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百周年:一戰中的動物們

2021-01-09 觀察者網

美國《大西洋月刊》5月18日刊登了一組關於「一戰中的動物們」的照片。文章描述到,在「一戰」開始的時候,歐洲軍隊對騎兵有著很高的期望。然而,隨著參戰雙方的火力大大提高,軍事家們發現,新式塹壕戰所造成的致命地形幾乎使騎兵在西線毫無作為。但是,在汽車、拖拉機和卡車相對少見的時代,補給、新型重武器的拖送、軍隊的運輸仍然需要依賴大規模馬力。因此,英軍和法軍從殖民地和盟友中大量進口馬匹。成千上萬的動物跨過大洋,加入戰爭,據統計大約有800萬匹馬在「一戰」這4年中被殺。

在戰爭中,其他動物也被證明十分有用,狗可以充當信使、哨兵、搜索傷員;信鴿也可以充當遠程信使,甚至空中偵查平臺;騾子和駱駝除了運輸以外,還出現在戰地劇院中,許多士兵把它們當成吉祥物來提升士氣。

僅僅幾年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大多數軍事任務都分配給機器完成,戰爭開始不再依賴於動物。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周年,這裡收集了幾十張一戰時期關於動物的照片,以數位化的形式告訴我們,那些捲入戰爭的動物多多少少影響了這個世界。

一戰期間的騎兵巡邏,一名戰士騎在馬上。在戰爭開始階段,每一支主要部隊都配有大量騎兵,然而隨著西線戰事的發展,機槍和塹壕戰很快就取代了騎兵。當然,騎兵在東線和中東戰場仍然發揮著作用。

1918年,法國聖康坦(St. Quentin)附近的毒氣攻擊,一條德國軍犬失去了他的主人。

德軍士兵在馬上安裝了一個特製的鋼架,用於攜帶馬克沁M1910重機槍。

 

1915年,一條攜帶繃帶的英國軍犬。

一隻鴿子攜帶著一部小型照相機,設計者利用計時器按下快門,拍攝航空圖像。

1915年,埃及亞歷山大港正在卸載一頭驢子。不斷升級的戰爭使英國和法國從海外進口了成千上萬的馬匹和騾子。脆弱的運輸船頻繁地成為德國海軍的目標,數不清的動物葬身海底。

Stubby中士(1916或1917年-1926年3月16日)是一戰中功勳卓越的軍犬,並是唯一一隻在實戰中晉升為中士的狗。Stubby是一隻未知品種的狗,有消息猜測,它是波士頓狗和鬥牛犬的雜交;而其他消息則稱,它其實是一隻純種美國比特鬥牛犬,而它的訃告描述它是一隻「鬥牛梗犬」(這在當時代表「北美鬥牛梗犬」和「比特鬥牛犬」)。 

Stubby在法國作戰的美軍第26(揚基)步兵師第102步兵團服役18個月,參加了4次攻勢和17次戰鬥。1918年2月5日,它在法國蘇瓦松(Soissons)以北的Chemin des Dames參加作戰,戰鬥持續了一個多月。1918年8月,在一次突襲行動中,Stubby的前腿被撤退的德國人所投擲的手榴彈炸傷。它被送到後方醫院治療,正因為它在前線的英勇作戰,鼓舞了士兵的士氣。傷勢痊癒後,Stubby回到了前線戰壕,在經歷過毒氣襲擊後,Stubby學會警告他的部隊有毒氣襲擊,在無人區域找到過受傷的士兵,並且由於它能在人類聽到之前就聽到飛來的炮彈所發出的嘶鳴聲,因此可以非常熟練的告訴他所屬部隊的士兵在什麼時候趴下躲避。它甚至單槍匹馬抓到了一名德國間諜。

 

法國,蘇格蘭皇家灰衣騎兵在道路邊休息。

1918年5月,比利時西佛蘭德斯,被炮火擊毀的德軍救護車。

1916年,紅新月會醫院的駱駝。

1915年,澳大利亞綜合醫院的工作人員抱著一隻考拉。

1917年,土耳其騎兵演習。

 

1917年9月,一隻軍犬正在架設一條新的電話線。

1915年,漢堡動物園的一隻大象被德軍用來搬運木頭。

 

德軍汽車與馬隊並行。

信鴿,在戰爭中用於通信和偵查。

比利時信鴿大軍。信鴿站一般設置在前線靠後的地方,在腿上幫上紙條傳遞消息。

 

兩名騎著摩託車的士兵,各自背著一個籮筐,第三個人將鴿子放進籮筐。

1917年,英軍士兵從信鴿身上取下消息。

1916年,一匹馱馬依靠在郵局邊上,它的同伴被榴彈炮炸死了。

澳大利亞皇家海軍輕型巡洋艦上的吉祥物,呆在6英寸的炮口。

1914年9月,日軍登陸山東。

 

1914年,比利時的難民離開布魯塞爾。

1917年9月,澳大利亞駱駝突擊隊在巴勒斯坦貝爾謝巴附近展開行動,一小時後,照片中的許多人將失去性命。

1918年西線,陣亡的德國炮兵以及馱炮的馬匹。

1918年,一名士兵和他的馬都戴著防毒面具。

德國紅十字會的狗開赴前線。

 

攝於羅馬尼亞南部瓦拉幾亞的一張照片。

比利時部隊,在前往根特(比利時城市)的途中遭遇德軍。

1918年3月,德軍抽打馬匹,拖拉重炮。

1916年,西線,馬兒馱著炮彈。

1916年,巴勒斯坦,駱駝集體飲水。

 

1918年法國,英國Mark V 坦克經過一匹死馬旁。

法國,一條剛剛遊過運河的狗傳遞消息。

1915年,法國巴黎在徵用馬匹。

1914年,比利時埃隆之戰後,倖存的馬匹搬運死馬。

1915年,一條狗在炮火中搜尋受傷的士兵。

 

法國阿爾及利亞騎兵押運一批德國戰俘。

1915年,俄國哥克薩騎兵在死馬背後射擊。

1917年12月,塞爾維亞炮兵在薩洛尼卡戰役中。

一匹馬被綁在特定裝置上處理槍傷。

 

1918年,澳大利亞第六輕騎兵團。

法國北部,法國戰馬正在渡河。

1917年,比利時伊普爾戰役中陣亡的馬匹。

動物攜帶動物——比利時那慕爾,一隻攜帶著信鴿的軍犬趕赴前線。

相關焦點

  •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毒氣戰是誰研發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隨著斐迪南大公夫婦被槍殺,而正式爆發。 作為同盟國的德國在著名的伊普爾戰役,在戰鬥中沒有任何徵兆的德軍使用大炮向地面的英法聯軍轟擊,結果伴隨而來是一團團黃綠色的煙雲,英法聯軍還歡樂雀躍的以為自己看到了什麼奇特景象,卻不知道這是死神來了。
  • 英國倫敦塔「盛開」80萬朵罌粟花紀念一戰
    英國倫敦塔「盛開」80萬朵罌粟花紀念一戰>) "← →"翻頁 據《每日郵報》7月27日報導,英國計劃今年夏天在倫敦塔護城河種植陶瓷罌粟花以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百周年
  • 「揚名立萬」美國海軍陸戰隊一戰貝洛森林大捷100周年
    」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貝洛森林戰役。貝洛森林一役讓美國海軍陸戰隊從真正意義上,在當時的歐洲列強面前戰出了國際威望,使之其本身流傳至今的許多歷史傳統文化也都起源自這場戰役。由於這場戰役的歷史意義遠遠大於戰鬥細節本身,使得筆者此前都找不到合適的時機去展現,而將題目壓到了現在。
  • 英國用陶瓷罌粟花裝點倫敦塔 紀念一戰百年
    原標題:英國用陶瓷罌粟花裝點倫敦塔 紀念一戰百年 每朵陶瓷罌粟花紀念每位在一戰中去世的協約國受害者。   據英國《每日郵報》28日報導,為了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計劃在今夏在倫敦塔的城壕中「種植」陶瓷的罌粟花,且用每一朵花紀念一位一戰中的逝者。   屆時將有逾80萬陶瓷罌粟花用於紀念一戰中的協約國受害者。從8月5日直到11月11日的休戰紀念日,來自英國各地的超過8千名志願者在這裡「種植」陶瓷罌粟花。
  • 專訪權威一戰史學者麥克米倫:大國崛起要避免戰爭思維
    當時,德國和法國在摩洛哥問題上勾心鬥角(1905~1906年第一次摩洛哥危機),列強對衰落中的奧斯曼帝國領土也各懷鬼胎,但共同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日報:也就是說,如果那時的人更智慧一點,一戰就可以避免,至少可以管控咯?麥克米倫:是的。
  • 英國擬用紅色陶瓷罌粟花紀念一戰犧牲士兵
    英國擬用紅色陶瓷罌粟花紀念一戰犧牲士兵 澎湃新聞記者 王泳桓 2014-08-02 14:38 來源:澎湃新聞
  • 6月7日DYG與TS一戰,剛好是老JC被讓3追4兩周年,且是久誠生日!
    #2020KPL春季賽#2020年6月7日KPL春季賽季後賽終於迎來最後一戰,即DYG與TS一戰。這一場對決是季後賽敗者組的決賽。勝者即可獲得最後一張總決賽門票,敗者則遺憾止步三強,這賽季的徵途結束。不過可能小夥伴們不知道,6月7日這個日子對於DYG來說其實很特殊。
  • 一戰後大英帝國的海上霸權無以為繼
    2021-01-10 08:43:29 來源: 夏夜意風 舉報   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大英帝國經濟凋敝
  • 一戰後法國經濟崩潰,1/3男性非死即傷,二戰德國辱法太陰損
    /欄目主理人/ 邵聖懿 — 配合本期節目閱讀文章 —01 經驗和經驗主義,一線之隔 今天繼續講貝當元帥,主要是借這個人物講講法國在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法國打造的「馬奇諾防線」,最終成為擺因為一戰結束之後,坦率講歐洲各國內心都有一個判斷——大家都相信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早晚會到來的,因為一戰之後籤的《凡爾賽條約》挖了太多的坑。
  • 兩次世界大戰初期,美國為何都選擇中立?透露出美國人的狡猾!
    中立是一個國家的態度,是一種對外的外交手段,最出名的中立國,大家腦海裡想到的肯定是瑞典,而美國為何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前期都選擇了中立呢?美國的中立其實算是一種孤立主義,而瑞典的中立只能說是因為弱小,而保護自己的一種手段。
  • Epic本周喜加三 免費領《殭屍世界大戰》等遊戲
    Epic遊戲商城本周的免費遊戲發放現已更新,並且在上周預告的兩款遊戲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重頭戲《殭屍世界大戰》(World War Z)。所以本周的免費遊戲有三款,分別是《殭屍世界大戰》《虛構》(Figment)《折磨X懲罰者》(Tormentor X Punisher)。遊戲免費領取後可一直持有。
  • 地震前重視動物們的奇怪行為
    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距今已有44周年了,但是總能聽到經歷過大地震的人們說起地震前動物們發生過的奇怪現象。 1、魚兒像是瘋了:7月20日前後,離唐山不遠的沿海漁場,梭魚、鯰魚、鱸板魚紛紛上浮、翻白,極易捕捉,漁民們遇到了從未有過的好運氣。
  • 一戰爆發的導火索竟然是吸血鬼?傳奇名作《惡魔城-血族》
    終結第一次世界大戰,最接近現實世界的背景故事《惡魔城-血族》的故事背景重啟了愛爾蘭作家萊姆斯託克在十九世紀所著的經典小說《吸血鬼伯爵德古拉》。這需要讓我們追溯到1897年的羅馬尼亞特蘭西維尼亞地區,對於歐洲的這個國家來說,那是一個超級恐怖的時代,那裡的人民曾在德古拉伯爵的黑暗統治下生活了很久,作為吸血鬼之王的德古拉非常殘暴嗜血,其統治下的人民更是每天都要面對死亡的陰影。
  • 為一戰研製的湯姆森衝鋒鎗,為何卻在20年後才走向二戰戰場?
    《百家號》首發湯姆森衝鋒鎗是世界上第一款被貼上「衝鋒鎗」標籤的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湯姆森衝鋒鎗就已經面世,由美國奧託軍火公司研製。很多人認為,湯姆森衝鋒鎗是一個叫湯姆森的人設計的,其實並非如此,湯姆森衝鋒鎗是由美國人佩思和奧克霍夫設計的,而他們的老闆正是美國退役了的陸軍準將湯姆森。
  • 塞爾維亞在一戰中幾乎亡國滅種,卻不值得同情,自作孽真不可活啊
    前言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中,到了1915年10月,塞爾維亞軍隊有42萬人,由於戰鬥失敗,在撤退途中的不斷損失,最終只有14萬人撤到科孚島和維多島。同盟國完全佔領了塞爾維亞,相當於已經亡國,而他的支持者黑山也被滅國,一直到一戰結束,兩個國家才得以重新復國。悲慘的結果在塞爾維亞民族的記憶中無法抹去,而實際上,這樣的結果並不值得同情,為什麼呢?