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每日新聞》6月12日文章】 題:右傾化會成為攻擊日本的口實
《每日新聞》記者高塜保專訪了日本外務省前外務審議官、現任日本綜合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所理事長田中均,內容如下:
記者問:一些國家對日本的右傾化十分擔心。
田中均答:在外國的國際會議上,經常聽到人們討論日本的極端右傾化。另一方面,也有人期待安倍政權的「安倍經濟學」可以讓日本走出政治停滯。但是,安倍晉三首相關於侵略定義的言論,不願繼承河野談話、村山談話的態度,以及麻生太郎副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維新會共同代表橋下徹關於從軍慰安婦的發言等情況,均讓人感覺到右傾化的發展。
問:一些國家是不是也在利用日本右傾化作為題材?
答:日中存在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本網注)問題,日韓之間存在竹島(韓國稱獨島——本網注)問題,日本與中韓的關係十分嚴峻。在此情況下,這確實給中韓兩國攻擊日本提供了口實。他們用這個機會敲打日本。
問:美國又如何呢?
答:美國正在推行從中東到亞洲的「再平衡」戰略。如果不重視中國,就無法確保東亞的穩定,也就不能確保美國的經濟和政治利益。為此,美國有必要與中國合作。但是很多美國人認為,日本孤立於中韓的局面也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為了與中國開展建設性合作,美國需要日本的幫助。日中之間的摩擦對於美國而言也很麻煩。
問:在受到批評之後,安倍首相在踩剎車。
答:無論是關於侵略定義的講話,還是關於河野談話、憲法第96條修改的問題,我認為安倍首相都只是將其作為現實選擇而已。不過,由於他反覆表述了這種立場,讓人覺得這確實是他真實而且堅定的想法。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即使在參議院選舉之前他會有所克制,在選舉後也會再次啟動這些動作。這種局面恐怕不一定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
問:說起最近的日本外交,經常被提到的就是「牽制中國」的問題。
答:加強與俄羅斯、印度和東南亞國家的夥伴關係,這是正確的。但是,如果將其作為「價值觀外交」的概念,就會排除中國。我不認為應當強調「價值觀外交」。為了不讓中國未來稱霸而採取的牽制行動應該私下進行。大聲喊著「我要牽制你」,這不是外交。政治家應當有勇氣去討論如何重視日中關係。
問:現在可以說各種課題堆積如山。
答:現在日本很可能會被貼上一種標籤,那就是日本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基於偏狹民族主義而行動的國家。我相信日本是可以重生的,而且希望政界能夠實現這一點。不管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就在一年前,日本還遠不像現在這樣吸引世界的關注。希望日本不要再失去這份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