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辦喜事時,客人隨禮200元全家都去吃,為何主家還很高興?

2021-01-10 農村老話說

農村辦喜事,客人隨禮200元全家都去吃,為何主人家還很高興?

我告訴你,農村辦喜事,很多家庭都是為了圖個喜慶,圖個快樂。圖個熱鬧,所以人越多越熱鬧。從這方面看,農村辦喜事的家庭不會嫌人多的。

特別是孩子結婚的時候,都希望人多點熱鬧一些,而且面子上還好看。有的會認為辦喜事時人多的家庭人緣好。因為在農村,只有人緣好,辦事的時候人才會多,人多更顯著喜慶和熱鬧。所以主人家不會嫌棄別人隨200元禮,全家都去吃的,相反,很多家庭都會因為你全家都去給他家捧場湊熱鬧而感到很高興的。就是說只要你去了,隨禮也好,不隨禮也好,主人家都會高興的。

去的人越多,越顯著主人家人緣好,人情好。所以在農村辦喜事的家庭不會嫌棄你隨禮少的,就是你全家都去吃,也不會嫌棄的,反而真的會很高興的。在我們這裡,普通家庭只隨禮100元,也是全家都去吃的。沒聽說哪家因為隨禮少不讓吃的,或者是到外面說不好聽的話。

朋友們認為說的對,請點讚,並點擊關注啊!

相關焦點

  • 在農村紅白喜事隨禮200元,全家人都應該去吃席嗎?
    隨禮是我們國家的傳統民間習俗,農村有,城裡也有,尤其是農村的「隨禮」項目更多、內容更複雜,也更有特色,更是不堪重負。婚喪喜慶、紅白喜事無論大小都或多或少要宴請自家的親戚朋友,所以禮金也有多有少,這個是沒有固定標準的,各地都不一樣,在我們這裡,普通關係(一個村住著)一般最低都是100,關係好點的就是200、300以上,再多就是親戚和有特殊關係了。
  • 農村人去親戚家吃大桌,隨禮200元,到底誰會吃虧?
    村裡的張大哥,見面就嘆息,說春節前後啥都不怕,就怕吃喝,啥椅子都能坐,就是怕坐大桌(當地人稱赴宴席喝喜酒為坐大桌或者吃大桌)。農村人平時外出打工掙錢,沒到年底就是各種喜宴扎堆兒舉辦的時候,現在的年輕人朋友之間的禮金,最少五百元,一些親戚差不多都是200元,這段時間,粗略地算了一下,隨禮居然隨了五千多元,都說坐大桌吃得過癮,嘴是過癮了,肚子也吃圓了,面子也掙足了,可兜裡卻空了,我在外辛辛苦苦打工一個多月的工資就這樣吃沒了。
  • 農村現在去吃酒席,一般給多少錢合適,你知道嗎?
    「隨禮」似乎成為咱們生活中都不可避免的事情,紅白喜事要隨禮,結婚生子要隨禮,慶生滿月要隨禮等等,村民們之間的關係也是在隨禮的過程中慢慢的變得更近,記得小時候,不論是誰家有喜事,隨上20塊錢就可以隨便吃,因為那時候日子過的清貧,等到誰家辦喜事,美美的吃上一燉肉別提有多高興了,所以,隨禮是一種風俗一直一種人與人的交際方法
  • 農村紅白喜事一般隨禮多少?看一下我們膠東農村
    這個事情沒有辦法一刀切,紅白喜事隨禮多少,要根據對方跟自己的親疏關係,感情深淺決定。自己家的侄子侄女和外甥結婚,作為至親的長輩,肯定要多拿一些。鄰居家有喜事或者是普通朋友同事,則要根據當地的習俗來往,總不能人家都隨二百,你隨五十吧,基本上都是鴨子過河隨大流。
  • 你們老家農村遇上紅白喜事,隨禮一般是多少錢?
    筆者認為這根據當地的風俗習慣不同,農村裡的富裕程度不同,還有農村人之間的遠近不同而決定的。具體的隨禮是多少錢,我來詳細的說一下。首先來說一下我們這裡遇到「紅白喜事」時,一般的隨禮情況:我們鄰縣有個村莊,而這個村莊也是很奇特,無論是紅白喜事,還是升學搬家,村裡的禮金一律是1~10元。
  • 在農村參加紅白喜事,隨多少禮錢最合適?200塊錢夠嗎?
    在農村當中,無論是辦喜事,還是辦白事,都是非常隆重的,而且也會有隨份子錢的習慣,我們知道,結婚的時候,如果你去參加婚禮,肯定是要隨份子的,如果是參加葬禮,同樣也是需要隨份子的,也就是說,紅白喜事都要隨份子,那麼在農村參加紅白喜事,隨多少禮錢最合適?200塊錢夠嗎?
  • 現在農村去吃酒席,份子錢拿多少合適?
    如今,在農村裡基本上都是一些老人為主,年輕人都是在外地打工了。而留守在農村裡的老人,本來就沒有什麼收入來源,平時就靠種點田地來維持生計。如果子女在外面混得開,並且還比較孝順,逢年過節了給父母一點零花錢,那樣生活還比較過得去。如果兒女們日子也過得不如意,那老人們的生活肯定也好不到哪裡去,總是會想著子女不容易,想方設法還要幫助子女一把。
  • 農村怪相:村裡的紅白喜事,不少人只隨禮不吃酒席
    提要:農村怪相:村裡的紅白喜事,不少人只隨禮不吃酒席說到農村的酒席的問題,科學興農對此事也是深有體會的,就在今天本人有兩位朋友要辦喜事,一個是給孩子辦滿月酒,一個是結婚,兩位朋友的關係都還算可以,前些天也隨了禮錢,但本人和妻子都沒有選擇前去吃酒席,只是通過電話和網絡表達了一下祝福
  • 農村不超100元、縣城不超200元!河南這個縣倡導「隨禮」標準,中不?
    不隨吧,面子上過不去,隨吧,錢包過不去。3月30日15時30分,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第四十三場新聞發布會。記者現場了解到,洛陽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謝冠峰介紹了洛陽市近年在推進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方面採取的一些創新做法。【做法1】定標準,包括用餐標準、待客規模、禮金標準等謝冠峰介紹,近年來,洛陽提倡樹文明婚俗新風。
  • 農村「份子錢」10年時間漲10多倍!農民「砸鍋賣鐵」隨禮變負擔!
    也不知道自己要隨金多少,他說他們家鄉在08年那會的時候,隨禮錢一般也在50元至200元錢之間。碰到一般的白喜事最少的也在三五十元。而最近幾年,每年隨禮的禮錢鑁是一年一個從,不斷的向上攀升,現在隨便酒席禮錢,沒有個200元都拿不出手。尤其是比較親的,比如姑姑、叔叔伯伯的,隨禮現在都已經漲到2000元至5000元錢了。還說他光去年一年,光隨出去的禮錢就達到了30000多元。
  • 欒川規定紅白事操辦標準 隨禮不得超過200元
    後來,由該村黨支部牽頭,組織村裡有威望的人成立紅白理事會,制定了《南溝門村紅白理事會章程》,規定凡該村村民,擺桌不能超過20桌,隨禮不能超過50元等,有效剎住了紅白事大操大辦的不正之風。該村的老李家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老李去世時,他的三個在外面做生意的兒子想給他辦一場風風光光的葬禮,但被紅白理事會「一票否決」。
  • 農村人們參加婚禮,份子錢只隨200元,一家人去吃婚宴,合理麼?
    不管時代怎麼變化,人們改變了多少,但是從以前到現在唯一沒有改變的就是農村人們對紅喜白事的重要性。不管是紅事還是白事,只要家裡有事人們就會在農村的村子裡舉辦的隆重,農村人們最重視的當然是結婚。在農村人,人們最重視的就是結婚,一般來說人這一輩子就結一次婚,所以必須要舉辦的紅紅火火,不能讓家裡丟面子。當然結婚需要有婚宴,這是農村人們最喜歡的,全村人加上親朋好友都來一起熱鬧。當然,不管在農村結婚還是在城裡結婚,都是會有婚宴的,那麼人們的份子錢當然也是少不了的。在感情方面,隨的份子錢不論多少,主要是為了送上自己的祝福。
  • 現在去農村參加紅白喜事,一般隨份子錢都是多少
    農村雖然地區不一樣,導致有一定的差別,但現在,這個差別似乎隨著農村和城市之間的信息流通越來越頻繁,其差別似乎有縮小的趨勢。其實份子錢怎麼給,這裡面的學問也大了,尤其南方人在這方面的忌諱很多。北方人的忌諱就沒這麼多,但是一般隨禮也不會給400的,單雙數倒是不是特別在意。紅事的話禮金也是最少兩百,朋友有伍佰,親戚也是根據關係來定的但是在我們那不管是紅事白事禮金都是透明的,如果太高調的話會給別人一種壓抑感,所以都是大眾化的,要是想多給也是私下給的。一家人做喜事,請一班親戚,這些親戚,遠近都差不多,按照農村的規矩,往往是應該份子錢都一樣多。
  • 同事結婚我隨禮600,我結婚他隨禮200,三天後收到微信愣了
    職場上,隨禮講究「禮尚往來」。比如,你同事結婚你隨禮了600,等你結婚他就得拿這600還禮給你,只能多不能少。還拿你同事結婚你隨禮600來說,你同事如果還禮少了這個錢數,沒有什麼特別原因,你心裡就把他看得低,認為他人品不行。
  • 農村隨禮兩極化,喜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近幾年隨著農村人們經濟收入越來越高,生活的越來越好,村子裡各種喜宴也越來越多,以前村子裡的喜宴主要是婚宴和滿月酒,近幾年升學宴,壽宴等也成為了喜宴之一,面對著玲琅滿目的喜宴,人們也越來越抗拒,在喜宴隨禮時也可以說是被動隨,但是誰家有了白事卻不一樣,即便是沒有接到通知也會主動幫忙和隨禮,為什麼隨禮時會出現這樣的兩極分化呢
  • 農村生活中常有的1件事,村村都存在,讓不少農民很苦惱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生活中常有的1件事,村村都存在,讓不少農民很苦惱。昨天才吃完村裡的酒席,份子錢60元,這是一位堂哥家有了孫子,就隨了這麼多錢,是不是覺得有些低啊?但這就是當地農村的標準,根據不同的酒席,不同的關係,份子錢隨多少的都有。在農村隨份子錢這個事物,本身就是意思一下,大家也都是相互的關係,隨的太多了,對於農民來說就有了壓力,當然富裕的地方除外。
  • 姐姐結婚我隨禮200元,媽媽嫌少給我退回,回家後拆開信封我哭了
    每到過年期間,當我拿著幾千塊給母親買年貨的時候,母親都很開心。父母都會誇讚我懂事,還會說我知道把錢給他們花,懂得孝順父母之類的話,每當這時,我都能感到來自我心裡滿滿的滿足感。袁立說:「我就喜歡看到朋友們坐成一排,吃我做的滿桌子的飯,我跟個服務員似的,特別有滿足感。」
  • 農村現在去吃酒席,一般給多少份子錢比較合適?
    農村的人情往來是比較多的,往往一辦酒就是幾十桌,不管是什麼親戚都得來。而來喝酒的話就需要隨份子錢了,那麼現在農村給多少錢會比較合適呢?農村現在去吃酒席,一般給多少份子錢比較合適?在農村酒席是有紅白喜事的,給的份子錢自然都不一樣的。
  • 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什麼
    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話有兩個地方說的不對,一個是紅事不幫忙,這不對,農村只要紅事辦喜酒的,像娶媳婦,村裡人也會過來幫忙,都能整的熱熱鬧鬧,所以這麼絕對的說不幫,是有些武斷。另外一個就是白事多遠都回去,這也不對,現在的農村人,也開始有些銅臭味,不是宗親白事,多隨禮而人不回,但要是宗親,一般人都會回,這是目前農村的一個現狀。題主可能更想表達的是,為什麼農村人更傾向於去幫助白事忙而輕紅事?這是什麼原因呢?農人分析,可能是下面幾個原因導致。
  • 農村隨禮「兩極分化」,紅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為啥區別對待?
    如今再提到隨禮,農民頗有點隨得不開心的意味,這倒不是因為農民掙到錢了,反而變得小氣了,而是因為農村現在隨禮已經泛濫了,隨便的一戶農民,可能每個月都要隨禮,有時候家裡添置件小物件都算來算去不捨得,但隨禮的時候還必須「通情達理」,給的恰到好處,這讓農民頗為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