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在日本,也有七夕這個節日。同樣是七夕,中日兩國的傳說與習俗卻並不相同。具體有哪些不同呢?本文將為你詳細分析。
明 紅紗地灑線繡鵲橋補子 北京藝術博物館藏
首先從神話傳說開始。中國的七夕傳說是牛郎織女,這個故事是中國人在歷史發展中逐漸完善的,西周時期的《詩經·小雅·大東》中已經出現了銀河,而在戰國時期的《夏小正》和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發現的竹簡中則已經出現了牛郎與織女相愛並結為夫妻,卻因為銀河的阻隔而不能相見,隨後漢朝又增加了鵲橋,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才將這個故事的情節逐漸形成。
而在日本,日本的七夕傳說則是由牛郎織女的傳說與日本本土信仰相結合而形成的。在日本的飛鳥時代,從朝鮮半島來到日本的文人與工匠也帶來了中國的民間傳說。來自中國的七夕傳說又與日本本土的棚機津女信仰相互融合,並形成了日本本國的七夕傳說:傳說負責織布的織女與負責放牛的牛郎相愛,兩人成婚後逐漸疏於工作,導致牛郎養的牛生病,而天上的神仙也由於織女的偷懶而沒有衣服可以穿,因此神明才將兩人分開,只允許他們在七夕當天見面。
五世紀 朝鮮德興裡古墓壁畫中所繪的牛郎織女
五世紀 朝鮮德興裡古墓壁畫中所繪的牛郎織女 線描圖
明明是相似的情節,相似的人物,為什麼日本的七夕傳說就成了鼓勵人們好好工作的勵志故事呢?這畫風差距有點大啊……
再說說中日兩國的習俗。中國的七夕習俗是在七夕當夜,人們走出家門一起去看牛郎織女在銀河上相會。除了觀察星辰之外,七夕節也有乞巧之意。漢朝的「穿七孔針」開啟了乞巧習俗的開端,此後又發展出了浮針乞巧、蛛網乞巧、祭拜乞巧、種生乞巧和觀雲乞巧等新的乞巧習俗。
陳枚 《月曼清遊圖》 (第七開)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另外,由於織女也被人們也被人們看作是七夕節也有祈求富貴、長壽、豐收乃至求子的習俗,例如用瓜果酬謝織女,以祈求來年豐收。同時也因為牛郎與織女對愛情的堅貞,所以這一天人們也會祈求美好愛情。文人們也會藉助天上的牛郎織女,來感慨人間的悲歡離合,最典型的莫過於白居易在《長恨歌》的那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句詩歌隨著七夕的故事一起流芳千古,成為人們心中的經典之作。
清 紫檀木邊繡七夕圖袁瑛畫山水圖圍屏 故宮博物院藏
在日本,在農曆的七月初七這天會舉辦一場名為「七夕祭」的慶祝活動,在活動中人們會在自家的庭院裡擺放上各類貢品,並在竹枝上懸掛早已寫好祝福的五彩紙條,以祈求女孩子們能心靈手巧。聽上去是不是和中國的習俗很接近?但日本也有自身獨特的七夕習俗,例如在七夕當晚人們會將祈願用的五彩枝條放入河流或大海中,讓它們順流飄走,並在河流上放置河燈、流偶人等。有些地方則會在七夕當天進行七次沐浴。相傳這樣可以延年益壽。這些日本獨有的七夕習俗,都是建立在日本人所信奉的傳統信仰之上。
日本浮世繪之「稚遊五節句之內七夕」 早稻田大學坪內紀念演劇博物館藏
雖然中國與日本的七夕節在傳說與習俗上有不少相似之處,但由於中國與日本的傳統文化信仰上的差距,兩者之間依然存在著不小的差異。但不管是哪一種傳說和習俗,七夕這個節日都寄託著我們對於美好生活的期盼與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