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俄國與日本圍繞滿洲利益爭端,列強因自身利益周旋盤桓

2021-01-09 歷史摸路人

俄國和法國的第一個 反應就是擴大俄法同盟的範圍,使之適用於東亞,但這僅僅是一個象徵性的行動。美國同情日本。西奧多.羅斯福總統認為日本是門戶開放和中國領士完整的一個保衛者,甚至把日本完全控制朝鮮看作是符合東亞和平的最大利益。2他認為中國人軟弱無能,頭腦不清醒,易被強者欺凌,日本人則是東方正在崛起的新興力量的象徵。「要說中國人和日本人是同種, 是多麼荒唐可笑啊!"D羅斯福總統指望日本來阻止俄國人在滿洲的擴張,並且滿意地看到它的地位因與英國的聯合而加強了。

中國的反應是寬慰、羞辱和恐懼,真是百感交集。最初是感到寬慰,因為聯盟直接反對俄國,有利於維護中國和朝鮮。接著是感到羞辱,因為由外國人約定來保證它的獨立和領土完整,這是把它和朝鮮等量齊觀,並且突出了這樣一個事實,即中國的命運並非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是掌握在它的那些所謂保護人的手中。

最後是感到恐懼,因為害怕日本會最後取代俄國而成為在滿洲的主要帝國主義者。湖廣總督張之洞和兩江總督劉坤- 這兩位政界元老的1902年2月16日的聯名奏疏表達了這種又寬慰又焦慮的心情,他們奏報說:由於俄國人在滿洲的活動已經引起日本和英國的不滿,這才促使它們結成聯盟,因此,「近日英日聯盟,專為東三省事」。

可是,他們又告誠說:「我能從彼(指英、日)力持,即與三省有益。若墮俄計,日英權利必損,必取償於我。」兩天以後,張之洞在給劉坤一和直隸總督袁世凱的電報中,對英日同盟的真實意向表示了極大的關注。當提到它第-款中關於英國和日本宣稱要對中國和朝鮮國內的騷亂進行幹涉時,他對「騷亂」二字之所指提出了疑問。

這是否意味著像日本在東學黨之亂中在朝鮮的所作所為那樣,它們也能隨意派軍隊到中國來?他很痛心地聲稱:「至賴人保全,清韓並列,令人痛心。國勢微弱至此,更無可說矣。」袁世凱在分析該同盟時甚至更加強調了這一點。據他所奏,在東方沒有一個國家的陸軍出日本之右,在西方沒有一個國家的海軍勝過英國。

這兩個國家的結合產生了一個新的強國集團,它不僅影響東亞的均勢,也影響整個世界;但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維護它們自己的民族利益,並不是真心想維護中國和朝鮮。袁世凱問道:難道英國和日本真會付出很大代價來為中國的利益盡力?因此中國不要期待英日同盟會帶來任何好處。

相反,只要中國一放鬆警惕,該同盟就會給中國帶來麻煩。所以他冷靜地告誠人們說:「然 欲保全本國疆土而仰望於別國聯盟之餘力,則一國之恥,孰有過於此者!」面對此恥辱,袁世凱敦請朝廷立即進行制度改革,加速訓練軍隊,開發資源和創辦近代教育,以加強國力。在中國官員中普遍存在絕望情緒,因為國家對於這種形勢完全無能為力。

很清楚,如果英日同盟導致日俄之間的諒解,中國將是受害者;但如果導致戰爭,中國領土將成為戰場,中國也就要聽憑勝利者擺布。還有一種日漸增長的恐懼,就是害怕日本的興起會成為對中國主要的威脅。張之洞發現日本人越來越傲慢,用盡了「口蜜腹劍」的心機。

他看穿了英日同盟中關於「門戶開放」的虛偽性,所以非常關切日本人的最終目的。但他仍然認為日本的為害比俄國為輕,因此中國應「以結近援御遠患為歸宿」國。英國曾希望該同盟會穩住日本,使它對俄國既不是太好戰,也不是太遷就,以便減少戰爭的可能性。

在俄國,1902 年11月至1903年4月期間舉行了一系列會議,仔細地研討了東亞的政策。財政大臣維特遭到以沙皇心腹貝佐布拉佐夫為首的有影響的集團的攻擊,因為維特沒有適當地預防中國的敵意或外國的幹涉,便要在滿洲貿然興建耗資巨大的鐵路。貝佐布拉佐夫集團在北朝鮮取得一項森林採伐特許權, 他們建議利用這項特權來普利和為戰略目的服務,即利用它作為軍事盾牌去防止日本人滲入南滿。

維特在沙皇面前很快失去了影響,他的和平滲人滿洲的政策也被拋棄。沙皇決定俄國應利用森林採伐特許權,並停止將軍隊撒出滴洲,直到中國接受新條件時為止。為了把滿洲變成一個「黃色俄國",聖彼得堡決定要求中國同意:不把滿洲的土地割讓或租借給任何其他強國:未經與俄國協商,也不得開放任何新地區進行對外貿易或作為外國領事館駐地;除俄國人外,不得僱用其他外國人在滿洲擔任行政職務;華俄道勝銀行得在牛莊繼續收取關稅稅款;俄國居民應保有他們在滿洲已取得的一切權利。

1903年4月18日,這些要求被提交給中國政府,中國政府立即通報有關各外國。在英、日、美主張拒絕這些要求的鼓勵下,中國政府通知聖彼得堡,在俄國軍隊根據1902年4月的協定全部撒出滿洲以前,不可能商討任何新的條件。俄國在9月份提出的一套經過修改的條件也被拒絕了;而且在1903年10月8日(這一天原定為俄國從滿洲撤軍的最後日期),中國與美國和日本分別訂立了《通商行船續約》,開放瀋陽、安東和大東溝給外國人貿易和做居留地。

為了對直接駁回他們要求的行動進行報復,俄國人重新佔領了瀋陽。前此在1903年8月,沙皇建立了一個遠東總督管轄區,畀以戰爭和外交全權,就像把這些權限給予1845年建立的高加索總督區那樣,這樣他就把滿洲視作高加索那樣的被併吞的領土了。

與此同時,日本已開始與俄國進行談判。它所提出的總條款如下: (1)保持中國和朝鮮的獨立和領土完整: (2)在此兩國中維持商業機會均等: (3) 彼此承認俄國和日本在滿洲和朝鮮的既存的合法權利,彼此承認有派遭軍隊保護這些利益和對付滿洲和朝鮮內部騷亂的權利; (4) 承認日本在建議和幫助朝鮮實施內部改革方面有獨佔的權利。顯然,此時日本已對滿洲擺出了副幹預者的架勢了。

1903年7月28日俄國政府同意進行討論,日本即於8月12日提出了建議。在俄國於10月3日提出的反提案中,俄國人堅持滿洲不在討論範圍之內。至於朝鮮,雖然俄國承認日本在該地有最高利益,但他們也要求:共同尊重朝鮮的獨立和領土完整;在北緯39度北設中立區;不在南部海岸設防。簡言之,俄國不承認日本有幹涉滿洲的權利,同時不給予日本全面控制朝鮮的權利。雖然俄國後來放棄了中立區的要求,終因雙方差距太大而無法調和。日本人已斷定戰爭是不可避免的了。

相關焦點

  • 記憶的碎片,日本繼中日甲午戰爭後的又一次豪賭
    日本繼中日甲午戰爭後,通過同中國的戰爭獲取了巨大的利益。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這是日本繼中日甲午戰爭後傾全國之力進行的又一次豪賭。命運之神再一次眷顧了這個賭徒,俄軍慘敗。1905年,日、俄籤署了《樸次茅斯條約》,沙皇俄國除向日本轉讓其在中國東北的全部利益外,還將整個千島群島和庫頁島南部「永遠讓與日本」。
  • 《國家利益》揭秘史上最大熱核武器「沙皇炸彈」中看不中用
    日前,美國著名雜誌《國家利益》發表一篇前蘇聯曾測試過的史上最大熱核彈頭,它的名字被命名為「沙皇炸彈」,威力高達50兆噸熱核彈頭。公開資料顯示,俄戰略核打擊部隊此前擁有最大當量的「撒旦」洲際飛彈熱核彈頭也才1億噸當量,前蘇聯時期就能研製出百倍威力的「沙皇炸彈」,這可真是名副其實的「末日武器」。
  • 日俄戰爭諷刺畫,最後一張體現了日本人的狂妄
    為了改變這些條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與外務大臣井上馨等人在1880年代建了座超豪華沙龍——鹿鳴館,把貴婦人們都喊過來,跟列強外交官「蹦擦擦」、「蹦擦擦」,翩翩起舞,燈紅酒綠。儘管,鹿鳴館外交催生出了一批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交際花,但在修改條約方面,仍以失敗告終。而且,那些主導此事的大臣,因太歐化的舉動而被老百姓罵為日奸。日本真正收回關稅、租界(外國人居留地)等權利,還得等到「第零次世界大戰」之後。有人要奇怪了,我聽過第一、二次世界大戰,第零次世界大戰是什麼?
  • 7月31日,星期五,隨著俄國總動員的開展,形勢對於柏林愈發絕望
    當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在1914年7月30日頒布總動員令時——用沙皇自己的話來說,當他做出這個令他痛苦不堪的預示著「可怕的殺戮」的決定時,似乎只有奇蹟才能阻止歐洲戰爭的發生。但是,塞拉耶佛事件以及隨後列強間的攤牌似乎淹沒了在巴爾幹半島最近上演的戲劇。隨著戰事臨近,列強更是將希土兩國拋諸腦後。然而,如果我們觀察得更細緻的話,會發現,當七月危機到達可怕的頂點時——尤其在聖彼得堡和柏林之間,奧斯曼問題其實仍處於列強戰略的核心位置。
  • 張作霖對日本人的威懾力有多大?40萬奉軍坐鎮,關東軍瑟瑟發抖
    19世紀末20世紀初,清末的中國面臨著被列強分割的危險,而作為清朝「龍興之地」的東北,一直是日俄兩個列強眼中的肥肉。滿清入關後對東三省的保護非常重視,古人相信出過皇帝的土地地下有「龍脈」,龍脈的長短關乎王朝的興衰。清政府為了保護龍脈,也為了保護東北的「參山珠河之利」,從康熙朝開始就不讓漢人北上,寧願讓東北空放著不開發。
  • 日本人怕他對自己有想法,很多事要請示他
    19世紀末20世紀初,清末的中國面臨著被列強分割的危險,而作為清朝「龍興之地」的東北,一直是日俄兩個列強眼中的肥肉。滿清入關後對東三省的保護非常重視,古人相信出過皇帝的土地地下有「龍脈」,龍脈的長短關乎王朝的興衰。清政府為了保護龍脈,也為了保護東北的「參山珠河之利」,從康熙朝開始就不讓漢人北上,寧願讓東北空放著不開發。
  • 1933年2月25日:日本因中國問題退出國際聯盟
    1933年2月25日, 在國際聯盟一致通過對日本的譴責後,日本代表團退出國際聯盟的會議。雖然這一行動並不等於退出國際聯盟,但現在看起來似乎很有可能。  大會批准了李頓調查團關於滿洲--或者被日本更名為滿洲國--的報告。公開宣布「滿洲的主權屬於中國」,報告把滿洲國稱之為日本傀儡政權,並聲明日本的行為並非是自衛,日本部隊在中國領土上是不符合國聯協議的。
  • 治外法權:近代西方列強在中國的治外法權,是用什麼手段實現的?
    近代歷史是對我國而言不願意提及的,因為充滿屈辱,但是勇敢面對歷史,從中學習到社會的落後,可以銘記教訓,更有動力地發展自身實力,所以學習此時期的歷史也有一定的必要性。治外法權是這個時期的重要話題,是完全由西方列強操控,列強通過這種藉口和外殼在中國大地上謀得了大量的錢財和權益,此種行為和強盜沒有任何區別。
  • 360、小米陷裁員風波:網際網路公司不能只想自身而不顧員工利益
    與之相反的是,百度近期不僅不裁員反而宣布給員工漲薪且年終獎基數上調,這在網際網路圈裡給百度狠狠地刷了一把存在感,此前在商業利益和企業責任面前,百度的一系列操作讓外界往往將其多歸為前者,如今它卻成為了令人豔羨的「別人家的公司」。當然這與企業的資金實力也休戚相關。
  • 微信屏蔽快的 歸根到底還是利益 但不是用戶利益
    並表示不排除採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和用戶的權益的可能。不過,微信方面的回應則另有一番解釋,其稱快的紅包之所以無法在朋友圈分享,是由於涉及誘導分享。騰訊相關負責人指出,對於所有惡意營銷、誘導分享的第三方應用,微信都會予以相同的處理方式。並同時強調,若滴滴打車同樣進行誘導分享,微信方面也會對其進行封殺刪除。
  • 夢回2005年外交爭端:日韓互刪好友可有轉圜餘地?
    介於川普政府並沒有要介入日韓當中間人的意思,美方從保障美日韓三國安保協作能力、維持三國利益的立場出發,對日韓傳達了自身的態度——要站在理性的、長期性的角度,不要讓事態發展到無法控制的地步。
  • 日媒:右傾化不符日本國家利益 或成被攻擊口實
    日媒:右傾化不符日本國家利益 或成被攻擊口實   【日本《每日新聞》6月12日文章】 題:右傾化會成為攻擊日本的口實  《每日新聞》記者高塜保專訪了日本外務省前外務審議官、現任日本綜合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所理事長田中均,內容如下:  記者問:一些國家對日本的右傾化十分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