身邊已經沒有能夠欣賞它的美的人了,只剩自己孤芳自賞。這片草地上有許多許多花,許多許多草。但是這株野花,卻是其中最為惹人眼光落腳的。
  • 劉禹錫:與白居易並稱「劉白」,《烏衣巷》淺顯易懂,並不直白
    榮華富貴,都是過眼雲煙,是詩人劉禹錫在《烏衣巷》中,想要告訴人們的道理,同時,也是詩人因為自身遭遇,和當時國家狀況,有感而發。詩人簡介《烏衣巷》的作者劉禹錫,字夢得,唐朝彭城人,現在的徐州,是著名文學家和詩人,與同時代的柳宗元、白居易等人水平相當,都屬於中唐時期文壇代表人物,被後人稱為「詩豪」,與白居易並稱「劉白」。
  • 用28個字訴說歷史的滄桑變化,劉禹錫代表作《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是唐代中期著名詩人,他在唐代詩壇和白居易並稱為「劉白」,是人人敬仰的大詩人。劉禹錫寫過一首組詩,名為《金陵五題》,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四句七言律詩,被後人節選出來,重新起名為《烏衣巷》。
  • 劉禹錫的《烏衣巷》何以成為千古名篇?
    《烏衣巷》是組詩《金陵五題》中的一篇,白居易曾"掉頭苦吟,嘆賞良久",是劉禹錫最得意的懷古名篇之一。這首詩之所以成為千古名篇,與其用筆之妙分不開。全詩如下: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從詩的整體來看,四句皆是景物描寫,且自然景物與人文景物融為一體,使得"野草花"、"夕陽"、"燕"等自然景觀與"朱雀橋"、"烏衣巷"、"王謝堂前"、"百姓家"等人文景觀共同構成了一幅色彩豐富的春景圖。
  • 唐代詩裡的「朱雀橋」原來在這裡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這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詩歌「烏衣巷」 中的兩句,對於南京的兒童,比如我家的侄女,在三歲左右,就已經會背這首詩了,而且也知道「烏衣巷」就在夫子廟,而對於「朱雀橋」一直認為這個橋可能早就沒有了,也沒有去怎麼去調查,可是近日,筆者偶遇詩歌裡的「朱雀橋」,讓我對這首詩,
  • 專家呼籲歷史上的朱雀橋恢復原名 見證無數血戰
    宋嶠 攝「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自從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寫下那首傳誦千古的《烏衣巷》之後,古往今來有無數文人寫下吟詠朱雀橋的詩篇。烏衣巷、朱雀橋因此名聲大噪,如今夫子廟邊的烏衣巷成了旅遊勝地,而朱雀橋原址卻漸漸不為人知。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賀雲翱認為,歷史上的朱雀橋就是如今的鎮淮橋。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有一種大徹大悟之感,懂了也就明白了人生
    作為當時最著名的才子,劉禹錫才華過人,不過在現實生活中,他又是處處不如意,曾經一度被貶到偏遠的地方,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正由於劉禹錫一直被貶,過著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苦生活,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也就更具有感染力,在這首著名的《烏衣巷》一詩中,那就是有一種大徹大悟之感,寫盡了世間的繁華與落幕,這樣的作品如果讀懂了也就明白了什麼才是人生。
  •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感受悠悠數千載的金陵城美景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感受悠悠數千載的金陵城美景。晚上6點半從台州出發到南京時已經是凌晨一點多了,真要趕快找個地方睡覺才行,不然酒店第二天也睡不了多久,就要算一天很不划算,在朋友的建議下找了家民宿,他說可以商量入住時間,於是我們先住進了這樣的民宿,後來又換到另外一家酒店居住了。五一出行真的是爆滿,基本都住滿了,酒店價格也貴。省了高速費用,省不下住宿費啊,真是的。
  • 劉禹錫這首詩才真正的大徹大悟,寥寥幾句,寫盡世間的繁花與落幕
    劉禹錫也正是經歷了這樣的生活,才使得他最終大徹大悟,他的很多詩作中,都表達出了這樣的一種觀點,最為經典的便是他的《烏衣巷》,這首詩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都不會陌生,在這首詩中,詩人把當年烏衣巷的繁花,以及當下的落魄,描寫的很是生動,從而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得人們讀了之後,真是感傷不已,無論生前多麼的顯貴,但是終究抵不過時光的流逝。
  • 安靜祥和的烏衣巷,精美古樸的朱雀橋
    安靜祥和的烏衣巷,精美古樸的朱雀橋烏衣巷是南京非常有名的老巷子,它已經有1600多年的歷史了,最開始的時候這裡是軍營駐紮地。因為軍隊裡的士兵都穿著黑色衣服,所以這裡常常是一片黑色的景象。整條巷子都被黑色籠罩在其中,久而久之它就有了這個詩意的名字。
  • 人們常說的「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有何意思?回答!
    我們時常會聽人念叨「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那這究竟是個什麼意思呢?事實上這是我們中國風水學說中的專業術語。「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來源據歷史記載這句話最早形成於商朝,古人們把天分為東南西北四宮,分別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個神獸命名;而這就是「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最早形成的原因,至於為何名字中有虛幻的青龍,朱雀,玄武?其實也非常好理解,因為這四個神獸是古代人們對於未知事情的想像演化而來,認為只有它們才能主管天下東西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