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你知道牛郎織女星來歷?其愛情故事如何演繹,董永故事

2020-11-29 資深人士說文史

七夕節,你知道牛郎織女星來歷?牛郎織女故事如何演繹的?牛郎織女與白蛇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被稱為我國四大愛情故事,那你知道牛郎織女故事起源於何時呢?

有關牽牛織女最早的記載,是《詩經·大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皖彼牽牛,不以服箱。」

由此可以看出牽牛、織女只是兩個星的名字,此時還看不出來牛郎織女的人物關係和故事情節。

《睡虎地秦墓竹簡》記載「牽牛以取織女而不果,不出三歲,棄若亡」《淮南子》記載「烏鵲填河成橋而渡織女」《風俗通義》記載「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七日鵲首無故皆髡,梁以渡織女故也」

由此可知,在秦始皇時期就已經有橫橋南渡以法牽牛的情況,後來在漢代又加入了烏鵲搭橋以渡牽牛、織女的情節。而《荊楚歲時記》中則說「牽牛娶織女,天帝兩萬備禮,久而不還,被驅在營室」,牛郎因為借錢結婚,無力償還債務而被天帝強行分開,這似乎在說牛郎織女分離的原因,但實際上是反應了漢朝以來娶親聘禮很重的習俗,才有了這樣說法。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牛郎織女在文人的作品中多次出現,大多數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感情,例如曹植的「臨迴風兮浮漢渚,目牽牛兮眺織女」,曹丕「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蔡邕「悲彼牛女,隔於河維」都提到這個故事。

《荊楚歲時記》「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使一年一度相會」

由以上資料可知,這一時期,統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封建文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迎合統治者,把天帝美化成一個公正的家長,而牛郎與織女的故事情節也改編了,將織女寫成一個唯命是從,婚後懶惰廢織的子女。這一時期,在牛郎織女神話故事分化出宣揚「孝」的思想「董永」的故事。在董永故事中,天帝為了救助人間的一個孝子,竟然讓自己的女兒從天庭嫁到凡間與凡人董永結婚的故事。這個時期牛郎織女與董永的故事無論在故事情節和主題上都有很多相似之處,都表現出了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以及對「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生活的嚮往。

在唐朝時,以牛郎織女為題材的詩文大量出現,杜甫在詩講述牛郎與織女受王母娘娘的阻撓而分離,只能隔河相望,表示對牛女的深刻同情,此外,孟郊、宋之問、李白、元稹、孟浩然等都作過歌詠牛郎織女的詩,大都對她們的愛情遭遇表示同情。唐朝的開放的社會風氣,以及女子地位的提高,這個時期牛郎織女的題材,大多都表示這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執著和嚮往。

宋朝,宋代的社會精神不同於以往時代,將唐代崇尚道家思想改變被重視理學,在文學作品中也有反映,「巧拙天所賦,乞憐真可嗤」,「性與是身俱,巧拙有常度,」巧和拙都是天生的,何必白白浪費精力去乞巧呢?乞巧拒拙在理學上認為是違背天理的,是不可取的做法。

理學的即存天理,滅人慾,對女性做出了各種倫理道德上的限制,女性地位低下,不主張女性主動出擊,秦觀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就是強調讓女子消極等待。

到了元明清時期,牛郎織女愛情古代被演繹成各種版本,深深地扎入人心,以至於多個少數民族都有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他們在牛郎織女傳說中添加了許多符合自己民族特色的元素和情節,例如兄弟分家情節,動物報恩情節以及丈母娘考驗女婿等情節。

參考文獻:《荊楚歲時記》、《史記》、《詩經》等。

相關焦點

  • 今天七夕節,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是怎麼形成的
    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雙方對愛的承諾。隨著時間的演變流逝,七夕節現已成為中國的情人節。
  • 七夕的由來來歷起源 七夕節牛郎織女傳說故事簡短50字100字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民間姑娘信以為真,於是每到農曆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
  • 說說七夕的小故事
    七夕又名乞巧節、七巧節、七姐誕、七娘生,是發源於中國周朝時期的一個傳統節日,相傳七夕節的形成與民間流傳的牛郎織女故事有關,它最早可能追溯至東周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七夕為祭祀牽牛星、織女星,被推斷為牛郎與織女的愛情故事,大約發生在西周時代,當時的社會制度限制個人自由,故託言天上星宿以追求慰藉。當時的七月黃昏,織女星升上一年中的最高點,清晰可見。
  • 七夕節的來歷由來20字50字100字 七夕節傳說故事簡短點
    七夕節的來歷由來20字  七夕」這個詞語應該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因為七與期同音,還待予厚望。始於漢朝,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七夕節的來歷由來50字  七夕節,又名七巧節、乞巧節、雙七、七姐誕等,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 七夕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介紹 牛郎織女是幾月幾日相會的日子?
    在說起七夕節的時候,人們可能不會覺得陌生,這個節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並且在這個節日當中也流傳著一些故事,那麼七夕歷史故事是什麼呢?關於七夕來歷典故是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七夕節」你不知道的故事傳說
    鵲橋仙這首詞,上闕寫的牛郎織女聚會,下闕寫的兩人分離。最後一句將兩人愛情的長久,並不局限於朝朝暮暮,可以說是化腐朽為神奇,尤其是後來有節目將這首詞譜曲後演唱出來更讓人覺得情深意切。但是你知道七夕中都有哪些動人的故事傳說呢?牛郎織女孤兒牛郎和哥哥嫂嫂生活在一起,經常被嫂子虐待,分家後只分得一頭很有靈性的老黃牛相依為命。
  • 「牛郎織女」和「董永七仙女」其實是兩個不同的傳說故事
    小時候就一直聽老人講農曆七夕節「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但是很多人容易把「牛郎織女」的故事和「董永七仙女」的故事相混淆。很多人會說七夕到了,董永和七仙女又要相會了,但是其實這並不正確。老牛稱自己是金牛星下凡間,並知道天上有仙女要來湖邊洗澡,指點牛郎過去偷仙女的衣服。牛郎按照老牛所說的去了湖邊,拿走了織女的衣服,隨後兩人一來二去產生了感情,並且織女懷上了牛郎的孩子。天上王母知道此事後,大為震怒,就命人把織女抓回了天庭。後來牛郎在老牛幫助下飛上了天尋找織女,但是王母劃銀河為界,阻止他靠近織女。牛郎織女的感人故事讓天上的喜鵲也感動了,就在天河上堆成一座鵲橋,讓夫妻二人相會。
  • 七夕節的來歷 七月初七牛郎織女鵲橋會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傳統民間重要的節日之一。也是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七夕節這一天,中國少女主要活動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 、曬書·曬衣、賀牛生日。
  • 牛郎織女愛情故事與七夕節有何淵源?都有哪些原型?廁神戚夫人
    導語:牛郎織女愛情故事與七夕節有何淵源?都有哪些原型?廁神戚夫人,鄭交甫會江妃。七夕節被看作是本土的情人節,到了七夕節不能不說牛郎與織女的愛情故事,那麼牛郎與織女的愛情故事到底是怎麼與七夕節銜接起來的?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為什麼會這麼深入人心呢?
  • 七夕的故事或傳說簡短100字 七夕節由來10字20字30字
    七夕的故事或傳說簡短100字  七夕故事版本一(100字版本)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來源於牛郎織女天河配的神話故事。牛郎和織女,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七夕故事版本二(牛郎織女傳說詳細版)  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
  • 易經:七夕節看牛郎織女星,上古觀星術入門,體味傳統文化魅力
    易經:七夕節看牛郎織女星,上古觀星術入門,體味傳統文化魅力七夕節原本是我國民間源於上古時期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是眾多女性的節日,女生們會做比如乞巧、許願、祈福等極富浪漫色彩的活動。因為「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人們崇尚美好的愛情,同時也崇拜織女的高超技藝。
  • 七夕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來源於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
    七夕節,又名七巧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是星宿崇拜衍化成神話,傳說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相傳很早以前,西河有個小夥子叫牛郎,年幼時父母雙亡,孤身一人無依無靠,只好投籬寄宿在哥嫂家裡。你若能將它照顧好一段時間,等它傷癒了,十頭牛豈不是讓你湊齊了嗎。牛郎按照老翁的指點,起身去了後山,找到受傷老牛,於是,牛郎天天割草細心照顧起老牛來。過了一段時間,老牛的傷勢在牛郎精心照顧下,果真痊癒了。老牛就這樣湊齊了數目隨牛郎回家。又話說天宮中,天帝有個孫女叫織女,她擅長織布,每天都能給天空中編織出色彩斑斕的彩霞。
  • 七夕和牛郎織女傳說的歷史溯源
    七夕牛郎織女悽美愛情故事傳說的起源文:枯木七夕節,又稱乞巧節、七巧節、女兒節、雙七、巧夕等,是我國古老的民間傳統節日隨著古人人格化的演繹,逐漸變成牛郎用扁擔挑著一子一女,與織女星隔河相望。由於地球旋轉的緣故,在夏、秋季的上半夜,牛郎星和織女星在天空中的位置較高,比較容易用肉眼看到,因而古人便附會牛郎織女一年一會的故事。事實上牛郎星和織女星相距16.4光年,是不可能「相會」的,然而古人的想像力豐富,不斷充實故事內容,逐漸牛郎和織女便成了神話傳說,並演繹了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
  • 不必慶祝七夕,牛郎織女不會團聚的
    這時牛郎織女才開始有了人格。 牛郎織女的傳說在流傳過程中遇到了另外一個民間故事——董永傳說,於是牛郎這個人物漸漸跟董永合為了一體。 從事中日比較文學研究的於長敏教授分析道:「文學家從牛女兩星座聯想到一對戀人,又從天上聯想到人間。
  • 牛郎織女的傳說,到日本卻成了勵志故事?中日七夕節大有不同
    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在日本,也有七夕這個節日。同樣是七夕,中日兩國的傳說與習俗卻並不相同。具體有哪些不同呢?本文將為你詳細分析。中國的七夕傳說是牛郎織女,這個故事是中國人在歷史發展中逐漸完善的,西周時期的《詩經·小雅·大東》中已經出現了銀河,而在戰國時期的《夏小正》和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發現的竹簡中則已經出現了牛郎與織女相愛並結為夫妻,卻因為銀河的阻隔而不能相見,隨後漢朝又增加了鵲橋,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才將這個故事的情節逐漸形成。
  • 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為什麼會成為七夕節的主角
    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為什麼會成為七夕節的主角中國人自古以來以嚴肅規矩著稱,相對於西方人的浪漫熱情來說顯得十分保守。然而在古人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也不乏有一些突破世俗的愛情故事,被傳頌了幾千年。在那個婚姻和愛情被藏在屋子裡不能拿出來見人的時代,那些愛情故事就像天空中一顆顆璀璨耀眼的星,讓人心懷神往。
  • 牛郎和織女,故事起源,漲知識
    北宋秦觀所填之《鵲橋仙》一詞讓牛郎織女的故事充滿了浪漫的氣息。不止鵲橋仙還有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唐·杜牧《秋夕》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 【七夕】多得是你不知道的「牛郎織女」N個版本
    原標題:【七夕】多得是你不知道的「牛郎織女」N個版本 有人問:牛郎偷拿織女的衣服算不算流氓?織女留下來生兒育女,算不算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可以看到,牛郎織女和羽衣天女故事其實是平行發展的兩個不同傳說,然而它們的第一次混淆依然是在《搜神記》裡面的董永故事: 漢,董永,千乘人。少偏孤,與父居肆,力田畝,鹿車載自隨。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主人知其賢,與錢一萬,遣之。永行,三年喪畢,欲還主人,供其奴職。道逢一婦人曰:「願為子妻。」遂與之俱。主人謂永曰:「以錢與君矣。」
  • 牛郎織女的故事是怎麼來的?七夕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真相?
    在這短短幾行詩句中,後世「七夕」故事的幾大元素:織女、牽牛和銀河,悉數登場,但彼此之間還並沒什麼關係。牛郎和織女之間的婚姻,那是後來的事。同樣是因為牽牛星位於織女東側,隔著銀河每天「追」著織女東升西落,才啟發人們把這兩顆星聯繫在一起,產生了牛郎織女的故事。
  • 七夕節的傳說 牛郎織女的傳說永流傳
    七夕節乞巧,這個節日源於漢代,沿襲至今就成了我國傳統的情人節,關於七夕還有很多浪漫的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你一定聽說過吧。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