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禮」似乎成為咱們生活中都不可避免的事情,紅白喜事要隨禮,結婚生子要隨禮,慶生滿月要隨禮等等,村民們之間的關係也是在隨禮的過程中慢慢的變得更近,記得小時候,不論是誰家有喜事,隨上20塊錢就可以隨便吃,因為那時候日子過的清貧,等到誰家辦喜事,美美的吃上一燉肉別提有多高興了,所以,隨禮是一種風俗一直一種人與人的交際方法,關係好的多隨點,關係一般少隨點,從隨禮的份子錢也可以看出親疏遠近,但是現在的隨禮似乎有點變了味道,什麼升學宴,喬遷宴,成人宴等等讓人感覺到倍感壓力,這也讓很多朋友越來越迷茫,什麼禮應該隨,隨多少合適,這些原則應該掌握。
第一,關係親多隨點,關係一般隨大流。
咱們農村的朋友都知道,收禮記帳那也是很重要的,一般都會找村子裡有威望的人來記帳,主家辦完事以後也會仔細的看看每個人都隨了多少,一來是看看人情遠近,二來是以後別人家辦事也是要還禮的,我們這邊的行情就是,跟主人家關係好的話就隨300,關係一般的話就隨100,像以前那樣20,30的已經沒有了,畢竟現在物價都漲到這樣了,幾十塊錢實在是拿不出手,所以建議關係好的話就隨300,一般的關係隨上100元,自己去喝頓喜酒,也算是增進了彼此的關係。
第二,百家客隨風俗。
百家客就是說村子裡面誰家辦喜事,不論請或者不請,都會隨上一份禮金,這樣的禮金和親戚朋友隨的不一樣,我們村子這邊一般都是隨上50元,也不在主家吃飯,等主家忙完事情以後,會饋贈一些糖果糕點來答謝,一般這樣的關係就是比較淡,見面最多打個招呼,常見於其他生產隊的一些村民。
第三,隨禮應該量力而行。
以前隨禮都是人生中的幾件大事,現在不一樣了,宴請的類別五花八門,如果每次都隨禮的話,真的是讓人有些吃不消,特別是有些地方攀比成風,你隨500他隨一千,你今天蓋房子上梁宴請,明天他家翻蓋廚房宴請等,對於這樣變味的宴請,還是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出發,對於靠宴請賺錢的這些主家,這樣的人不交往那麼深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