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面上的羅盤有兩種二十八宿排列方法,一種叫開禧二十八宿,按地盤「子」山中央逆時針排「危」、「室」;另一種叫時憲二十八宿,地盤「壬」「子」兩字間,逆時針排「虛」、「危」、「室」。二十八宿最早用來記錄月亮的運行位置,月亮每天走過一宿,二十八天走完一圈

開禧二十八宿
開禧二十八宿源自南宋開禧年間(公元1205年),共365.25度,正合一年365.25天。各宿分度如下:角宿12.75度,亢宿 9.75度,氐宿16.25度,房宿 5.75度,心宿6度,尾宿18度,箕宿9.5度,鬥宿22.75度,牛宿7度,女宿11度,虛宿9.25度,危宿16度,室宿18.25度,壁宿9.75度,奎宿18度,婁宿12.75度,胃宿15.25度,昴宿11度,畢宿16.5度,嘴宿0.5度,參宿9.5度,井宿 30.25度,鬼宿2.5度,柳宿13.5度,星宿6.75度,張宿17.75度,翼宿20.25度,軫宿18.75度。
羅盤的二十八宿名後面帶「半、太、少」的字樣,半即是1/2,少即是1/4,太即是3/4。比如室十八少,意思就是18.25度

時憲二十八宿
時憲二十八宿出現在清朝,地球公轉有歲差,二十八宿每年西移50.2735秒,通過計算得出每71.6年移動一度,開禧二十八宿到了清朝位置偏差已經比較大,清朝頒布《時曆象考成新編》,按西洋天文學的測量及計算方法,重新訂定二十八宿位置。
可以通過計算推算出當前的二十八宿位置,如2019年,2019-1205=814年,814*50.2735/3600=11.36度,也就是說在羅盤的開禧二十八宿逆時針旋轉11.36度就可以得出當前二十八宿的位置,另外每宿的寬窄也是在變動的

也就是說開禧二十八宿是記錄的開禧年間(公元1205年)當時的星宿位置,時憲二十八宿記錄的星宿位置則是一直變動的,包括起始位置和各宿寬窄都是每年變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