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與七夕有關係?左周聚少離多堪比牛郎織女

2021-01-20 李連利坐古談今

左宗棠是中國近代史一位非常著名的草根兒,他的家族雖有「七世秀才之家」的美譽,但不過是窮秀才的根底。按照老輩子兒的成分劃分,最好的時候也不過是富農。因為祖父、父親、母親、兄長等人的喪事兒,左宗棠和二哥左宗植以及寡嫂(大哥左宗棫1800—1823年的妻子)立刻面臨窘狀:科考需要錢,而左家沒錢。

為此,左氏兄弟將家中的財產給了寡嫂和過繼子,兄弟二人就算離家各自奔前程了。科考是需要錢的,因為囊中羞澀左宗棠考完鄉試後,便入贅周家。

可以說,如果左宗棠沒有成為左文襄,上門女婿左宗棠就不會有下面這些民間傳說了。人們為什麼要編排各種民間傳說?就是基於兩個問題。其一,左宗棠何以入贅湘潭周家;其二,周詒端為何21歲才結婚?在古代這已經是大齡青年了。

左宗棠入贅四種傳說

在各種傳說中,僅左宗棠多大歲數訂婚、多大結婚、如何入贅周家就有四種說法。其實,民間傳說多不靠譜,但是這些傳說或多或少地都有些事實基礎,以及其背後有著一定的民間思維。

最無聊的黃龍盤柱說背後在討論左文襄與清廷的關係。

有這樣一個帶有封建迷信的傳說,內容是左宗棠是一條小黃龍,卻不被其他神仙認可。這其實就與清亡後,許多人都在說的曾國藩啦、左宗棠為何不造反的各種民間傳說相接應了。

話說某日,左宗棠的未來妻子周詒端做了個夢:一條小黃龍想進入龍王橋下,結果,守衛此橋的「雷神」不讓進入、催動神犬協助雷神鏖戰小黃龍。小黃龍只好飛入桂在堂周府的傘柱上棲身,以求暫時有個地方居住,以便日後進入自己理想的「神穴」之地。

早晨起來,周詒端便和母親說了這個夢後。沒多久,家人就救了一位十五六歲的乞丐。周老夫人再看這小乞丐面貌不凡,再結合大女兒的夢境覺得「小黃龍」就是這小乞丐。為此,便將小乞丐入贅為婿。

在現代社會,這種傳說一看就是假的。哪裡有什麼神仙,騙鬼呢。左宗棠是窮,但再窮也沒窮不過朱元璋,用不著做乞丐。首先左家有房子有地,若想甘心做農人是餓不死的;其次,那時的左宗棠早已經進入學堂,和羅澤南等人做同學了。

算命先生牽牛星說的背後是左宗棠後半生徵戰,夫妻聚少離多,比牛郎織女還難相見。

因左宗棠的祖母看到流星進入家中,便找來算命先生問卜。算命先生說未來左家會出生一位「牽牛星」下凡的人,他將「先窮後貴」很有福氣的人。可是他性格孤傲,再加上有小人陷害,一生並不順利。如果想保平安,就需要入贅他家。左家一聽就在左宗棠15歲時為其定親周家。

不得不說,這一傳說脫去「迷信外衣」後,我們會說基本符合文襄公的一生。編故事的人很了解左宗棠的一生。特別是,故事將左宗棠看作是「牽牛星」下凡,那麼,「織女星」的賢惠、聰穎就是周詒端了。

七夕節來源的各種故事中,牛郎織女就是主人公了。每年七夕節時,牛郎織女才會相聚。但是,真實的的左宗棠和周詒端比牛郎織女還要慘。自左文襄在1854年三月後進入駱秉章幕府以來,夫妻二人就聚少離多。特別是1860年五月組建「楚軍」離開湖南作戰以後,二人更是很難看到。

比詩招親說,是民間好事之徒的無聊比附

1831年,左宗棠、羅澤南、丁敘忠、鄧顯鶴前往湘潭遊玩。未來的嶽母王慈雲通過對對聯來展示自己才華。據說對聯是這樣的,周王氏出上聯:胸藏萬卷聖賢書,希聖也,希賢也。左宗棠出下聯:手執兩杯文武酒,飲文乎,飲武平。話音剛落,老婦人說道:好好好,我大閨女嫁給你了!

很顯然,比對聯是明清時期非常盛行的一種文學故事內容,許多對聯都出自中下層文人之首。這個故事其實沒有什麼含金量。

做客成連理說,是文人間的一些談資

1831年,周詒端的兄長周詒煜接左宗棠來周家做客。1832年,已經長成老姑娘的周詒端嫁給了左宗棠。

以上四種說法,各自都有一些優缺點。其實,四種說法聯合在一起就能拼出一個完整的真實故事。那麼,歷史真實是什麼呢?

最真實的歷史,還是得看左宗棠的《亡妻周夫人墓志銘》,那裡面左宗棠交代了他和夫人周詒端訂婚與結婚的歷史。下面的內容就是我根據這篇墓志銘進行的綜述。

17歲定親,20歲成親的左周:西風吹孤禽,瘁羽身不肥

左宗棠的妻子周夫人,乃湘潭人,名詒端、字筠心。生於嘉靖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1812年6月29日),卒於同治九年二月初二(1870年3月3日),享年58歲。按過去傳統稱為59歲。周詒端比左宗棠8個多月、差不多1年,左宗棠生於十月初七(11月10日)。二人結婚時,周氏周歲20時,按照古代虛歲計歲已經21歲了。

很顯然,他們的年齡確實已經很大了,特別是周詒端。其實,這是有原因的。在《亡妻周夫人墓志銘》中左宗棠的介紹是這樣的:

道光十一年(1831年),左宗棠19歲時,二哥左宗植根據父親左觀瀾與周家先前的訂婚向周家下了聘禮。即「年十九,餘兄中書君以贈光祿公遺命,聘為餘室」,同時,左宗棠還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蓋議婚有年矣。也就是訂婚有些年了。

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進行推測:道光十年正月十八日(1830年2月11日),左宗棠的父親左觀瀾去世,也就是說1829年左宗棠17歲及其之前,就為之訂婚了。因為,其父病故的緣故,這件婚事也只能耽誤了。

最終,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植帶著三弟前往周家成婚,這時的周氏和左宗棠已經20歲了。要不是左觀瀾的喪事兒,古代十八九歲結婚也算是正常狀態了。

然而,入贅並不是一件值得誇耀的事情,即使在現在也是如此。所以,左宗棠一直心中恨恨難平——餘居婦家,恥不能自食,乞外姑西頭屋別爨以居。簡單地說就是左宗棠也覺得不好意思,請求別跟著丈母娘一起吃飯了,分灶分家吧。由此可見,左宗棠的性格是比較剛的。這也很符合我們對他的一貫印象。

左宗棠的脾氣比較大、性格比較狂傲。那麼,他是如何挨過在丈母娘家生活的歲月呢?下文我們說說此事。

如果左宗棠鎮守京師,英法聯軍能否攻破並火燒圓明園

元朝人施耐庵的《水滸傳》,藝人與文人三百年合作的終點

戚繼光晚景悽涼嗎?並非如此,站隊就要有代價

相關焦點

  • 「牛郎織女」在七夕是什麼位置關係?
    上周度過了「七夕」節,這個節日以及其「中國情人節」的稱呼,源於它背後的神話故事——《古詩十九首 · 迢迢牽牛星》中寫道:「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這段裡已具有牛郎織女故事的基本輪廓。在故事當中,相愛的牛郎和織女受到天神的阻撓,用銀河將他們分開,只能在每年七夕之際相會。
  • 獨屬於女生的七夕節,如今變成了情人節!牛郎織女原先只是星座!
    在七夕這天,天上牛郎織女會來到鵲橋上相見,因而近代又將七夕作為中國版的情人節。實際上古代的七夕節和婦女節差不多,是女性專屬的節日。 牛郎織女為夫妻的傳說出處不可考,不過戰國時期的秦簡雲夢睡虎地《日書》中就有牛郎織女是夫妻的記載,例如「乙酉,牽牛以取織女而不果」、「不出三歲,棄若罔」。 到了漢代,牛郎織女已經擁有完整的設定了,也有許多同人作品,班固的《西都賦》中就曾描寫過牛郎織女(「集乎豫章之宇,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雲漢之無涯」)。
  • 七夕和牛郎織女傳說的歷史溯源
    七夕牛郎織女悽美愛情故事傳說的起源文:枯木七夕節,又稱乞巧節、七巧節、女兒節、雙七、巧夕等,是我國古老的民間傳統節日美國大都會美術館所藏 北宋《宮宴圖》(又名《乞巧圖》)關於牛郎織女悽美的愛情故事,從《詩經》中看出已經形成雛形,經過先秦春秋時期「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思想文化大發展,逐漸在民間形成傳說和習俗,一直到漢代便逐漸見諸於詩詞文章。諸如漢帶班固的《西都賦》:「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
  • 七夕約會逼格提升指南——真實的牛郎織女星是什麼樣
    每到七夕,你一定會被各種媒體、各種APP、各種服務號、各種朋友圈裡的俗套話題淹沒。    我們總結一下,甚至可以列出一個「七夕十大俗套話題」——  1、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  2、中國情人節,要加強七夕的傳統文化傳承  3、相親  4、排隊領證+集體婚禮  5、單身狗獨自神傷  6、弄一些情侶做點小活動
  • 牛郎織女的故事是怎麼來的?七夕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真相?
    《小雅·大東》裡有這麼一段: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在這短短幾行詩句中,後世「七夕」故事的幾大元素:織女、牽牛和銀河,悉數登場,但彼此之間還並沒什麼關係。牛郎和織女之間的婚姻,那是後來的事。
  • 七夕後的牛郎織女,又「異地」了?
    七夕結束,牛郎織女又要恢復「異地分居」了嗎?   還有網友戲稱,不知今年牛郎織女相見,有沒有測體溫、驗健康碼?   其實,牛郎和織女,人家今年嚴格地保持了「社交距離」——就跟千百年來一樣。而且,七夕過後的兩顆星星,壓根兒沒有漸行漸遠。不信?請您朝天上瞧。
  • 今天七夕 你所不知道的牛郎織女傳說
    幾乎每一個中國人,在童年時期的某一個七夕之夜,都有偎依在母親(或祖母、或外婆)的身邊,聽講牛郎織女傳說的美好記憶。聽完故事,常常還會在大人的指點下,仰望滿天繁星,尋找銀河邊那顆最明亮的織女星,以及銀河東邊與織女星隔河相望的牽牛星。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已經有了牛郎織女傳說的雛形。《詩經·小雅》中的《大東》寫道:「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 七夕節的傳說 牛郎織女的傳說永流傳
    七夕節乞巧,這個節日源於漢代,沿襲至今就成了我國傳統的情人節,關於七夕還有很多浪漫的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你一定聽說過吧。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 七夕葡萄架的傳說介紹 在這裡能聽到牛郎織女對話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七夕情人節了,這個節日在我國歷史悠久,流傳下來的一些習俗和傳說也深受人們喜愛,就比如七夕和葡萄架總有著一些關聯。   關於七夕有這樣一個傳說,說是牛郎放牛時遇見下凡的織女,相識相愛.牛郎和織女,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但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 不必慶祝七夕,牛郎織女不會團聚的
    牛郎織女的雛形最早記載在《詩經 小雅 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這裡的牽牛和織女是兩個星宿名稱,隔著銀河遙相對望。 到了漢代的《古詩十九首》第十首《迢迢牽牛星》提到:「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 七夕節的來歷 七月初七牛郎織女鵲橋會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傳統民間重要的節日之一。也是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七夕節這一天,中國少女主要活動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 、曬書·曬衣、賀牛生日。
  • 七夕來了,你能指出牛郎織女星在哪裡嗎?
    七夕來了,你能指出牛郎織女星在哪裡嗎?七夕晚上,仰望星空,可以觀看到牛郎織女星「鵲橋相會」。在大城市,也可用肉眼看到牛郎織女星。還不知道牛郎織女星在哪裡的趕緊學起來!
  • 牛郎織女的傳說,到日本卻成了勵志故事?中日七夕節大有不同
    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在日本,也有七夕這個節日。同樣是七夕,中日兩國的傳說與習俗卻並不相同。具體有哪些不同呢?本文將為你詳細分析。清 費丹旭 《七夕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而在日本,日本的七夕傳說則是由牛郎織女的傳說與日本本土信仰相結合而形成的。在日本的飛鳥時代,從朝鮮半島來到日本的文人與工匠也帶來了中國的民間傳說。
  • 「七夕節」的主人公牛郎織女到底是個怎樣的傳說?
    「七夕節」在中國也算是個不大不小的節日,喜歡這個節日的大多是情侶,夫妻。有關「七夕節」的傳說,最能讓人信服的主人公就是「牛郎織女」了。最早把牛郎織女說成是夫婦的是在《洛神賦》中,書中還說了牛郎織女只能在每年的七月初七相會一次。不過,人們還是有疑問的,為什麼牛郎織女是夫婦,卻只能每年相見一次呢?傳說之一早先,織女和牽牛隻是宇宙中距離較近的兩顆星宿。
  • 今天七夕節,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是怎麼形成的
    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雙方對愛的承諾。隨著時間的演變流逝,七夕節現已成為中國的情人節。
  • 牛郎織女愛情故事與七夕節有何淵源?都有哪些原型?廁神戚夫人
    導語:牛郎織女愛情故事與七夕節有何淵源?都有哪些原型?廁神戚夫人,鄭交甫會江妃。七夕節被看作是本土的情人節,到了七夕節不能不說牛郎與織女的愛情故事,那麼牛郎與織女的愛情故事到底是怎麼與七夕節銜接起來的?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為什麼會這麼深入人心呢?
  • 天上的牛郎織女是怎麼來的?淺談中國古代的七夕鵲橋誕生與發展
    二、「在水一方」的織女在《詩經》中有這樣的描寫: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描述的是「在水一方」的伊人難以企及的意象,這裡提及的遊女就是織女的原型,為織女形象的出現做了文化鋪墊,而「漢」指的漢水,還有可能代表著牛郎織女故事裡的銀河。
  • 七夕牛郎織女如何相會?看看這座懸在半天空的鵲橋
    七夕牛郎織女如何相會?看看這座懸在半天空的鵲橋(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今天是七日七日,中國傳統節日七夕。小時候,每到七夕節,大人就會講牛郎織女故事,牛郎織女如何相會呢?牛郎織女的電影小時候也看過,是黃梅戲劇電影。其實這個電影是個悲情故事,有情人不能在一起,就是神仙也不行,只能七夕這天才能見上一面。那時看到牛能講話,感覺不可思議,然後牛郎挑著兩個孩子上天找織女,織女的媽媽王母卻讓牛郎織女只能相隔天河遠望,這時奇蹟出現了,千萬隻喜鵲趕來搭橋,於是牛郎織女才得以相會。終歸是神話傳說,哪裡有這麼精靈的喜鵲?哪裡有這樣的鵲橋?
  • 七夕的由來來歷起源 七夕節牛郎織女傳說故事簡短50字100字
    七夕的由來來歷起源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民間姑娘信以為真,於是每到農曆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