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在家庭情況、父母職業背景、戶籍等初始稟賦與教育程度、技能狀況、健康水平等後天條件相似的情況下,不同性格特徵的個體,其職業發展與事業成就可謂千差萬別。
縱觀史冊,性格導致的命運悲劇似乎史不絕書。一方面,許多人儘管滿腹經綸、才華橫溢,但卻因為其狂狷傲物、放浪不羈的性格特徵,造成與他人不相容的障礙,一生事業充滿坎坷。遠的不說,近代國學大師章太炎就曾因性格乖張而被人目為「章瘋子」,名重當世卻野有遺賢,晚年寥落甚至仰食於杜月笙。另一方面,許多人雖才幹優長,但性格保守,做起事來瞻前顧後,不僅誤己甚至誤國。例如,唐代宰相蘇味道儘管文才出眾,但卻因為其尸位素餐、模稜兩可的辦事風格,在歷史上留下了「蘇模稜」的滑稽形象。
而有些人儘管命運坎坷,甚至被貧困、災難等厄運一再打擊,但卻憑藉其堅毅果敢的性格特徵,成為人生的贏家,德國大音樂家貝多芬就是明證。儘管在30多歲時貝多芬就遭遇了失聰的巨大打擊,但其憑藉堅毅的性格在接下來的20餘載辛勤創作,創作出《第九交響曲》等傳世名作,「扼住了命運的喉嚨」。
從上述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性格對於個人的影響似乎是巨大的。相同的外生條件與初始稟賦下,不同性格特徵的個體,其人生軌跡、事業成就大相逕庭。但是,從大樣本的條件下觀察,性格特徵對於個人事業發展是否具有因果效應?究竟是性格特徵本身影響著個體的命運,還是被哪些與性格特徵高度相關,但卻為人所忽略的「潛變量」影響著命運的軌跡?不通過科學的實證研究是無法清晰解答這一問題的。
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問題,也是一個十分難以回答的問題。一言以蔽之,「孤例不證」。採用簡單枚舉的方式,即使找尋再多的典型事例,都會由於樣本的有偏性、變量觀測的不完備性等問題,對我們的判斷造成較大幹擾。
研究上述問題離不開高質量的一手調查數據。一方面,作為具有高度個體異質性的因素,性格特徵是難以準確衡量與有效測度的,只有運用國際規範的BFI-44「大五」人格特徵量表,採用開放性、嚴謹性、順同性、外向性、神經質等「大五」人格特徵指標作為代理變量,我們才能對微觀個體的性格特徵進行全面而準確的測度。但是,由於調查實施的困難,我國採用「大五」人格特徵量表的大樣本個體性格調查,仍然十分缺乏。
另一方面,由於主觀統計誤差的存在,命運的衡量難有統一的尺度。考慮到在茫茫塵世中,無論袞袞諸公還是引車賣漿之流,均需仰賴工資收入才能生存,作為凡夫俗子的我們,或可採用工資薪酬的多寡作為命運好壞的代理變量。但是,高質量的工資收入一手調查數據也是非常稀缺的。並且,如果採用工資收入作為命運的代理變量,為有效控制勞動力市場供求對於工資收入的顯性影響,我們則必須在工資收入、「大五」人格特徵等核心變量之外,充分引入個體受教育程度、技能狀況、健康水平等認知能力因素以及所在企業、所屬行業等一系列控制變量,以剔除其他渠道對性格因素工資效應的幹擾。然而,能完整而匹配性地獲取企業-員工特徵信息的調查樣本則更為罕見。在這方面,我院開展的「中國企業-員工匹配調查」(CEES)項目,為性格對於命運影響的實證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樣本。
近期,我和我的同事李唐發表了一篇最新研究成果——《人格特徵對於勞動力工資的影響效應》。這篇文章採用CEES數據,基於完全隨機分層抽樣的近1.1萬名員工人格特徵的龐大樣本,首次就性格特徵對於中國勞動者工資收入的因果效應進行了深入探究。運用國際主流的「大五」人格特徵量表,這篇文章對我國現階段勞動力的性格特徵進行了分維度的詳細測度,並在控制員工個體教育、戶籍、技能狀況、健康水平、所在企業特徵、行業特徵、勞動權益保護狀況等因素的前提下,分析了不同維度性格特徵對於勞動力工資收入的因果效應。
研究結果是有趣並發人深思的。一方面,我們發現:與來自美國、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的現有人格特徵調查數據相比,我國勞動者在嚴謹性、順同性等性格特徵上具有更為顯著的優勢。這表明,我國勞動者確實一直以來保持了其勤奮可靠、認真周全、與人寬容、體貼善良的性格優點,正是憑藉這種堅韌不拔、勤勞善良的優秀品格,我國在改革開放的近40餘年時間內充分發揮了勞動力紅利的巨大優勢,實現了經濟的高速增長;另一方面,研究表明:與發達國家勞動力調查樣本相比,我國勞動者在開放性、外向性、冒險精神、風險偏好程度等創新性人格特徵方面的相關指標總體偏弱。控制員工個體與所在企業其他特徵後,在相似條件下,我國勞動者創新性人格的統計指標較發達國家低20%左右。
這說明,創新性人格特徵缺乏是我國勞動者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一個偏重於守成的民族是難以在創新浪潮中奮勇搏擊、不斷向前的。這或許也是我國雖然多年強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新投入巨大但卻成效不彰的重要原因。
基於CEES的大規模人格特徵調查數據,這篇研究論文運用幹預效應模型的因果推斷方法,對人格特徵尤其是創新性人格特徵對於勞動力工資的影響效應進行了穩健的因果檢驗。結果發現,在嚴謹性、順同性等性格特徵以及受教育程度、技能狀況、健康水平、所在企業與行業特徵相近的前提下,創新性人格特徵對於勞動力個體的月均工資、小時工資均具有顯著的因果效應。
統計表明,無論採用開放性、外向性還是冒險精神、風險偏好等指標作為代理變量,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對於創新性人格特徵偏高的員工個體而言,其收入回報平均高出11%~14%。並且,創新性人格特徵對於工資薪酬的貢獻度較嚴謹性、順同性等其他性格因素要高出30%以上。
我們的研究再一次表明,性格不僅真的可以影響命運,而且在人口紅利消失、中國經濟從傳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的大背景下,創新性人格特徵對於個人的命運將產生更為重要的影響。
從經濟轉型升級的角度審視,我們更應該高度警惕我國勞動力創新性人格較為缺乏的現實,應該通過加強人格教育以增強廣大勞動者的創新意識、激發其創新欲望,使不竭的創新精神真正成為流淌在血液深處的民族之魂。
(作者系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